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數學《比》教學設計

數學《比》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比》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比》教學設計

數學《比》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掌握三角函數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有關的簡單函數模型。

教學重難點

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作出散點圖,並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擬合,從而得到函數模型。

教學過程

一、練習講解:《習案》作業十三的第3、4題

1、一根為Lcm的線,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一個小球,組成一個單擺,小球擺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s(單位:cm)與時間t(單位:s)的函數關係是

(1)求小球擺動的週期和頻率;

(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擺動的週期恰好是1秒,線的長度l應當是多少?

(1)選用一個函數來近似描述這個港口的水深與時間的函數關係,並給出整點時的水深的近似數值(精確到0.001)。

(2)一條貨船的'吃水深度(船底與水面的距離)為4米,安全條例規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間隙(船底與洋底的距離),該船何時能進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為4米,安全間隙為1.5米,該船在2:00開始卸貨,吃水深度以每小時0.3米的速度減少,那麼該船在什麼時間必須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

本題的解答中,給出貨船的進、出港時間,一方面要注意利用週期性以及問題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考慮實際意義。關於課本第64頁的“思考”問題,實際上,在貨船的安全水深正好與港口水深相等時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保證船有足夠的時間發動螺旋槳。

練習:教材P65面3題

三、小結:

1、三角函數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有關的簡單函數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作出散點圖,並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擬合,從而得到函數模型。

四、作業《習案》作業十四及十五。

數學《比》教學設計2

課程名稱

《銷售中的盈虧》

授課人

學校名稱

教學對象

七科目數學

課時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七年級數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論我們身邊的生活問題。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理解商品銷售中所涉及進價、原價、售價、利潤、打折、利潤率這些基本量之間關係。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商品銷售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握盈虧問題中的等量關係,培養學生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問題背景,分析數量關係,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的相等關係,正確的列方程。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利用多媒體設計豐富多彩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讓學生分析、討論、交流、歸納解決出問題,給學生留下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設備資源應用分析

一、創設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試一試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1、商場商品的售價、進價、獲利的一些情況

2、售價、進價、利潤、利潤率之間的關係例題解析

1、某商品的進價是200元,售價是260元。求商品的利潤、利潤率。

2、某商品的進價是200元,若售價是160元,則結果如何?

3、某商品的售價是60元,利潤率為20%。求商品的進價。討論交流對“盈利”、“虧損”含義的理解。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課堂總結:你能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嗎?

1、某商場為減少庫存積壓,以每件120元的價格出售兩件夾克上衣,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虧20%,在這次買賣中商場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2、課本106頁第1題。

3、練習冊66頁觀看銷售現場的一些圖片,瞭解商品銷售的一些知識,對售價、進價、利潤有一定的理解。學生交流後,老師提出問題:某件商品的進價是60元,賣出後盈利20%,那麼利潤是多少?如果賣出後虧損20%,利潤又是多少?(利潤是負數,是什麼意思?)盈利:售價>進價利潤=售價-進價>0虧損:售價<進價利潤=售價-進價<01、某商場為減少庫存積壓,以每件120元的價格出售兩件夾克上衣,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虧20%,在這次買賣中商場是()

A、盈利

B、虧損

C、不盈不虧

2、某商品現售價為80元,比原來售價降低了20%,原價是()

A、64元

B、96元

C、100元

3、一件衣服標價120元,八折優惠價賣出,仍獲利20元,則這衣服的進價為多少元?

4、一件衣服標價120元,八折優惠價賣出,仍獲利20%,則這衣服的進價為多少元?由學生概括本課中學到的`知識,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性。這些概念既可以讓學生知道銷售中的一些常用語,又可以為新課的展開作好理論上的準備。這些問題以小組的形式分析、討論、交流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問題層層遞進,強化了本節的重點利潤率的計算公式以及它的變形公式。銷售問題中的等量關係是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解決盈虧問題找相等關係的依據,要明確的提出來,並板書,有利於指導後面的學習。進一步理解商品銷售中所涉及進價、原價、售價、利潤、打折、利潤率這些基本量之間關係,鞏固了本節的基礎知識,也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點,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回顧、總結、梳理所學知識。

六、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商品銷售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商品銷售的利潤率問題類型的應用題,首先要弄清商品利潤、商品進價、售價、標價,打折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中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找出能表示題目全部意義的相等關係,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教學設計的流程合理。

七、課後反思

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中的實例入手引入新課,在新授過程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點拔、啟迪。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弄清商品銷售中的盈虧的算法。進一步對“進價”“標價”“售價”及“利潤”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學生通過對新授問題的估算,最後計算得出正確的結論,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也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數學《比》教學設計3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數軸上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二)內容解析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關係,也存在大量的不等關係.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出發導入常見行程問題的不等關係,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再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與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幾個概念.前面學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過類比教學、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幾個概念不難理解.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又進行數形結合,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直觀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對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地表示在數軸上.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繫3.瞭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數軸來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標解析

1.達成目標1的標誌是:能正確區別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數式.

2.達成目標2的標誌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3.達成目標3的標誌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個過程.

4、達成目標4的標誌是: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數形結合的又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學習不等式的一種重要工具.操作時,要掌握好“兩定”:一是定界點,一般在數軸上只標出原點和界點即可,邊界點含於解集中用實心圓點,或者用空心圓點;二是定方向,小於向左,大於向右.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課實質是一節概念課,對於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過類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類比教學,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以及在數軸上正確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課前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演示情景激趣多媒體演示:兩個體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蹺蹺板上做遊戲,現在換了一個大人上去,蹺蹺板發生了傾斜,遊戲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這是什麼原因呢?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創設情境,從“等”過渡到“不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立足實際引出新知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麼條件?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然後小組反饋交流結果.最後,老師將小組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學生沒有討論出來的思路老師進行補充)

1.從時間方面慮:2.從行程方面:<>50 3.從速度方面考慮:x>50÷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習慣,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並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梳理與補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緊扣問題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設問1:什麼是不等式?

設問2:能否舉例説明?由學生自學,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設問1:什麼是不等式的解?設問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嗎?由學生自學再討論.

老師點撥:由x>50÷得x>75説明x任意取一個大於75的數都是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集

設問1:什麼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設問2:不等式的解集與不等式的解有什麼區別與聯繫?由學生自學後再小組合作交流.

老師點撥: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個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4.解不等式

設問1:什麼是解不等式?由學生回答.

老師強調:解不等式是一個過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意識、有計劃、有條理地設計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老師再適當點撥,加深理解.

(四)數形結合,深化認識

問題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麼在數軸上如何表示x>75呢?問題2:如果在數軸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師講解,注意規範性,準確性.老師適當補充:“≥”與“≤”的意義,並強調用“≥”或“≤”連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數軸的直觀讓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進一步加深理解,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五)歸納小結,反思提高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並請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什麼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

2、什麼是不等式的解?

3、什麼是不等式的解集,它與不等式的解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4、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設計意圖: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交流心得,不斷積累學習經驗.

(六)佈置作業,課外反饋

教科書第119頁第1題,第120頁第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後作業,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六、目標檢測設計

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屬於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

②x≥ y + 2 = 0

③ 5x + 7

設計意圖:讓學生正確區分不等式、等式與代數式,進一步鞏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a與5的和小於7

② a的與b的3倍的和是非負數

③正方形的邊長為xcm,它的周長不超過160cm,求x滿足的條件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既要正確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大於(小於)、非負數(正數或負數)、不超過(不低於)”等等,正確選擇不等號,又要注意實際問題中的數量的實際意義.

數學《比》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數學探求知識的興趣,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2、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重點體會知識的價值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內容與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遊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隻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梅花鹿圖

圖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離開了,還剩下幾隻梅花鹿?

請你看圖説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説的好?

走過鹿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裏有幾隻白鵝呢?

課件出示白鵝圖

生説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説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説出圖意再列式。

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作業

數學《比》教學設計5

一、設計思想

新課程將致力於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困難。本課要讓學生經歷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用數學"在前面已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知識沒有用標題的形式明確給出。在這裏出現"用數學"的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第七題是用"停車場"的畫面展開的,描述了停車場上已經停放了9輛汽車,同時還有6輛車正在開進停車場,要解決的是"現有幾輛車"的問題。這類問題,學生首次接觸,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複習重點是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複習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依靠關聯詞語理清解題思路。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圖給出的資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於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難。因此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須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圖外的信息資源,學會解答用比較抽象的文字表示條件和問題的題目。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3、創設情境,在遊戲中感知數學,在數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複習"用數學"第117頁第7題時教師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觀察,並説出發現了什麼。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接着出示圖中兩為小朋友的對話,理解"又開來了6輛"這話的含義,告訴學生,圖上開來的汽車沒有畫出來,應該根據圖上小朋友告訴我們的條件來解決問題。

七、課前準備

課件:停車場情境圖,堆雪人圖和媽媽兒子對話圖。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數

(1)6+( )=11 14-( )=10

討論:,括號裏該填幾?怎麼想?指名回答。

(2)練習

9+( )=13 8+( )=15 12-( )=2

5-( )=4 7-( )=1 ( )+7=14

學生做完後,問是怎樣想的。

(二)創設情景

1、出示書上第117頁的第7題。

(1)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説説發現了什麼?

(2)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3) 問:為什麼開來的汽車有一輛沒有畫完整?看着這幅圖,你能準確地説出又開來幾輛汽車嗎?

(4) 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麼説的?

(5) 問:現在有幾輛車?你會列式嗎?學生説教師板書:9+6=15(輛)

(6) 問:如果把"又開來了6輛"這句話去掉,讓你們説又開來了幾輛,你們會解答嗎?四人小組説一説,然後派代表説。

(三)鞏固練習新題

出示"堆雪人圖",書上第121頁第11題。

問: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分組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要求口頭編出一道應用題。)

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嗎?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餘在書上完成,並説一説為什麼?

2、出示"對話圖",書上第121頁第12題。

(1) 分組討論,説一説圖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2) 引導學生看圖,結合文字理解內容。

(3) 根據問題列式計算,並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4) 舉例説一説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四)教師總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學",大家能夠根據圖上的意思解答問題了。現在老師出一道題目,你還會做嗎?(出示下題)

2、從你們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據"9+7"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想一想,怎麼編?可以與同伴交流,也可以與老師、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得好。

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設計

數學《比》教學設計6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問題

1、母親26歲結婚,第二年生個兒子,若干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到3倍,此時母親的年齡為幾歲?

解法一:設經過x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3倍。 由題意得

26+x=3x 解法二:設母親的`年齡為x歲。 由題意得

x=3(x-26)

(二)精選講例,探求新知

2、某班有45位學生,共有班費2400元錢,準備給每位學生訂一份報紙。已知《作文報》的訂費為60元/年,《科學報》的訂費為50元/年,則訂閲兩種報紙各多少人?

鞏固練習 小明和小李兩人進行投籃比賽,規則: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兩人共投中20次,經計算兩人得分相等,問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幾個球。

(三)變式訓練,激活學生思維

問題

3、小明和小李兩人進行投籃比賽,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兩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為40%,小明投中率為40%,經計算兩人得分相等,問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幾個球。 問題

4、已知某電腦公司有A型、B型、C型3種型號的電腦,其價格分別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計劃將100500元錢全部用於從該公司購進其中兩種不同型號電腦共36台,請你設計出幾種不同的購買方案供學校採用。小紅的方案:她認為可以購進A型和B型電腦,請你判斷小紅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並通過計算説明。

(四)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A、B兩地相距36千米,甲從A地出發步行到B地,乙從B地出發步行到A地,兩人同時出發,4小時候相遇。若6小時後,甲所餘路程為乙所餘路程的2倍,求甲乙兩人的速度。

2、某班借來一批圖書,分借給同學閲覽,如果每人借6本,那麼會有一個同學沒書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麼還剩5本書沒人借,問該班有多少人,有多少書。

(五)拓展

1、變題訓練問題2中,若學校要購買A、B、C3種型號的電腦,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學新建一棟4層的教學大樓,每層樓有8間教室,進、出這棟大樓共有4道門,其中兩道正門大小相同,兩道側門大小也相同。安全檢查中,對4道門進行測試,當同時開啟一道正門和兩道側門時,2分鐘內可以通過560名學生,當同時開啟一道正門和一道側門時,4分鐘內可以通過800名學生。

⑴問平均每分鐘一道正門和一道側門各可以通過多少名學生。

⑵檢查中發現,緊急情況時因學生擁擠,出門的效率將降低20%,安全檢查規定,在緊急情況下全大樓的學生應在5分鐘內通過這4道門安全撤離。假設這棟大樓每間教師最多有45名學生,問建造的這4道門是否符合安全規定。

數學《比》教學設計7

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圖形(或實物)、數排列的觀察、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怎樣發現規律。

2.學習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如美化教室、排隊及認識數等。

3.在找規律中初步感悟規律存在的普遍性,為發現與掌握更多的數學規律打好基礎。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導語:同學們,“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這天××學校的同學舉行了慶“六一”聯歡會。他們找來彩旗、燈籠、小花,把教室佈置得特別漂亮。現在他們正在漂亮的教室裏唱歌跳舞呢!

2.多媒體播放動畫:彩旗、燈籠、小花布置的教室,小朋友們邊唱歌邊跳舞,伴着歌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燈光由暗變明,最後靜止於主題圖。

3.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室的佈置並思考:都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4.引出課題“找規律”。

[設計思路:本節課為“找規律”第一課時。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活用教材,結合本地實際,對教材“主題圖”進行靈活、恰當的處理。鑑於此,本課以“六一聯歡會”為主題展開教學,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身邊藴藏着有趣的數學知識,寓數學知識教學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

二、認真觀察,發現規律

1.教學例1。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找一找小旗、燈籠、花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排列是否有規律,有怎樣的規律。根據小旗、燈籠、花、小朋友的排列規律,説一説最後一個應是什麼?小旗、燈籠的排列規律比較簡單,不難發現,教師應着重讓學生説小朋友的排列規律。先看男女生圍成一個圈,再以某個具體的男生(或女生)為觀察的起點,看一看排列有什麼特點,然後再説出規律。

2.想一想。看,誰來啦?(多媒體出示老師來參加“六一”活動,並帶來西瓜、桃、香蕉三種水果。)根據前面我們學到的“找規律”的方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並説一説三種水果的排列是否有規律,有怎樣的規律。

[設計思路:對教材的領悟與處理,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本環節找主題圖中四組圖的規律難度並不大,學生易於掌握,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找規律,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適當地改編教材。如例1的四組圖都是兩種事物交替出現的,比較簡單,學生容易產生思維定式,所以此環節可以設計一組找三個事物交替出現的排列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

3.教學例2。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與例1)發現找規律時既可以從形狀又可以從顏色入手,説出各自遵循什麼規律。

[設計思路:從找具體事物小旗、燈籠、花、小朋友、水果的排列規律過渡到幾何圖形正方體、圓柱、三角形、圓、正方形的排列規律。使學生親歷從具體事物到數學圖形再到抽象數學符號的找規律過程,為下節課學習理解更復雜事物的規律打好堅實基礎。]

三、鞏固新知,運用規律

1.塗一塗。學生完成塗色卡(根據第89頁例3、“做一做”改編)後,引導學生對每一組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再認識,多角度思考。展示部分學生的塗色卡。

[設計思路:這一設計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知,為下一步學習做更好的鋪墊。]

2.利用學具,小組合作按一定規律擺放圖形。

3.請部分小組展示擺出的有規律的圖形,其餘學生觀察並説出規律,相互對擺出的圖進行點評。(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可以從顏色或形狀入手找規律;可以從前往後觀察,也可以從後往前觀察找規律。)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設計“塗”、“擺”、“設計有規律的圖案”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思維明晰活躍,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等。]

四、聯繫生活,拓展新知

1.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地方運用事物的排列規律美化環境。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江邊的石柱、斑馬線、馬路護欄、少數民族服飾圖案、有規律的`花柱、花鐘……)

2.同桌交流、分組彙報。(對説得好的重點引導分析,使認識得以深化。)

3.師: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讓我們鼓掌表揚自己。(連續響起三次掌聲。)

師:你們發現掌聲有什麼特點?(我們的掌聲有“慢慢快快快”的規律。)

師:掌聲有規律,有的樂聲也是有規律的!你聽。

(教師播放有規律的音樂,學生根據音樂的節拍,有規律地做動作或表演。)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照張相。照相要站隊,請你想想我們可以怎麼有規律地排隊?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

(我們可以按高矮來站,可以按男女相間來站,可以按照衣服的顏色站;還可以一個人朝前,一個人朝後來站……)

師:同學們想的方法真不少啊,我們就按同學們説的辦法挑幾種試試。

(整隊出教室,按學生説的方法試着站隊。)

設計思路:

設計“拓展延伸”,讓學生找“生活中有規律的設計”、“發現有規律的聲音”、“設計有規律的動作”、“進行有規律的站隊”。這些練習的設計,既使學生有興趣,又能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比》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零指數冪和負指數冪公式並能運用其進行熟練計算.

2.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

3.通過例題和習題,訓練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滲透公式自向運用與逆向運用的辯證統一的數學思維觀點.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難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及作用,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於1的數.

 三、教學過程

1.創造情境、複習導入

(l)冪的運算性質是什麼?請用式子表示.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①69600

②-5746

(3)計算:①

2.導向深入,揭示規律

由此我們規定

規律一: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0次冪都等於1.

同底數冪掃除,若被除式的指數小於除式的指數,

例如:

可仿照同底數冪的除法性質來計算,得

由此我們規定

一般我們規定

規律二: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p(p是正整數)次冪等於這個數的p次冪的倒數.

3.嘗試反饋.理解新知

例1計算:(1)(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用小數表示下列各數:(1)

(2)

解:(1)

(2)

練習:P141 1,2.

例3把100、1、0.1、0.01、0.0001寫成10的冪的形式.

由學生歸納得出:①大於1的整數的位數減1等於10的冪的`指數.②小於1的純小數,連續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的0)等於10的冪的指數的絕對值.

問:把0.000007寫成只有一個整數位的數與10的冪的積的形式.

解:

像上面這樣,我們也可以把絕對值小於1的數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

例4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0.008、0.000016、0.0000000125

解:

例5地球的質量約是 噸,木星的質量約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木星的質量約是多少噸?(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

(噸)

答:木星的質量約是 噸.

練習:P1421,2.

 四總結、擴展

1.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的規律:

(1)絕對值較大的數,n是非負整數,n=原數的整數部分位數減1.

(2)絕對值較小的數,n為一個負整數,原數中第一個非零數字前面所有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零)

五、佈置作業

P143A組4,5,6;B組1,2,3,4.

參考答案

略.

六、板書設計

投影幕

引入:

例2

例4

例3

例5

例1

練習

練習

數學《比》教學設計9

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套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中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學習互動活動;它也是一門藝術,必須融人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解決數學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強化基礎學情分析找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着緊密的聯繫。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1,學生的知識儲備。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在學習新知時,一般會受到舊知的影響,在舊知的基礎上,認識新知,重構知識網絡。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

2.學生的思維能力。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説:“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許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關注的是“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因此,國小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

3.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判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基本思路,準確地判斷學生的起始數學素養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僅在於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也不在於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關注他們能否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設計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找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以分散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於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加深對數學的瞭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四維目標,只是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總體目標,不是每節課設計的具體目標,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分解、細化,生成具有導向性的具體目標。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方向。國小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

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重“知識”,也要重“技能”;重“過程”也要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麼,再出現什麼。要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捨教材內容,可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對於教材中那些後繼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本來就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開發,要勇於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當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不同教學階段創設不同的探索場,給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經常創設不同的探索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合作交流。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通常組建研究小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並最終達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對於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合理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主要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在知識易混淆處,在概念、公式、規律的探索與歸納的過程中,而且要對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預測與估計,為它們預設好通道,預留足時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找準教學設計的着力點

教無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學都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來實現。教學程序應體現所教知識的特點,並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顯然,教學程序應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程序,可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彈性化的教學設計。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着眼於整體,立足於個體,致力於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着老師轉的格局,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台。

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生硬的一面。組織開放性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探索中成長。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要優化課堂導入,重視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設計中,要注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快樂的身心交流中學習、成長。設計的評價過程,要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潤滑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開展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數學《比》教學設計10

《鋭角與鈍角》一課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了什麼是角,角的特徵,以及學過了直角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的。*老師整節課的教學環節很緊扣,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課前充分備課,結合課標精神,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中引導學生充分動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來歸納出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回想整節,學生和教師的表現都相對的到位,感受很深。

1、在新知探索中,陳老師出示8個圖案,從中發現有角的存在,然後要求學生對這8個角進行分類,可以自己分,也可以分小組分一分,並互相説一説你是根據什麼來分的。在活動中,發現學生只能通過用眼觀察第個角的大小,還發現有學生是在下面拿着三角板對着黑板上的角進行量一量,再把結果記下來。在這期間,學生根本沒有真正的進行有效的動手,只能靠觀察,猜測等一些方法來分類,沒有把鋭角與鈍角的特徵與概念在操作中得以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學了鋭角與鈍角的概念後,陳老師按排了學生找生活中的角這一環節,素材都是由教師提供,這樣對學生能夠自己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能力得不到體現,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就不能體會得那麼深入。

3、畫角時,蘇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學生也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畫,抽個別學生板演,然後就評一下,這樣會不會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太過於草草過場,因為畫角不僅要畫出一個角來,還要畫出的角要是鋭角或鈍角,你是怎樣判斷的,但可惜這麼好的一個環節就這樣過場了。

4、用2把三角尺拼出角的活動,安排的非常好,這裏對於將來角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對知識的銜接是很到位的。

商榷之處:我個人覺得課堂作業本還是最後來做比較好,不要再中間上課過程中做。一個課堂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測課堂上的效率的,那麼剛講一個內容,馬上做;接着,又講一個內容再做。對學生來説,勢必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個人拙見。

數學《比》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91~92頁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數,先讓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錶(包括電子錶)表面上的整時數.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錶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情感目標: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説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鐘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生異口同聲地説:“鬧鐘”。

師:鬧鐘有什麼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們起牀。

生2:可以告訴我什麼時候幹什麼。

生3:可以告訴我們時間。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板書:認識鐘錶

[評析: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二、 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課件出示4時)

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生1:我的鐘面上有三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粗較細的是分針,那個又長又細的是秒針(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時針、分針及名稱。)。

師:這個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經認識秒針了,真了不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更一步地認識秒針。鐘面上還有什麼?

生2:鐘面上有12個數。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下面,我們再來觀察一下,看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邊説邊拿實物鍾演示)

生:我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順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

生:動手撥小鬧鐘。

[評析:這裏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認識整時。

請同學看這個鐘面,誰知道現在表示的時刻是幾時?(出示2時的鐘面)

生:2時。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媽媽教過我。

生2: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2,就是2時。

生3:我是這麼想的,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2,這時的時刻就是2時。

師:咱們同學真了不起。那這個時刻又是幾時呢?(手指大屏幕的4時)

生:4時。

師: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同桌互相説一説。

生:同桌互相説。

師:請同學看大屏幕,這時的時刻你能馬上説出是幾時嗎?

生:8時。

師: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幹什麼呢?

生:我們在上課。

生:有時候,晚上的8時,我們在睡覺。

師:時間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你能用一句話説説看整時刻的方法嗎?

生:沉默。

師:好,我們小組討論討論。

生:展開熱烈的討論。

師:誰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小結:小朋友們説的都很對,是的,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想不想親自動手撥一撥小鬧鐘?

生:想。

師:撥一個8時,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注意時針、分針轉動的方向。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請同學看大屏幕,你撥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樣嗎?

師: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撥一個3時。

生:撥鍾。

師:誰願意上來展示給大家看,説説你是怎麼撥的?

生:積極舉手表現自己。教師及時給以獎勵。

[評析: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師: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麼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麼樣?請大家看你桌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寫出鐘錶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比比看誰寫的又對又快?

生:獨立完成填空,有同學小聲説:“怎麼兩個都一樣?”

師:你發現什麼了?

生1:兩個一樣,都是9時。

生2: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為什麼會有兩個9時呢?

生3:我知道,因為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所以有兩個9時。

師小結:小朋友説的真好,對了,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兩個9時,因此,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評析: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要在鐘面上每天轉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9時,拓展了學生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並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在什麼時刻幹什麼嗎?

生1:小紅7時起牀。

生2:早上,媽媽叫小紅起牀。

生3:小紅在早上7時起牀。

師:那你是幾時起牀,又是幾時睡覺的?在鐘面上撥出來,並同桌互相説一説。

生:活動。

師: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師: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做做課中操。

[評析: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用這種鐘錶示時刻外,還能用什麼表示時刻呢?

生:用手錶

生:用電子錶。

(電腦出示3個時刻)

師:請同學們看這三個時刻,你發現了什麼?

生1:都表示5時。

生2:一個是鍾,一個是手錶,一個是電子錶。

生3:我發現前兩個都是用分針時針表示的,第三個是用電子錶顯示的。

師:仔細觀察,電子錶是怎麼顯示時間的?

生: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左邊是幾就表示幾時,右邊是幾,就表示幾分。

師: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們獎勵給他一塊獎牌。説的非常好,電子錶的表面有兩個點,當兩個點的左邊是幾,同時,兩個點的右邊是兩個0,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像電子錶顯示的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1:電話顯示器上。

生2:電視上。

生3:手機上。

師:你能試着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

生:練習。

師:誰願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寫法?

生:積極要求表現自己。

師:(大屏幕顯示8時)8時和3時用這種表示方法,又該如何表示呢?

生:在練習本上用第二種表示方法寫。

[評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了表示時間的兩種方法,再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尋,為學生再次積累感性認知。]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展。

1.師:請同學看大屏幕,時間老人還給我們送來2個鐘面,你能準確地説出現在是幾時,並説説這時候你該做什麼嗎?同桌互相説一説。

你能試着用兩種方法把這兩個時刻表示出來嗎?

生:獨立完成。

師: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6時和12時,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有什麼特點?

生: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2.師:猜謎:公雞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鬧盈盈,長針、短針成一線,請問這時幾時整?

生:6時整。

師:誰有補充?

生:早上的6時整。

師: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3.手勢遊戲:由老師給大家做幾個手勢,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根據老師的手勢馬上説出是幾時整?(3時、6時、9時、12時)

4.下面,我們來玩個撥鐘錶的遊戲,同桌兩人一人在鐘面上撥針,另一個人説時刻,交換練習。

5.我們來玩個小品好不好?請幾個小朋友上台來做幾個動作,你猜他時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用你的小鬧鐘撥出時刻,誰最先撥好就上好鬧鈐。

(1) 洗臉:撥的時刻有6時,6時半,7時,9時理由是晚上睡覺前洗臉。

(2) 睡覺: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1時理由是午休。

(3) 讀書: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

(4) 吃飯;撥的時刻有7時吃早飯,12時吃午飯。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撥出的.時間也很合理,一節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按時起牀,按時睡覺,不浪費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能做到嗎?

四、全課總結。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節課,老師感到非常的高興,那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

[總評: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設計新穎。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高潮迭起,教師科學有效地引導,給人一種漸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覺。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3.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4.評價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光彩。李老師絕不吝嗇對學生的讚揚與激勵,教師的一顆愛心使評價煥發出藝術的魅力。

5.整節課收放自如,學生和諧發展。師生角色分明,關係親切融和。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引發一環又一環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數學《比》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看圖片和模仿動作等不同方式來感知四項循環的規律性。

2、學習推測事物排列規律並補排或續排,培養幼兒觀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蜈蚣、小白兔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三項循環。

1、觀察襪子的規律。

教師:瞧,劉老師今天帶來什麼?你們認識嗎?(蜈蚣)仔細看看有什麼特徵?(有好多腳,每隻腳上穿的襪子顏色都不一樣)蜈蚣阿姨穿襪子特別的講究,它穿的襪子都是有規律穿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襪子有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原來蜈蚣阿姨的襪子都是按紅黃藍的規律穿的。

2、找出穿錯的襪子。

教師: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幫忙照顧,小白兔幫蜈蚣媽媽穿襪子,我們看看小白兔為蜈蚣媽媽穿的襪子怎麼樣?(教師出示蜈蚣媽媽的襪子,請個別幼兒回答並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動作,在動的過程中逐步感知動作的四項循環規律。

1、教師示範動作,引導幼兒發現動作的規律。

教師:小白兔幫助蜈蚣媽媽感覺特別的開心就跳起了舞蹈,我們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麼跳的?(三種動作的交替循環規律)

教師小結:小兔原來是拍手、打開、上舉、拍手、打開、上舉。

2、發現四項規律。

教師:老師還可以加一個動作來跳這個舞,瞧,拍手、打開、上舉、上舉……老師多加了哪個動作?現在老師的跳的舞變成了什麼規律?你們發現是什麼規律了嗎?我們一起來跳跳。

3、請你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示這個循環規律呢?(引導幼兒用拍手或跺腳等方式創編動作表示四項循環的規律:前面兩個動作不與後面兩個動作相同,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符合這個規律的動作)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按照規律變不同的動作。

三、觀察項鍊的規律。

教師:小白兔的舞蹈跳的可真好,所以呢,劉老師想設計一條項鍊送給它,可是項鍊還沒有設計完,請小朋友來幫忙完成,先來説説項鍊是怎麼排列的?遮擋住的部分要怎麼排列?

教師小結:項鍊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所以我們在完成的時候,先找出規律,再來完成。

活動延伸:孩子們在生活中找找還有什麼是有規律的,下次課請孩子們告訴老師。

數學《比》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通過角的度量的學習培養學生應用工具進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在對角的具體量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圖形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步驟。

難點:量角器測量角時內外圈的選擇。

教學流程

1.導入

根據遊戲“憤怒的小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平時玩遊戲的時候,是調整什麼才能打到小豬呢?讓學生初步對於角度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並在黑板上畫出在遊戲過程中,發現會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學生提問:對於兩個角來説如何確切的知道它們之間差多少呢?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度量。

2.新授

(1)學生根據之前學習過的經驗,會用三角板先測量角的大小,但是會發現這種方法還是不能具體知道兩角之間究竟相差多少。

(2)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角被平均分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寫作1°。從而引出角的度量單位。

(3)指導閲讀: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學書本上第18頁下半部分的內容。

提出要求: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關於量角器你知道些什麼?

班級反饋對量角器的認識。(多媒體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圖片供學生交流使用)

提問:量角器上有角嗎?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數的角,並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頂點。

讀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數。

多媒體課件顯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讀內、外圈數的'角都有)

(4)請學生動手嘗試用量角器量出書上∠1的度數,並在小組裏説説是怎樣量的?班級交流量角的方法。(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解自己量角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多媒體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動態步驟。(每一步在關鍵部位閃爍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

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角的任意一邊重合

③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是角的度數

④量角器上有兩條0刻度線,一條是內圈的,一條是外圈的;0刻度線在內圈,度數就讀內圈;零刻度線在外圈,度數就讀外圈。

總結“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3.鞏固練習

(1)測量課後第三題角的大小,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內外圈度數有誤、0刻度線沒有和角的一邊完全重合)

(2)遊戲:觀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師隨便報出一個度數,學生利用胳膊來表現出這個角的大小。(雙臂張開代表180度)

4.小結

同桌交流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説出測量角的步驟是什麼?

5.作業

向家長介紹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並測量生活中見到的角的大小。

數學《比》教學設計14

課題: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並滲透德育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加強學生的類比的思想方法; 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產生髮展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 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 kg蘋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別求蘋果和梨的單價.設蘋果的單價x元/kg , 梨的單價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小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小時,可得方程: .

(2)課本P80練習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學習:

活動背景愛心滿人間——記求是中學“學雷鋒、關愛老人”志願者活動.

問題:參加活動的36名志願者,分為勞動組和文藝組,其中勞動組每組3人,文藝組每組6人.

團支書擬安排8個勞動組,2個文藝組,單從人數上考慮,此方案是否可行? 為什麼?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相等? 由學生檢驗得出代入方程後,能使方程兩邊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並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書寫方法.

試一試:

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①??x?4,

?y?3,②??x?2.5,

?y?4,③??x??6,

?y??13.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個學生再找出方程的一個解,引導學生得到結論:一般情況下,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個解.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於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 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係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出示例題: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關於y的代數式表示x;

(2)用關於x的代數式表示y;

(3)求當x= 2,0,-3時,對應的y的值,並寫出方程x+2y=8的三個解.

(當用含x的一次式來表示y後,再請同學做遊戲,讓同學體會一下計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 當x=2時,y= ;

(3) 已知 ??x?2,

?y?1是關於x,y的方程2x+ay=5的一個解,則a= .

5.你能解決嗎?

小紅到郵局給遠在農村的爺爺寄掛號信,需要郵資3元8角.小紅有票額為6角和8角的郵票若干張,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額的郵票?説説你的方案.

6.課堂小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7.佈置作業:(1)教材P82; (2)作業本.

 教學設計意圖:

依照課程標準,通過分析教材中教學情境設計和例習題安排的意圖,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制訂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的設計始終圍繞這教學重點和難點展開.

在充分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創設了教學情境:關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線,並貫穿整個教學. 並對教學

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補充和加工等,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選擇的例習題都體現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這兩個方面的設計貫穿整堂課,把知識內容和情感體驗自然連貫起來.

其次,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體現了讓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幾個合作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去接觸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生生間的相互評價,關注學生對解題思路回顧能力的培養.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學中,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的方法,使得學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難點的設計上,通過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選題時,通過降低例題的難度,使學生迅速掌握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字母的方法,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簡便.

數學《比》教學設計15

一、學習目標

1瞭解相反數的概念。

2給一個數,能求出它的相反數。

3根據a的相反數是-a,能把多重符號化成單一符號。

二、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數軸,在數軸上找出表示+6和-6的點,看一看錶示這兩個數的點有什麼特點,這兩個數本身有什麼特點。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裏交流。

生:人人動用手畫數軸,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深入瞭解各小組的交流情況,討論結束後,提問1、2人,幫助全班同學理清思考問題的思路。

師: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知道什麼叫相反數,給出一個數能求出它的相反數。

生:閲讀課本第59頁,並完成練習一第(1)~(4)題。

師: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0的相反數是0”也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a可以表示一個什麼數,a與-a有什麼關係。然後閲讀課本第60頁,並完成剩餘的練習題,由小組長負責檢查練習情況。

師:認真瞭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對簡化符號的題和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重點對待。

生:認真思考,閲讀課本,完成練習。小組長、教師對學習困難生及時進行輔導。

師:請同學們先小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後,看一看習題2.3中,哪些題你能不動筆説出結果,請在四人小組裏互相説一説。(除A組第2題外都可以直接説出結果)

生:小結。完成習題1.3 中的有關練習。

練習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別填上適當的符號,使等號左右兩端的數相等;

-(+19)=____________19;

____________10.2=+(+10.2);

____________(+12)=-12;

____________(-25)=+25。

2把下面的多重符號化成單一符號:

-[-(-0.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50)]= ____________。

3根據a+(-a)=0,那麼(-8)+x=0可得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____。

4下面的説法對不對?請舉列説明。

(1)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的相反數就是這個有理數本身。

(2)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一定比原來的有理數小。

(3)-a是一個負數。

作業

在數軸上記出2,-4.5,0各數與它們的相反數,並指出表示這些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是多少。

標籤: 教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wp73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