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這節課主要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練習時應具有一定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以此鞏固三角形特徵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讓學生在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在探索圖形特徵以及相關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鍊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根(包括10cm、6cm、5cm、4cm長的小棒各一根),三角板,鐵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如下圖)師: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從家直接去學校)

2、師:為什麼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最近呢?我們可以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什麼圖形呢?

3、談話:三角形是我們過去認識的圖形,這裏面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同學要通過動手操作,自己來探索發現。(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願望]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感知三角形

1、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了許多三角形,你能想辦法自己做個三角形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做出的各種三角形,並説説做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是用小棒擺,鐵絲圍,用紙折,用三角板畫……)

指名讓一名學生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師故意撥動小棒,使學生明白擺小棒時應首尾相連。

4、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們能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嗎?在課本第23頁的點子圖上自己畫一個三角形。

5、師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6、師:我們已經做了三角形,又畫了三角形,你們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課本第22頁下面的圖。

學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師相機板書)

7、在自己畫出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8、小結: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三角形、畫三角形,並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故意“搗亂”,讓學生體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也為後面學生的活動打好基礎;通過自學認識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逐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二)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

1、談話:剛才我們用小棒擺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給你們三根小棒能把他們圍成三角形嗎?(有的説“能”,有的説“不能”。)讓我們動手實驗一下吧!

小組活動要求:

a、從四根中任意選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為:10cm、6cm、5cm、4cm)

b、記錄所選三根小棒的長度,看一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

c、小組討論有什麼發現?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和報告實驗結果,説説選的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3、説説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麼有關?(長度)課件演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4、師: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老師的演示,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説出: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於或小於第三根時,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5、觀察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有什麼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條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在交流中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回到課開始的關於“老師去學校”的'生活情境,現在可以説説什麼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近呢?

2、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題)

2釐米、4釐米、6釐米

5釐米、2釐米、5釐米

6釐米、2釐米、5釐米

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3、把一根14釐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小段剪成整釐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前後呼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並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四、總結延伸

1、 師:這節課你對三角形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你有那些收穫?

2、(課件演示)搖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穩了,艾非爾鐵塔高一千多米,這麼多年依然雄偉壯觀……這到底什麼原因呢?其實這就跟三角形一個重要的特徵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研究研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發現角、知道角、初步認識角

2.動手畫角、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並能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片、三角尺、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這時大雁飛行所形成的圖案是什麼圖形?

生:角

導入:對,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圖:剪刀、鐘錶、紅領巾

告訴學生:剪刀上有角。學生模仿説除鐘錶、紅領巾上的角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1)請各小組同學拿出用紙做的角,摸摸這裏,有什麼感覺?(刺人、很尖)對了,也就是説,尖尖的,這裏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作頂點。

(2)再摸摸這裏,又有什麼感覺?(很光滑,很平)對,也就是直直的,我們也給它們取個名字,叫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教學重點:認識角,會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認識直角、鋭角、鈍角。

教學難點:瞭解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規則紙、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

2、生:三角板。

3、師:為什麼它叫三角板?

4、生:因為它有三個角。

5、師:你能指出這三個角在哪裏嗎?

6、師:角是什麼樣的圖形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它。

板書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

二、從生活中感知角:

1、師:角是一種平面圖形,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以見到角,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能發現它們。(師出示課件第一張:你能指出這些物體上的角嗎?生説一處,標一處。)

2、師:你還在哪見過角?

3、師:你們都是會觀察的孩子,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既然都叫作角,那它們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4、師:現在老師把它們從實際生活中請出來和大家見面,好不好?(課件演示第二張:把圖片上的角脱離下來)

三、初步感知角:

(一)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師:你們能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2、生觀察,自由發言。

3、師:書中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課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稱。)

4、師追問: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生:三部分,一個頂點兩條邊)

5、師:這個角的大家庭裏又來了一些自稱是角的朋友,你們看看!(課件演示第四張:判斷: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二)畫角:

1、師:想畫一個角嗎?請你們自學P87畫角的方法。

2、師:分幾步畫一個角?(生:分三步)

3、師:你説,老師畫。(師在黑板上畫)

4、師:畫角時要注意,頂點不要太大,邊要畫直,不要出頭。

5、師:請你們自己在紙上畫一個角。

6、師展示學生畫的角,找問題。

(三)角的讀法和寫法。

1、師利用板書中的角講讀法和寫法。

2、師:選擇你喜歡的標註方法,標註一下自己的角。

四、認識直角、鈍角和鋭角。

(一)比較角的大小:

1、師:我們還回過頭來觀察這些角,除了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它們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演示課件第五張)

2、生:邊有長有短,角有大有小。

3、師:那怎樣比較角的大小呢?我們選擇其中的三個來比一比(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1)生觀察比較(師用課件操作反饋)。

(2)師:你們用的是觀察法。

4、(課件演示:一紅一藍兩個角)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角誰大誰小?(生觀察可能出現的結果:藍角大,因為藍角邊長)

5、師:到底哪個大呢?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等我們探討完這個問題,再來比較這兩個角(請你拿出你們做的活動角,一條邊不動,轉動另一條邊。)思考一下!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6、生活動、思考、交流。(課件演示結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7、師:現在請你比較紅角和藍角的大小。(師課件演示:兩個角一樣大)

(二)分類:

1、認識直角。

(1)我們還回到生活中這些角,有一種角長得很規矩,很特殊,是什麼角?(生:直角)

(2)師:你們能把直角挑出來嗎?

(3)師: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直角?

2、分類。

(1)現在我們一起把這些角分一下類,分類是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分類,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不同角的特點。

(2)師:直角為一類,其它的角與直角比,分為兩類,你會分嗎?

(3)生:獨立分類。(師演示課件:依據學生的回答拖動角進行分類)

(4)課件演示結果:鋭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5)師:如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這三類角,怎樣排?

(6)師:請你們觀察自己的三角板,指出上面的角都是什麼角?

(7)師:又來了一些角的朋友,請你挑一挑。(課件演示)

(8)(課件演示一個近似於直角的角)師:請你判斷這個角是直角嗎?(生自由發言)當你用眼觀察,無法準確判斷這個角是不是直角時,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來量一量。(課件演示)

3、做直角。

(1)師:現在你們桌子上都有一張不規則紙,你能折出直角嗎?(生折交流)

(2)師:你們是這樣折的嗎?(課件演示)

4、找直角(課件演示)。

(1)在平面圖形中找。

(2)在鐘面上找。

五、欣賞角。

課件演示: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小結。

(一)你有什麼收穫?

(二)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應該能發現,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它們又廣泛地應用在生活中。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如主題圖 “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聯繫,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角的概念。

3、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初步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並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小黑板(分別是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個圖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遊戲,猜一猜是什麼圖形?(先猜圓形)

追問:“你們為什麼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麼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1、聯繫實際找角(課件出示主題圖)

(1)、學校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都要愛這個大家。瞧,在這個美麗的畫面中,人們在幹什麼?哪兒有角?(生仔細觀察彙報)

生1:老師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鐘錶的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生3:老爺爺手裏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細觀察我們周圍,你發現哪兒有角?把你的發現小組裏説説。學生交流,師巡視。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聯繫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角”有時很淘氣,藏在物體中,找一找這些物體的身體中哪裏藏有角?

(課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飲料筒”、“水龍頭”)

學生討論後,電腦閃爍各角,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

師:觀察這些角,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

這些角有什麼地方不同?

小組討論並派代表彙報結果。讓學生知道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這些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彙報後,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

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知道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嗎?

(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的把角從物體中抽去出來,客觀地比較出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動手操作折出角

師:同學們認識了角,想不想做一個角?(想)

(1)、師:請同學們拿出圓形紙片,這張紙上有角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折出角呢?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紙對摺,再對摺,折出一個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摺好的角指給同桌看。

(3)、摸角

學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發現什麼?有什麼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説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彙報:(有一個尖尖的地方是頂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叫邊。)

(在動手摺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能力。)

4、動手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還能正確摸出有角的物體。那你們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紙條和1個圖釘,做出一個角來呢?(生做,師巡視,隨機指導)

師: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讓它變大變小嗎?你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怎樣讓角變大,怎樣讓角變小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

師:如果老師把角的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嗎?再剪短,變了嗎?把你手裏的活動角的兩邊減去一些,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想想剛剛的活動,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兩條邊張開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這本是很枯燥難講的知識,教學中通過對活動角的操作,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5、角的畫法: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畫角呢?(想)

(1)、(課件演示)師再示範,請同學們仔細看,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生先説畫法,再動手在紙上畫。

(3)、展示學生作品。(選有代表性的貼在黑板上)

(在動手操作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學的高興,學的開心。)

三、目標訓練,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誰的眼力好)練習八第1題(課件出示)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數一數,下面圖形分別有幾個角。練習八第2題(課件演示)

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練習八第3題(課件演示)

(以闖關的形式進行練習, 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始終處於樂學、愛學的心理狀態。)

四、歸納總結,共同點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還會找角、折角、做角、畫角。同學們學的很認真。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嗎?(學生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邏輯思維能力,使學過的知識形成系統性。)

五、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再數一數有幾個角。

(培養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5

備課筆記

備課時間:20xx年月日總備課第課時

單元、章、節第九單元課題複習角和認識方向

課時3課型練習課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確定位置和認識角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2、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難點能根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他七個方向。

教學程序和內容復備

一、知識系統整理

1.我們前面學習了角,角是怎樣的`?它是由什麼組成的?

2.提問:角分幾類?怎樣的角是直角?請你用兩個手指搭出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麼辦法?怎樣的角叫鋭角?怎樣的角叫鈍角?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出示“期末複習”第14題(1)的圖形,提問:左圖中有幾個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畫上標記。其他的角是什麼角?

2.出示“期末複習”第14題(2)的圖形,提問: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圖中找出3個直角嗎?找到後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來我們複習“認識方向”。

提問:我們學過了哪幾個方向?

在地圖上,我們是怎樣確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出示“期末複習”第15題,提問:圖上畫了些什麼?

提問:三個小朋友的家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能説説他們上學的路線嗎?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完成“期末複習”第16題。

小組選擇幾件物品,先估計高度,再測量高度,注意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期末複習”第17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求什麼?

我們可以先求什麼?(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2.完成“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讀題,並獨立解答。

交流訂正,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3.完成“期末複習”第19題。

讓學生小組內瞭解每個同學家有幾口人,把記錄的結果分類整理,並填表。

提問:你們小組裏幾口人的家庭個數最多?

4.完成“期末複習”思考題。

教師帶學生分析題目:十幾個球,是3的倍數,可能是?(12個、15個、18個)取4個球餘2個,説明這個數除以4餘2,口袋裏原來有多少個球?

四、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

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五、課堂作業

《補》

板書設計

教後小記授課時間:20xx年____月日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l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徵辨認角。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着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範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②學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饋。(引導學生邊説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 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麼發現?

(2) 學生彙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①尖尖的。

A.示範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麼嗎?想給它叫什麼?(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髮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③、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説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製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後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製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於它你瞭解了多少?(鼓勵看書)

2.延伸:關於角,你還想知道什麼?

師: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瞭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吳昌軍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的內容及練習八中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點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角的畫法。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師準備小棒、三角板、紙、硬紙條、圖釘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們現在先一起玩一個擺小棒遊戲。請一位同學上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教師巡視)

師:你們擺出了什麼圖形?(正方形)

師:好,現在拿走一根,再擺一擺又會是什麼圖形?(三角形)

師:你們真能幹,接着再拿走一根,像這樣的圖形又叫什麼呢?(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教師先讀,然後請學生讀一遍。)

二、新授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過角呢?誰來説説?(讓學生自由地講,可以拿自己的東西説)同學們都説了許多,下面請同學們看看,在這美麗的校園裏哪裏有角?(老師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還有許多同學想説,請你們説説這些物品中哪裏有角?(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

(一)動手探索

師:剛才同學們都找出了許多物體表面的角,好,我們現在來試一試畫一個角或做一個角,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硬紙條、圖釘、彩色紙、尺子,還有白紙。如果你對角感覺還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後再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二)彙報,小結

師:剛才有的同學做角,也有的畫角,都很認真,那好,誰來説説你感覺角是怎麼樣的?(頭尖尖的,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想問一下,剛才用硬紙條做角的同學,你們的角可以活動嗎?角是怎麼變化的?(請學生上台演示可活動的角,角張開得大,角就大,角張開得小,角就小。)

師:用紙折角的同學,你們發現了什麼?(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則大)

師:畫角的同學呢?你們又有什麼想説的?誰畫得比較好呢,上來展示一下。

師:好,剛才同學們通過做角、折角、畫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種不同的角),你們發現了這些角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一説)

(三)結合實踐自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你們所做的和所講的都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請教一位不説話的老師吧,請打開課本第39頁,看第三行三個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課件顯示第一個角,教師點頂點,問:角的這部分是什麼?然後點邊,問:角的這部分叫什麼?點另一邊問:這又叫什麼?

出現另兩角,問:誰來説一説,它們分別都叫角的什麼?

電腦顯示“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好,請大家檢查一下,你們剛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呢,找出來,同組的同學互相説一説。摸一摸角的頂點和邊。

師:好,下面誰來説自己做的角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做活動角的學生上來講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小結

師:通過我們的學習認識了角是怎樣的圖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和一個角只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五)畫標準的角

師:我們知道了這麼多關於角的知識,下面再來畫一個標準的角。你可以先看書再畫。

(教師巡視)

師:請畫好的同學展示自己畫的角,並講給同學們聽你是怎麼畫的。

師:你畫的頂點在哪兒?邊在哪兒?(教師標出來,將之當做板書)好,下面請同學們再按這個同學的方法再畫一個更好的角。

師:大家真能幹,又學會畫角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些練習,看看你們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學的知識。

三、練習

1.辨別下面的圖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話,為什麼?(圖略)

2.用自己的方法比較一下兩個角的大小。(圖略)

3.數出下面角的個數。(圖略)

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教學內容,在準備此課前我就查閲了這課以往的教案,但都覺得過去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因為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摒棄了以往從頭到尾牽着學生學習的方法,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後是什麼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內容。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並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徵、畫角等幾個部分。這裏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和對所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學中,我對於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製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裏學生做的時候有的並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現並創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説出他説的角是指哪個,再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並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採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現,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積極的、有價值的學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

教學過程:

遊戲導入:

一、遊戲導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談話:同學們,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 遊戲:老師這裏有一個袋子,裏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誰能閉上眼睛,在裏面摸出圓來?

(學生紛紛舉手。)

指一名學生上台來摸。學生摸出後,加以激勵。隨後提問:如果讓你

們來摸你也能摸出來嗎?(生齊答:能!)

師:你們都這麼確定能摸出圓來,請問有什麼竅門嗎?

(學生答:因為別的圖形都有角,可是圓邊上都是滑滑的,沒有角。)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國裏的一個成員。(板書:認識角)

2、找角

師:剛才同學們都説除了圓,其餘的圖形中都有角,那麼我們就先拿出三角形,請你把角找出來。

指名學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學生找角只摸頂點。)

教師示範指角:剛才同學們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確的摸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

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構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學生自由的找角,並全班進行交流。)

師:將這些物體面上的角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教師邊説邊點擊課件從剪刀、三角形、鬧鐘上抽象出角。如圖:)

2、畫角

師:(教師邊示範邊講解)下面看一看老師怎樣畫角?先畫一點,再從這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裏面畫一條弧線,就成了角。(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出以上三個角。)

3、角的組成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畫的三個角,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板書:如圖)

邊 邊

頂點 頂點 頂點

邊 邊 邊

提問:角的邊又有什麼特點呢?(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追問:如果有一條邊是彎的行不行?

4、練習

判斷: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題。

判斷時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判斷的。在追問: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操作,指名到視頻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況。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1)談話:我們的這個新朋友真的很調皮,它還會變化呢!

出示一個分針和時針夾角很小的鐘,然後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逐漸變大。提問:分針和時針形成的夾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師再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變小。

提問:現在這個角又發生了什麼變化?這説明了角怎麼樣?(板書:角有大小。)

(2)課件出示例題2中的三個鐘面。

讓學生比較那個角最大,那個角最小,並説説是怎麼比較的。

全班交流彙報。(學生可能是觀察邊叉開的程度,也可能數格子,都肯定鼓勵學生。)

2、 做角活動

(1) 談話:角有大小,那麼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用準備好的材料做活動角。

(2) 同桌每人做一個角,比一比誰的角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發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角,讓這兩位學生上台全班進行比較。

引導學生用重疊法比較。

多媒體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觀察。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你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題。

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剪刀、扇子)引導學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開或合攏,觀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變化。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B、“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明確題意。

學生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你發現折出的角中,那個最大?那個最小?指給同桌看。

四、全課總結,拓展角

1、談話: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那個圖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樣介紹自己。指名學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角娃娃非常高興,要出個腦筋急轉彎:4-1=?,課後試着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剪法多?

3、實踐作業: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學反思】

其實,“角”對學生而言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學生的心裏眼裏,“角”的概念與我們數學中“角”的概念就不盡相同了。而怎樣使學生經驗與新課的教學完美結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體現教師的教學理想的呢?

一、 生活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遊戲的導入引出“角”,然後教師點題説明本節課就來認識“角”,從生活實際引入,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得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有一種親切感,不是突如其來,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東西。同時因

為他們對角並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學生學習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後來的.“做角”給了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展現自己並有機會展現自己,在實踐中探索新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願意嘗試的勇氣和實踐探索的精神。

二、科學性與準確性的完美統一

“角”對學生並不陌生,“摸角”便是檢驗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學生頭腦中的角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概念,讓他們摸就是讓他們知不足。雖然只摸了頂點,但得肯定他們的摸法有可取之處(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後再引導他們如何正確的進行摸角。這樣的設計既照顧到學生的心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使他們在放鬆自然的情緒中來科學的認識角,明白數學中的“角”是區別與我們先前所認識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範上教師也作了推敲,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在畫上小弧線。這樣的做法並不是隨意之舉,因為教師們都知道:角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的平面圖形,畫射線就得從頂點開始。在後來的畫角中教師也滲透了這一點。之後再讓學生説一説摸邊時的感覺,得出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的。

三、系統性與拓展性的無痕滲透

從遊戲引入角到實際摸角,然後讓學生在例題情境中找角,並運用正確的方法指角,緊接着從物體中抽象出數學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圖)。一切過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後再通過畫角、對比,認識角的共同特點: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並且兩條邊必須都是直直的。最後再通過判斷、做角進一步鞏固角的概念,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

這裏充分體現了知識建構的系統性,雖然是很簡單的教學內容,卻藴伏了許多的數學思想。正確的摸角方法、畫角方法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為以後更高一級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抽象出的三個角藴伏着“鋭角、直角、鈍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為下節課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我們的課堂並不侷限在“40分鐘”,而是給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間。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學習延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簡單並不意味着教學的設計簡單,如果我們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就大錯特錯了。因此,我們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應多研讀教材,多系統學習學科專業知識,多研究學生,這樣才能把握低年級的教學特點,使我們的教學更藝術,使學生的學習更便捷。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6~58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學會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三角板、圓形紙、活動角。

學生準備:學具袋(內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圓形紙、20釐米長的線繩一條)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數學的圖形王國裏走一走,看看在那裏能學到什麼新知識,獲得什麼新本領,好不好?

(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圖形,揭示角。

1、課件出示四個圖形,每個圖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們的角,猜猜他們是什麼圖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角,課件演示將角剪下來。

活動二:觀察角,認識角。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角的樣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出示幾個典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

(從學生熟悉的四個圖形中引入角,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出發,引出的兩條線”這一知識,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為學生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活動三:聯繫實際,找角

1、 在生活中找角。

2、 在圖形中找角。

課件出示

(讓學生從身邊找角,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圖形中找角,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學生每四人為一組,組長拿出學具袋,小組內每人任選一樣物品做角。

活動五:玩活動角。

1、學生操作:讓其中一條邊不變,轉動另一條邊,有什麼發現?

2、師拿出兩個一樣大的角,但邊一長一短,讓學生比較角的大小。從而體會到教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通過做角,玩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組成和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些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活動六:體驗感悟,畫角。

課件演示畫角過程,學生在本上畫角。

三、總結提升,自我建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共同編一首兒歌做總結。(板書)

一個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2通過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識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感知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結交一個數學中的好朋友,大家願意嗎?

生:願意。

師:這個朋友的名字叫什麼呢?(板書: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師:對,這節課我們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聯繫實際,找角

師:其實角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能找到它,(課件出示39頁例1的剪刀、吸管、水龍頭)同學們請看,角朋友就藏在裏面,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學生彙報。

師:(課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龍頭)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裏?同學們相互説一説。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細觀察。(課件演示,將三個物體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角。

師:(課件出示38頁主題圖)同學們請看,下課了,同學們正在操場上活動呢?你能在這幅圖中找到角嗎?

學生彙報:老師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爺爺剪樹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樹上有角。小朋友伸開兩臂組成了角。樓房上掛的鐘上有角。樓房上掛的鐘上有角。

學生每説一個,課件出示紅色閃動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師:同學們的觀察力可真強,找到了這麼多的角,請同學們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並給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裏?

師:哪位同學到前邊把三角板上的角指給大家看。

學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注:提問的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説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學生活動:指角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到前面指出三角板上的一個角。學生都能指對。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出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會發現三角板上有尖尖的東西,感覺很扎手,發現了三個扎扎的點,三條直直的線等。

師:同學們通過摸一摸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你們真了不起,其實數學上的角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師:同學們這麼快就和角成為了好朋友,老師真替你們高興。可有一些“假角”經常混在角的隊伍裏,老師要考考你們的眼力,看誰一眼就能辨別真假。(課件出示練習八的第1題)。

[設計意圖:在這裏,學生感知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所以在這裏我沒有急於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把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逐步構建正確表象。]

3、小組合作,折角

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請看,你能在這張紙上找到角嗎?

生:不能。

師:你能想辦法用它折個角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

小組活動:折角。

師:哪一組選個代表來彙報,你們是怎麼折的?

學生彙報。

師:你能指出折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嗎?

生:(拿着摺好的角。邊説邊指)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

[設計意圖:把角的概念放到實踐操作中感知。在指角、折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眼、手等感官直接感知角的頂點和邊的特徵,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養。]

4、動手操作,做角

師:同學們心靈手巧,折出了這麼多形狀的角,你能動手做出一個角嗎?小組四人合作,先想想你們打算用什麼材料做角。然後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擺一擺等方法制作出一個角,做出角後,小組內互相指一指角的樣子。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的最好。

(學生用硬紙條、圖釘、細繩、小棒等做角)。

學生彙報,並互相評價。

有的小組用繩子擺出了一個角,有的小組用小棒擺出一個角。有的小組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出一個活動角,而且發現這個角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會、理解角有大小這一知識點,在這裏我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5、體驗感悟,畫角

師:剛才我們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製作出了這麼多的角,我們還知道了角有大有小,下面就讓我們親手畫一個角好不好?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是怎麼畫的,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邊説邊畫)

師:下面同學們就按照老師的方法來畫一個角。

學生活動:畫角。

展示學生畫的角,並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畫的。

師:同學們,我們在畫角時,角的開口可以朝上,可以朝下,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右。

讓學生畫出開口方向不同的角。

[設計意圖:學生在畫角時,認真思考、操作、體驗、評價,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1、40頁做一做的第1題

説一説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學生邊説邊指)

2、找磕頭機上的角

(課件出示大慶的磕頭機)

師:這是在我們大慶隨處都能看到的磕頭機,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嗎?

彙報時閃動紅色的角

3、課件出示練習八的第2題

師:看下面各圖,左邊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和角成為了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頂點兩條邊,還學會了畫角。

2、知識延伸

師:同學們課下就用今天我們結交的新朋友——角,來創作一幅美麗的圖畫,比一比,看誰創作的畫最好看。

[設計意圖:學生用角創作畫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大膽想象,在活動中體會並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尺、活動角和習題卡。學生準備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一、導學: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看!它是誰?(教師出示課件)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些圖形它們一樣嗎?為什麼?

生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你説的有道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王國裏去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為後面的探索知識創設好的學習氛圍。】

二、研學: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師:到底什麼是角呢?角國王在城門口設了三道關口,有沒有信心闖過去?請看第一關:認角。(課件出示)看米老鼠將軍給我們提出什麼問題了?(課件出示問題:“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請和同桌説一説。(同桌活動説,課件播放輕音樂)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説説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裏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範。)

(3)指3個實物圖的角

師:老師這也找了三個角,你們想不想看?請看!(課件展示)你們知道角在哪裏嗎?給老師指一指,並把它請出來,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2、認識角。

師:這三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1)同桌討論

(2)彙報。師點拔

生1:都有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們就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展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

3、闖關練習一:下列圖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角認識嗎?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闖關練習,你們就能順利地進入第二關了,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一練習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二)畫角

1、試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闖關成功,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關,請看要求(課件出示)你能在這張紙上畫一個角嗎?

2、指名畫角,讓學生評價。

3、示範畫角(課件展示)

師:想不想聽正確的畫法?請看:先畫一個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線,這是它的另一條邊。

4、再畫角。和老師比賽

5、介紹名稱及讀寫法。

師:為了便於區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後在它的後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6、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後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畫角、給角取名字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7、闖關練習二: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弧線標出來,並數一數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了國小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並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三)玩角

1、玩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故意藏起來)想不想看老師是怎麼玩的?

生:想!

(課件展示)師:看老師玩,説發現什麼?

生:角會變大、變小。

師: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角的邊拉開,角就變大,角的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能説説什麼樣的角大,什麼樣的角小嗎?(指名説,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給予肯定)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你們説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裏是怎麼説的。(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看老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角有大小並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的能力,在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張口有關。】

3、闖關練習三:小小裁判長,對錯我會判。對就在()裏畫,不對就在( )畫。

三、固學:走進智慧島、鞏固提升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有多少個角?

四、延學:聯繫實際、內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學生介紹角)

師:學了這麼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2、聯繫實際,欣賞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展示)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祕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祕密.

【設計意圖: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最後聯繫實際生活,説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組裏想一想,怎樣比較哪個角大?看哪個組的辦法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也可以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板書設計: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時通過讓學生找角—指角—辯角—畫角—標角和數角—玩角這樣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具體反思如下:

(一)聯繫生活,抽象出角的圖形。《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密切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讓數學走進孩子的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學時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找起,通過指一指的過程,讓學生在張開的剪刀、每天帶的紅領巾、時針分針成角的鐘面上找角,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實物上的角,然後利用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狀,讓學生建立角的表象。這時及時組織學生觀察、對比、討論:“這三個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稱--頂點、邊。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後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辨認與説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本節課的最後,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賞我們生活周圍物體上的角,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動手畫角,探究、體驗和感悟方法。低年級的孩子要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個角,全班同學進行點評後,再聽一聽、看一看正確的畫法,最後根據正確的畫法再次畫出一個角。這個過程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在兩次畫角的動手操作中親身體驗知識(畫角的方法)的形成,這也正是《標準》中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

(三)觀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與邊的開口有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課件展示角的打開和合攏的過程兩次,體會角有大小並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係。

(四)因材施教,調整教學設計。由於我校地處城鄉結合,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而本節課內容多、任務重,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小小的調整,把“比較角的大小”放在課外延伸拓展上,既給這節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又使這節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雖然本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多,但在小組合作交流彙報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組合作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序進行,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培養和活動前的一些明確的要求,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和線段,認識射線,掌握射線的概念與特徵,並能區別射線、直線和線段。

2.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和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掌握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角的形成。

一、複習直線、線段,教學射線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

提問:①老師畫的是什麼?

②描述一下直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線:直,沒有瑞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2.直線上點上兩點並擦去其餘部分,變成......

提問:①這個圖形是什麼?

②説一説什麼是線段?

③線段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直,兩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3.把線段的一端延長,改畫成射線,

指出這個圖形是射線(板書:射線)並提問:

①根據老師的畫法,説一説什麼叫射線?

②射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一個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舉出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4.對比直線、線段和射線,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階段練習:指出下列圖形,哪個是直線、線段、射線。(圖略)

[教學設想:這個環節的教學以直線為基礎,通過適當變化引出線段及射線。讓學生能在現地認識到直線、線段及射線的聯繫和區別,為進一步學習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二、角的認識

1.投影出示下列圖形並提問:哪些是角?(圖略)

2.教師畫角。(畫角時要慢,先點頂點,再畫兩條射線)

提問:①根據剛才畫角的過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種什麼樣的圖形?

②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板書:頂點、邊)

③講解用符號表示角的方法,注意“∠”與“<”的區別。

3.引申。

①做活動角,拿兩個硬紙條,把它們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一根硬紙條,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角(邊做、邊講、邊演示)。你自己做一個活動角。

②把活動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組織學生討論後回答:這兩個圖形是不是角?為什麼?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變化。

A.出示活動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後提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B.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C.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與什麼沒有關係?

②比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了直觀、重疊、度量三種方法,並分別給以評價:直觀法不準確;重疊法準確但不實用;只有度量法既實用又準確,下節課學習。)

找學生説出重疊法的要點並配合投影演示。

5.階段練習。

畫出一個角,標出這個角的頂點、邊,並用符號表示;再畫出一個大一些的角。

[教學設想]:這個環節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綜合適用講解法和觀察法進行教學;特別是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哪些內容?(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填空。①一個角有()條邊和()個頂點。

②角的大小與()的長度無關。

2.判斷。①直線是無限長的。()

②射線有一個端點。()

3.完成書第52頁第1、2、3、4、5題。

4.比較兩個三角板各個角的大小,並突出相等的兩個角是直角。

[教學設想:1.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事物間相互聯繫、相互變化的觀點,使學生對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注意了適當孕伏,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創造了條件:一是在角的認識時,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較角的大小時孕伏了下節課內容“角的度量”;三是在鞏固練習時孕伏了直角的認識。

3.本節課的練習採用邊講過練的形式,避免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做到有張有馳,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展的學習水平。]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3

課標要求:

結合生活實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經歷從實物抽象出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什麼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關於角的知識,在生活中,許多物體中存在着“角”,學生對它也是相當熟悉,我在課前也瞭解過,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物體的邊沿,或是有轉角的地方,就是角。”而這些就是學生已有的經驗,也是本課的學習起點,正確選擇學生的學習起點,對於知識的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呵: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形成以交流與探究為特徵的學習方式。

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直觀操作活動,瞭解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評價任務:

1.交流式評價:通過自主探究、提問操作、交流分享完成學習環節一、二、三;交流對角的認識,完成目標1。

2.結合試一試環節,利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根據學生的反應,檢測目標2。

3.小結性評價:學生通過個人探究及小組內分享對角的認識以及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交流討論完成學習環節四,檢測目標1。

資源與建議:

1.在本節內容中,學生將第一次接觸角的概念。角作為一個抽象的圖形,與學生頭腦中想象的生活中的牆角、桌角不盡相同,本節內容學習的是平面上的角。教科書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現了三個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鐘錶、紅領巾。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鐘面上的兩根指針及紅領巾的兩邊都可以組成“角”,教科書特意在三個物品上用紅線描出了角的圖形,並向學生介紹這些都是角”,這個過程是讓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是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之一。之後,教科書又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嘗試“自由”畫角,第二個問題認識角的頂點和邊,第三個問題在圖形中辨認角,從多角度幫助學生加強對角的認識。“試一試”則藉助操作活動,直觀體會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的特徵。

2.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個組成部分,並能辨認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習難點是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建立起角的概念。可以通過學習環節二、三讓學生直觀感受什麼是角,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探究、合作等方式,去發現、再創造新知識,從而啟發思考,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3.本節課教學需要準備:課件(帶有各種角的物品)、教具三角尺一套。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出示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麼叫做三角板嗎?

(生: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那你知道什麼叫做角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課題:認識角)

師:我們先來摸一摸角,説説你摸到的是角的什麼樣的?

(生: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師: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嗎?(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角

1.找角

師:看看這幅圖上的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嗎?

(出示剪刀、三角形、鐘面三個圖片)。

學生指一指。

將其中的角從圖上描出來,你發現角有什麼特點?

(課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

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

師: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角?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就成了下面的圖形角。

(課件出示抽象出角)

師:像這樣的一些圖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個角嗎?同桌互相評一評對不對。

(師巡迴指導)

3.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老師畫了一個角,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

(1)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板書)

直直的,我們叫它“邊”(板書)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頂點,兩條邊)

(2)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師:在角的兩條邊中畫一條弧線,寫上“1”,這個角就是角1,寫作:∠1,讀作:角1。(板書)

練習

判斷下面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畫角

1.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畫一個角?把你畫的角標上頂點和邊,並且給它改個名字,看看它應該記作什麼。

(師邊看邊指導)

2.畫角時應該注意: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比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師:老師今天還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

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佈置遊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要使角變大,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要怎樣?

(抽同學來演示)

2.我們怎麼讓角變大變小的呢?

合攏角的兩邊,角就變小;拉開角的兩邊,角就變大。

師: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

(動畫演示角的兩條邊變長)

師:角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生:沒有。

(動畫演示角的張口變化)

師:角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生:角的張口變大,角變大;角的張口變小,角變小。

總結: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角的開口大小)有關。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麼?

(2)比較兩個三角板的大小

三、課堂練習

1.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

2.一張正方形紙有4個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作業設計

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知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並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二、彙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台畫三角形。

(2)什麼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説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説一説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彙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後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説一説生活中哪裏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3、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難點:

簡單的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

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生每人準備彩紙、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交流:屏幕出現機器貓叮噹在天空中飛行的動畫。今天我們把小叮噹和大雄請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同學們高興嗎?我們先去大雄家看看發生什麼事了吧!

大雄:“叮噹,叮噹快來啊!老師要我找出物體表面的角,角是什麼啊?”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角嗎?你們能不能來幫幫大雄啊?”

播放動畫:小叮噹帶着大雄在看藏在生活中各處的角——閃爍角所在的位置。

學生回答後師:對,這就是角,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來一起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動手操作,體驗角的特徵。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請同學們從下列實物中找找。(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來)

2、折一折、摸一摸直觀感知。

(1)、師:你能用紙折出一個角嗎?(生動手摺角)

(2)、閉上眼睛,摸一摸手裏的'角,你發現了什麼?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感覺“頂點”是尖尖的,而“兩邊”是直直的。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師示範畫一個角。讓學生觀察老師是怎麼畫角的,後講述角的各部分名稱,向學生説明: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連接兩條邊來標出角。

(2)、讓學生到講台上來指指課件所示實物中抽象出來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3)、師:如果一個圖形有多個角,為了便於區分他們,我們可以把每個角編個序號,例如我們把它編號為1。記作: 1,讀作:角1。

4、學中練

(1)、下面請小朋友來做一個遊戲好嗎?用手勢來判斷下面圖形是否是角,若不是,請説出理由。(課件出示)

(2)、完成課本中67頁指一指的內容:請你用鉛筆標出圖中的角。

三、做一做,體驗角的大小,

1、用學具做成一個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

(1)、任意拉一個角,同桌比比兩個角的大小,並説一説比較的方法。

(2)、在小組內比一比誰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變大一些,應怎麼辦?

(4)學生演示方法,師引導學生理解: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5)、接着請同學們看看紅三角,黃三角來比一比誰的角大?(課件出示兩個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1、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大家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了這麼多的數學知識。叮噹對你們的表現滿意極了,所以他決定帶大家到處轉轉。

課件出現情境圖:想聽好聽的歌曲嗎?我們先要找到音樂的密碼:數數N、M、T這三個字母中一共有多少個角?

2、師:這堂課我們學了這麼多有關角的知識,你能找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角嗎?看誰找得多?

四、全課小結

談談你本堂課的收穫?

五、拓展練習

請你再仔細的觀察,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説過哪裏有角?然後把它們寫下來,題目就叫“我所知道的角”。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9j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