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問題引領”下的閲讀教學

“問題引領”下的閲讀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閲讀教學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面對文本,老師和學生都是作品創造的積極參與者;閲讀文本的過程的實質是對作品的再創造過程,是動態地建構文本意義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作為讀者的地位,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閲讀體驗。但是放任自流的教學同樣有很多的負面作用。

“問題引領”下的閲讀教學

那麼,如何在閲讀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如何激發與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在深入閲讀文本時遇到的困難,從而形成以學生主體閲讀為基礎的和諧的、有創意的閲讀。筆者認為以“問題引領”進行語文閲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教學樣式設計

1.以問題為主線,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問題教學”,即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

培養技能,進而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藤野先生》一課中,在同學們仔細閲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提問:①藤野先生的相貌很特別嗎?②從文章中你能看出他為魯迅做了很特別的事情嗎?③如此普通的老師卻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為什麼?④在影視和戲劇中,正面人物的形象常常是外型和內在的品質的統一,品質高尚的人也總是氣宇軒昂,氣質不凡,本文的藤野先生是否也是這樣?請找出他的外表和內在氣質上哪些是統一的,哪些是不統一的。很明顯,教師所提的四個問題各有側重點:第一個問題着重於對知識點的歸納能力,第二個問題着重於概括和分析能力,第三個問題着重於情感體驗能力,第四個問題着重於對人物的理解能力。整堂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培養、精神的提升都是在教師所提問題的引導下完成的,而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以叩問文本為載體,優化學習方式

問題教學必須由教師提出問題為主,逐步轉到以學生提出問題為主。筆者認為,教學的着力點應更多地放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如《木蘭詩》中學生結合自學提出了幾個很尖鋭的問題:①“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木蘭是為自己的愛情、婚姻而煩惱歎息嗎?“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兩句中的“思……憶”是木蘭這個年齡的女子常有的思春之情嗎?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買齊這些本屬同一類的貨物,真的要跑四個市場?是木蘭在拖延上戰場的時間嗎?③課文中僅用六句詩句敍述木蘭征戰沙場、立功而返的英雄經歷。而木蘭長達十多年出生入死、殺敵立功這樣顯赫、重要的時間和事情,卻輕輕一筆帶過。這一對比的強烈反差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學習木蘭的英雄行為和英雄形象嗎?④木蘭為何不出嫁?木蘭是醜女嗎?以上問題的提出,提升了課堂的品位,由原來的“學習木蘭精神”提升為“解構木蘭”,並跨越時空,與作者、人物進行平等對話,師生之間也建立了一種良好的“對話”秩序。

 3.以激揚思維為動力,優化教學結構

“問題引領”語文課堂教學以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為表徵,以實現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文思飛揚為核心。但在這個問題上許多老師一直有這樣的誤區:一是進行“偽”教學,即課堂上追求表面熱鬧,不顧教材的內在情感和思維層次;二是“滿堂問”,並認為這就是課堂的深化。其實課堂中並不是問題提得越多效益就越好,關鍵應看問題本身的價值如何。理想的“問題引領”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學生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和創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互動思考的學習中,不同的意識進行相互撞碰,從而激發創造性思維。

 二、操作策略

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問題引領”下的閲讀教學呢?

1.披情入文,激活文本

呂叔湘先生説:“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既然一半是藝術,那麼,語文教學就離不開一個“隋”字。如果離開情,語文課堂教學就將是一張失血的臉,顯得蒼白無力。學生閲讀文章時不僅要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還要注意“陷阱”問“不疑”,對文章作深入的挖掘。好問題、好情景的利用,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的思想情感空間。它讓我們師生共同去觸摸、感悟,與作者共鳴,融通諸多的情感因素,於潛思默想中、餘韻綿長的回味中,悄無聲息地走進作者的心靈。

2.聯繫實際,激活主體

“讀者是作品的最後完成者”,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見仁見智”,從文中找到自己的特殊感悟,這樣的閲讀才真正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精神發展產生影響。以陶淵明《飲酒》為例,讓學生思考:①作為酒詩人之一的陶淵明的《飲酒》到底想緣什麼情、言什麼志呢?②詩歌中最富有表現力的一個詞語,也即詩眼,是“悠然”,按理説每天的勞作生涯單調、枯燥和疲乏,陶淵明為什麼卻如此“悠然”?③詩題《飲酒》,而內容卻未提一字“酒”,為什麼?此時的教學已經從以文本為中心的閲讀教學轉而促使學生對生命意識進行反思,這對主體思維的激活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3.擴散思維,激活課堂

讓學生擁有自由飛翔的心靈。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名篇還是鉅著,一旦成為教材只是“為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的生命運動提供基本的言語材料,自己要獨立思考,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對某篇文章的看法,最好忠實於自己的心靈,決不能用別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於暢所欲言。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思想自由的論壇:面對課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作者之間都應該平等對話,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心理的交流,展開思想碰撞。

標籤: 閲讀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r0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