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語文老師的閲讀和教學

國小語文老師的閲讀和教學

童年應當是快樂的,母語學習應當是簡單的。

國小語文老師的閲讀和教學

所謂簡單就是:教師發自內心地熱愛閲讀、思考和寫作。腹有詩書,落筆千言。然後帶着一班孩子,六年如一日,漸行漸遠興致勃勃地閲讀、思考和表達。兒童未必都要腹有詩書,落筆千言,但兒童的母語學習抑或可以是快樂,兒童的成長抑或可以是茁壯的。

事業是一棵樹,書籍是一片沃野。

讓我比別人走得更遠的閲讀

朋友告訴我:一個優秀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開闊的人文視野、精深的專業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論修養。

我是教語文的,文學作品大約屬於專業知識的這一塊,我所深深喜愛的思想類書籍呢,大約屬於人文視野的一塊。這兩塊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廣讀博取,鹽在湯中。

教育無處不在好比鹽在湯中,只要我有心,大量的、高品位的、看似與教育無涉的閲讀,依然使我於有意無意間,悟出很多教育原理。

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人。(泰戈爾《新月集/審判官》)

這提醒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捫心自問:我有資格懲戒他嗎?我是由於愛他還是在泄憤?叩問的結果,常常是羞愧不已。結果,心情得以平靜,毒火得以熄滅。

人們在河裏修築水壩用來建造水庫或湖泊。這裏的湖泊相當於意識,也藴含着能量。水壩是可以活動的,當他遇到興奮、新鮮的刺激或危機時就會向下移動,從而使湖的容量變大,那樣人就具有了更大的能量。(柯林?威爾森《馬斯洛和後弗洛伊德主義》)

由此想到意志與生命能量的關係:我們當教師的,都曾經有過課堂教學上的高峯體驗我相信,促使很多人努力鑽研、精益求精的是以榮譽和獎勵為表徵的社會認可,更是讓人沉醉的高峯體驗。那種幸福,一旦品嚐,就抑制不住想要複製它。

獲得高峯體驗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很多人因此而懈怠,使工作成為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機械運轉,激情不再,高峯體驗更是免談。難道這是對自己的愛惜嗎?錯!柯林?威爾森告訴我們:沒有高峯體驗的'生命,不僅是暗淡的,也是不健康的。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在奉獻社會,也是在演繹自己健康幸福的美麗人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幾何學上,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為最短。可是在人與人的溝通中,包括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的情況卻是兩點之間的距離以直線為最長。從這段話裏我體會到,工作中尤其是做班主任要講究藝術,要善於退以求進,走迂迴之道。直來直去,往往兩敗俱傷。

這些書,看起來和教育教學沒有直接關係,是所謂閒書、雜書。然而,使我走得比別人遠一些的,恰是這條野路子。

鹽在湯中好像我的讀書是出於對教育的熱愛,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其實不是這樣。真正的書蟲,是我這種不求成敗利鈍,只求一己快樂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把純粹的求知的幸福經由自己超越功利的書卷之氣和靈秀之韻感染給學生這種感染,這種薰陶,也許才是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請讀蘇霍姆林斯基給你的建議,書中十分之七,都是在説兩個字:讀書、讀書、讀書

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

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閲讀。

一個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無形的柵欄把自己跟廣闊的天地隔離開來,然而誰知道後來這道柵欄也許會變成真的牢獄呢!

這説的是學生要讀書。

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麼不管教師做出多麼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

所有那些有教養、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着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這説的是家長要讀書在蘇大師的學校裏,家長會乾脆開成了讀書彙報會和詩歌朗誦會。

何況我們我們是幹什麼的?教書立人的人啊!不讀書,你憑什麼立在講台?怎麼敢面對孩子渴求的眼神?

我的精讀書單

我讀書的辦法是很笨的,一是喜歡發聲讀,二是好書至少讀兩遍,三是覺得最好的必須要寫了讀書筆記,才能釋然。

除了上面説到的,我將讀過兩遍以上的部分書籍,連同筆記片段列在下面。

1、《蘇菲的世界》

真有趣,真美妙!這是哲學嗎?哲學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嗎?我的同事小安説。

錯了打個比方,哲學好比是蔬菜,馬克思主義是胡蘿蔔。説胡蘿蔔是蔬菜沒錯,説蔬菜是胡蘿蔔就有點不對頭。

我承認,雖然已經讀過兩遍,但是其中的脈絡還沒有完全理清。想一想,這是寫給15歲中學生的啟蒙讀物,我真的為自己、為同胞慚愧、抱不平活到三十幾歲,我才知道:哲學原來如此美麗。

2、《孟子》

《論語》之後讀《孟子》,感覺有很大不同。讀前者如坐春風,從容、優裕,率真處常令人莞爾;讀後者如聞雄辯,犀利、強勁,其勢雖不可御卻難免單調逼人。同為儒家聖賢,我以為,如果亞聖投在了聖人門下,先生未必就喜歡這個脾氣大的弟子,因為他嚴重背離中庸之道;當然,如果孔子活到戰國,一定比孟子更加氣急敗壞人在絕望的痛苦中是難保靜氣的,禮和樂已經無可挽回地一路崩壞下去,克己復禮是絕對不可能啦。

浩然正氣來自迂闊的心,憤青心態追求古久的夢,辭色嚴厲,姿態莊嚴在今天,讀着這樣的文字,要想繃住了不笑,也是很難的。當然,也有皺眉的時候,也有起敬的時候。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著作無一不在其內部充滿矛盾。

3、《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桃天》)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衞風?淇奧》)

《詩經》是一望無際的蒹葭蒼蒼,《詩經》是不可泳不可方的浩浩漢江。(《周南?漢廣》有句雲: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對於我這有福之人而言,沉迷其中的感覺,是不知今夕何夕的夢幻經歷。當與它們,與這些熟得沒了感覺的熟語不期而遇,怎不叫我眼前一亮:心中大喜:啊哈,老朋友,原來你是從這兒來的,原來你有着這麼淵遠高貴的來歷。

4、《野草》

夏季的晚上,天氣是難得的清涼。打開音響,放上《二泉映月》,來到寬大厚實的木桌前,正襟危坐,調息勻氣寧靜中,琴聲在流淌。悲愴清越而又動人心絃的,是音樂,也是殘酷但又美麗得讓人不能割捨的人生這是音樂家精神境界的寫照,這又何嘗不是《野草》的意境所在!一段低迴的慢板之後,我應着堅韌飽滿的旋律,誦出激情濃縮的句子: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腐朽。我對於這腐朽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他還非空虛。(《題辭》)

晚涼如水,愛恨交集的文字合着至柔至剛的音樂,濯洗我,激盪我,留下一生難忘的體驗那一刻,我超越了平凡的生活。

5、《沉默的大多數》

我想,我對王小波的喜愛,更多的來自血統的本能(尼采語),是物以類聚的例證如果你也愛小波,你必和我一樣,是把理性、尊嚴、趣味、自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不願受人設置的傢伙。哪怕素昧平生,你也是我相見恨晚的知音。

6、《沉重的肉身》

總體來説,劉小楓的這一本,充滿憂傷和無助。因為它,我知道了抱慰和敍述倫理,唯有生於悲涼的温暖,才是真實可靠的雖然她是那麼微弱。

只為了那一個吻,為那一個女人,拍那部電影就值得了。基斯洛夫斯基以為。那是五分鐘的,一生中只此一次的吻。

奮鬥是如此艱苦。回首,世界並未因此天翻地覆。然而努力並非沒有意義,因為生活的真諦,就在那些散落在記憶中的愛的碎片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3d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