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北師大四年級數學《森林面積》教學案例研討

北師大四年級數學《森林面積》教學案例研討

  〖教學過程

北師大四年級數學《森林面積》教學案例研討

1.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及數據的實際意義

師:課前,老師請每個小朋友在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收集了一些數據,誰能來説一説你們收集的數據?

(學生彙報收集的數據,教師把某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對某些問題作一些適當的追問。)

(1)你能説一説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嗎?

(2)這組數據是通過什麼辦法得到的?

(3)如果同樣要收集這些數據,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指導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請看一組關於植樹方面的數據(出示教材第10頁的情境圖)。誰能來説一説這些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認識近似數

師:請大家注意,在圖中有這麼一條信息,“2002年我國造林面積約是747萬公頃。”這4裏為什麼要用“約是多少”來表示呢?

師:那麼,這裏所説的“小華一家去年植樹12棵”為什麼就沒有加上“約是多少”的詞語呢?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如果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與老師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呢?

師:為什麼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指近似數)?這個同學説得很好,像這樣的數我們叫作近似數。

師:現在誰能説一説你收集的數據中有哪些是近似數?

  〖案例點評

本案例設計的特點是將近似數的認識置於現實情境中。通過學生觀察自己收集的`數據和教師展示的數據,討論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將數據進行分類,從中尋找出共同的特徵,最後引出概念。當學生習得概念後,教師再次請學生找一找自己收集的數據中的近似數。這次尋找是學生對自己收集的數據的一次新的認識。

本節課與以往課的不同是把原來需要教師引出的數據,改為讓學生自己進行收集,這種微小的變化,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都為今天的課去作積極的準備。學生在彙報收集的數據的過程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説一説數據是如何獲得的,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小結數據收集的方法。

  〖思考與討論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和體驗準確數、近似數的實際價值,有更好的方法嗎?

2.判斷某數(如某市人口數)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時,學生會有什麼想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1g0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