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1

一、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著名詞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其詞題材廣泛,善於熔鑄典故,以文為詞,詞風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歎與壯士閒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因生長於金人佔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禦敵,統一中原的奮鬥。但南宋王朝一再納貢求和,辛棄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二、解題與寫作背景

“水龍吟”為詞牌名。“登建康賞心亭”是標題。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該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軒由滁州知府改調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時稼軒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詞人壯志難酬,胸中充滿鬱憤之氣。當他登上賞心亭時,面對祖國大好江山,無限感慨湧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根據課文註釋,疏通文句,初步理解內容。

2、思考:詞的上片和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整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課堂學習案

一、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通過誦讀理解作品內容。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1、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理解典故,品味作者的悲苦心情。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著名詞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其詞題材廣泛,善於熔鑄典故,以文為詞,詞風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因生長於金人佔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禦敵,統一中原的奮鬥。但南宋王朝一再納貢求和,辛棄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二、解題與寫作背景

“水龍吟”為詞牌名。“登建康賞心亭”是標題。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該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軒由滁州知府改調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時稼軒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詞人壯志難酬,胸中充滿鬱憤之氣。當他登上賞心亭時,面對祖國大好江山,無限感慨湧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三、指導朗讀

1、讀準字音

遙岑(cén)遠目獻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jì)把吳鈎看了(liǎo)鱸魚堪鱠(kuài)求田問舍(shè)揾(wèn)英雄淚

2、讀出節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説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3、讀出情感:詞語的抑揚輕重文句的舒緩起伏

四、自主學習上闋,合作探究問題。

1、作者登上賞心亭,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繪的?這些景物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詞人除了寫景,還寫了自己的行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嗎?它們表現出詞人的什麼情感?

五、品味下闋語言,精講點撥。

詞人在下闋中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詞人對他們持什麼態度?作者藉此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閲讀辛棄疾的《菩薩蠻》,回答問題。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註釋:⑴造口:即皂口,鎮名。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西南60裏處。

⑵鬱孤台:在今贛州西北田螺嶺上。

⑶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⑷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京師。

⑸可憐:可惜。

⑹愁餘:使我發愁。

⑺鷓鴣(zhè gū):鳥名,傳説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悽苦。

這首詞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與《水龍吟》有哪些相似之處?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全詞。

2、“報國欲死無戰場,欄杆拍遍悲斷腸”,這是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真實寫照。請結合今天所學,展開想象,以“心歸大宋”為題,寫一個300字左右的片段。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寫作背景、作者經歷,理解辛棄疾的憤慨與痛苦。

2、體會辛詞豪放的特點,比較蘇辛詞風,感受其各自獨特的人格魅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辛棄疾的名字導入:

同學們,辛棄疾,姓什麼?

請大家用“辛”字組詞:艱辛、酸辛、辛辣、悲辛。

這些詞,幾乎就是辛棄疾一生的寫照了。連他自己也這樣自嘲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户。(《永遇樂》)

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麼總輪不到他呢?

那麼辛棄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辛酸、悲辛、艱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走近辛棄疾。

二、誦讀

1、師範讀

2、自由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

3、請學生單獨朗讀,並作朗讀指導。

三、賞析

賞析指導:詩言志,讀詩,就是要讀出字裏行間所含藴的“志”。熟悉辛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的詞,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讀這首詞,我們就要注意體會景中情,參透典中義:

板書

詩言志:

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用典抒情

(一)賞析上片:

請咱班的女同學齊讀上片,然後展示上片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

師示範賞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並請大家依照示例,鑑賞“落日樓頭……江南遊子”一句。

1、“落日樓頭……江南遊子”這句詞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什麼感情?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除寫景言志外,詞人還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情感,找到這些動詞,感受詞人此刻的心境。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卻無人理解自己的滿腔怨憤,詞人激憤到把欄杆拍遍。但是,就是把欄杆拍遍,又能如何呢?朝堂一片主和之聲,無人理解他重用他,一腔悲憤只能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無人會,登臨意!李白説,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辛棄疾,他會嗎?

(二)賞析下片

1、請男同學齊讀下片。

2、多媒體展示問題:

(1)詞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什麼感情?

典故作者態度

張翰——蓴鱸之思樂於歸隱休説,恥于歸隱

許汜——求田問舍鑽營私利羞見,為國忘私

劉備——雄才大略才氣,渴望建功

桓温——木猶如此時光流逝可惜,時不我待

由“休説、羞見、可惜”可知,詞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詞的結句,詞人説: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2)“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應,該如何理解?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孤寂和對知己的渴求。

該句是反問句,作者的意思是説,紅巾翠袖也揾不去英雄的眼淚。因為英雄流淚,是因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四、小結

這首詞,上片借景抒情,寫盡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達了自己對抗金復國理想的執着堅守。

辛棄疾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執著堅守。大家在國中時,曾經學過辛棄疾一首破陣子,現在我們回顧該詞: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寫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場面宏大,氣勢磅礴,驚心動魄。但是,這壯烈的戰鬥,輝煌的勝利,只是一場夢。夢醒之後,只剩下慘淡的燈光下,白髮早生的詞人。理想與現實,壯烈與悲涼,形成了鮮明的的對照。詞人不由一聲長歎:“可憐白髮生!”

從辛棄疾南歸到去世的四十年間,朝廷對他時棄時用,用而又疑。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時局稍穩,又棄他一邊去。他就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捶打,時而又被扔進冷水。可是他呢?不學季鷹歸隱,不學許汜謀私,始終懷着一顆忠心、一腔壯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淚,等到華髮蒼顏,等到晚年,終於被韓侂胄任用了,卻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終。

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正如辛棄疾在自嘲詩中所説: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這樣的人生經歷,註定了他的詞中會有幾多沉鬱,幾多悲憤。

五、比較蘇軾和辛棄疾

現在,我們就拿《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作比較,從人生態度的角度,深入感受蘇軾和辛棄疾不同的魅力。

不同:

蘇軾壯志難酬,年華老去,有些感傷,但是最終卻能用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驅散所有的歎息感傷,人生態度灑脱。

辛棄疾則不然,他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最後又流下孤寂悲憤的眼淚。他執着於自己的理想,無法排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憂憤。

請同學們朗讀以下文段:(多媒體展示:)

從某種程度上説,辛棄疾比蘇軾更不幸。蘇軾是一個失意的文學家,但是畢竟沒有民族仇、家國恨,猶能瀟灑浪漫,把酒問青天;辛棄疾是一個悲劇英雄,江山半壁淪陷,一身本領,一腔熱血,卻只能,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同為豪放詞人的代表,一個勝在文學造詣,登峯造極。一個勝在國仇家恨,痛入骨髓。

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蘇軾超脱了,他像一隻成功蜕變的蝴蝶,翩翩起舞。辛棄疾則更像春蠶,到死絲方盡,像蠟炬,成灰淚始幹。

所以,熟悉蘇辛的人都説,蘇放辛豪,蘇平和,辛沉鬱。

六、結束語

無論是灑脱的蘇軾,還是執着的辛棄疾,他們的品格和成就,都令我們高山仰止。每一首詩詞中,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一份真摯的情感。讀詩,就是讀人。要傾情誦讀,用心體會,切不可用漠然藐視了這些思想,褻瀆了這些靈魂。讓我們都來愛詩詞,愛這些高尚的靈魂,愛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瑰麗迷人的'文化,愛我們這片生長過無數古聖先賢,盛開過無數思想之花的滄桑厚重的土地。

現在,讓我們用齊聲誦讀,向這位流淚的悲劇英雄辛棄疾致敬!

七、作業(多媒體顯示)

1、背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2、請課外自讀樑衡的散文《把欄杆拍遍》

板書: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詩言志: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上片借景抒情意象——意境——痛苦

下片用典抒情人事——態度——堅守

附教後反思:

5月19日下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優質課大賽決賽,參賽篇目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這次大賽,讓我得到了鍛鍊,收穫良多!最大的收穫是,在備課備賽的過程中,我真正讀懂了辛棄疾這個人,真正讀懂了“英雄”兩個字的內涵。思想上也得到了一次昇華。幾天的時間裏,我每天都要吟誦這首詞很多遍,對詩歌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當我真正讀懂他一生不屈的壯志,四十年苦苦的堅守的時候,情不自禁流淚了。我想,這節課,如果我能讓學生跟着我讀懂這首詞,走近辛棄疾,崇敬他,愛戴他,我就完成了一多半的教學任務。

但是在教學設計和實際講課的過程中,有很多困惑。覺得好多地方都得講,不講唯恐學生不懂。但是時間不夠。一遍遍修改教學設計,一句句精簡課堂語言,但是時間仍然緊張。最後走上比賽的講台時,我的計劃是,如果時間真不夠,就將最後的拓展延伸部分精簡掉。反正,辛棄疾的詞,要講就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盤桓討論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懂。第一個教學目標(瞭解辛棄疾的一生,理解他的憤慨和痛苦)必須實實在在徹徹底底地完成。

課講完後,走下講台,竟然如夢方醒:有些地方,原來應該那樣處理的!怎麼沒有早點想起來呢?

課上完之後,在我腦子裏久久縈繞的一個念頭是:如果能再讓我講一遍多好!如果讓我再講一遍,我一定會在以下幾方面多加註意:

一、教態不夠大方

由於反覆改動教學設計,一直到上課前半個小時仍在改動,上課時心情緊張,唯恐流程出錯。教態拘謹,影響了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充分放開,更談不上揮灑自如、談笑風生,使得課堂缺少一種激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很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黨紅英老師在焦作市、河南省的優質課大賽課堂上的英姿。她那麼優雅自然、談笑風生、循循善誘、指揮若定。我常常感歎,我什麼時候才能有那樣瀟灑的教態呢?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知道,黨老師在課堂上的揮灑自如,也是因為在教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嚴格的自我要求。不敢奢望如她一樣地優雅,但是,或許可以憑藉勤奮達到像她一樣的自如?

二、課件製作缺乏美感

在課件製作上,我還缺乏追求美的意識。事實上,課件製作的很多細節,如配色、動畫設置等,都會影響到學生接受知識時的心情、效率。要追求課堂效率最大化,就要在製作課件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做到務實而且求美。

三、學生展示不夠

在朗讀這個環節,我摒棄了課件中已經設置好的錄音,自己讀。我的範讀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好幾位同學躍躍欲試。但是顧慮時間不夠,我只叫了兩位同學。看到其他幾位未能展示朗讀的同學臉上那失望的表情,我非常自責。課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整個教學流程再熟悉些,重點再集中些,語言再精簡些,一定能多留出一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課堂效率要最大化,歸根結底,還是教師備課要充分啊!

四、上下片不該平均用力

我是19號下午第四節的課,第二天,我早早趕到會場,就等着聽黨老師評課。黨老師説:“上片賞析時間過長。完全可以把重點放在下片用典明志的賞析上。”説實話,我竟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一直為時間不夠苦惱。總覺得上片借景抒情,也是本詞言志的重要方法,總怕盤桓時間短了學生讀不懂,讀不深。沒有站在整冊書的高度,從整個高一詩詞鑑賞教學的角度去看待這節課。其實學生已經很熟悉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所以對上片的景中情,完全能夠領悟。不能大膽取捨,還是因為不能高屋建瓴。黨老師的評課,讓我意識到,我們講一首詩詞的時候,應該站在整冊書,甚至整個高一年級,整個高中三年的高度,這樣才會高屋建瓴,取捨得當,提高時間利用率,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

五、拓展延伸應該放在“解讀英雄”上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兩大代表,學生又剛剛學過蘇軾的詞。所以我幾乎不假思索就把本課的拓展延伸部分設計為:比較蘇辛詞風。但是課上完後,我突然發現,錯了。我把整節課的重點放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目的也是想讓學生崇敬辛棄疾對理想的堅守,為什麼不在這一點上拓展呢?辛棄疾雖然壯志未酬,但是他仍然是英雄。英雄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讓學生討論怎樣才算真正的英雄,從而樹立正確的“英雄”觀,恐怕比蘇辛詞風的對比更重要,也更符合整節課的氣氛。

總之,這節課我有一些收穫,但更多的是不足,還請黨老師和其它同仁批評指正!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辛棄疾及詞作的背景和內容。

2、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詩人的情感。

3、學習詞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欣賞、感悟詩詞語言的能力。

2、體會景色和典故中所藴涵的深層含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藴。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申的悲憤心情。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強化自己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韻味。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用典的寫法。

3、體會詞人情感,並感受其形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辛棄疾的名字導入:

同學們,辛棄疾,姓什麼?

請大家用“辛”字組詞:艱辛、酸辛、辛辣、悲辛。

這些詞,幾乎就是辛棄疾一生的寫照了。連他自己也這樣自嘲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户。(《永遇樂》)

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麼總輪不到他呢?

那麼辛棄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辛酸、悲辛、艱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走近辛棄疾。

二、誦讀

1、師範讀

2、自由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

3、請學生單獨朗讀,並作朗讀指導。

三、賞析

賞析指導:詩言志,讀詩,就是要讀出字裏行間所含藴的“志”。熟悉辛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的詞,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讀這首詞,我們就要注意體會景中情,參透典中義:

板書

詩言志

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用典抒情

(一)賞析上片:

請咱班的女同學齊讀上片,然後展示上片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

師示範賞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並請大家依照示例,鑑賞“落日樓頭……江南遊子”一句。

1、“落日樓頭……江南遊子”這句詞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什麼感情?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除寫景言志外,詞人還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情感,找到這些動詞,感受詞人此刻的心境。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卻無人理解自己的滿腔怨憤,詞人激憤到把欄杆拍遍。但是,就是把欄杆拍遍,

又能如何呢?朝堂一片主和之聲,無人理解他重用他,一腔悲憤只能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無人會,登臨

意!李白説,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辛棄疾,他會嗎?

(二)賞析下片

1、請男同學齊讀下片。

2、多媒體展示問題:

(1)詞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什麼感情?

典故作者態度

張翰——蓴鱸之思樂於歸隱休説,恥于歸隱

許汜——求田問舍鑽營私利羞見,為國忘私

劉備——雄才大略才氣,渴望建功

桓温——木猶如此時光流逝可惜,時不我待

由“休説、羞見、可惜”可知,詞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詞的結句,詞人説: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2)“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應,該如何理解?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孤寂和對知己的渴求。

該句是反問句,作者的意思是説,紅巾翠袖也揾不去英雄的眼淚。因為英雄流淚,是因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四、小結

這首詞,上片借景抒情,寫盡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達了自己對抗金復國理想的執着堅守。

辛棄疾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執著堅守。大家在國中時,曾經學過辛棄疾一首破陣子,

現在我們回顧該詞: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寫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場面宏大,氣勢磅礴,驚心動魄。但是,這壯烈的戰鬥,輝煌的勝利,只是一場夢。夢醒之後,只剩下慘淡的燈光下,白髮早生的詞人。理想與現實,壯烈與悲涼,形成了鮮明的的對照。詞人不由一聲長歎:“可憐白髮生!”

從辛棄疾南歸到去世的四十年間,朝廷對他時棄時用,用而又疑。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時局稍穩,又棄他一邊去。他就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捶打,時而又被扔進冷水。可是他呢?不學季鷹歸隱,不學許汜謀私,始終懷着一顆忠心、一腔壯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淚,等到華髮蒼顏,等到晚年,終於被韓侂胄任用了,卻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終。

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正如辛棄疾在自嘲詩中所説: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這樣的人生經歷,註定了他的詞中會有幾多沉鬱,幾多悲憤。

五、比較蘇軾和辛棄疾

現在,我們就拿《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作比較,從人生態度的角度,深入感受蘇軾和辛棄疾不同的魅力。

不同:

蘇軾壯志難酬,年華老去,有些感傷,但是最終卻能用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驅散所有的歎息感傷,人生態度灑脱。

辛棄疾則不然,他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最後又流下孤寂悲憤的眼淚。他執着於自己的理想,無法排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憂憤。

請同學們朗讀以下文段:(多媒體展示:)

從某種程度上説,辛棄疾比蘇軾更不幸。蘇軾是一個失意的文學家,但是畢竟沒有民族仇、家國恨,猶能瀟

灑浪漫,把酒問青天;辛棄疾是一個悲劇英雄,江山半壁淪陷,一身本領,一腔熱血,卻只能,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同為豪放詞人的代表,一個勝在文學造詣,登峯造極。一個勝在國仇家恨,痛入骨髓。

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蘇軾超脱了,他像一隻成功蜕變的蝴蝶,翩翩起舞。辛棄疾則更像春蠶,到死絲方盡,像蠟炬,成灰淚始幹。

所以,熟悉蘇辛的人都説,蘇放辛豪,蘇平和,辛沉鬱。

六、結束語

無論是灑脱的蘇軾,還是執着的辛棄疾,他們的品格和成就,都令我們高山仰止。每一首詩詞中,都有一個

鮮活的生命,一份真摯的情感。讀詩,就是讀人。要傾情誦讀,用心體會,切不可用漠然藐視了這些思想,

褻瀆了這些靈魂。讓我們都來愛詩詞,愛這些高尚的靈魂,愛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瑰麗迷人的文化,

愛我們這片生長過無數古聖先賢,盛開過無數思想之花的滄桑厚重的土地。

現在,讓我們用齊聲誦讀,向這位流淚的悲劇英雄辛棄疾致敬!

七、作業

1、背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2、請課外自讀樑衡的散文《把欄杆拍遍》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4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城市——蘭州。蘭州也被評為20xx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們蘭州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幸福呢?

二、簡單介紹柳永在宋代詞壇做出的貢獻

1、柳永是宋代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2、柳永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長調與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讀詞作

1、 請一位學生朗讀《望海潮》 ,如有錯誤,請其他學生糾錯。目的:讀準字音。

2、 請全體學生看文中註釋默讀本詞。目的:理解詞意。

3、 老師配樂範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及節奏。

4、 請全體學生齊讀。

四、品析杭州自然風物之美

1、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明確:運用煉字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詞來品析詞句的意境美。例如:“煙”:寫出了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輕聲舒緩的讀。

2、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明確:運用煉字法,分析“繞”、“卷”用字的妙處。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音調急促提問:此句為何與柳永婉約派詞風不盡相符?明確:由於年齡、際遇的不同。

3、“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驚歎、豔羨的讀。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華和諧

1、 “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展現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華。

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明確:運用互文見義的手法營造出歡樂祥和的意境。通過“嬉嬉”一詞瞭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熱鬧、祥和,輕快地讀。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陶醉滿足的.讀

六、小結:

詞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們細緻入微的描繪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風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諧,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讚美。

七、遷移應用:

品讀了柳永筆下杭州的三美,請學生們觀看有關蘭州的幻燈片,用美的眼光、智慧、優美的文筆描繪出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美麗之處,表達對它的熱愛與眷戀。然後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內容。

八、佈置作業:

1、 背誦默寫《望海潮》;

2、蒐集有關杭州美景的詩詞。

板書設計:自然風物 壯美清嘉

百姓生活 繁華富庶

官民同樂 政治清明

————————————————————————

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評課內容

兩堂課都是以詞作為教學內容,聽課時我在想詩詞教學在哪些方面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詩詞教學在當今時代實際上是詩心傳遞的過程。要講好詩歌,必須要品味詩的味道,引導學生感受詩意,帶領學生融入詩境,而其中最需要緊扣的是詩的語言去想去品。詩詞教學是否還原了詩詞的本色,是否變成了其他文體的教學,一堂課首先觀察是否明確關注詩詞的文體特徵,觀察學生是否走進了詩詞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情感與內涵。

第一位老師音色很好,激情導入,語調鏗鏘,教學有板有眼,步驟清晰。這是一首登臨詩,表達辛棄疾的憤慨之情、愛國之憂。領悟詞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由何而登臨,然後分上下片講解。有層次,步驟簡潔。第二位老師講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習慣的寫作手法,變得豪放。柳永這個慢詞高手寫出了鋪陳的味道。上課的老師由蘭州入題,從上下片融入朗讀理解內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這首詞與柳永的婉約詞風不符。最後由蘭州景色的寫作作結。教授過程對詩詞的理解頗為到位。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處的位置是什麼?兩堂課中學生沒有主動體悟詞作,提出自己對詞作的觀點、看法和理解。老師還是滿足於我教你記,我教你懂。詩詞教學講究個人獨特的閲讀體驗。怎樣擺正學生讀詩詞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詩詞感悟中走進作者、走進自我這一點需要注意。兩位老師的掌控力太強,老師講的很好跟教學很好不一樣,一定要注重學生學得怎麼樣。

2、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是怎樣的角色?這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所有問題都是牽着學生走,教學顯得“嚴密”甚至讓人覺得無痕,其實是用細碎的問題慢慢肢解詩詞,詩詞變成碎片化對某些詞句的理解。兩位老師對詩詞的理解過於嚴密,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詩詞的深處,還是浮在表面上。有點遺憾!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第一要求反覆吟詠,第二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那麼這兩堂課老師留給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裏?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缺乏有效思考,老師不是報幕員,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習者。其實這兩堂課的展開可以從詞作的詞眼入手,讓學生思考起來,這才是有意義的教學。要懂得基於教的教學和基於學的教學是不一樣的。

3、這兩堂課對詩詞語言的品味極度欠缺。詩詞教學中對語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兩堂課我幾乎沒有感受到有語文味的品味,沒有感受到為什麼要用這個詞,只有“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稍有體現。其實可以抓住“雲”、“繞”、“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語言內涵上,所有感情都是從語言中悟出來的。其實缺乏有效詩詞語言的品析背後暴露出老師解讀詩詞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注意它的語言。《望海潮》數詞運用比較突出,“十萬”、“三秋”、“十里”、“千騎”就已經能展現出杭州的美麗和繁華。不要只想我該怎麼教,要想我教些什麼,哪個地方值得教。

4、朗讀的缺失,詩歌的教學一定是在朗讀中完成的。第一位老師範讀《登建康賞心亭》激昂慷慨,讀得那麼好。你應該考慮我是怎麼把它讀好的,你讀好的根據其實是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感覺。應該把這種感覺傳授給學生。而第二位老師在朗讀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後面寫蘭州有什麼意義呢?讀不夠為何去寫?是用柳永所用的寫作手法寫蘭州了?如果仿照《望海潮》寫《望蘭州》用鋪敍的手法去寫還行。古詩詞教學與現代文寫作風馬牛不相及。現在教師喜歡課堂教學中閲讀與寫作的結合,我們要考慮這個寫作是不是從閲讀中感悟出來的,是否用閲讀中的手法來寫作的,如果不用,這樣的寫作就是多餘,還不如讓學生反覆吟詠詞作,讀出感情,讀出品味。所以希望我們老師把語文教的更加美,更加精準,更加合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5

1、導入:

有些詩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卻能永遠銘記,千古傳誦!比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結合註釋一走近作者,結合註釋二三瞭解詞人寫作背景。

3、思考:辛棄疾因何而登“亭”?

明確:為了消愁解悶(板書“愁”)。

4、讓我們走進詩詞,瞭解詞人的愁情所在。

老師範讀詩詞,學生初步體會愁情。

⑴賞析上片: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地誦讀,思考以下問題:

①上片寫景部分有哪些意象?

②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

③上片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

(學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斷鴻、遊子;

情:鄉思、孤寂、空有抱負、壯志難酬。

同學們根據品出的情感誦讀。

⑵賞析下片:

同學們誦讀下片,思考問題: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發了什麼情感?

(學生回答)典故:張翰、許汜、劉備、桓温;

情:鄉思、激憤、為國為民——反用其意;

壯志難酬、年華虛度——正面用典。

賞析“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情感:苦無知己、壯志難酬。(呼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

5、總結

辛棄疾生不逢時,他的文韜武略換來的是大半生報國無門的悲憤和苦痛。他常常將滿腔雄心壯志化作杜鵑啼血式的悲憤長歌。這是英雄人格意識的變向表達。我們從這首詞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對英雄悲壯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於詞,成為一代詞宗,在詞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6、拓展延伸:賞析詞人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進一步瞭解辛棄疾,用精煉的語言評價辛棄疾。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愁張翰許汜

典:劉備——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桓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2n90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