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一年級數學下冊《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精選3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下冊《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精選3篇)

  《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鍊,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遊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麼樣呀?

師:這裏的課桌、黑板、講台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裏的不一樣,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願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麼,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後説説準備怎麼測量,最後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彙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説?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麼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m3cm,1m30cm,1、3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cm,1米3。)

師:有這麼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釐米?我們應該怎麼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於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麼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佈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並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台。)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FFKJ、Net進行比較,説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麼?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説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説説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2

一、複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1釐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着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現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後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準?(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彙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準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説説你是怎麼量的?

5、活動後集體彙報。

(對於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準確。)

三、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麼?(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

(2)先估計,再測量。可以自己測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説説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麼?(腳尖到腳尖或腳後跟到腳後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可以小組合作。

(3)誰估計的最準,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才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並説説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係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説説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估一估量一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會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再動手實際量一量,進一步學會使用測

2、量工具和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從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激疑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①長度單位:米(m)、釐米(?)

②1米=100釐米1m=100?

2、今天,米和釐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倆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你能不能正確的應用米和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説:黑板的長、桌子的高等

二、互動解疑

1、黑板的長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誰估計得更準確

③分組測量,彙報結果

2、説一説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測量時尺子不夠長,量完一次就做一個句號,數數量了幾次,還剩多少,最後得出結果。

三、啟思導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長

①先估計,然後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討論

2、完成試一試

①先估測

②再量一量

③最後填出具體的數值。

四、實踐應用

1、在○裏填上“<”、“>”或“=”。

①25釐米○2米②100釐米○1米

③51釐米○49釐米④98釐米○89釐米

⑤1釐米○1米⑥10釐米○1米

⑦33釐米○3米⑧6米○600釐米

2、填一填。

①1米=()釐米②12米+7米=()米

③13釐米+8釐米=()釐米

④2米+45釐米=()米()釐米

⑤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做單位。

⑥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做單位。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n6p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