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5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5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學習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聽過自相矛盾的故事嗎?

老師簡單講故事,介紹矛和盾的由來與歷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那還是不是我們的故事裏頭的人物那樣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自由地讀一讀,聽清老師的要求。

出示生字,開火車請學生讀。

師:我相信同學們很快就會掌握生字的讀音,而且能讀得很標準,你自己一個人試試能不能行?

那麼你幫生字寶寶戴上音節帽。戴錯了可要哭了。

學生注音。

師: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戰一下課文中挺難的字呢?誰願意來領讀?

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師:會讀生字,那能把課文讀通讀順就更好了。我們來輪流讀課文,聽好了,也許老師很快會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蒐集能説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二課時

一、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着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閲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2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敍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説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

二是初步瞭解用事實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詞。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並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入題:

1、出示圖片(兩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賽的場面。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提問學生: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讓學生説説有關矛和盾的故事,(教師補充《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

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3

一、課前遊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聶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玩的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考考你的記憶力”。

2、大屏幕上會出現許多物品的圖片,請同學們認真看、用心記,咱們比比誰記得最多,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圖片)

3、説説吧,你記住了哪些?(生答)

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送給我們的勝利者。

4、看,這就是剛才我們看到的所有物品的圖片,知道嗎?在這些圖片裏還藏着一個祕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呢?想知道嗎?認真讀書,用心思考的同學一定會有所發現!

遊戲我們先玩到這兒,下面我們準備上課。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字詞

1、(出示圖片)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2、對,就是矛和盾。矛和盾是兩個生字,伸出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寫一寫,先寫“矛”:橫撇、點,中間的橫鈎要托起上面的部分,第四筆是彎鈎,最後一筆撇要寫舒展;再寫“盾”,盾先寫外面的部分,裏面是橫、撇,下面是“目”。

3、矛和盾是用來做什麼的?(生答)是呀,矛是用來進攻的,盾是用來自衞的,這兩種武器是相互對立的。

4、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矛和盾的集合”,這裏的集合和我們平時站隊集合的“集合”一樣嗎?(生答)這裏指的是二者合併在一起,那矛和盾是怎樣集合在一起的呢?就讓我們學習第25課,齊讀課題。

(二)認讀詞語,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翻到第25課,我請這一組同學來接讀課文,起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接讀課文)

2、(出示詞語)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同學們,(點藍“坦克”)“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把它的讀音借用到漢語中來叫“坦克”,像這樣的音譯詞還有很多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吉普、漢堡、咖啡、沙發圖片,生相機讀詞)。

4、(點藍“左抵右擋“)看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麼?(引導生髮現“左”“右”是一對反義詞)像這樣的詞,你還知道哪些?

這些詞多有趣呀!

5、(出示“發明家、自衞、進攻、合二為一、坦克、大顯神威”)用上這些詞語,你就能説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説)

小結:你們看,這些詞語能幫助我們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是它的第一個作用。

(點藍前五個詞)看看這些藍色的詞語,這是講的——(指名説)這是發明坦克的過程(板書:過程)再看紅色的詞語,它又講了——(指名説),也就是坦克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板書:作用)

那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又講了什麼呢?(生答,相機行事板書:道理)。

你們看,這些詞語還能幫助我們瞭解課文的每一部分都講了什麼,這是它的第二個作用。

6、小結:這篇課文講得就是矛和盾集合的過程、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道理。

(三)精讀感悟,重點深究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創設情境

那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發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比賽。看,朋友的`矛如雨點般向你刺來了,刺向你的左邊,你會(生答:擋住左邊)刺向你的右邊了……(生答)

小結:就這樣,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但最終的結果卻還是難以招架。

(2)聚集兩“!”

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畫出寫發明家想法的句子。(生讀畫句子)

①誰來讀讀你的畫的句子。(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這段話的標點很有特點,你發現了嗎?

是啊,這段話中用了兩個感歎號。那這兩處的感歎號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②(點紅第一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請你來讀一讀。看你聽出了什麼?

方案一:學生讀不到位。

師範讀,你聽出了什麼?

方案二:學生讀到位,學生聽不出來。

師:面對朋友猛烈的攻擊,發明家想:盾太小了!你聽出來什麼?

③指導朗讀:誰來着急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小結:你們看,從第一處的感歎號,我們就讀出了發明家的心急如焚!

④(點紅第二句話:“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自己讀一讀,看又表達了什麼情感?誰來説説。(指名説)

把盾變成鐵屋子,就能保護自己了,發明家想到了自衞(板書:自衞)。

⑤小結:想到了這麼巧妙的想法,此時發明家的心情多高興呀!就讓我們把發明家的情感變化讀出來吧,誰來讀?

⑥指導朗讀。

(3)合作朗讀一、二自然段。

(出示課件: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明家在手忙腳亂、難以招架的情況下,突發靈感,產生了一個想法,多有意思呀,我們把這個情景來讀一讀吧。我們這樣來讀:老師讀藍色的部分;黑色的部分男生讀;紅色的部分女生讀,準備好。(合作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看看和書上有什麼不一樣?(生答)

(2)有“可是”和沒“可是”有什麼不一樣呢?

①學生答到內容。

剛才發明家想到的是自衞,現在他發現了自衞的不足,一個“可是”,我們就讀出了發明家想法的變化!那再看“可是”,你還讀出了什麼?

②學生答到情感。

一個“可是”就讓我們讀出了發明家情感的變化。

③從“可是”中還能讀出什麼呢?我們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生對比讀。聽一聽,我和剛才那位同學讀的有什麼不一樣?

方案一:學生答到急、快。

師:是呀,這是發明家瞬間產生的想法,所以老師要讀得快一點!

方案二:學生答不到位。

師:可—是,老師是這樣讀,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你們看,從一個“可是“,我們還讀出了發明家思維的敏捷。

(3)就這樣,發明家繼續思考着,他又想到了——(出示: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生讀。(相機板書)

(4)小結:發明家由自衞想到了進攻,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了。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那發明家是怎樣解決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2)(出示坦克圖),看,這就是發明家發明的坦克,誰能看着圖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解決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的呢?(指名説,上台説)

(3)就像同學們所説的,盾能自衞,改成鐵屋子,自衞的本領就更大了,矛能進攻,改成槍口或炮口,進攻的能力就更強了,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能動了,坦克作戰就更靈活了。你們看,坦克就是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衞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想不想親眼看看坦克第一次上戰場時的情景?我們一起來看。(播放錄像)

(2)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真是威力無比呀,讓我們把坦克的威力讀出來吧!(生齊讀)

5、回顧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1)(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衞,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這就是發明家的整個思考過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2)我們一起來看:首先發明家想到了——(指名説)

接着,他又想到了——(指名説)

最後,他想到了——(生答)

(3)小結:坦克的發明就源於這深入而又全面的思考過程。

(4)朗讀:就讓我們把這個思考過程讀出來吧,這次,我們這樣讀,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你們組推薦——,你來讀第一部分;你們組——你來讀第二部分;你們——你來讀第三部分,你們可是大家推薦出來的呀,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非常出色。(三名同學讀)

(5)讀了發明家的思考過程,你想説點什麼?(生答)

6、學習第六自然段

就像同學們所説,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出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生齊讀

(2)你們想做勝利者嗎?你們想做今天的勝利者嗎?機會來了,還記得我們做的那個遊戲嗎?看!(出示課件)鉛筆+橡皮就是帶橡皮頭的鉛筆,像這樣,你還能説嗎?(生説)

(3)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出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生齊讀。

這個道理用一個四字詞來説,就是“集優者勝”(板書:集優者勝)

(4)(出示:傘衣圖片),一位四川的國小生把雨傘和雨衣合二為一,發明了傘衣,這個國小生的發明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三)總結全課:在生活中,像發明家一樣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看問題、想問題,你也會成為勝利者!

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25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過 程 自衞→進攻→合二為一

作 用 大顯神威

道 理 集優者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知識: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

3、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瞭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1、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坦克的圖片、文字資料。(師生)

2、收集與發明創造有關的資料。(師生)

3、準備好相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師)

4、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語,瞭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瞭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別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四、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説説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同時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5、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説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説。

6、自由交流: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後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五、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重點指導:“矛、兵”的筆順。

4、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5、指導生字書寫。

6、小結寫字情況。

六、課後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爭取解答課後問題。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字卡背後)

2、聽寫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小黑板出示詞語,學生訂正,改錯。

3、提問:聽寫的詞語中有不懂的嗎?(學生互問互答)

4、板書“大顯神威”,這是什麼意思?(初步理解)

圍繞這個詞,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如:誰“大顯神威”?它具有什麼“神威”?它為什麼能大顯神威?)

二、圍繞“大顯神威”,感悟課文內容

1、從書中找到“大顯神威”。提問:是誰“大顯神威”?生答後,引讀5自然段。

2、小結,過渡:坦克把盾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麼,坦克是怎麼來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

你從哪裏找到了答案?引導學習1~4自然段。

3、默讀1~4自然段,嘗試用自己的話説説坦克是怎樣發明的。

獨立讀書思考。分組交流改進。指名發言説明。

小結: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

4、指導朗讀1~4自然段。

引導:小聲讀這部分課文,把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和句勾下來,待會兒與同學交流。

交流好詞佳句。聯繫上下文理解“難以招架”、“固然”等詞。

朗讀課文。

5、瞭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以及坦克在戰場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引讀6自然段。

出示句子“誰善於……勝利者。”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你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

小結:通過具體事例明白了這個道理。

説明:用具體事例來説明道理是寫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講道理,舉例最有説服力。

三、拓展思維,深化明理

1、讀文後“泡泡”裏學習夥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説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2、談話:矛和盾很早就有,為什麼別人不能像發明家一樣發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啟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四、佈置綜合性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觀察生活,發現不便之處,作記錄。

2、思考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

3、嘗試把其中一項做成看得見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據學生建議增減活動。)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全班能正確讀寫生詞,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還能根據自己的水平用一個詞或幾個詞造句、寫話。

4、養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生詞並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一些生詞的讀寫和運用。

【教學準備】

矛和盾的圖片及有關生字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鞏固新詞。

〖照顧差異策略:想把生詞讀一遍的得一顆星,想把生詞讀一遍並用其中喜歡的一個詞或幾個詞説話的得兩顆星。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照顧差異策略:允許優生離開座位幫助學困生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6、瞭解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教學意圖:教學中常會碰到在掌握生字詞時不同水平的學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一些優生常在統一的教學步調後無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動作,在這種時候設計異步教學大有好處,以上兩個異步策略的設計就是讓優生髮揮出更大的潛力,讓學困生有可能的話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⑴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⑵“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⑴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⑵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照顧差異策略:允許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讀課外書並做摘抄。

【作業】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選做題:從本課生詞中選用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詞寫話。

〖照顧差異策略:選做題優生必做,其餘的選做。

【教學反思】

1、本節課運用直觀的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觀的印象。

2、能從“差異教學,異步發展”的課題出發,設計多個異步策略,讓優生在課堂上沒有吃不飽閒着沒事幹的事情發生,讓學困生在優生地指導下進行較到位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3、鼓勵學生針對課文內容多提有價值的問題,避免濫問。

4、在寫字時發揮學生的積極自主性,讓學生來當小老師,指出某個生字難寫和易寫錯的地方,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致很高。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弄清楚發明坦克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趣味數學題:

出示:橡皮+鉛筆=( ) 電風扇+取暖器=( )

電視+電話=( ) ( )+椅子= 輪椅

【將數學中的加法融進了語文課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遊戲般輕鬆的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別人優點將會成為勝利者這一主題。】

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

看《自相矛盾》視頻。

【動畫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片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成語,感知到了矛與盾的特點,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上課】

一、導入新課。

1.知道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是叫什麼名字嗎?

2.提到的兩種兵器是什麼?

3.指導書寫“矛”和“盾”(田字格書寫“矛”和“盾”。)

矛:矛字橫撇點橫鈎,豎鈎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衞。

盾: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

【這裏進行的是字理教學,將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生字識記變得更有趣,學生的記憶也會更深刻,同時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矛和盾的作用,為後面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4.“矛”和“盾”有什麼作用?(板書:進攻、防守)

5.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書寫“集”。)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

⑴出示詞語,認讀:

自衞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進攻 龐然大物 大顯神威

【精心選取的這6個詞既是課文的核心詞彙,又是值得積累的好詞語,同時,這些詞語還含有課後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

⑵把詞語填進這段話中,指名讀。

比賽中,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覆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樣設計一方面訓練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本課所學的11個生字,同時,讀通了這段話,學生也就瞭解了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

⑴指名讀句子。

⑵誰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什麼感受?25、

⑶出示句子: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更何況這矛是怎樣刺來的?(指名讀。)

【將文字讀成畫面,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學讓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深入的感受。】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啊!讀——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麼危急啊!讀——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麼感受!就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引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情感來,特別是讓學生觸摸着自己的心跳來讀,學生會深有感觸,讀出情感來。】

⑷面對如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學生:左抵右擋),知道什麼是“左抵右擋”嗎?(生説。)

⑸師:我這裏就有一根鋒利的矛,拿出你的盾來,我可要刺過來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麼感覺?(難以招架。)

⑺經過一場激戰,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擋”?(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護自己。)

【面對學生對“左抵右擋”可能會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師通過與學生模擬比賽的情境,在教師不斷的“刺”與學生不斷的“擋”中,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正確的理解,方法巧妙,學生一定會記憶終身。】

⑻師:即便是這樣左抵右擋,發明家依然是難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讀讀這兩句話,不要放過每一個標點,你有什麼發現?

②從這兩個感歎號,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此刻怎樣的心情?誰來試着讀一讀?(生讀。)師:不夠急切,再讀!

③師引讀: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緊張極了,此刻他產生了一個萬分迫切的想法——(個別讀)

發明家難以招架,在這危急關頭,他在內心深處急切的呼喊——(個別讀)

生死攸關哪,發明家甚至想大聲呼喊——(齊讀)

讓我們一起幫着發明家喊出內心深處這萬分迫切的想法吧——(齊讀)

4、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⑴有個鐵屋子就行了嗎?請同學們默讀第3、4兩個自然段。看看發明家又想到什麼辦法了,能像老師這樣寫一寫嗎?

(學生拿出練習紙練習)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盾太小

鐵屋子

⑵集體交流。

預設:引號的特殊含義,履帶的圖片解釋。

5、創設情境,複述過程。

⑴同學們,這位發明家通過詳細周密的思考,一步步發明了坦克。現在你們就是這位發明家,你能把發明的過程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嗎?介紹時也可以學着運用一些連接詞使語句更連貫。(出示句式)

⑵互動交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他遇到了第一個問題: 。於是想到: 。可是,又出現了第二個問題: 。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 。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三、結合板書小結

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衞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課題:齊讀)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呢?這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們下節課一起體驗。下課!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想到怎樣解決

矛太小 鐵屋子

不能進攻 鐵屋子開個小洞

伸出“矛”——槍口、炮口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用事實説明道理,語言簡潔清楚。教學時,緊緊圍繞“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主題,按照“研讀解悟第1~4段(理解什麼是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適度放大第5段(感受由“集合”思想帶來的新成果),拓展提升第6段(學會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的思路,以“互文性”解讀,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用教材教”的新課程操作要求,幫助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文本意義,在自讀自悟中有更實在更豐富的收穫。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於”等詞語。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3、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並能據此提高閲讀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合觀察和復讀等手段,解悟發明家的思想方法

看屏幕,邊看畫面邊快速瀏覽全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1、交流。如:

⑴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衞)等關於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⑵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於坦克的詞語;

⑶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劃出來xx彷彿這三個詞就寫在畫面上,讀出來──插上一對翅膀,一對想象的翅膀,讀着讀着,畫面就看“活”了;

⑷儘管這只是一場朋友間的比賽,但是依然十分緊張。

把注意力集中到發明家的表情,你能發現更重要的內容嗎?(緊張、危急、計上心來、急中生智等)

2、發明家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呢?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

讀完後,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xx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xxx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xxx

3、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着這樣的理解,一起讀題目。

二、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片,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5節,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你的聲音表現你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什麼意思?聯繫第5節課文説説大顯神威的情景?(隨機出示屏幕閲讀補充材料1),這是一段對戰鬥場面更具體的記錄,鼓勵優秀學生加大難度從短文中再找找“大顯神威”的情景。

4、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這樣的力量,你想説什麼?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棒、好、妙極了等)。

啟發:彷彿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説什麼?(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集合是一種解決難題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學習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會對自己怎麼説?

5、小結:感受着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三、用講授和舉例等途徑,理解課文告訴大家的道理

1、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能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許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着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等。

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xx和xx的集合

引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2、其實,學習也包含了許多集合的過程。只要是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別人會了和懂了,我也想努力會努力懂,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故事《胡服騎射》(學生默讀,相互幫助理解)。

議一議:聯繫課文最後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取長補短”。

3、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或者辦得更好,人們常常用合作的辦法。把大家擁有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一起想,共同做。

閲讀《優勢互補》,

議一議:聯繫最後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強強聯手”。在強強聯手中,我們還會懂得“揚長避短”的方法。

總結:

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記住“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就會收益終身。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實踐活動

蒐集能説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着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閲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進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讀懂本課內容,通過了解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並感悟發明家遇到困難善於發現、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不同的讀書方式,體會發明家的思考過程,瞭解坦克的發明過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的過程,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並感悟出發明家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敢於實踐的品質。

教學用具:

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意圖

一、以疑入課,引發思考

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出示投影,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進行自學,默讀課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學習,瞭解發明過程。

發明家為什麼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由學生的見解,引讀第二段第1句話。

出示投影,句式對比。

引導學生讀出“緊張、危急”。

發明家產生了怎樣的想法?

去掉關聯詞“如果……就……”,假設想象變成了現實,發明家會是怎樣的心情?

然而,有了鐵屋子就夠了嗎?發明家通過進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桌二位同學配合讀,讀出發明家心情的變化。

引導學生體會“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這句話的含義,進而理解發明家在盾的自衞的基礎上又加上了矛的進攻,並裝上了輪子和履帶,發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過填空練習,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剛才我們通過學習,瞭解了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讓我們用師生合作朗讀的方式來回顧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感悟發明家的優秀品質。

1、出示坦克圖片

2、引導學生讀課文,感受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

那麼,就讓我們用朗讀把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樣子讀出來吧。

4、為什麼坦克能發揮出這麼強大的威力?

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合而為一發明出了坦克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你覺得發明家是個怎樣的人?

教師小結。

四、揭示課文講述的道理,聯繫生活實際補充説明。

課文通過描寫發明家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集合在一起發明出坦克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根據學習助手“泡泡”,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出類似的發明。

同學們,這篇課文中有不少好的詞彙,你想積累哪些呢?

(機動:通過學習課文,除了明白了最後一段所講述的道理,你還有什麼收穫?能否試着也用“是的”這樣的句式説一説?

五.佈置作業: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學生髮表意見。

帶着問題默讀課文,進行自學。

學生髮表見解。

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通過抓重點詞,體會發明家正身處於緊張危急的情境之中。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緊張危急的情景。

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學生讀出喜悦的'心情。

學生讀句子,體會僅僅發揮了盾的自衞作用是不夠的,並讀出心情變化。

同桌二人配合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談感受。

學生填空。

學生與老師相配合朗讀。

學生對坦克的外形進行描述。

學生讀課文,談體會。

進一步感受坦克強大的威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抒發情感。

學生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談體會。

學生通過複習和思考,談感受。

學生讀課文最後一段。

學生合作討論,發表觀點。

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思考後談自己的想法。

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能力。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

彙報、交流。

開始深入學習課文。

品讀、感悟發明家遇到的問題是急待解決、刻不容緩的。

通過不同的讀書方式,瞭解發明家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過程。

體會“龐然大物”的含義。

體會“大顯神威”的含義。

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引發學生進一步感受發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後所發明的坦克威力強大。

鞏固所學知識和內容。

感悟發明家的品質。

理解課文講述的道理。

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補充説明,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積累詞語。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用事實説明道理,敍事簡潔清楚。

二、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化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於”等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怎樣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五、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屏幕(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認讀生詞,掃清閲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研讀觀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邊看畫面邊讀課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衞)等關於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於坦克的.詞語。

(3)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緊張危急”。

3、觀察發明家的表情,你發現了什麼?(緊張、危急、計上心來、急中生智等)

4、發明家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呢?請大家用心去讀讀課文1-4段。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反覆讀,反覆想,直到把問題讀懂。讀完後,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

5、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就是這樣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着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四)欣賞誦讀,放大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五段,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是什麼意思?聯繫課文説説大顯神威的情景。

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戰的錄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導朗讀。

5、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這樣的力量,你想説什麼?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 )!(棒、好、妙極了等)

6、啟發:

(1)假如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説什麼?(一個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集合是一種解決難題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學習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會對自己怎麼説?

7、小結:感受着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們再智慧地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五)舉例講授,理解課文道理。

1、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很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着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雞尾酒”、“電視電話”等等。

2、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 )和( )的集合

3、引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4、其實,學習也包含了許多集合的過程。只要是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別人會了懂了,我們也要努力去會,努力去弄懂,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故事《胡服騎射》(學生默讀,相互幫助理解)。

議一議:聯繫課文最後一句話,“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取長補短”。

5、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或者辦得更好,人們常常用合作的辦法,把大家擁有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一起想,共同做。

閲讀《優勢互補》。議一議:聯繫課文最後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強強聯手”。在強強聯手中,我們還會懂得“揚長避短”的方法。

6、小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發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集思廣益。記住“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就會受益終身。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較為抽象。教學時將課文和事例融為一體,在事例中感悟語言,在事例中理解課文,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對這句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從自己的事例出發,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使學生摒除抽象教條的分析,通過具體鮮活的事例體會“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的含義。這樣讀中悟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落到實處,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六)查找交流,拓展學習活動。

1、查成語字典,理解“集思廣益”、“兼聽則明”、“楚材晉用”、“三顧茅廬”等的意思,然後聯繫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學習,談談對這些成語的新理解。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次故事交流會。

3、綜合學習活動:與爸爸媽媽一起,查看資料,瞭解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典雅奧運會的開幕式點火創意,集他們的優勢,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點火方式。

設計意圖: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學道理,瞭解發明家的靈感緣於他們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品質,就應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

附板書:

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鐵屋子

坦克

矛————炮 口

( )和( )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正確地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坦克上戰場的錄象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彙報課前所收集的餓資料,談談對矛和盾的認識。

2、教師引導: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滿足新時代戰爭的要求,人們因此發明了許多更先進的武器,比如説坦克。

3、教師打出坦克投影,讓學生直觀認識各種坦克,引導學生彙報所收集的資料,談談對坦克的瞭解。

4、教師導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發明都是人們從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啟發而創造的,比如説人們看到鳥兒飛翔,研究飛翔的奧祕從而發明出飛機,從魚兒的上浮下潛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而書上的這位發明家也是從矛和盾身上受到啟發,發明出坦克。他是怎樣受啟發發明出坦克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正確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餓字詞。

引導學生字詞的質疑,討論答疑。

左地右擋:左右抵擋,抵抗。

招架:抵擋。

履帶:裝在車輪上的鋼質的鏈帶。

神威:神奇的威力。

龐然大物:龐大的東西。

三、再讀課文,感悟課文大意。

1、指名分節讀文,思考課文內容。

2、説説課文大概講了什麼事?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四、細讀課文,分小組展開自學。

1、通讀課文:教師起個頭,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的餓同學站起來接下去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鼓勵用筆在書上做出相應的記號,教師巡視指導自學:

(1)是什麼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2)有了安全的”鐵屋子“發明家為什麼還不滿意?他又做了哪些改進?用“~”畫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是因為?(用文中一句來説明)

(4)發明家把盾的自衞和茅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瞭坦克,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也展開了小組自學活動,下節課我們將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全解

一、聽寫詞語,複習鞏固

難以招架、自衞、進攻、大顯神通、集合。

二、學習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心

1.討論上節課的自學題。

(1)題:是什麼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節?(第2節)

b.指讀第2節→眾生簡評朗讀。

c.質疑:是什麼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盾太小,當敵人的矛如雨點般刺來時,將難以招架,自衞能力差,顯得不夠安全。)

(2)題:有了安全的“鐵屋子”,發明家為什麼還不滿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進?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節)

b.指讀3、4、5節→眾生簡評朗讀→鼓勵學生帶感情朗讀。

c.質疑:發明家為什麼還不滿意?他又做了哪些改進?

(“鐵屋子”雖然安全,但無法進攻,行動也不方便。改進方法:設置槍口或炮口,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戰場進攻和自衞自如的錄像片段。

c:引導學生説體會,加深理解“大顯神威”的詞義。

(4)題:發明家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和二為一,發明了坦克,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a:讓學生自由談啟發。

b:引出句子:“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齊讀該句,指導用肯定的語氣朗讀。

c:聯繫生活實際,用例子説明:

三、小結

發明從矛和盾身上受到啟發,把二者的長處和二為一,從而發明了坦克。我們也應該學會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且多多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

四、佈置作業

積累文中好詞,如“左抵右擋”“大顯神威”等。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二十五課,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課文由三部分組成,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敍事簡潔清楚。

設計理念: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為此,本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把學生的自主體驗、個性閲讀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師生共同運用教材,佔有、整合、充實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在人文薰陶中成長。

設計特色:

以讀書為本,自讀、自悟、自得總結收穫;以體驗為主導,促進個性化閲讀;以人文薰陶,讓學生獲得思想啟迪。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衞、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輕啟學生心扉

二、聚焦文眼,集中閲讀心向

三、深掘文本,磨礪兒童語言

(一)感悟發明過程

1、學習課文1—4自然段。請大家放聲朗讀這四個自然段,想一想:這四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2、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呢?請大家再默讀1-4自然段,一邊默默地讀,一邊細細地想,一邊輕輕地畫,思考這個問題。

3、請一位同學來説説這個問題。其餘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説得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4、剖析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

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

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或烏龜。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這三個然字詞在這句子中是什麼意思?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出示:

忽然……固然……當然……

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瞭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説説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説説。

5、誰來對全班同學説説?

(二)活化坦克神威

1、課文第5自然段寫了什麼?請一位同學來讀讀。

2、教師出示戰場上的坦克圖片和課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看着這幅圖片,説一説:哪裏是坦克的“矛”,哪裏是坦克的“盾”?3、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用筆畫出課文中的句子,再讀讀!

(教師出示課文片段,學生朗讀)

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學生交流,老師相機指導朗讀。

5、學生自由練習朗讀、齊讀。

(三)感悟表達方法

1、出示閲讀材料,請學生自由讀一讀——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國的索馬河畔(pàn),大霧瀰漫,英國軍隊將一種鋼鐵“怪物”投入戰場,只見它大搖大擺向德軍鐵絲網和戰壕(áo)密佈的陣地衝去,德軍慌忙集中大量的.機槍向它射擊,可是槍彈都從鋼鐵裝甲上紛紛滑落,德國兵嚇得屁(pì)滾尿(niào)流,紛紛逃竄(táo cuàn),英軍乘勢佔領了德軍的陣地。這種大顯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戰場上使用的坦克。

2、學生交流讀這段話的感受。

3、這一段話寫得很具體、生動、形象!可是,為什麼課文不這樣寫,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個字來寫?

(四)品味文章道理

1、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圍繞題目寫了什麼?請齊讀——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裏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説明!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麼?

3、“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4、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麼?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於一身?小組討論後進行學習彙報。

5、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於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四、積累言語,存盤所需養料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衞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內容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圖中的兩個人在幹什麼?他們的手中拿了兩樣古代的武器,你們知道這長長的叫什麼嗎?(矛)那圓圓的叫什麼?(盾)矛是用來幹什麼的?盾又用來幹什麼?(相機板書:進攻,自衞)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矛而沒有盾,會怎麼樣呢?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盾而沒有矛,又會怎麼樣呢?現在就有一種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樣進攻也能像盾一樣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書:坦克)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來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請大家把書翻到第25課〈〈矛和盾的集合〉〉(補充完整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其它同學嗎?(自由説)

3、老師也有一些詞語要提醒大家讀好。(出示詞語卡片,帶讀)

4、請大家把這些詞語帶入課文,齊讀課文。讀完了,有什麼收穫?

三、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一)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我們知道矛可以進攻,盾可以防守。發明家為什麼還要去發明坦克呢?書上是如何介紹的?着重指導“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同桌之間用動作演示。一手拿書當盾,一手拿筆當矛。

3、就在這緊張危急的時刻,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到了什麼?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那對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對盾的不滿,後來想到盾可以改變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還會想到其它的好辦法嗎?

6、發明家的主意確實很不錯,盾經過改進成了一個“鐵屋子”,發明家鑽到了解鐵屋子裏和朋友比賽,對方的矛戳不破鐵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讓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比賽場上,對方見他縮在裏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還會用別的辦法來對付他!想想你會用什麼辦法來對付他?

7、是啊!這樣下去發明家一點兒獲勝的機會也沒有!

8、出示句子“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理解句意

(二)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這時發明家又有了什麼新的'想法?請大家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從洞裏伸出的“槍炮”,可以進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講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結:經過發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坦克終於誕生了。

(三)過渡:這輛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齊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輛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等詞語。

3、讀到這裏我們已經知道了坦克是發明家根據矛和盾造出來的。可它卻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為什麼呢?(板書:合二為一)

4、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帶橡皮頭的鉛筆的發明過程。

(四)學習第6自然段

過渡:由此可見(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有它的優點,也有一些東西有它的不足之處,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動動腦,想想你想發明什麼?

2、想發明的寫成一篇短文。

五、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在這節課上,有許多同學的表現非常好,被評為“朗讀明星”、“智慧明星”、“積極發言明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明星”們的優點集合到自己的身上來,老師相信你們以後的表現會更加出色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二、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五、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時數:

六、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是自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瞭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優勢。

二、自由讀文,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説一説。同桌互説,指名説

三、讀了課文你最欣賞發明家的`什麼?

生:遇到問題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結合板書::遇到問題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四,發明家遇到了什麼問題?

1、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又擋,還是難以招架。”反覆讀。

2、讀了這個句子你知道了什麼?(看錄像,再通過動作實踐體會左抵又擋、難以招架兩個詞的意思。)

3、這個句子哪些些地方寫得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達地更具體。)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體現發明家善於思考,分析,創造?自由讀,小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裏,敵人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師:發明家為什麼要設想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這個鐵屋子解決了什麼問題?

板書:自衞

師:有了這個鐵屋子做盾,

的確安全可靠,他的設想多好啊,我們用什麼語氣來讀?練習朗讀。

師:你還畫了哪些句子體現發明家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出示句子: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練習讀。

師: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發明家為什麼要設想從鐵屋子上開個小洞?

這個小洞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學生交流

板書:進攻

師:從鐵屋子上開個洞,可以伸出槍和炮,那我們可以集中火力進攻敵人?那在鐵屋子上開個洞就可以把敵人消滅嗎?發明家還想到什麼?

板畫,裝上輪子,安上履帶,為什麼要這樣呢?四人小組交流

師:有了這些精心設計,發明家終於發明了坦克。讓這種新式武器衝到戰場,結果怎樣?請用四字詞語概括。先討論再交流:

板書:大顯神威、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打得敵人怎樣?

四處逃竄、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根據板書,讀成語。)

師:坦克發揮了無比的威力,大家覺得他的優勢在哪?

板書:集合了矛與盾的力量

六、讀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麼道理?齊讀最後一段。

七、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嗎?

八、抄寫文中的四字詞語。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5

一、預習課文發現問題

在《論語》中記載着孔子這樣一段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説:當一個人對問題進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際,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來講,這種狀態叫“憤”“悱”。這時只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稍加啟示引導,就可使學生豁然醒悟。而學生的“憤”“悱”又必須以自主的閲讀、思考、探索為基礎。因此,應幫助學生養成課前自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查找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使學生逐步做到課前“有備而來”。

二、整體感知初讀質疑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當尊重他們的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他們的學習潛能很巧妙地牽引出來。

在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在學生課前預習質疑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並提煉出兩個重點問題:

1、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2、“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啟示?這一提煉,既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又帶着他們直奔文章的關鍵處。此環節的設計使以後的教學呈輻射狀,可謂萬變不離其宗。

三、以疑促讀交流感悟

葉聖陶先生説:“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在學生渴求瞭解問題的答案時,教師並不急於解決,而是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着問題自己去讀書,改變“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學生進人積極的讀書狀態,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思考中尋找答案。

在自讀解疑的基礎上,再將學生按同質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小組內的漫談(指不拘形式地就問題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使學生讀中有思,以想促説。團坐的四人小組既體現團體合作的精神,又發揮個人才智,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學生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並做好記錄。教師巡迴指導,在關鍵處、學生疑惑處加以點撥。接着請學生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其他小組的代表可以在別人發言的基礎上補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問,有不同意見也可進行當堂反駁。教師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以疑促讀,既把握了課文的命脈,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感受,維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生思維浪花相互激趣、強烈碰撞的信息交換場。

質疑是學生求學的重要途徑。在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着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逐步深人,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因此上課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提問,互相交流。例如,什麼叫大顯神威?坦克為什麼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於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優秀品質。這樣的質疑,無疑從另一個角度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讀中悟理深悟寓意

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方面進行思維活動,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較為抽象,如能將課文和事例融為一體,在事例中感悟語言,在事例中理解課文,那麼教學就會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對這句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從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出發,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使學生摒除抽象教條的分析,通過具體鮮活的事例體會“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的含義。這樣讀中悟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落到實處。

五、積累語言課外拓展

語文的學習很難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本文簡潔流暢、用詞生動,是指導學生準確用詞的範例,可要求學生將生動傳神的詞語摘抄下來加以積累。

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學道理,瞭解發明家的靈感緣於他們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品質,應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課後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次故事交流會。

標籤: 矛和盾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61qr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