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羣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着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着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寫“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4、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詩的韻味,體會詩人從孤獨到不孤獨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

設計理念

“詩仙”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設計以學詩知詩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詩的意境,同時鏈接相關資料,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達到對《獨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詩人蒐集有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詩歌旅行:

讀詩《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

2、瞭解詩人:

知道剛才讀的兩首詩都是哪位詩人寫的嗎?(師畫簡筆畫李白頭像)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 揭示詩題,理解題意

1、揭示詩題,板書詩題及作者,提示“亭”字寫法,生書空。

2、讀詩題,給“獨”組詞,明題意。

3、瞭解“敬亭山”位置,(師畫簡筆畫山)複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的方法。

4、介紹背景資料,理解“獨坐”。

知道詩人為什麼獨坐敬亭山嗎?

據史料記載,其實李白在宣城的時候,他的一個好友當時也來到宣城。可是,重陽節那天,這位朋友和當地官員一起去遊敬亭山,卻沒有通知好友李白。幾天後詩人獨自一人登上這敬亭山,所以他——獨坐敬亭山。

二、反覆讀詩,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名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2、師生、生生合作讀,讀出節奏。

(1)師生合作疊讀:

第一次生讀全句,師疊後三字。

第二次詩疊前二字,生讀全句。

(2)男女生前二後三合作讀。

3、生配樂齊讀,讀出韻味兒。

三、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生想象詩中畫面。

2、交流: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景物?(鳥、雲、敬亭山)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你有什麼感受? (景美、寂靜)

四、學一、二句,感受“孤獨”

1、説“眾鳥高飛盡”句意,理解“盡”。(課件:鳥飛)

2、説“孤雲獨去閒”句意,理解“孤”“閒”。(課件:雲去)

3、體會詩人情感:

此時的詩人,看到鳥飛、雲去,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寂寞、孤獨)

鳥飛、雲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為什麼現在使得詩人倍感孤獨呢?(課件:“孤”“獨”二字變紅)

4.介紹詩人創作背景:

同學們,這首詩是詩人53歲那年秋天,孤身一人遊敬亭山時寫下的。那時詩人被貶離開長安整整十年了,長期的漂泊,詩人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給遺忘了啊。鳥兒飛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雲兒飄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連朋友都不理不睬,還是隻留下我——一個人哪,難怪詩人會感覺——孤獨啊(指“孤獨”二字)

五、學三、四句,感受“不獨”

1、説三、四句意,理解“厭”

2、體會“人山相看”

(1)誰和誰相看?(詩人和敬亭山)怎樣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種,誰來説説,還有哪些表示看的詞?

(3)詩人和敬亭山是怎樣地看啊?( 四目相對、目不轉睛、含情脈脈地看)(板書:相看)

(4)鏈接資料,體會“相看”

同學們,知道這是詩人第幾次看敬亭山嗎?據史料記載,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詩人為什麼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創設情境寫話:人山對話

在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這哪裏是一座山啊,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會一直與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單時想找他作伴、憂愁時想向他傾訴的好朋友啊!

大詩人李白孤獨時他會向敬亭山訴説什麼?敬亭山聽到詩人的心裏話又會對他説什麼呢?同學們,咱們來動筆寫一寫 。這一組寫李白對敬亭山説的話,這一組寫敬亭山對李白説的話。(生分組寫)

3、指名“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兩組學生對話後師小結:

有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書:相知)哪裏還會有孤獨,哪裏還會有寂寞呢,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六、鏈接拓展,昇華“不獨”

1、鏈接李白寫山的詩句,體會“人山相悦”。

李白對山情有獨鍾,他一生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遊了北邊的天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關山月》)

他登上南邊的蓮花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其十九)

即便是夢中,李白都遊玩了東邊的天姥山,詩人這樣讚歎道——

(課件出示: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夢遊天姥吟留別》)

來到西邊的峨眉山,李白寫下了《峨眉山月歌》——

(課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流連山水之時也是他最快樂的時候!所以,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啊?(喜悦)

是啊,李白與敬亭山兩兩相悦啊。(板書:相悦)

2、師小結:這就是李白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儘管他的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師指板書,學生説)相看、相知、相悦,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排遣個人的愁緒,他才會寫下這千古傳頌的——(師指詩題)《獨坐敬亭山》啊,讀——

3、拓展閲讀《月下獨酌》,再識詩人。

是啊,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與月亮舉杯對飲,同歌共舞,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李白啊!這就是我們眼中的“詩仙”李白!

七、創設情境,誦唱古詩

1、時隔千載的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去安徽宣州,你一定會想去登一座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一定會輕輕吟誦起一首詩——(生背詩)

2、詩歌詩歌,一首詩也是一首歌,咱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播放歌曲《獨坐敬亭山》)

3、李白為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同學們,結束了今天這節課,老師希望你們走進李白的詩歌世界,和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也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李白長——相悦!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閲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分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學生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我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麼好辦法嗎?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願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着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學生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也彷彿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麼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我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説説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讀了以後你發現了什麼?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麼?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閲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知識搶答式導入,情境創設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巧解圖畫理解詩意等。

教學準備:敬亭山文字資料、白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語:

我們先進行一個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位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老師提示:一個是李白,人稱“詩仙”,一個是杜甫,別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李白的詩,會背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要順勢揭題板書。)

(二)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啟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的讀音。然後看註釋理解詞句;

(2)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3)再講出詩歌的背景,導出“孤獨”的.詩歌基調。

2、學生自由讀古詩,然後再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的既正確又通順。

3、藉助詩文註釋,整體感知內容。

(1)釋題意。

獨坐:單獨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峯60座,海拔317米。

連起來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2)抓景物。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寫了眾鳥、孤雲、敬亭山三樣景物。

(三)分部解讀,感悟詩情。

第一,學習“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畫。根據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2、議。説説為什麼畫好多隻鳥?為什麼只畫一片雲?幫助理解“眾鳥”和“孤雲”。

再出示一空白的畫面,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需要這個畫面,以此理解“盡”和“去”。

3、轉。教師語言過渡:看來靜止的畫面是無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裏的精妙的。眾鳥飛走了,孤雲離去了,現在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了,怪不得題目裏是——“獨”坐敬亭山。

4、品。坐着這種孤獨的內心境界是通過什麼表達的?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藴。

5、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第二,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質疑。學生提出自學這兩句詩的疑難問題。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為什麼會看不厭呢?敬亭山真的那麼好看,令人看不厭嗎?課題中的“獨”是很孤獨,這裏卻寫“相看兩不厭”,不是矛盾嗎?

2、釋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資料,體會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滿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峯庵、擁翠亭、雲齊閣、翠雲庵等亭台樓閣,此外還有云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懷英亭、龍首亭等。

追問: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詩人把敬亭山當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詩人與敬亭山成為了朋友,那大家聯繫上下文想想詩人在敬亭山上會與這個“好朋友”説些什麼呢?

的確,大家想的都很對!詩人確實找到了朋友,但老師卻認為詩人還是很孤獨,你們認為呢?難道不是嗎!你們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現實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難道他不孤獨嗎?!

4、品讀。此時,你就是詩人李白,你來吟一下這首詩吧!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應有的語氣。

(四)表情朗讀,昇華詩意

1、《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是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着作者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

3、説説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師公佈本課要進行“詩歌朗誦比賽”,要奪冠軍大家有何絕招?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一絕招先要把古詩讀正確,請同學們練習讀對。

2、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古詩,誰來指正?

3、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二絕招把古詩讀流利,小組內練習讀通(能讀流利)。

4、誰來指正?

5、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三絕招把古詩讀懂,小組內練習讀懂。

6、誰能讀懂?

7、誰比他懂得多?誰來評論?

8、誰虛心向大家請教,説説不懂的地方?

9、全班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10、開始比賽行嗎?

11、奪冠軍最厲害的絕招是什麼?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讀出感情!

方法:

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小組內練習讀美。

12、教師引導體會詩人當時孤寂的心情。引導讀出詩的節奏,詩的意境。其間可插入一民間故事:

多才多藝的李白被唐朝的玉真公主舉薦入朝為官,後因得罪權貴被罷免。玉真公主以公主之位死諫,無奈皇意已決。玉真公主一氣之下出走敬亭山,落髮為尼,死後葬於此。李白在安史之亂後被赦免途遇敬亭山,聽説此事,感慨萬千,他九登此山,留下這千古名篇。學生不難理解由於李白犯案,朋友遠離他,親人躲避他的孤寂情懷。

13、古詩朗誦比賽馬上開始,請小組選出參賽選手。

14、(播放課件:來自教科書上的`插圖和古箏曲《漁舟唱晚》)故事朗誦比賽開始,誰有勇氣第一個參賽?

15、誰來挑戰?誰來評論?

16、公佈冠軍,讓冠軍説説經驗,其他同學補充。

17、總結方法:

讀對──-讀通──-讀懂──-讀美。

第二課時

1、複習

指名有感情地朗誦《獨坐敬亭山》。

2、運用上節課學過的方法學習剩下的古詩,繼續進行比賽。

3、有什麼問題需大家幫助解決,教師只在有爭議的地方引導點撥。

4、比賽開始。

5、公佈冠軍,述説經驗。

【教學後記】

1、這種教法效果還不錯,尤其第一首詩的學習體會使師生收穫頗多。

2、本課第一課時學習前兩首,如預習充分就可以直接進入檢查,甚至直接進入理解的爭論。第一首應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習方法,師生共同總結學法,然後用此法學習第二首。第二課時按此法解決剩下的內容綽綽有餘。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6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坐──這字義實在太尋常不過了,沒什麼可多説的。但若加一“獨”字,那就大不一樣了,其內藴就夠人玩味咀嚼的了。

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題目就用了“獨坐”兩字。這裏,讓我們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看看它是怎樣構思和寫作的。

解讀文本使我我也陷入了獨坐苦思:

是李白的獨享清閒,還是他無奈的孤獨,或者是他超脱萬物在瞬間靈感激發下的絕妙情感的表達。若是這樣,豈不是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了,那又如何形成有條有理,有形有味的課呢?雖説我選上了它,是因為對它有感觸有興趣,但這首詩該當如何化解教學呢?教參的所言人所共見,學生的理解有所侷限,時空的距離更是滄海桑田難以溝通。

獨坐苦思中我搜索查閲了大量的文字資料。我瞭解了李白壯志難酬的無奈。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濟蒼生”為己任。他恃才而傲,故終生未能得志;他蔑視權貴,鄙棄功名,又常抒悲憤,自然得罪了許多人。這從杜甫的《不見》中可窺一斑:“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獨坐冥想中,我對李白思鄉的惆悵有所瞭解。如《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我瞭解了李白遭貶流放的愁楚。如作於公元759年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在李白的身後找到了與他不謀而合之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賀新郎》)。我瞭解了《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據清人黃錫圭《李太白年譜》考證,《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了。長期的飄泊不定,飽受了人間的苦辣酸辛,倍添了孤獨的感情。我找到了李白《獨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兩詩比照,我看到了李白的見與不見:見日出,見棲鳥,不見眾鳥,不見孤雲。兩詩比照,我感受到了一脈相承的是詩人那孤獨的情懷。略有不同的是前詩的委婉,後詩的直白。委婉也好,直白也罷,同樣流露了詩人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那是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的'無限嚮往和百結愁腸。恰是李後主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慨;恰是辛稼軒的“把酒問嫦娥”與“何處望神州”的無奈。

當有了以上對文本外延的解讀後,便自然轉入了對文本內部文字信息的細讀。那同樣是獨坐的咀嚼,而後便是獨坐的擁有。

捧讀這首詩,讓人產生孤寂之感。不是嗎?一羣爭鳴的飛鳥,從樹叢中掠起、飛走,天上飄來的一片孤雲,也獨自悠閒而去,離開了敬亭山,消失在蒼茫的太空,面前只有這座敬亭山並不走開。青山與我相對而坐,在這茫茫天宇之間,似乎只有你才和我不離不棄,不厭不怨。為何李白獨以此山為友,“相看兩不厭”呢?敬亭山連綿起伏,氣勢磅礴,卻又如老人獨坐,閒淡恬靜,泰然自若。“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並不在乎眾鳥、浮雲的遠去。山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性情節操是何等的相似乃爾!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7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

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佈置自學:

⑴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⑶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⑴指讀全詩。(正音)

⑵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

(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

閒:休閒,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交流。

(學生説)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佈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藉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羣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雲朵悠閒的飄着。他覺得看也看不夠,於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瞭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迴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裏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隻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於“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複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後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塗一塗”。(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麼。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 彩色筆塗一塗。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覆誦讀古詩,於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本詩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孤獨卻不悲觀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入境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板書“李白”,請學生背誦其詩歌,並説説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估計有:《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名詩:板題,生齊讀詩題。

3、請熟悉本詩的同學談談對敬亭山和詩歌的理解。

4、師相機介紹詩人創作背景:《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由於抱負得不到施展,長期過着飄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深感孤獨與寂寞。

二、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1、師質疑:詩題中哪個字最讓你有感觸?(生可能談“獨”和“坐”)

2、請學生以自己的體會誦讀詩題。

3、各種形式朗讀古詩,正音、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説説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天上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雲也悠閒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麼看也不覺得滿足。

三、品讀詩句,入境悟情

1、賞析寫景的一、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要求學生標出描寫景物的詞彙:眾鳥、孤雲。

(2)指名根據想象畫出景物。

(3)質疑:你們從“眾鳥飛”、“孤雲去”的自然景象中體會到什麼?

(4)李白為什麼會由此生出孤獨之感?角色體驗朗讀(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誦課件,聆聽,欣賞。

(6)配樂誦讀,想象畫面;讀出詩韻,讀出情感。

2、品析後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為何“相看兩不厭”?

(2)點撥: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當知己。

(3)找到了這樣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會發自內心地感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會説話,李白可能會和它説些什麼?(引導學生由李白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境況展開想象。)

(5)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閒地“相看”。

(6)指導朗讀。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配樂各種形式誦讀全詩。

2、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3、指名背誦。

五、佈置作業

1、選讀李白的古詩。

2、默寫《獨坐敬亭山》,嘗試配上畫面。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能通過朗讀、繪畫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以前學過李白的詩嗎?誰來給大家背一首呢?(如:《靜夜思》等)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

2、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註釋或課外資料來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初讀古詩

師:詩人獨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讓我們讀讀古詩。

生齊讀──抽生讀──再齊讀(把古詩讀正確、流利,並在讀中感知古詩大意。)

三、自讀自悟詩意

1、學習詩的一、二兩句:

⑴ 自學:

① 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 結合詩句,利用字典、課文註釋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⑵ 反饋自學情況:

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在這首詩中描繪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呢?請同學們把詩中所描寫的畫面畫在黑板上。(學生面露難色,不敢上台。)

老師又減輕難度:你想到了什麼就畫什麼,畫不完也沒關係,其他同學還可以補充,我們共同來完成這一幅畫。究竟這些同學畫得對不對,好不好,就請大家根據詩句的意思來評價,看看你是不是把詩句讀懂了。

(一會兒,幾雙小手舉起)老師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畫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畫了一個亭子,亭子中站着詩人。

剛畫完,就有學生提意見:

詩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麼畫起是站着的呢?這時,又有幾個學生附和。這位一聽有道理,趕快將人畫成坐着的`了。

師引導:下面的同學説得很對,黑板上的同學也改得很好,你們讀得可真仔細,非常好。誰能接着畫出詩中的景象呢?

(學生受到了鼓勵表揚,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紛紛舉起)

生2:走上台,很認真細緻地在天空中畫了兩片雲,又畫了一隻鳥。

師問:他畫得好嗎?

生甲:他的鳥畫得很好。

生乙:他畫得不好。詩中説“眾鳥高飛盡”,“眾鳥”説明有很多隻鳥,他卻只畫了一隻鳥。

師:你説得有道理,能上來幫他改一改嗎?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畫了幾隻鳥。

師問: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丙:我覺得不對。因為“眾鳥高飛盡”是説鳥飛得很高,很遠,都快看不見了。他卻把鳥畫得這麼大,這麼清楚。

(同學們都用讚許的目光看着發言的學生)

師:這些鳥改怎麼畫,你上去畫出來,好嗎?

生丙,興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簡筆畫畫了一排小小的鳥影。

師: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齊答:對了!

師小結:

剛才,你們讀詩讀得很認真,畫兒也畫得很好。你們仔細琢磨了詩中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認真體會詩中每句話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你們用老師講,自己就讀懂了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你們真能幹!讓我們來讀讀詩的第一、二句吧。(齊讀)

詩的第一、二句所寫的景色,給你什麼感覺呢?

(孤獨、淒涼、幽靜)

(這個環節,利用了中年級學生喜歡畫畫兒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繪畫中、討論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古詩,想象畫面”的學習習慣。這種方法,適合於寫景的詩,而且,詩中的畫面容易畫出來。)

2、學習詩的第三、四句:

師:詩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對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後面兩句吧!

生: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

閒:休閒,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詩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三、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常説“寫景是為了抒情”,那麼,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介紹寫作背景。學生結合背景資料理解:

(為以後學生學習利用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五、佈置作業

1、熟背、默寫《獨坐敬亭山》。

2、課外閲讀李白其它的詩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寫的是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此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2、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3 、你對李白還有什麼瞭解,還記得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嗎?(背李白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仙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出示詩歌)。

1、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生自由讀詩)

2、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後二),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雲飄、佇立的大山、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靜、孤獨)

五、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

1、讀一二句。

2、理解“盡”,説“眾鳥高飛盡”詩意。

3、理解“孤”“閒”,説“孤雲獨去閒”詩意。

4、讀詩,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鳥飛、雲去、孤獨)

5、教師介紹創作背景: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六、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1、讀三四句。

2、體會人山相看: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四目相對、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3、理解“厭”,説一二句詩意。

4、有“不厭”(看不夠看不足)引出;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哪裏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5、人山對話,寫中悟情。

孤獨的詩人會向敬亭山訴説什麼?敬亭山又會怎樣撫慰孤獨的詩人?拿出紙和筆,寫出人山對話。

6、分角色説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同學們,聽完人與山的對話,詩人與敬亭山就是一對相知的朋友啊!(板書:相知)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説不出的孤獨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悦高興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悦啊!(板書:相悦)

8、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七、拓展閲讀《月下獨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同學們,當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空照的時候,孤獨的詩人有是這樣排解內心的憂傷,找誰傾訴呢?

2、出示《月下獨酌》。

3、讀詩,交流討論。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舉杯消愁,與明月對飲,同歌同舞,這就是詩仙李白,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偉大詩人!

八、創設情景,吟唱古詩。

1、穿越了千年時光,如果你來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會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李白)你一定會輕輕地,輕輕地吟誦起一首小詩(生讀詩歌)

2、詩歌詩歌,一首詩就是一首歌,欣賞歌曲《獨坐敬亭山》生唱。

3、結束語:李白的一生偉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詩歌世界,你一定會與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與李白長——相悦。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2

一、教材解析

本課是人教實驗版國小語文教材第8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故事詞三首》的第一首。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

本單元的主題是“熱愛祖國河山”,讓學生跟隨作者在“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選編的意圖一是是學生通過對詩文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二是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豐富語言積累。三是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澱。

依據教材要求和選編意圖,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並會寫一個生字。(認識並會寫三個生字。認識並會寫一個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4、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受到美的薰陶。

根據選編意圖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會寫文中出現的生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詩句的意思並背誦默寫古詩文。難點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畫面,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鑑於學生對古詩文的接觸已經有基礎,他們喜歡讀詩文,但對詩句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心境的瞭解必定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點撥和引導,所以,我選擇的教學方法重點有兩個:一是引導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理解生字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二是創設情境法。將學生融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情境中,入情入境的體會詩人的心情,達到文本、作者、讀者和諧交融的目的。

三、學習方法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要以讀為主,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更要體現和落實“讀”的訓練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選擇的學習方法就是“誦讀領悟法”,讓學生用“讀、思、議”的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形式,經歷“初讀正音——讀出節奏——細讀明白——精讀品味——熟讀積累”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

本文我安排一個課時完成

四、教學流程

依據單元主題、選編目的、課文內容和課後習題,我設計的教學流程有以下點。

(一)對詩導課知作者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4、誰能站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積累的古詩句?

師: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光輝。説到古詩,我想,唐代一位被後人稱為詩仙的大詩人應該不陌生吧。他的名字叫——李白。

關於李白,你們瞭解多少呢?(學生交流收集的關於李白的資料)

李白的確是一個文學大家,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他一個流芳千古的作品《獨坐敬亭山》。(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舊知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便於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將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為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好鋪墊。)

(二)細解課題明學法

1、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2、理解課題:對於詩的題目,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獨——獨自,孤獨、孤單,

敬亭山你知道在哪裏?你怎麼知道的?(看註釋就是學習古詩文理解古詩文最好的方法之一。)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雲庵、廣教寺、穿雲亭、單梯亭、額珠樓、太白樓等古蹟,今已無存。諸勝蹟中僅有山南麓之雙塔與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朓、唐代詩人李白在此賦詩,此山遂得名於天下。

先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後連詞成句,我們就可以理解整句的意思了。

3、師總結:敬亭山是一個山名。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坐在敬亭山。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坐在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

(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知道理解古詩句的方法就是通過看註釋和聯繫生活經驗逐詞理解,然後連詞成句,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此環節重在點撥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讀正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試給古詩標出節奏。帶着節奏練習讀。

3、檢查朗讀情況:個人讀,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有三步,一是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詩文;二是讀出節奏,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古詩文的基礎,所以對於這首朗讀起來比較簡單的五言詩,讓學生自己讀出節奏,應該是沒有難度的。三是檢查朗讀情況,發現問題,隨時糾正。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了“讀”的學習方式。)

(四)細讀課文讀明白。

1、解詞: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看插圖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聯繫上文應該是看不夠。)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一、二句:所有的鳥都高高的飛走了,就連那一片孤獨的白雲也悠閒的飄向遠方。

師總結:師小結:這句中,出現了幾種景物?板書:鳥飛盡雲去閒。這些景物還在嗎?留下的是什麼?(淒涼、孤獨)用有物襯無物,讓我們更感到了一種(孤獨之感,天地之大,就剩我一個人了。)

三四句:和我相互看着,看葉看不夠的,只有敬亭山啊!

還可以怎樣的説?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麼看也看不夠啊!(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只要能將句子説通順完整,我們怎麼調整這些詞語都可以的。)

這句中寫了什麼景物?(山和人)怎麼樣的狀態?(相對)山會看着人嗎?這是怎樣的寫法?(擬人)

帶着對句子的理解,再來齊讀一遍詩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並運用解題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此環節重點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精讀品味悟情感

1、鳥飛走了,雲也飄遠了,寂靜的世界裏只剩下了詩人和敬亭山。詩人凝視着敬亭山,感覺山也好像在凝視着他。可是,你們知道詩人李白寫這首詩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嗎?

補充資料: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受盡了別人的歧視和冷眼,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世態的炎涼。

2、如果你是當時的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3、此時,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是啊,實際上,詩人越是寫山的“有情”,越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4、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多讀幾遍,試着背下來。(檢查背誦)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是為了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説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此環節的重點方法是創設情境法,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的心情,達到文本、作者、讀者情感交融的目的。)

5、如果讓你依據詩文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你會怎麼畫?(機動)(學生交流: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作業:將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並和同學比一比,誰能又快又好的將詩默寫下來。

自己查找一首李白的詩背誦下來。

設計意圖:作業的的佈置有兩個,一是針對本課的重點內容設計的,讓背給爸爸媽媽聽,並比賽默寫,目的是為了落實將重點知識進行課後鞏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二是收集一首李白的詩背誦下來,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用一首帶多首的閲讀教學要求,達到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知識的積澱的目的。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並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裏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覆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瞭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圖片引入,引出詩人所作《望廬山瀑布》,介紹詩人。

2、揭題:詩人一生漫遊過許許多多山山水水,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許多的山水詩篇。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介紹詩的背景。

設計的意圖: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讓學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自讀自悟,初步感知。

1、配樂欣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3、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方式的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合作學習,探究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3、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4、教師詳講古詩意思。

(四)説詩意,模擬畫面

1、小組互相説説古詩的意思。

2、小組代表口頭表達詩意。

(五)議詩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

2、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

3、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麼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説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

(六)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七)誦讀

1、試着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誦讀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組比拼。

3、背誦古詩。

(九)課堂小練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

2.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麼?如果喜歡古詩就應該對李白這個人不陌生了。關於他你們瞭解多少呢?(學生交流收集的關於李白的資料)

李白的確是一個文學大家,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他一個流芳千古的作品《獨坐敬亭山》。(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解詩題:對於問題你們是怎麼理解的呢(生自由彙報)

師明確:敬亭山是一個山名。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佈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出示生字生交流學習情況

②指讀全詩。(正音)

參考評價語:

你讀得很準確,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隻小黃鸝!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③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有了自己的瞭解。

一、二句(盡:沒有了。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閒:休閒,休息。厭:滿足。)

師小結: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羣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並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遊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句: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師小結: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着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着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師:“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交流。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佈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1)

1、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2、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3 、你對李白還有什麼瞭解,還記得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嗎?(背李白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仙李白(出示課件2—走近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課件課題3)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 生讀題

3、 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師出示敬亭山課件)(課件4)

4、 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課件5 寫作背景)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出示詩歌)(課件詩歌6)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生自由讀詩)

2、 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配樂齊讀。(課件6 1)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 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課件6 2朗誦)

2、 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 雲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課件畫面7 1)

3、 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 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

1、 讀一二句。

2、 理解“盡”,説“眾鳥高飛盡”詩意(出示 鳥飛圖)(課件7 2)

3、 理解“孤”“閒”,説“孤雲獨去閒”詩意(出示 雲去圖)(課件7 3)

4、 讀詩,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雲去 孤獨)

5、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六、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1、 讀三四句。(課件8)

2、體會人山相看: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3、理解“厭”,説一二句詩意。

4、 有“不厭”(看不夠 看不足)引出;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哪裏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5、 人山對話,寫中悟情。

孤獨的詩人會向敬亭山訴説什麼?敬亭山又會怎樣撫慰孤獨的詩人?拿出紙和筆,寫出人山對話。

6、 分角色説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同學們,聽完人與山的對話,詩人與敬亭山就是一對相知的朋友啊!(板書:相知)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 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説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悦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悦啊!(板書:相悦)

8、 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七、拓展閲讀《月下獨酌》

1、 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同學們,當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空照的時候,孤獨的詩人有是這樣排解內心的憂傷,找誰傾訴呢?

2、 出示《月下獨酌》(課件9)

3、 讀詩, 交流討論。

4、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舉杯消愁,與明月對飲,同歌同舞,這就是詩仙李白,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偉大詩人!

八、創設情景,吟唱古詩。

1、穿越了千年時光,如果你來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會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李白)你一定會輕輕地,輕輕地吟誦起一首小詩(生讀詩歌)

2、 詩歌詩歌,一首詩就是一首歌,欣賞歌曲《獨坐敬亭山》生唱。(課件10)

3、 結束語:李白的一生偉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詩歌世界,你一定會與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與李白長——相悦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鳥飛

孤獨

雲去

相看

李白 相知 敬亭山

相悦

標籤: 敬亭山 獨坐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5ldr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