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的經典(15篇)

國學的經典(15篇)

國學的經典1

《感受國學經典,叩響詩歌的大門》主題班會 六年四班 前奏

國學的經典(15篇)

乙: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甲: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

乙:何為國學?

甲:國學是司馬遷留下的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

乙:國學是李時珍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 甲:國學還是紀曉嵐整理出的浩瀚的《四庫全書》。

乙:國學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甲:我們把“國學”看做一座巨大的冰山,那麼詩歌就是冰山上的一角,今天讓我們透過詩歌來感受國學的魅力。

合:六年四班《感受國學經典,叩響詩歌的大門》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班會流程

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下面請大家和我進入“第一板塊:我喜愛的名家名作”

康:唐宋時期是詩歌盛行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首先請第八組同學為我們介紹“唐宋八大家”及他們的詩作。

康: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我們同學比較喜歡的詩人,下面

請第四組和第九組來展示他們的材料。

康:李白和杜甫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他們被並稱為“大李杜”, 現在由我們組和紅4組為大家介紹杜甫和李白及他們的詩作。

佔: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衞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下面請大家和我進入“第二板塊:我喜愛的主題立意”

佔:不同的詩選材不同,卻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詩人們用一雙雙慧眼發現了生活的美,並通過他們的詩作來告訴我們。首先請第十組來展示一首寫景的詩。

佔:四季輪換,歲月更迭,第七組帶來的'是一組有關四季的詩。 佔: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句詩表達了元鎮對菊花的喜愛之情,第一組同學對梅花卻尤為偏愛。

佔:水是萬物之源,我們不喜歡浩瀚的大海,也不喜歡磅礴的江河,而是喜歡那池塘裏的一汪清泉,下面請大家欣賞我們組帶來的《小池》。

佔:我們不但從詩中感受了作者的所思所想,更從他們的詩作中捂出了許多人生哲理,請第六組為我們彙報以“人生哲理”為主題的詩。 王老師:從這次班會的籌備開始,同學們認真的選題、積極地收集材料,到班會過程中各小組同學熱情洋溢的彙報,無不讓我感受到我們每位同學心中都燃燒着一團熱愛國學之火,希望同學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要讓這團火熄滅,因為熱愛國學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 結束語

甲: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

乙: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

甲: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

乙: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 合:傳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乙:六年四班《感受國學經典,叩響詩歌的大門》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國學的經典2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藴、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其底藴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脱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説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國學的經典3

走遍故宮,北大隻為把北京這本書讀懂,日行千里只為看中華千古化。

故宮中,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與設計的精妙。金碧輝煌的城樓,一磚一瓦都包含着中國的燦爛文化,我們用腳步來丈量故宮幾百年的文化,即使走得我們滿頭大汗,雙腳再也抬不起來,也只能簡簡單單的'瞭解這座承載着幾百年文化。

在國子監,我們看到古代聖賢重視讀書人。透過一件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我們瞭解了古代學子如何尊師重道。在古樹旁我們欣賞到了孔子最重視得音樂,那聲音從百年前傳來,在腦海中迴響不絕。

穿上漢服,幾百名學生透露出書生意氣,一起懷着尊重的心情,一起向孔子行禮。

在北京大學,我們感受了最莊嚴的學習氛圍。北大學生的細心認真和遠大的志向折服着我們。北大的景物都透出濃濃的書香。

在古老的體育館我們與北大的學生一起遊戲,他們非常熱情,與我們像朋友一樣。

紅劇院中,觀看了《功夫傳奇》,看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和真功夫,卻大曾想過背後的艱難。

這次國學之旅雖然艱苦,但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學會了尊師重道,感受到了最好的學習環境。

國學的經典4

一説到國學,我就想起從幼兒園開始,《三字經》、《弟子規》,到現在我們學的《大學》、《中庸》、《朱子治家格言》等等。剛開始每天跟着老師讀背,我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的意義,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年輕的時候不用功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刻苦學習,到老了的時候能有什麼作為呢?

關於學習方法,孔子也告訴了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句格言教導我們學過的知識要反覆練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中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不然到最後,什麼都沒學會反而害了自己。

老師經常跟我們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説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就像所有人都不想被騙,那麼你就不要去騙別人。

國學對我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自從認識了國學,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爸爸説:“你考成這樣,回老家放牛算了”,我回答説:“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爸爸聽了我的話欣慰的笑了,我也不用真的回去放牛了。

有一天,哥哥吃飯的時候挑三撿四,這不吃那不吃,看着哥哥這樣子,我想起我們學過的《朱子治家格言》裏面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心想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哥哥這麼挑食,實在是不應該。

每次回到媽媽的家鄉,舅舅總是拉着我説:“一鳴,來陪舅舅喝酒”,我回答説:“舅舅,我不能陪你喝酒,因為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舅舅聽了我的話,摸着我的頭説:“我們的一鳴懂事了,知道學以致用了,真不錯!”

國學,現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老師,教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的經典5

隨着人們對國學的認識,更多的人加入到國學的學習中,小朋友們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羣體,那麼,針對孩子的這個學習羣體,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教材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符合孩子特點的,所以,《國學寶典》值得你選擇。

適用於2-8歲的孩子

孩子們智力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就是在他們的幼兒時期,所以,國學教育也要這些實際進行結合,《國學寶典》適用於2-8歲大腦黃金髮育時期的兒童,是面向幼兒園和中國小國學啟蒙的最棒教材。

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內容

在2-8歲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國學內容都符合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選擇內容,《國學寶典》精選《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百家姓》、《論語》等,符合孩子的學習需求,會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穫更多。

《國學寶典》體現了中國民族璀璨的文化,包含天文地理等,極大地拓展兒童的視野。孩子可以感受中華國學經典之作,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同時,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底藴,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優秀的道德品格,真正讓孩子們在國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所受益,奠定孩子的人生基礎。

國學的經典6

一、十三經

1、《周易》——領袖羣經,神龍見首

2、《尚書》——堯舜禹湯,昭如日月

3、《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4、《周禮》——天地四時,百官居位

5、《儀禮》——尊卑有序,親疏有別

6、《禮記》——六藝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傳》——跌宕不羣,縱橫自得

8、《春秋公羊傳》——三科九旨,一統大同

9、《春秋穀樑傳》——魯魚亥豕,是非難辨

10、《孝經》——百善之首,立國之基

11、《爾雅》——聚類釋名,經緯百科

12、《論語》——半部治天下,布衣成聖賢

13、《孟子》——民貴君輕,王道蕩蕩

二、其他

1、《韓詩外傳》漢、韓嬰——詩在言外,意在詩外

2、《尚書大傳》漢、伏勝——劫後餘生,似偽似真

3、《春秋繁露》漢、董仲舒——天人感應,儒術獨尊

4、《大戴禮記》漢、戴德——禮外別傳,今文嫡派

5、《白虎通義》漢、班固——古今論戰,繼往開來

6、《四書章句集註》宋、朱熹集註——一朝編定,千載不移

7、《經學歷史》清、皮錫瑞——六經致用,孔教救國

三、史部

(一)二十六史

1、《史記》漢、司馬遷——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漢書》漢、班固——斷代為限,一朝國史

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簡甚至周,疏而不漏

4、《三國志》晉、陳壽——分述三國史,合為一部書

5、《晉書》唐、房玄齡等——競為綺豔,不求篤實

6、《宋書》南朝梁、沈約——煌煌三十志,幾佔一半書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事常偽造,辭尚溢美

8、《梁書》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蕪宂之習

9、《陳書》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書

10、《魏書》北齊、魏收——魏收作色,穢史揚名

11、《北齊書》唐、李百藥——廿載六帝,牆內相鬩

12、《周書》唐、令狐德棻——旁徵簡牘,意在摭實

13、《隋書》唐、魏徵等——不為親者隱,不為尊者諱

14、《南史》唐、李延壽——杏花春雨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壽——駿馬秋風塞北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志與表,不如新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紀與傳,不如舊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敍,十國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五代合敍,十國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遼史》元、脱脱等——怎一個“亂”字了得

國學的'經典7

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有一個突出的現象:那些被後世譽為大師的學者大都學貫中西,既具備現代學術視野和知識背景,又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素養。這一特點不僅僅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就是在科學界也很突出,比如楊振寧、丘成桐、陳省身等大科學家對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的瞭解遠超一般學人,體現出廣博深湛的學術情懷。培育博雅之士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目標,西方學校至今仍高度重視傳統經典的教學,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等都是必讀書目。我國近來也越來越重視傳統國學的教育,《論語》等經典著作銷量大增。特別是在當今留學年齡日趨低齡化的背景下,有針對性地加強國學教育,讓小留學生們多瞭解一點中華民族歷史,多掌握一些中華傳統文化常識,對於他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大有益處。而且,只有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基礎上對彼此的優劣才有更準確的'認知,這是學習國學的另一層深意。

國學的經典8

國學教育勢在必行,它對社會,對人類,對未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國學不僅中國熱,而且全球熱。我深深地感到國學教育的重要,決心將國學教育進行到底。

自從學校開展國學教育活動以來,我和學生們每天堅持誦讀國學經典,從中我們汲取到祖先的智慧,分享了成長的喜樂。兩年的時間悄然而逝,卻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記,我再此對過去、現在、將來做一個回顧、梳理和展望。

一、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營造氛圍,共同誦讀國學經典。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開展國學教育活動前精心做了以下工作。

1、建羣宣傳:建立家長和老師誦讀國學交流羣,在羣裏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國學的認識及重視,經常發一些有關國學方面的視頻和資料共同學習,一起分享。

2、尋找方法:為了找到一種適合孩子們喜歡的方法,我一直在不斷的學習。終於我發現了“累積式教育法”,是深圳市育心經典中心賴國全老師研究的,我還加入了育心經典交流羣,在那裏交流學習。我耐心地研讀完感覺這個方法很可行,然後在我的羣裏與家長共同分享,一起運用。

3.確定書籍:逐漸地購買了幾套經典書籍,內附光碟,由於教室裏沒有電腦,無法播放光盤,我就用手機把每週要學的內容錄下來,然後用擴音器給學生們聽,學生跟讀。誦讀的內容有《論語》、《詩經》、《道德經》、《弟子規》。

4、誦讀時間:在校每天早晨、下午上課前、放學前各讀一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家裏每天固定時間晚上七點,家長陪孩子進行親子誦讀國學經典,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內容都是固定的,然後在羣裏家長反饋孩子的讀書情況,交流得不亦樂乎。

5、我提倡週末幾個家庭聚在一起誦讀國學,互相學習交流,效果明顯。

營造了這麼和諧濃厚的學習氛圍,家長和孩子懷着極高的熱情共同誦讀,一起成長。

二.以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

開展了“誦讀經典浸潤人生《中國經典古詩詞》背誦大王的比賽。還開展布置板報和書法比賽活動,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加,完成了很多有關《中國經典古詩詞》的作品。我們班的同學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這更鼓舞了的`信心。孩子們一躍成為年級裏耀眼的星星。

三.誦讀國學經典,聆聽古人故事

滋潤心靈,內化行動為了使孩子們懂得國學經典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誦讀時我結合有關的德育故事,這樣孩子們更加專注地聆聽,最可貴的是在生活當中能運用,小小年紀實在難得。

四.展望未來,懷着信心,堅定信念,與國學同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會毫不猶豫地堅持國學教育,為孩子將來能夠成才做準備;會義無反顧地堅持國學教育,為孩子將來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打基礎。讓我們一起承擔起為師者春風化雨的神聖社會責任吧。

國學的經典9

甲:多日不見,打電話總是關機,到什麼地方去了?

乙:這幾天,自己封閉自己,關在書齋裏,潛心研究,什麼人都不見。

甲:研究的是什麼重大課題?

乙:對聯。

甲:對聯?對聯有什麼研究?

乙:對聯是漢語獨一無二的文學形式。源遠流長,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是文學藝術百花園中一朵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

甲:這倒是不錯。我看祖國的.名山大川,古蹟寺廟,亭台樓閣,過春節,婚喪喜事,學校商店 ,沒有一處不用對聯的。

乙:你説得不錯。即使送禮,也有人送對聯的。我國的對聯遺產豐富,需要我們深入地系統地研究 。

甲:你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埋頭研究,究竟研究出一些什麼名堂?可不可以介紹介紹?

乙:我經過幾十個小時的研究,發現對聯雖然十分地複雜,其實他的原則就那麼幾條。我現在就敲一點給你嚐嚐。

甲:請講,我洗耳恭聽。

乙:第一條是,上下聯的相對部分詞性必須相同,語法結構應該相同;比如 説,上聯是吃飯,下聯就要烹茶。吃是動詞,飯是名詞,烹是動詞,茶是名詞。吃飯是動賓 結構,烹茶也是動賓結構。

第二條是上下聯相對部分聲調必須相反,仄聲字對平聲字,平聲字對仄聲字。如吃飯是仄仄,烹茶就是平平。

第三條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同。

總之一句話,上下聯必須工力悉敵,旗鼓相當,相反相成,等量齊觀,------

甲:敬聆指教!單單理論,我還不怎麼明白,是否跟我們來幾個實例?

乙:光説不練是假把式,我們來演練一番。

甲:我出上聯,你來對下聯。

乙:就這樣辦。開始!

甲:開始!從簡單到複雜。豆。

乙:油。

甲:兩碟。

乙:一甌。

甲:兩碟豆。

乙:一甌油。

甲:我説都是“兩蝶鬥。”

乙:我對的是“一鷗遊。”

甲:花間兩蝶鬥。

乙:水上一鷗遊。

甲:我説都是“廚中兩碟豆。”

乙:我對的是“桌上一甌油。”

甲:月。

乙:風。

甲:明月。

乙:清風。

甲:舊時明月。

乙:當代清風。

甲:今人不見舊時明月。

乙:古哲難吹當代清風。

甲:舊時明月文章好。

乙:當代清風花卉迷。

甲:石蒜。

乙:玉荷。

甲:山間石蒜。

乙:湖上玉荷。

甲:山間石蒜媚。

乙:湖上玉荷香。

甲:問鼎。

乙:移樽。

甲:弄笛。

乙:彈琴。

甲:倚樓人弄笛。

乙:映月客彈琴。

甲:蟬琴。

乙:蛙鼓。

甲:蟬琴新院落。

乙:蛙鼓舊池塘。

甲:桃葉渡。

乙:木蘭舟。

甲:春來桃葉渡。

乙:秋上木蘭舟。

甲:飽食聊攤飯。

乙:安眠懶著書。

甲:我説漁人,舉網撈明月。

乙:移蓬卧晚風。

甲:江湖雙桂棹。

乙:風雨一蓑衣。

甲:一回酒渴思吞海。

乙:幾度詩狂欲上天。

甲: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乙: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

甲:閉門推出窗前月。

乙:蕩槳劃開水底天。

甲:兩個黃鸝鳴翠柳。

乙:一行白鷺撥清波。

甲: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乙:東當典,西當典,東西當典當東西。

甲: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乙: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山川。

甲:山重水複。

乙:柳暗花明。

甲:守株待兔。

乙:緣木求魚。

甲:瓜熟蒂落。

乙:水到渠成。

甲:白米白雞啼白晝。

乙:黃村黃犬吠黃昏。

甲:六尺絲絛,三尺繫腰三尺掛。

乙:一牀錦被,半牀遮體半牀寒。

甲:小憩新荷重。我説的是蜻蜓。

乙:潛停弱草低。

甲:月來滿地水。

乙:日出一湖金。

甲:博園博客皆文士。

乙:學院學員俱藝人。

甲:夕陽無限好。

乙:新月特殊清。

甲:羚羊掛角。

乙:老馬識途。

甲:嘗新即止。

乙:見好就收。

甲:隨手出題。

乙:任心答案。

甲:平生喜作對。

乙:一貫好成聯。

甲:平生喜作對,不愛跟人做對。

乙:一貫好成聯,也欣與彼結聯。

甲:且聽下回分解。

乙:還邀異日交談。

國學的經典10

近全國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國學熱”,引出紛紛的議論。其始作俑者,是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八十週年活動和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造輿論。為了弄清一些來龍去脈,我翻閲了有關的書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識者請教;充其量是一篇讀書筆記吧!

首先得説説何謂“國學”?為什麼要研究“國學”?國學的含義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含義,是相對於晚清以後“西學東漸”而言;從這點上説,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應該特別指出,由於歷史形成的觀念,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正脈是儒家,儒學是中國學術的正統,甚至把《論語》奉為“東方聖經”。這恐怕不符實際,對此容後再及。至於為什麼要研究國學,我完全同意一位學者所説,研究國學是為了把握歷史文化的走向,是為了承前啟後,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能夠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奇怪的是,在“西化”風潮中,反而流行起“國學”,這好像是相反的;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這不,五四運動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新檢討中國的傳統文化。當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就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現在我們提倡正本清源,也正在於強調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如“整理國故”不是復古一樣,還要反對保守。。。近全國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國學熱”,引出紛紛的議論。其始作俑者,是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八十週年活動和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造輿論。為了弄清一些來龍去脈,我翻閲了有關的書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識者請教;充其量是一篇讀書筆記吧!

首先得説説何謂“國學”?為什麼要研究“國學”?國學的含義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含義,是相對於晚清以後“西學東漸”而言;從這點上説,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應該特別指出,由於歷史形成的觀念,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正脈是儒家,儒學是中國學術的.正統,甚至把《論語》奉為“東方聖經”。這恐怕不符實際,對此容後再及。至於為什麼要研究國學,我完全同意一位學者所説,研究國學是為了把握歷史文化的走向,是為了承前啟後,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能夠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奇怪的是,在“西化”風潮中,反而流行起“國學”,這好像是相反的;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這不,五四運動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新檢討中國的傳統文化。當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就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現在我們提倡正本清源,也正在於強調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如“整理國故”不是復古一樣,還要反對保守主義的傾向。

因此,“國學”一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歷史積澱,而且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五四的時代精神,現在不能同日而語。所以有位學者提出看法,認為“國學”這個概念經不起推敲。最起碼的一點,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國學”無法囊括;再者現代學術不斷細化,統統放在一個籃子通稱之為“國學”,恐怕也難以説清。為此他以為“老老實實叫‘中國傳統文學研究’就很好”,不必另樹充滿民族主義情緒的“國學”大旗。看來不無道理;但好像未能圓其説。

於是我聯想到又一位學者曾經提出的有關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論述,對“國學”不失為很有見解的詮釋。按中國古老的説法:“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我的理解是,前者是抽象的,後者是具體的;一個是無形象含有規律準則的意義,一個是有形象指具體事物或名物制度(據《辭海》釋義)。正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樣,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受限於中國的文化傳統。而兩者有聯繫,卻又截然不同。正因為中國文化傳統具有變化的、包容的、吸收的方方面面,又經過輝煌燦爛的“百家爭鳴”的洗禮,“國學”於是和傳統文化搭界,同時又以這樣的遺傳基因界定的。至於上面提及主流正統的誤識,完全是出於漢武帝時由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形成的“一道同風”的結果。且不説九流十家吧,光是法家一家,在締造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其作用決不亞於儒家。唯有“儒法互補,儒法交融”,才構成中國專制主義的核心理論——漢承秦制,後世又承秦漢制度;這是中國悠久的歷史軌!

還是這位方家兄説得明白,他説:文化傳統應該是自古以來形形色色的文化現象的總和。“國學”只能包括在其中,而不能等同視之。他還舉例説明:古老的東西只要慢慢失傳了,如《周禮》中的許多規矩、制度,也就從傳統文化變成已死的“文化遺蹟”了;外來的東西只要被中國人廣泛接受,與中國文化接軌融合,它就可以稱是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了。比如西服、芭蕾舞之類,我們今天是沒有人會把它看成是傳統文化的,但是再過若干年,它們就可能像我們今天看胡琴、金剛經……一樣認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儒術當然功不可沒,但是儒家的作用,不過替法家冷酷無情的專制主義為之“節文”,為之“緣飾”點“温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使之增加點“人道”,罩上一層“温情脈脈的面紗”而已。説到這裏,一直沒有露臉的文化傳統應該亮相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説白了是一部封建主義統治的人治社會史;也就是説,中國的文化傳統的最大缺陷是沒有人權,與之俱來的自然是三綱六紀的意識形態。因此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流毒堪稱無孔不入。直到今天,封建思想的殘餘仍瀰漫四方,如“家長制”就是。它根深蒂固,驅之不散。這,便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經過這樣的勾勒,輪廓已經出來了。大致可以這樣歸納:其一、文化傳統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影響所及幾乎貫穿於一切傳統文化之中,並支配着中國人的行為、思想以至靈魂。其二、與傳統文化的豐富、複雜、變動不居相反,文化傳統則是穩定的,恆久單一的。其三、它已經形成了中國人幾千年傳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習慣和思維定勢。由此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專制主義”。換句話説,那是千百年形成的以王權思想為特徵的文化傳統,其積澱比新形成的價值體系還要深厚,因為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制度。

國學的經典11

現在的人們對國學是十分厭煩的,因為他們對白話文接觸的時間長了,漸漸認可了白話文。並且他們認為國學畢竟是文言文,文言文雖然比白話文簡煉,但它始終沒有白話文那麼通俗易懂。

也許是我的媽媽在懷我的時候胎教用的是《論語》,所以我對國學乃至古文都不厭煩,反而對其情有獨鍾。

我認為學國學應該由淺入深,學習時從胎教開始,胎教可以讀《三字經》,到孩子長大一些後,一字一句地教他讀《三字經》,熟讀成誦。

孩子長到八歲時可以讓孩子慢慢地先認識、熟悉一下《論語》,到孩子十歲時可以讓他獨自閲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向家長請教,當他們草草看完一遍時,家長再把一些句子裏的重要字、詞解釋給他們聽,並把一些至理名言的意思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背誦。

當孩子到了十二歲時讓他們再次閲讀《論語》,讓他結合書下注釋更深一層地去理解書中的.一些道理,去領略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仁”和“禮”,學習他們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懂得如何去分辨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把從《論語》讀完再去讀其它的書。

學好國學可以為國學栽培出許多棟樑之材,更好地治理國家,使人民變得更文雅了,從而使社會更為安定,使國家理為富強。

正如《論語》中有一句是“子曰‘質性文明野,文勝質明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內外兼修。假如一個人學問很好,卻拙於言詞,不會表達;或者説品德很好,卻儀容不整,不夠雅觀,給人呆板、粗野的印象,這就是“質勝文”。反過來,假如一個人的言詞非常流利,卻沒有內容;或者説相貌堂堂,威儀過人,卻品德低下,給人浮誇、虛假的印象,這就是“文勝質”。所以説“質勝文”或“文勝質”、都有所缺憾,因此我們要表裏如一,成為真正的君子。

我們應當多學國學,這樣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提升自身價值,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國學的經典12

通過這次國學大賽,使我收穫不小。考的內容有些是我碰到過的,課外讀到過,但有些知識點幾乎沒有碰到過,看來還得多讀書呀!大賽會考到的.《大學》、《中庸》等書目,學校裏是沒有讀過的,這就得靠平時的積累了。

這次國學大賽不僅讓我知道自己的實力,還讓我瞭解了更多的中國知識,我們身為中國人,怎麼能一點國學都不懂呢?這次國學大賽許多同學説難,其實只要平時多讀、多看、多查就能瞭解關於國學的知識。

這次國學大賽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和我一起討論,一起學國學,記得有一次答題特別有意思。有一道題我不會做,便向爸爸媽媽請教,“是A”“不對——是——C "媽媽分辯着。“依我看啊,是B” “怎麼可能!”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説。就因為這道題,害得我耽誤了時間。哈哈,有意思吧!不知道你有書什麼小故事和我分享呢?

從網上查到有些同學考了100分,真羨慕他們,我也要向他們一樣多讀書,多瞭解國學知識,爭取下次答題能取得高分。國學大賽馬上節束了,希望杭州網能多舉辦這種知識競賽。

國學的經典13

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名宰相。他在當豫州刺史時,辦事公正,執法嚴明,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讚。於是,武則天把他調回京城,任為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對狄仁傑説:“聽説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説:“人家説我的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願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於是誰在背後説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了,覺得狄仁傑氣量大,胸襟寬,很有政治家風度,更加賞識他,敬重他,尊稱他為“國老”,還贈給他紫袍色帶,並親自在袍上繡了12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

後來,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流着淚説:“上天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堂裏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

智慧小語:氣量與胸襟都是人格賢善的基石。學會公正地看待流言,往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國學的經典14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國小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都是國學。

説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着一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第一名。之後,我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台區國小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雲。來自全區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一番龍爭虎鬥。比賽開始後,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注、躍躍欲試。憑藉着紮實的基本功和一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一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雲突變。隨着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一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裏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彆着急,彆着急。沉住氣

最後一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一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裏濕漉漉的,眼睛緊盯着主持人的口型。隨着主持人一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台上亮起……

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着人們世世代代總結出的道理與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國學的經典1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例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裏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着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裏越來越充實了……

標籤: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0q2j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