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評點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評點

【前示】這是一堂研究課。教學內容《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着自己的知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老師依據自己對學生和教材的通體把握,以學定教,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同時,比較注意文本的價值取向,注重積極的互動作用,使得整個教學設計及其演示頗見教學功底和個性。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評點

[上課]

(旁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學,誰能闡釋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1:我認為此句是告誡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2:我認為這句的意思是説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切忌不懂裝懂。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觀點。的確,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湯問》裏記載的一則傳説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一聽這個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想!

【評點】由悟其名言初步瞭解孔聖人,“聽其言,察其人”,使學生從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啟發,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當然也激發出學生學習本課的濃郁興趣。

師:好——下面請聽配樂朗誦《兩小兒辯日》。

(放錄音。用投影儀顯示本課的學習目標:1、熟讀理解課文;2、複述故事情節;3、分析文章所藴含的道理。)

師:這篇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很有情趣,哪些同學聽了錄音之後,能為我們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課文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四位被選中的同學的聲音在教室裏響起。)

師:同學們評判一下,他們朗讀得如何?

生1:我覺得“小兒乙”讀出了爭論的語氣。

生2:我覺得“孔子”讀出了老夫子的語氣特徵。

生3:“旁白”的普通話真好。

師:是啊,老師也認為他們讀得非常好。這些同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聲音聽起來親切、自然。好!下面我們向他們看齊,集體將課文朗讀一遍。 (齊讀)

師:故事雖短小,卻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誰起來為我們複述一下故事情節? (倆學生複述故事)

【評點】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要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古文的韻味。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教者顯然明白這一點,同時也考慮到了《兩小兒辯日》屬於寓言體裁,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

師:文中兩小兒為什麼爭鬥?

生1:他們在爭辯太陽離地球的遠近。

生2: 他們一個認為早晨太陽離地球近,一個認為中午太陽離地球近。

師:那他們爭論的依據是什麼呢?

生1:一個是從形狀的大小來判斷的。

生2:另一個是通過觸覺來感知的。

生3: 我們認為他們兩人都是從自身的感覺上來説的,一個是從視覺上説的,另一個是從體膚的感覺上説的,都不是客觀實際。

師:好,説得真好!掌聲鼓勵一下!(掌聲四起)同學們不僅對課文理解深入,而且還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學語文,就是要像這樣,有主見,有獨特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文中的兩小兒就具有這種大膽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大家知道,古時候自然科學還不發達,人們能夠用自己的切身經驗去理解去想象,這點精神是可嘉的。同學們想想,兩小兒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學生議論紛紛討論後自由發言)

生:老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師:這問題提得好,説明這個同學很有思想。其實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0萬公里,地球每天圍繞太陽作自轉,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會因早晚而改變。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雲氣來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雲氣消散,就顯得小,這是視覺差異。另一小兒認為早晨涼快,中午熱,是因為在夜裏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而中午太陽的熱度正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温度的涼熱,並不能説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近。請進一步注意:兩小兒最終爭論不下,問到了孔子,作為大學問家的孔子是怎樣回答的呢?

生:(齊讀)“不能決也。”

師:孔子為什麼不能決?他為什麼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學生討論後自由回答) 生1:我認為孔子應驗了他在《論語》中提出的觀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2: 我認為孔子不想和兩小兒爭辯。

生3: 我認為孔子的態度實事求是。

師:同學們,我們做學問是應該像孔子一樣實事求是,還是“強不知以為知”呢?

生:要誠實,不要不懂裝懂。

師:大量事實證明,做學問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會後患無窮。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例子呢?

生:南郭先生吹竽的故事就告誡我們要誠實,不要裝懂。

師:老師也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給大家聽。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知道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別嗎?”我愣了一下説:“大的叫大黃魚,小的叫小黃魚。”同學們面面相覷,最後一個大膽的同學説:“老師,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別在鱗片的大小和尾柄的長短。”我一下傻了眼,我知道這就是強不知以為知帶來的後果。希望同學們要謹記我的教訓,不要效仿。好了,短小精悍的故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將課文試着背一下,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照着書讀。 (同學們試背課文)

師:真不錯!

【評點】有機進行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富有成效地對話,體現“課標”當中的新理念。教者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交流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及自己的看法等等,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理解故事中藴涵的深刻道理,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對學生的觀點和闡釋並不強求一致,而且不失時機地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鼓勵了學生謀求思維的廣度和多面性。在不會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依據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對話,兩小兒的.對話(含轉述)共87字,宜於誦讀,則適當地要求學生用一節課背下課文來,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及對對語言敏鋭的感悟能力。 師: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把它編成一段課本劇,現場為同學們表演一下。 (座間一陣騷動,片刻後有10位同學舉手。師分別請出兩組同學上台表演。演出完畢後掌聲響亮。) 師:演出非常精彩!這充分説明同學們很有表演天賦,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為將來成為表演明星而努力奮鬥。好,接下來大家根據以上同學的表演,着手將本文改寫成一篇記敍文。注意:要淡化文言成分,強化故事情節。 (學生動筆改寫,教師巡迴視導;然後就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評議。)

【評點】創設古人與現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時空的界限,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演”與“讀”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以“演”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從而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最後設計“改寫”這個作業,使語文課內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師:(小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明白了以下幾個道理:①做任何事情都要誠實; ②要有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

[下課]

【總評】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着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古文教學類似於古詩,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本文的人文內涵基本上有兩種理解: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或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課堂上學生的感悟都沒有錯,因為教師特別注重學生掌握知識的生成過程,強化了學生體驗、感悟、情感目標的生成,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 教者善教。從警句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基礎上對閲讀文本重新加工改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演、練,讓學生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充分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並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富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審美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中學路分明。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腦想、口讀、身演、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流暢,脈絡清晰。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曾經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教’。”

作為《國中學生“讀寫創”教學研究》實驗課題的成員,教者注重了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上科學之路,學會如何學習。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這節課還是可圈可點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pwl2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