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

《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

根據課堂開始5分鐘後錄像整理

《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

師:以授課地點的不同啟發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之後引入課文,讓學生通過閲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複述課文大意:“1903年,人類發明了飛機,因機翼發生劇烈抖動而機毀人亡,後來人們發現蜻蜓翅膀後面有一個後斑點是影響翅膀抖動的關鍵,人們就以此改進了飛機的性能”

【聽回答時不斷看書,另有同學不停地舉手,以其讓老師點自己來回答,這種師生都不聽正在回答問題的情形讓人感到很奇怪】

師:《人類的老師》裏面只講了飛機嗎?【顯然,老師對剛才只複述“飛機”一事感到不太滿意,在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提示】

生:馬上附和説:“還有輪船”

師:對啊!還有輪船,概括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還是在抓住小細節在【這種對學生回答的判斷不合理,《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與評析。第一、學生抓住了飛機仿生蜻蜓飛行不是所謂的小細節,只是沒有説出輪船。第二、對這個學生回答之後,還可以進行追問,文章還有其他類似的實例嗎?能更簡單地概述嗎?同時,提醒所有同學注意對這位學生回答的傾聽。這樣一則尊重了學生的勞動成果,二則培養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時的傾聽習慣,而不是在跟着老師去猜想答案】

師:大家看看《人類的老師》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生:讀

師:這一自然段就可以做個參考,誰來把主要內容説出來就可以了。(學生舉手不多,此刻老師再次提示)

師:因為《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只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此時,老師已經調整了問題難度,按段落進行逐步概括。這裏是否又回答剛才學生回答的那個結點呢?如果按照上述思路:抓住一個學生回答,並在逐步提示下完成總結概述訓練,並讓其他同學傾聽模仿,此刻已經不需要再進行分段練習了】

生:説不清楚

師:看書説啊

生:仍舊沒有能説清楚

師:在隻言片語中得出答案“人類是怎樣製造飛機的”【這樣的總結顯然是不準確的。但因教師急於向第二段概括,而沒有仔細思考這句結論準確與否。可惜,學生馬上學好了模仿於是,這樣總結第二段的大意】

師:第二自然段寫的什麼

生:人類是怎樣製造輪船的【這個答案顯然也不準確。應該是“人類是怎樣依據動物身體構造的原理製造飛機和輪船的”】

師:對呀。現在我們把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這段短文的大意,怎麼來概括?

(生還是無法完整表達全文的大意,是隻能在在學生的隻言片語中拼湊答案)

師和學生一起得出:科學家在蜻蜓身上發明了飛機;從鯨魚的身上發明了輪船【嚴重的不準確。應該説,從蜻蜓身上改進了飛機,從鯨魚身上改進了輪船。造成這個答案的原因在教師對第一段的總結出現了偏差所致】

師:對呀

生1:就是,就是科學家仿照動物製造了許多偉大的發明【目前表達最正確的發言】

師:坐下去,同學們,以後回答問題一定要想好了再説【這個學生已經想好了,並且明確了兩個關鍵詞“仿照”、“發明”,只是有些着急,開始説了兩個就是就是。這裏老是把着急判讀為沒有想好】

生2:舉手

師:哦,你説

生2:我想給大家説的是《“打掃”森林》這篇文章

(老師感到意外,笑了一下,後退幾步,但沒有中斷學生的回答)【很奇怪,生2為什麼沒有接着老師的要求繼續對《大自然的啟示》一文進行概括,並且在老師提出“以後回答問題一定要想好了再説”的提示之後。可見,這個學生根本沒有傾聽生1的發言和老師的提示,而是一心關注自己關注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狀態不利於學習和交流】

(生2複述林務官的行為,並且幾乎重複了課文,最後得出不能違反自然規律)

師:那你後面的就是得到的啟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課文中的大意和啟示進行了簡單的交流,那麼,在你閲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文章的哪些詞、哪些字、哪些句子讓你眼前一亮,然後又仔細品味了一番呢?

【由此往下,老師開始進行第二個環節:品詞析句,教案《《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與評析》。但對於上面環節的大意概述沒有做出一個總結性的歸納,學生的總結概述能力幾乎沒有得到點播和提升】

生:馬上舉手

師:沒有叫起來回答,提示看書

生:工人按照林務官的命令,把樹木統統看光。這個“統統”用的很好。表明他們對雜草和灌木一點也不放過。

師:同學們,這個字到底是什麼呢?【顯然老師發現剛才學生對這個統統兩字的讀音不準,而不再關注學生回答的內容,是否應該先處理學生對教師提問呼應的評價,然後再説讀音呢。比較而言,怎麼表示自己對文字的敏鋭度要讀音是否準確更重要】

生:提出不同讀音

師:它是多音字嗎?誰查字典了

生:讀一聲和三聲

(師去黑板前進行板書並講解並讓學生拼讀統一、總統,書上這個詞讀一聲,並讓剛才回答問題的孩子再次起來回答)

師:你説,字用的好還是詞用的好

生:詞用的'好

師:好在哪兒?

生:好在,是指把雜草全部砍光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要説的

生2:還有就是連地上的枯枝敗葉的“連”

師:連,為什麼?你品位到什麼了

生:停頓了一下,就是 地上的枯枝敗葉他們也打掃的很乾淨,一點也不留下。

師:一個“連”突出了打掃乾淨的程度【這裏不是説乾淨的程度,而是説執行林務官的態度】

生3:我要説的是下面的句子

師:待會再説,就是現在這個句子。生3坐下

師:我們經常説,用詞不要重複,重複就不美了,那麼你發現沒有這個句子裏那個句子裏出現了重複

生:統統

師:作者難道不知道嗎?重複了不美,為什麼要用兩個重複呢?能不能換換,這裏用了統統,哪裏就用全部呢?我們平時經常説老師這裏用詞重複了,那麼你想想這裏為什麼會出現兩次重複的運用呢?

學生還是不甚理解,教師提示讀讀,不讀是體會不到的,生開始閲讀。

師:我們來換一下,“把灌木全部拔光,把雜草統統除淨”這樣換一下多好啊。【老師在激學生】

生:馬上説不好

師:讓學生換詞朗讀。一次是全部+統統,一次是統統+統統。讀完之後,你們感到到個好

生:原句的好

師:讀起來有一種—— 生:連貫的【顯然不對】

師:(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讀起來有一種疊詞效果【此處用時過長,切方法不科學,最好用另外幾種疊詞的案例加以佐證為宜】

師:你們能把這種乾淨的感覺讀出來嗎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還有那些詞語覺得好呢?

生1:老師能提個問題不能?

師:可以啊

生1:“打掃”森林的打掃兩字為什麼加上引號?【好問題!看老師怎麼處理這樣的教育契機?】

師:喲,這個問題誰來回答呢?【為什麼不肯定學生的問題呢?】

生2: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打掃,不是清潔,而是他們認為不需要的東西都砍了(師補充,除去什麼都砍光了)生補充説樹木,和我們平常的打掃不一樣,所以要加個引號。【這樣的解釋牽強。打掃一般是為了環境整潔,居住舒服。而林務官的打掃也想讓大樹下面的環境整潔,乾淨,但卻違反了植物的生長規律,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因此加上了引號】

生3:異想天開這個詞用的好

師:好在哪呢?

生3:我讀的時候把它去掉了

師;讀讀試試

生: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的災難,另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加上異想天開感到林務官下的那個命令有點那個...

生補充説(命令)不太真實【怎麼這樣理解】不太對

師:是不太對還是不對

生:不對,荒唐

師:所以他們的命令是異想天開的【好像不準確】讓學生再讀

生:讀樹生病的一段......【發現一種現象,無論是學生回答問題還是教師在點撥提示,絕大多學生都沒有傾聽,依舊我行我素,思維遊離在教師的引導之外。每當教師提出問題時,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隨聲附和,這種隨聲附和顯然是沒有經過認真思考的】

學生繼續在書中挑出字詞“美滋滋的”“吃”、“咬”、“鑽”;“逞兇”與後面的“吃咬鑽”有關係“大量繁殖”“漸漸被毀了”“成羣”

師:誰站起來把害蟲的兇讀出來【這怎麼讀呢?這樣科普類的文章能讀出多少味道呢?就是把關鍵詞讀重一點嗎?怎麼把害蟲逞兇的勁讀出來呢?】

生:最後一個學生讀的很通順,流暢【這也比關鍵詞處讀重的要】

學生朗讀時,都把吃、咬、鑽讀的特別重,這是什麼原因。

師:提示“鋤”與“除”兩字的不同

師:我們繼續交流那些字詞?

生:圓圓的大頭鯨

師:原來輪船的設計和什麼有關係?

生:十幾個人在爭吵着回答【為什麼會經常出現這樣情況】

師:你們查到那些資料給我們其實呢?

眾生:魯班發明鋸、水母能聽出很遠(概括的不行)、蜂鳥與直升機、吃貓的耗子(是什麼啟示呢?)烏龜殼與絃樂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在哪裏發明的:埃及、尼羅河邊嗎?)

師:板書學習了《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我——

生:我們只有認真觀察,認真學習,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本領

生2:我學到了大自然是我們的最好的老師,只有我們善於觀察,大自然裏的很多東西都可以讓我們創造一些小發明【是先去回答模仿和創造的那個學生回答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epl9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