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着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⑴ 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説具體、説生動。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飄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容奠定了基礎。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學情分析 :

學生平時積累了不少的古詩,再加上這首詩是名家名篇,學生耳熟能詳,絕大多是學生能夠把古詩背誦下來,並且學生通過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能通過預習大概瞭解古詩的意思。對於詩中藴含的思鄉之情,學生也能略有體會,但是因為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卻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所以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對於學生來説是最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憶、異”等6個生字。會寫“深、憶、逢、佳”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品重點字詞,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學準備 :

教師:課件。

學生:蒐集瞭解詩人王維。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家鄉是出門在外的遊子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許多思鄉思親的千古絕唱。今天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

2、學生彙報對王維的瞭解,教師補充王維的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唐代詩人,多才多藝,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流傳至今的詩歌有400餘首,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3、學生質疑,理解題目中的重點詞。(重點理解“憶”、瞭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區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

4、你能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嗎?(指名説)題目很重要,是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思念家鄉親人,想念兄弟的事。齊讀詩題,注意語調低沉緩慢。

二、初通詩句,整體感知

1、出示帶注音詩句,自由讀。

2、指名讀,糾正讀音。

3、去音後男生讀女生讀,讀出節奏。

4、提出生字並歸類,小組開火車認讀並組詞,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在這一課的生字中,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左右結構:憶 佳 倍 插

上下結構:異

半包圍結構:逢 遙 遍

教師範寫三個字: “異”(不要把上部寫成“已”,上面要封口)。 “遙”(要注意後寫走之部)。“插”(要引導學生寫好筆順的筆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閲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準備】

1、學生預習並瞭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你知道這天有什麼習俗?“憶”是什麼意思?教師簡述“山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麼瞭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麼要思念家鄉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詩句

1、範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並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説説已懂得的詩句意思,並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説;最後齊讀古詩。

4、師述:讀詩不是弄懂詩的意思就行了,還要弄懂、體會出詩中的情感。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麼?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追問)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又是怎樣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並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藴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並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三、複習《宿建德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錶達自己的感情有什麼作用?

4、感情朗讀。

(複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四、學習《泊船瓜洲》

1、(出示詩句)説説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瞭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藴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自學所得。

(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着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學生能力的互補。)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詩,複習了一首詩,這三首詩有什麼共同之處?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有什麼不同?

2、這二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説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二首詩。

(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積累優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閲讀古詩的作用。)

六、作業

1、同學們,你們現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二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初讀課文

引導思考

讀中體會感情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麼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麼多遍,你讀明白了什麼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閤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歎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談得出)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着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着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1、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着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着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麼?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麼?

(讀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麼開心啊!看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悦!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五、情感湧現,吟詩抒情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隻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達什麼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説)你説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願意讀讀嗎?

(用書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湧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範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後,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七、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歎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曆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註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八、情感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倍思親

(西)長安家鄉(東)

第二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理解課題

理解古詩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麼意思嗎?

3、請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繫起來的呢?(學生説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説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麼説?(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麼來送別朋友?

拓展課外知識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麼來送別朋友的呢?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麼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歌聲

語言

以目光送別

第三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鞏固舊知

激發學生的興趣

交給學生方法

鞏固

一、複習鞏固

1、指名背誦古詩;

2、男女比一比,看看誰背得好。

3、齊背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讀一讀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獨異佳親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倫欲踏潭

(1)拼讀

(2)開火車讀

(3)記第二排二類字

2、歸類學一類生字生字

左右結構:獨、佳、汪

上下結構:異、親

獨體結構:乘

3、你早就認識哪個字?你會寫嗎?請你教小朋友寫。

(重點)筆順:

乘——

佳——

4、理解字意:組詞

獨:獨自、單獨、孤獨、獨一無二

佳:佳節、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淚汪汪、一汪水

異:奇異、異地、異味、驚異

親:親人、親手、親筆信、親密

乘:乘法、乘除、乘數、乘車、、

5、書寫: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嗎?

乘字一共有10畫

異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寫字的規律:上緊下鬆、左緊右鬆

(4)學生描紅

三、作業:

1、把今天所學的字聽寫一遍。

2、書98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業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獨,非常思念家鄉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篇課文時正好是深秋時節,也正值重陽之際,而這首詩又正好是抒寫秋色鄉情的千古絕唱。要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藉助註釋,結合圖意並結合秋天的特點來理解詩意,感受詩中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 學習“憶、異”等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 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17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 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 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正確。

2、 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3、 交流,讀讀、説説、問問。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自主合作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三、 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 每組説説讀懂了什麼,並提出小組學習時產生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

2、 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問題。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發表意見。

四、 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 指名朗讀詩文。提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引導以情促讀。提問:你能用讀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嗎?

3、 引導以讀啟發想象。提問:同學們在朗讀時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能交流一下嗎?

4、 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並再次練習有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朗讀詩歌,入情入境感受詩歌的畫面。

五、 欣賞古詩,品讀古詩

1、 賞讀古詩,教師指導。

2、 品讀文字,述説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字用得特別好?

設計意圖:學會欣賞詩歌。

六、 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設計意圖:背誦詩歌。

七、 指導寫字

1、 小組內交流難寫易錯的字。

2、 師範寫“逢、倍、插”,強調結構及筆順,讓生書空。

3、 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設計意圖:養成正確書寫漢字的好習慣。

八、 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設計意圖:擴展知識。

九、 作業

課下蒐集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的千古佳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複習前兩首古詩,能背誦並默寫。

2。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詩句的意思,邊讀邊想象,領會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有語氣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2。難點: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上節課學的兩首古詩。

1.指名背誦《望廬山瀑布》、《山行》,説説詩的意思。

2。默寫兩首古詩,糾正錯字。

二、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引入,激發學習興趣: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兩首寫景古詩,表達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你們聽,教師所背誦的下面這首詩,與前兩首有什麼不同?

(師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感情比前兩首深沉,是寫思念親人的詩歌)

2.下面,我們就自己試着學習這首古詩,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學生自學)

3.你想向同學們介紹什麼?(學生根據詩意,自由介紹詩意或有語氣地朗讀。)

(1)作者:王維。唐代著名詩人,九歲就以文才出名,寫此詩時年僅17歲。(還可讓學生多做些介紹。)

(2)題目:九九重陽節思念遠在山東的兄弟。

(3)第一句;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人。

導:從哪個詞看出作者是獨自一人?(板書:孤獨、孤單)

從哪個詞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親人?(板書:加倍、更加)

導:為什麼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陽節,我想到了遠在家鄉的兄弟們登高插茱萸時少了我,一定很難過的。

(5)有語氣地朗讀。配樂朗讀。

4.配樂背古詩。

5.十七歲的王維為什麼遠離家鄉?過重陽節時,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展開想象,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學生思考後交流。推優給全班同學講。(表揚學生的獨特想象。)

三、閲讀推薦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問答》、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觀書有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能體會詩中作者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讀正確,讀出節奏

1.從葉紹翁筆下的鄉愁引入學習王維筆下的鄉愁

2.提出初讀要求:讀四遍。前兩遍把詩中的每一個字讀準, 把詩讀正確;後兩遍注意詩中的停頓,讀出詩的節奏。

3.學生自由讀詩。老師巡視。

4.(課件出示古詩)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是否把字音 讀準了。

5.齊讀生字較多的兩句詩。

6.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是否讀的有板有眼。

7.齊讀古詩。

二.再讀古詩------讀出詩味

1.古詩讀正確,讀出節奏還不夠,還應讀出詩味。老師對比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具體告訴學生什麼是詩味。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

4.齊讀。

三.細讀古詩------讀懂詩意,走近詩人

1.談談讀詩後詩留給自己的印象。

2.帶着詩人的思鄉之情讀古詩。

3.詩人為什麼這樣的想家?這首詩講了什麼呢?仔細讀古詩及詩下面的註釋,努力把詩意讀懂。

4.學生自己讀詩學詩。

5.老師提兩個問題檢查讀書效果:(1)詩人身在何方?(2)詩人心在何方?

6.(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王維 身在他鄉 心在家鄉”)這種遠離家鄉卻思念親人的孤獨感能體會得到嗎?

7.帶着詩人的孤獨讀古詩。(配《二泉映月》)

8.老師配樂讀。

四.品讀古詩------讀出情意,走進詩人

1.(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心裏反覆地讀這兩句詩,閉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王維是如何度過的?

2.指名説説。

3.(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邊讀邊想: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王維的家鄉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4.指名説説。

5.這樣熱鬧的場面裏沒有王維,王維只有————(學生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幸福的場面裏沒有王維,王維只有---------(學生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6.這時,你們應該問問王維!你最想問他什麼呢?

7.介紹詩作的背景。

8.齊讀全詩。

五.詩外讀詩------超越詩人

1.孤獨、思鄉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隨着王維,後來他又寫過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讀讀,説説大意。

2.(課件出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讀讀,説説大意。

3.每當王維想家時,他就倍感孤獨,每當孤獨時,他又特別想家。這種相思的潮水擋也擋不住,就化成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齊讀古詩。(配樂《牽掛》)

5.王維的心情就是眾多遠離家鄉的人的心情。在《牽掛》的歌聲中靜靜地結束這一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體會詩中的情感;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利用資源庫展開課內與課外的多方延伸,讓學生深刻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從而薰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且能背誦。

2、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學校資源庫,有關古詩網站,課件等。

課前活動:

1、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瞭解李白的《靜夜思》。

2、從學校的資源庫中初步認識瞭解王維及探尋他的家鄉。

3、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了一些節日習俗。

4、老師引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並瞭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1、(出示望月圖,音樂)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個人心是最親的人。每見月圓,遠在異鄉的人們總會對故鄉對親人思念不已。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誰的鄉愁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王維。(結合課前的資源瞭解)

王維九歲即才學出眾。

李白被稱詩仙,杜甫被稱詩聖,王維被稱詩佛。

3、釋題,畫簡圖助理解。

a。回顧課前在資源庫中搜尋的對王維故鄉的瞭解。

b。畫簡筆畫:區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

(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

二、初讀悟意。

(一)認音

1、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檢查認字情況(生字卡)

3、再讀詩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讀詩句,借註釋理解詩意。

2、讀讀自己讀懂了些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釋詩意。(藉機板書:思)

(三)悟情

(1)自由讀獨在異鄉為異客

a。

簡介詩作背景。

詩人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所以説是異鄉。

b。

同學們去別人家做過客,在別人家做客就是別人家的客人。王維在長安就是長安的客人,所以説是異客。

c。

王維獨在異鄉做異客是一天嗎?十天?一個月?還是多長時間?(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啊)

(2)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有什麼感覺呢?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a。師:詩人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呀,他會在哪些時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飯菜不可口,想家

b。

口頭練習:

詩人離開了親人,平日裏常常想家,在節日裏他會更想家;

詩人離開家鄉兩年了,平日裏常常想家,要過節了他就會更想家。

所以説:(生齊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c。

同學們,課前讓你們了很多節日,你們知道哪些節日?有哪些習俗?(生:)一年有那麼多節日你們喜歡嗎,為什麼?(生)是啊,節日裏能跟家人團聚,能吃到好東西,很熱鬧,這樣的節日就是(佳節)。

d。王維過節了能跟家人團聚嗎?(生:)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嗎?(生:)能跟朋友一起快樂地玩嗎?(生:)那麼他過節了會像你們一樣也高興嗎?他又是什麼感覺?(難過、悲傷、傷心怕過節)

e。雖然王維害怕過節但是每個節日還是會如期而至的。

口頭練習:

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

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

中秋來臨,對着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

f。今天是重陽節了,有誰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師生共同介紹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昇;喝菊花酒可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並且認識茱萸)

長安的人們是怎麼過節的呢?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麼過節的。

(師配樂啟發,生閉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興高采烈地忙着過節了。有的約了一行人一邊比賽着登山,一邊採着菊花;有的約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邊喝着菊花酒,一邊高聲談笑着什麼;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吃着豐盛的晚餐在家鄉,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g。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説出來。

是啊,在家鄉,親人團圓是多麼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麼快樂,可此時的王維呢?

h。展開對比圖:當別人相約着出遊,可他卻只能一個人獨自遙望着家鄉;當別人朋友相聚高興暢快地痛飲時,他只能一個人拿着酒杯獨自喝悶酒;別人節日裏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談心事,王維卻只能獨自一個人默默地對着紙筆説話。

i。想想王維此時此刻的心情。生反覆讀詩句體會王維的情感。

王維雖然人在哪裏(長安),但他的心卻在哪裏(家鄉),讓我們跟着王維的心看到家鄉的兄弟在幹什麼呢?你從哪裏看出來?

(3)

導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讀詩句。

b。邊讀邊想象一下:王維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嗎?(不是。是少一個人啊)

c。師:我的親人朋友們,思念可以穿越很遠的距離。把你們的思念説出來吧,我一定會感受得到的。

d。(音樂《遠方的書信》)師生體驗親人朋友跟王維説話。

e。師:王維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維。這就是親人,這就叫做互相牽掛互相關心。

f。分組、分男女讀詩句。

三、誦讀積累。

我的親人們朋友們,我王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你們,但我的功名還沒成就,現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詩,你們從詩中就能讀懂我的心啊。

(同學們,我們都是王維的親人朋友,來讀讀他的心聲吧。)

1、感情誦讀

a。師指導朗誦:(重,拖,輕,揚)

b。自由練習讀。

c。指名讀,共同評議。

d。老師也被王維濃濃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好嗎?範讀指導。(配樂誦讀)

2、積累背誦

a。配樂讀:同學們,你們有過思念的感覺嗎?在什麼時候思念誰?

(生談體驗,説後讀全詩。)

b。背誦:讓我們把這份思念之情長留心中,跟着悠揚的琴聲一起來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遠在異地,遇到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見面時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王維好不容易見到故人了,他想問的是什麼呢?

1、出示:《雜詩》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註釋自學

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①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②來日:來的那一天。

③綺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④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⑤著花:著,開放;著花,開花。

3、交流自學情況。

4、詩人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每一人每一事,連家鄉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牽掛之中。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齊讀《雜詩》。

6、同學們,我們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王維的鄉思。今後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因為月是故鄉明,人是故人親啊!

7、最後再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今天的這兩首詩吧。

五.課後作業:

1、繼續上網學習對這節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

2、自覺在網絡中搜尋瞭解另外一些思鄉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人的濃濃思鄉思親之情。

教學反思

語文是一個多源性的學科,其知識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層次的。其學科的廣源性和多源性,也決定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調動多方資源。因此,作為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而古詩教學,因作者寫作年代與現代相隔久遠,當時的狀況也跟現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讓現在的孩子理解古詩更是較難。所以通過了解多方信息技術,就可以彌補時空的差距,也可以縮短認知的距離。我這一節古詩課又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呢?

一、多方資源貫穿始終。

在這堂課的始終我一直注重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課前,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學校資源庫瞭解李白寫作《靜夜思》的背景與情感;並從資源庫中初步瞭解認識了王維並探尋了他的家鄉;以及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了一些節日習俗。這些都為學習古詩,為理解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這些查詢瞭解,有助於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如知道了山東兄弟中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因為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通過資源庫知識,孩子們知道了王維在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所以説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通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才明白為什麼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課後我又安排孩子們繼續上網學習對這節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網絡自學《雜詩》等,讓孩子們達到對古詩的深層次理解;同時讓孩子們自覺在網絡中搜尋瞭解另外一些思鄉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人的濃濃思鄉思親之情。真正走進異鄉人心裏去加深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二、緊扣資源突破重點。

古詩教學中對詩句的理解並不很難,關鍵是要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這首詩中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是重點。孩子們知道了什麼是佳節,

通過平時的生活積累也瞭解了有哪些佳節。因為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日習俗。所以在教學這一重點時我將佳節具體化了,將常人的節日與異鄉王維的節日情景作了個對比。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中秋來臨,對着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這樣孩子們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並能真正感受佳節思親的痛苦。

王維佳節裏倍思親,怎樣倍思親呢?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他與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獨到描寫之處,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老師引導孩子們查找了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讓孩子們明白古時人們在重陽節登高寓意步步高昇;喝菊花酒寓意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這樣就對詩人遙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過配樂啟發,閉目想象,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麼過節的。然後藉助三組別人歡度節日與王維害怕過節的對比圖展示,將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樣詩歌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拋磚引玉教給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不教。本次課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查詢各種資料,瞭解多個知識,理解詩的意思,突破重難點,感受作者的情感。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們今後自已去嘗試。所以這節課也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這次課讓每個孩子都參與蒐集、查詢、瞭解,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團結合作,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關鍵是孩子們從這節課中學習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今後自己隨時可以藉助網絡資源,自覺去學習瞭解各種古詩。也真正讓要他學而變為他要學了。到那時,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師的教也才真正達到了效果。

因為師生的共同努力,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重難點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能用心去感受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怎樣每逢佳節倍思親。當然在整次課的教與學而言,也還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在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詩歌結合體驗朗讀的時候,也許是所在年級的孩子還較小,生活體驗不夠;也許與老師的引導不到位有關,在體驗讀的方面總感覺不太令人滿意。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更加積極去探索,讓孩子們的學習更能得心應手,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學得更加輕鬆自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體驗王維思親,思鄉之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體會詩人王維的思親,思鄉之情。

一、情境導入

秋天到了,氣温也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麼?

是呀,在這段時間裏,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秋的涼意,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一年四季的温度各不相同。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世界裏,也有他的温度,有的古詩,讓人讀起來像是感覺到春天般温暖,有的古詩讓人閲讀後像是身處秋夜,讓人感覺涼絲絲的。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温度。

揭題: 9、古詩兩首 (大屏幕: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我們書香校園古詩文朗誦的活動裏,我們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已經相當熟悉了,可是,藏在這首古詩裏的温度,我們卻未必都已感受,就讓我們先走進詩人王維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內心的冷與暖吧!(大屏幕揭題)

二、解題

1、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

2、在重陽節這天,他在想念誰?板書:憶山東兄弟 (華山:陝西省華陰市境內,王維的家鄉在華山東面的蒲州。)

(注:這一環節着重引導學生利用古詩下方的註釋幫助閲讀理解)

三、理解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A、王維的這首古詩是在離開家鄉兩年後重陽節的有感而發。

(大屏幕:十五歲時,他就獨自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

B、老師説過,文字是有温度的,請你讀讀這句話,然後説説你感受到它是暖暖的,還是涼涼的?為什麼?

C、讀相應的詩句,體會詩句温度。大屏幕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你認為這句詩的温度是怎樣的?生回答後馬上讓他讀。

引導體會兩個“異”

異鄉是什麼意思?它相對應的詞語是什麼?異客是什麼意思?

王維在異鄉為異客,他孤獨一人,而在家鄉他擁有什麼?當他遇到人生各種境遇時他會想些什麼?

大屏幕提示:他想,在家鄉,當他( )時,他的親人會( )。

俗話説: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他不禁感歎————引讀“獨在異鄉為異客。”

2、研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大屏幕: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一大早,長安城的大街上就熱鬧起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你覺得這句話的温度是怎樣的?哪些詞語能體現出來?引導討論:

A、你有沒有全家上下一起出遊的經歷呢?這種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B、可是這樣的情形,這樣的心情當時詩人王維擁有嗎?

C、當時的場面越熱鬧,他的心裏就越羨慕,想想自己孤身一人過重陽節,他的心裏就更淒涼,從而更思念自己的親人。

(大屏幕:每逢佳節倍思親。)

A、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佳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七夕節,冬至節。)詩人王維在佳節裏更加思念遠方親人,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B、同學門,現在通訊發達,當年想念遠方的親人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什麼方式聯繫親人呢?(你可以給在他鄉工作,學習的親人打電話,也可以用QQ與親人聊天),

C、可是,在古代,通訊閉塞,不發達。重陽節這天,別人的家庭老老小小頭插茱萸,王維只能念着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過年了,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年夜飯,王維孤身一人,他只能念着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D、遷移想象説話:端午節的時候……

中秋節的時候……

四、放手讓學生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談話,想象王維思親。

引導談話:是啊,看着別人的家庭團團圓圓,他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在重陽佳節裏,王維會回憶起什麼,想到什麼呢?

引導談話: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思念是一條線,線的這頭牽着王維,線的那頭牽着的是他的兄弟,思念是彼此的,兄弟們肯定也會非常想念他。他們在登高的時候會對遠在他鄉的王維説些什麼呢?

2、朗讀,感受王維思親。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他不禁寫道——(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引讀:重陽節這天,王維獨自在異鄉,他猜想他的兄弟一定在幹什麼?請學生讀。

引讀:從前兄弟歡聚,如今唯獨少了誰?請學生讀。

引讀:王維不能與兄弟團圓,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學生讀

五、誦讀詩歌,情感昇華

詩人王維漂泊他鄉,兩年沒見到親人的面,沒聽到親人的聲音。重陽佳節這天,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只能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化作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讓我們也做一回大詩人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

多麼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孩子們,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配樂齊背古詩。)

六、會寫字的學習

詩句填空,特別提醒“異、佳、插”的寫法。異的上半部分是封口的;佳的右邊是兩個土;插的右邊先寫好千,在寫剩下部分。

七、佈置課外作業

同學們,今天,我們靜靜地走進了詩人葉紹翁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其實,還有一個詩人的思鄉之情更能讓我們動容,因為他是我們龍泉的大詩人葉紹翁。明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要感受《夜書所見》中的冷與暖,所以老師先佈置一個任務給你們。

1、傍晚放學,到華樓街去了解我們龍泉古代十大名人,瞭解葉紹翁。

2、週末到芳野曾家大屋參觀,二樓有葉紹翁的生平介紹。

3、有感情地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給家人聽聽。

4、收集有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歌。

教後反思:

課上完了,應該很輕鬆,但是事實並沒有如此。課後仔細思量,發現如梗在喉的原來是自己引導學生對詩句的誦讀上。自認課前預設的引讀比較巧妙,可是學生朗讀出來的效果卻不太盡如人意。回過頭想想,自己是被為了整個課堂環節圓滿完成的想法所左右了,所以在有位學生一字一頓的讀詩時;在個別學生沒把握詩歌情感基調時,少了一份耐心做具體的引導,錯過了引導的好時機。

對詩句的處理上,我覺得能做到扶放結合,前兩句重點引導,後兩句放開手腳讓學生想象。理解詩句是為了誦讀詩句,我努力去這麼做。我們班邱志翔的小姨在新加坡,他的朗讀水平不算優秀,但課後他對我説,剛才他在讀古詩的時候都想哭了。我想,在教師的引導下,他能在詩文誦讀裏傾注了自己的情感,應該算是本節課的一點點成功之處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10

第一部分:教學對象

國小三年級學生

第二部分: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理解“獨在異鄉為異課,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體會遊子的思鄉思親之情。

4、培養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學內容

1、標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 體裁:詩 格律:七言律詩

2、寫作背景: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説,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3、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教學方法

1、講授法

(1)首先通過講述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進行系統地描述,描繪概述的講授。

(2)其次運用闡釋,説明,分析,論證,概括等手段講授知識內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釋式講解。

1、解釋全文

2、結構式説明

3、翻譯性解釋

4、附加説明,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2、講讀

(1)講述有關。理解課文必須具有的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談話。

(2)全文閲讀與講解。先讓學生默讀全文,及詮釋。瞭解全文所表達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反覆閲讀課文。

第五部分:教學難點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六部分: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讀課題兩遍。師範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説了些什麼?)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説了些什麼?並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解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學生思考討論)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又是什麼節?(生:老人節)

2、憶:想念,思念。

3、山東是指的什麼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並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裏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三、初讀課文,瞭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三、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詩意: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麼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説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麼?

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五、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考:1、誰能來説説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為什麼他每逢佳節倍思親?

(生:1、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以敍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想:家鄉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願我在外鄉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第七部分:作業

1、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怎麼的情感。

2、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能談談看法嗎?能有感情地吟出這句詩嗎?

3、感情朗誦(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積累優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閲讀古詩的作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詩歌的情感。

3、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作者,闡釋題意。

同學們,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許多思鄉思親的千古絕唱。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一首詩《靜夜思》。今天讓我們再來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齊讀課題。

1、瞭解王維嗎?誰來説説?指名説。(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王維的資料,順出示幻燈片簡介王維。)

2、瞭解重陽節的風俗。

九月九日:是個什麼日子?古時候,人們喜歡在重陽節做什麼?師介紹重陽節(重陽節的意思、在那天人們所進行的活動以及所代表的意義)

3、“憶”是什麼意思?兄弟呢?誰能説説課題的意思,一句話能説出來嗎?(重陽節那天作者思念家鄉的親。)

二、初讀古詩。

1、自己練讀古詩,讀正確。

2、抽讀,讀出古詩的節奏、韻味。

3、再讀古詩。

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你感受到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從哪裏看出來?是啊,整首詩裏,都含着詩人對故鄉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啊!

[設計意圖:熟讀古詩,體現讀的層次性;在整體把握後經歷一次潛心會文的過程,為後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礎。]

三、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一)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

1、從哪裏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2、抽讀。

3、重點體會:異鄉異客。

①同學們,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麼,體會到一些什麼?(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②是啊,異鄉異地,會是多麼的不適應、不習慣啊!把這份感受帶到這詩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維,十幾歲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異地生活,自然會產生思鄉念親之情。尤其是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加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④當時的長安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麼在這樣繁華熱鬧的地方,詩人卻感到孤獨寂寞呢?又從哪個字看出來?

4.重點體會“獨”。

①你對這個“獨”有什麼體會?

②口頭填空:讀到這個“獨”字,我就想到: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羣結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xxxx;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xxxx。

③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感受詩人異鄉做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深刻體會“獨”字寫出了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達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麼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每逢佳節倍思親。思考: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麼?

2、口頭填空:

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平日裏常常xxxx,如今面對良辰佳節,xxxx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裏常常xxxx,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xxxx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ol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