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

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

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1

事件背景:

在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對孩子的要求一呼百應,寵愛和忍讓溢於言表,讓孩子無形中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對於剛進入集體生活的小班孩子而言,獨特的年齡特徵,薄弱的分享意識,有限的自控能力,貧乏的語言交往經驗加劇了他們爭搶玩具現象發生的頻率。

事件回顧:

我班天天小朋友活潑、開朗,小班第一學期以來,他經常和別人發生爭搶玩具現象。

晨間桌面遊戲時,孩子們玩着自己喜歡的玩具,不一會兒,傳來天天和小雅的吵鬧聲——“這是我的!”“我要玩這個!”……見搶不到玩具,小雅跑來:“老師,天天搶我玩具!”教師尋求原因:“天天,有沒有搶玩具?”天天似乎察覺到老師知道了什麼,隨即抱手大哭,玩具扔滿地。小雅亦大哭:“我不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幼兒典型性表現分析:

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語言領域中,(一)傾聽與表達內的子目標“3.願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簡稱Y12x3)一樣,天天和小雅都是有主見的幼兒,他們能用清楚、簡潔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願,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會考慮別人的因素,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尤其是天天這種類型的`孩子,搶得玩具後即會形成“我得到就可以了”的想法,便造成了一些幼兒之間爭搶玩具、東西等的事件。

教師下一步指導策略:

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遊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然而,受3-4歲幼兒年齡特徵、家庭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很少從他人的角度去關心、體貼別人。

1.能力的訓練

對於天天這樣總是去搶別人玩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和訓練來增強他們的移情能力和同伴交往策略。我們可以用交換訓練、分享訓練等方式來達成。交換訓練時,用他特別喜歡的玩具進行訓練,只能拿另一樣玩具交換才能得到,無論怎麼撒嬌哭鬧,不交換的話就不給玩;分享訓練時,用他特別喜歡的玩具與他分享,然後讓他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在交換、分享訓練的同時,需要教給孩子物權的概念,即別人的玩具要別人同意才能玩,交換比搶更有效。

2.情緒的管理

對於存在扔玩具、哭鬧、打人等行為問題的孩子,除了要進行交往策略訓練(交換訓練、分享訓練等)以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對其扔玩具等行為多加引導,強化他們的積極情緒表現和相應的行為,多進行移情訓練,如問他們“如果是你摔地上,疼不疼啊?”“你捱了打,疼不疼呀?”等等,幫助他們敢於承受沒有得到玩具的失落感,並鼓勵他們撿起扔掉的玩具、道歉等等。通過積極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幫助他們在交往中不斷提高移情能力和同伴交往策略,讓他們適應不同的環境。

3.規則的制定

遊戲規則不只是教學的工具、手段,也不只是教學的“候補”,它有着自身的價值。在指導幼兒按規則遊戲時,一方面,必須依據幼兒的發展水平來選擇遊戲的類型;另一方面,應注重恰當地開發、提倡、應用“規則遊戲”,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如,與幼兒商定區域遊戲規則:遊戲中不爭搶。把遊戲規則以圖片的形式貼在區域中,幼兒在遊戲時會受到牆上游戲規則的提示,加強自我控制能力,減少爭搶玩具現象的發生。

4.語言的授與

喜歡聽故事是學前幼兒的共同特點,但由於小班年齡段的幼兒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把教育內容含在故事情節當中,他們未必都能理解,我們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覆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鳥對小兔説:“你的雨傘借我用一下好嗎?”小兔對小狗説:“你的故事書借我看一下好嗎?”讓孩子知道不斷重複着説類似的話,知道説這樣一句話,別人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在生活中,教師與家長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並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5.成人的態度

小班(3—4歲)幼兒剛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一方面,他們不免帶有一些嬰兒的“痕跡”;另一方面,由於身心發展迅速,他們又開始具有幼兒期的顯著特點。因此,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十分突出。搶玩具這一行為是兒童在一定年齡階段會頻繁出現,之後會自然而然相對減少的行為。在發生爭搶行為時,成人對幼兒的態度會對幼兒後續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不論是教師的一人對一個班,還是家長的一人對一人,對待幼兒行為的態度對於幼兒早期行為的養成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孩子去搶玩具併發生嚴重衝突,教師、家長卻不加以制止,這對於孩子來説是一種潛在的變相“鼓勵”。

6.榜樣的力量

愛模仿,是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是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有創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成人首先要理解和接納幼兒不自覺的模仿行為,並挖掘其中的積極因素。教師、家長尊重幼兒的良好願望與積極建議,與幼兒一起協商,一起出主意,做到以身作則,成為幼兒模仿學習的榜樣,用行動及語言告知孩子正確處理事件的策略,同時充分利用幼兒同伴羣體的資源,給幼兒在遊戲中通過模仿向同伴學習的機會。

從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從爭搶玩具到分享合作,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情緒自控能力在不斷提高,教師、家長應減少不必要的過多的指責,讓幼兒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教育幼兒尊重理解別人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心聆聽,用心感悟吧!

教育隨筆:老師他搶玩具!2

區角活動時間到了,書瀚開始玩起了建構遊戲,他是第一個到達區角的,他就把玩具筐放在了自己面前,正準備開始搭建,沒過一會兒,莉雯和梓萱也來了,由於是面對面坐着的,相距較遠,書瀚把玩具筐放在自己面前,莉雯拿玩具就比較困難,於是,一把將玩具筐拿到了中間。書瀚一下子愣住了,隨後,就開始大哭起來,怎麼哄也不聽,怎麼勸也不行。我問發生了什麼事情,書瀚説:"莉雯搶我的玩具筐!"莉雯説:"不是的,是他把玩具筐放在他自己那裏,梓萱拿不到了,我也拿不到,應該放在中間。""可是,我拿不到了。"老師問:"那請你想想怎麼可以拿到中間的玩具筐呢?"莉雯説:"可以站起來拿!"書瀚還是搖着頭,不肯答應,但是已經不哭了,老師問他:"願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處?"他搖搖頭;老師問:"願不願意做小朋友都喜歡的小朋友?"他還是搖搖頭……

隨後教師便對幼兒進行冷處理,讓書瀚自己單獨坐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書瀚和其他幼兒繼續玩起了結構遊戲。老師問:"書瀚,你們現在玩得真好,你們的玩具筐放在哪裏啦?"書瀚説:"放在中間。"我繼續追問:"為什麼要放在中間呢?"因為都能拿到。"我打趣道:"那你現在能拿到筐裏的玩具嗎?"他一本正經地説:"能!"説着站起身來手伸長了拿,一邊伸一邊告訴我説:"就是站起來拿。"我説:"你真棒!"

教師通過幼兒自己講述矛盾發生的過程、自己想辦法怎麼解決,同伴的.想法是什麼,同伴之間的交流是怎麼樣的,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衝擊着幼兒自己原先的想法,逐漸調整成符合大家認同的行為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1575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