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樂曲ABCA’的曲式結構,感受樂曲歡快、優美等特點。

2、能通過音樂圖譜、故事感知等方式,進一步理解音樂的特點及樂段的變化,能用肢體動作體驗和表現土撥鼠一天不同的心情。

3、激發幼兒根據音樂大膽想象,體驗隨樂遊戲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音樂《休閒的男子》;音樂圖譜、心情圖譜、土撥鼠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一隻可愛的土撥鼠,它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三種有趣的表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三張表情圖:快樂、緊張、舒心)

教師小結。

二、完整欣賞

1、師:土撥鼠把這三種表情藏在了一首好聽的樂曲裏,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分別藏在了什麼地方?(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2、提問:土撥鼠先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接着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最後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排列表情圖)

3、再次完整欣賞,驗證表情匹配結果。

三、分段欣賞

1、欣賞A段

(1)師:有一天,土撥鼠要去草叢中找土豆,它踩着快樂的腳步出發了。(邊聽A段音樂,邊欣賞教師A段動作。)

(2)引導幼兒學土撥鼠走路的樣子。(出示口令圖:腳印腳印腳印腳印︱腳印腳印腳印—︱刨刨刨刨︱土—︱刨刨刨刨︱土—︱)教師喊口令,幼兒練習節奏,速度以快到慢。

(3)幼兒聽音樂完整練習。

(4)師:土撥鼠一共去了幾個地方找土豆呢?(邊聽A段音樂,教師邊在身體四個部位做動作。)

(5)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譜4句。

(6)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現A段樂曲。

2、欣賞B段

(1)師:土撥鼠一邊找土豆一邊玩得真開心,聽!這時發生了什麼事,土撥鼠會那麼緊張呢?(欣賞B段音樂)

(2)師:你覺得可能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音樂有力)

(3)你們緊張的時候是怎樣的,表演給大家看!(幼兒自由表現)

(4)這時土撥鼠顯得非常緊張,看看它緊張了幾次,每一次有什麼不同?(再次欣賞B段前半部分並出示圖譜:!)

(5)師:這時,機靈的土撥鼠會想出什麼辦法?(幼兒自由想象)

(6)這時,土撥鼠看見了一堆高高的草叢,它爬呀爬呀,爬呀爬呀,滋溜一下滑了下去!(教師邊説邊畫圖譜:)

(6)幼兒聽B段音樂表現動作。

3、欣賞C段:

(1)師:逃離危險後,土撥鼠會做什麼呢,心情會那麼舒暢呢?(欣賞C段音樂,教師畫圖譜:)

(2)師:你覺得這時土撥鼠可能在幹什麼呢?為什麼?(音樂優美)我們來想象一下土撥鼠的樣子?(幼兒自由想像表現小動物翩翩起舞的樣子)

(3)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現C段音樂。

4、欣賞A’段

(1)師:天黑了,聽!土撥鼠該怎麼了?(欣賞A’段音樂)

(2)幼兒一起跟着音樂表現土撥鼠跑回家的樣子。

四、完整表現

1、教師小結:這段好聽的樂曲叫做《草叢中的土撥鼠》,它一共有四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幼兒看着圖譜跟着音樂完整地表現樂曲一遍)

2、請幼兒做土撥鼠排好隊伍,聽着音樂完整地表現樂曲。

3、請能幹的幼兒扮土撥鼠媽媽,帶領幼兒遊戲,走出教室,結束。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擇的音樂素材是一首比較經典的音樂,音樂的結構清晰,旋律對比明顯,再配以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就更適合孩子的欣賞。所以當我播放音樂第一次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對音樂有了一個較準確的'把握。為了讓孩子對音樂的理解有更多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被老師的故事所框死,因此在講故事的時候,我以引子“土撥鼠出發了,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變換來構想故事的發展,活動中,孩子們對音樂有着極強的理解力,特別是聽到第三段悠揚、舒緩的音樂性質那段,有的孩子説是在下雪了,有的説土撥鼠在划船,有的説土撥鼠在睡覺,有的説土撥鼠在盪鞦韆……很多很多,但是漸漸地我突然孩子們的理解和整個故事有點偏離,這樣的情節只是在表達這單段音樂的性質和內容,所以最後我又繞了個圈子出示圖譜,把孩子引到了我的大致故事情節上來,我不知道這樣是否有點不尊重孩子的理解。在評課的時候,其他老師也為我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最後我們一致認定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包括在遊戲中孩子的表演,要基於在孩子的自身理解之上,然而教師的引導也是需要的,這時的引導就是圖譜,它是一根線,既要尊重孩子,又要抓住主線,我們就該準確的設計圖譜,特別是圖譜的形式,如在第三段悠揚、舒緩的那段音樂中,教師就應避免用“三朵牽牛花”來表示三句悠揚的旋律,牽牛花可能會框死孩子們的想象,認為這時的場景是在花園裏,如果換做三條弧線,可能會更恰當,弧線不僅能表示樂曲的悠揚性質,而且抽象的圖像賦予了孩子更寬泛的想象空間。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2

設計意圖:

歌曲《鴨子上橋》生動有趣,琅琅上口,富有一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兒喜愛。不過由於歌詞中有數數特別是倒數的內容,旋律中又有間奏,所以中班幼兒演唱起來有一定難度。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歌唱水平,我將活動分為兩個教時來完成。本教時作為第一教時,我將感知間奏作為活動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可以抽拉的環形圖譜,一方面可以生動、有趣地表現鴨子上橋的情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另一方面可以藉助環形圖譜中鴨子排列的疏密感受鴨子上橋時的不同速度,從而對歌曲的基本旋律結構產生清晰的認識。另外,我在用環形圖譜表現間奏處插入羽毛圖案,可引起幼兒對間奏的注意,感受間奏處的等待,有利於幼兒的自主學習和發現。第二教時的目標為:(1)在輕快地唱準第一段歌詞的基礎上,感受第二段歌詞與第一段的不同,並能完整演唱歌曲。(2)嘗試小組表演唱,體驗小組合作的樂趣。

目標:

1.藉助圖示理解歌詞,感受樂曲輕快的旋律。

2.能用輕快的聲音唱好第一段,知道間奏處要等待。

3.根據歌詞做動作,體驗遊戲的樂趣。

準備:

歌曲錄音,畫有小橋的背景底圖貼於黑板上,畫有8只鴨子的環形圖譜套在黑板上(如圖),鴨子頭飾。

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啊?聽聽看這是那個小動物的聲音?(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子的聲音依次出現)

2.讓幼兒模仿動物的聲音。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理解歌詞。

(1)出示小橋的背景底圖,引出歌曲情景。

師:這裏有一座小橋。聽一聽是誰上橋了?

(2)教師引導幼兒聽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整體結構。

師:你們聽到一共有幾隻鴨子呀?

師:它們是怎樣上橋的?它們是擠來擠去的還是排好隊的?為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再次完整聽歌曲,同時抽拉環形圖譜表現鴨子上橋的情境,幫助幼兒直觀地感受歌曲的整體結構並記憶歌詞。

師(小結):原來這八隻鴨子都是聽着音樂、排好隊走上橋的`。

2.突破難點。

(1)幼兒感受歌曲中八隻鴨子上橋時的不同速度。

師:這八隻鴨子都高高興興上橋了,那它們上橋的速度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幼兒根據圖示説出自己的理解。)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它們在幹什麼?

師:我們一起來唱唱看。(教師示範演唱,幼兒跟唱。)

師(小結):前面四隻鴨子上橋時慢慢的,後面四隻跟得緊緊的,上橋上得快快的,歌聲也是快快的。

(2)幼兒自主學習歌曲間奏部分。

①幼兒在八隻鴨子的圖譜中發現、瞭解兩片羽毛的意義。

師:圖上還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嗎?

師:為什麼在第三隻和第四隻鴨子後面有羽毛?

師:你們説了很多想法。那到底兩片羽毛是什麼意思呢?祕密就藏在歌曲裏,我們一起再到歌裏找一找。

②幼兒聽音樂感受間奏。

師(小結):在歌曲中只有旋律、沒有歌詞的地方就叫間奏。圖上有羽毛的地方就是間奏的地方,唱到這裏時要等一下,不能唱出來,只能在心裏唱。

(教師彈琴,幼兒跟唱。)

③幼兒模仿小鴨子的各種動作表現間奏。

師:在間奏的地方雖然不用唱歌詞,但還有音樂。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現間奏呢?

(教師放音樂,幼兒一邊跟唱一邊用動作自由表現。)

④八隻鴨子都上橋了,現在小橋會怎樣呢?(小小木橋搖呀搖。)

3.完整學唱第一段歌曲。

(1)教師操作環形圖譜,幼兒跟音樂學唱歌曲2~3遍。

師:小鴨子上橋的遊戲真好玩。小鴨子還想玩上橋的遊戲,不過這次想請你們用歌聲把它們請上橋,你們行嗎?

(2)師幼一起演唱,表現歌曲中輕鬆、愉快的情緒。

三、遊戲:鴨子上橋

1.教師操作環形圖譜,幼兒隨音樂在原地表現鴨子搖搖擺擺走上橋,鴨子上橋後停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後面鴨子快快跑上橋的情景。

師:現在請大家起立站在原地,跟老師一起邊聽音樂,邊按節奏做動作。

2.幼兒戴上鴨子頭飾,8人一組分角色邊唱歌邊按序表現相應的上橋動作。 師:看,前面有座小橋,我們也來當鴨子玩玩上橋的遊戲。大家一定要記住自己是第幾只鴨子,按音樂、歌詞做好自己的動作。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3

活動意圖:

《快樂的牧羊人》源於經典美國電影的一首插曲,樂曲旋律簡潔,節奏明快,樂段清晰,富有感染力。經典的東西總是有它獨特的魅力。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愉快、幽默、詼諧的情緒。

2、能根據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和表情,嘗試用哈、啦、嘻等象聲詞哼唱自己認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手拿小鞭子的牧羊人木偶、VCD。

活動重難點:

用語言、動作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樂曲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觀看木偶表演。

1、出示牧羊人木偶。

2、教師操作木偶,哼唱《快樂的牧羊人》前面四小節。

二、完整欣賞音。

1、我最喜歡唱的歌曲是《快樂的牧羊人》,你們聽我唱完就知道我有多開心,多會笑了!

2、播放VCD,完整欣賞第一遍:聽了樂曲,你覺得開心嗎?

3、第二遍: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覺得多裏很開心、很快樂?

4、哪一段,牧羊人最開心,他正在忍不住笑出聲來?

教師彈奏並哼唱這一樂段,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或表情表達自己的感受。

欣賞樂曲:1——8小節。你覺得牧羊人開心嗎?

欣賞樂曲:9——16小節。牧羊人在幹什麼?

欣賞樂曲:25——32小節。給你什麼感覺?可以用什麼動作或表情來表現牧羊人開心的心情?

三、表達愉快的情緒。

1、用各種象聲詞(如“哈……啦……嘻……”等)來哼唱自己認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2、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或表情來表現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動反思:

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興趣比較濃厚,能以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參與活動。根據對樂器的已有經驗判斷樂器等等,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逐步感受牧羊人的快樂,感受樂曲所表現出的歡快情緒,較好地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4

設計意圖:

本班的幼兒對歌曲很感興趣,所以我想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細胞。“六月一日兒童節”即將來臨。讓幼兒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提前感受六一活潑愉悦的氣氛,在學會唱這首歌的基礎上,也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輕鬆、愉快的歌聲演唱歌曲,體驗小朋友歡度六一愉快心情。

2、喜歡和同伴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氣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快樂的六一》;圖譜拼接卡

經驗準備:瞭解六月一日兒童節;組織幼兒參與幼兒園六一節的環境佈置,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節日環境,感受節日到來的喜氣氣氛。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並能創編動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引導語:你們知道六一兒童節嗎?六一兒童節是哪一天呀,那是誰的節日呢?在六一兒童節那天,你們最想做什麼呢?那一天你們快樂嗎?

二、幼兒完整欣賞歌曲《快樂的六一》感受歌曲歡快、喜慶的氣氛。

1、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説説歌裏唱了些什麼。

2、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全世界的`兒童連在一起”,告訴幼兒六一節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共同節日。

3、跟隨歌曲旋律有節奏的拍手朗誦歌詞,注意切分音符。

三、學唱新歌

1、鼓勵幼兒跟隨音樂伴奏,用“啦”哼唱整首歌曲

2、整體跟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快樂的歌聲演唱,尤其在唱“啦”時要輕巧,有跳躍感

四、完整演唱歌曲,幼兒可自己做動作隨樂演唱。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自發組織同伴成為小樂隊,體驗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

活動反思: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開展了音樂活動《快樂的六一》,這首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活動的開始我通過談話讓幼兒回憶過節的經驗和對節日的喜悦之情,充分的激發了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我放在教唱歌曲“快樂的六一”上。通過歌曲理解兩段體歌曲的特點,幼兒感受六一歡快的氣氛及歌曲明快的節奏。歌曲引導幼兒學習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可用齊唱,第二段用領唱。第一部分幼兒唱得活潑、跳躍,表現出小朋友過節時來到佈置好的活動場地的喜悦心情。第二段歌詞説的是幼兒過節的活動,由幼兒領唱。要唱得歡快。第二次演唱時再加上對唱的形式,要唱得更活潑、歡快、熱情些,表現出歌曲明快的節奏。因此,學會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小朋友體會了節日的愉快心情也加深了對“六一”兒童節的理解。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5

設計意圖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是人類靈魂深處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樂欣賞是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它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歷屆新年音樂會中是必演曲目,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情感的薰陶和培養,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2、能將這種感受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3、樂於運用身勢大膽表現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音樂CD

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

活動過程:

一、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樂的事情時,你會有什麼樣的表情?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你的快樂?

a)談談日常生活中快樂的節奏。

b)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c)再次傾聽,並介紹音樂背景。

d)第三遍欣賞音樂,仔細分辨。

二、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你聽了以後感覺怎麼樣?

三、這首曲子什麼地方強勁有力些?什麼地方又優美柔和些?

四、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音樂內容。

相關信息

樂曲介紹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絃樂曲,作者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為通俗的管絃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並已成為一種傳統。

但此曲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德斯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為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瞭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並不感興趣。儘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進行曲。常見的版本還有為管樂隊所作的改編曲。這裏選用的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束時《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錄音片段,為管絃樂曲。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一部分主題,彷彿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時而輕快時而有力的走過大街(片段1)。反覆一遍之後,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片段2)。音樂最後在反覆第一部分的主題後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律動所選用的樂曲就是《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樂曲有着明顯的進行曲風格,很適宜在行進中模仿律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出音樂都是有節奏的、要跟着音樂的節奏走路。教師在引導個別幼兒示範,要求其他幼兒邊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集體做動作。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現音樂的節奏感。

不足之處:

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鞏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活動不單單是一節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滲透了教師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麼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麼樂曲呀?

(2)是什麼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麼風格的呀?

3、剛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範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麼做的?

(2)剛才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裏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着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遊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範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裏輕輕地説“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説“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遊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説“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着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7、傳遞小樂器

(1)聽完整音樂快樂的傳遞小樂器。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遊戲

剛才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麼隊形?還能站出什麼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着急了,説拿了小樂器怎麼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遊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遊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裏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活動反思

作為發揮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拋好球: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能力、性格、讓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現為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根據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或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幼兒在拋接球的時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難度和力度,並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拋球經驗。並且能在下一次拋球的時候保留原有的經驗水準。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7

【活動目的】

1、感知樂曲歡快、詼諧、跳躍的旋律。(重點)

2、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態來表現音樂的旋律。(難點)

3、在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布偶小象一隻,配套教學CD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出示小象引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啊?小象想邀請我們到森林去做客,你們願意去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

(1)森林裏有什麼?

(2)小象們在做什麼?

2。完整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講述聽完樂曲的感受。

提問:

(1)這段樂曲是幾拍子的?

(2)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樣的.感受?

(3)你們覺得這首樂曲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

3、再次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表現得意境。

4、欣賞音樂,引導幼兒體會音樂的結構,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提問:

(1)這段樂曲是用什麼結構表現出來的?

(2)這段音樂哪裏是小象在戲水玩耍?哪裏是兩隻小象在一起玩?哪裏是小象勾着鼻子跳起圓圈舞?

(3)引導幼兒進行自由討論、講述。

5、根據教師的提示,幼兒聽着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導。

6、聽着音樂,完整的表演。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2、下課休息。

【活動反思】

在教唱這首歌曲時,首先讓學生説説小象有哪些特徵,然後聽三遍音樂,讓學生説説,哪一句是問哪一句是答,按這節奏連歌詞生生對練跟伴奏練,最後學唱歌曲,即為歌曲律動。一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很喜歡這首歌曲,表現得很好,通過多種形式演唱歌曲,使教學難點輕鬆解決,但這節課我認為不足的地方在於律動的地方,老師想讓學生自己隨着音樂律動,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活躍,老師先前也沒有將舞蹈動作編好,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希望自己在以後的備課中,能夠更加完善,更加仔細。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8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大班春季)中的主題活動《不同的愛好》之分主題"喜歡養的小寵物"。在一次晨間談話中,有一個小朋友提到和媽媽在一景橋裏看到了可愛的小白鼠寵物,孩子們都覺得特別驚奇,老鼠也能成為寵物嗎?我抓住機會,在豐富幼兒關於鼠科動物種類的基礎上,讓孩子們瞭解到,除了小白鼠,人們也喜歡飼養其他的鼠科動物,如土撥鼠在美國已經成為熱門寵物。於是,我設計了音樂欣賞活動《快樂的土撥鼠》。

在音樂中,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將孩子們帶入叢林的一角,彷彿看到一羣可愛、調皮的土撥鼠,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森林的叢林角落,悠閒地走,快樂地跑,緊張的聽,調皮地玩,生活簡單而悠閒。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遊戲、音樂故事等,讓幼兒進入音樂童話的意境,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感受和理解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和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

2、電子琴。

活動過程

節奏遊戲——切土豆教師:看,這裏有一個大大的土豆。我們來切土豆吧"。

情景:教師將右手變換為手指合攏,手尖朝上,作刀狀,跟隨語言節奏作切土豆狀。

二、語言與節奏説明:

欣賞樂曲:

1、情景導入

①幼兒初步感受樂曲的`部分旋律。教師:森林裏的草叢中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是誰躲在裏面呀?‘’看,草叢中露出了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教師輕聲哼唱,幼兒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教師:森林裏的草叢中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是誰躲在裏面呀?看,草叢中露出了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①教師輕聲哼唱,幼兒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②電子琴彈奏旋律A段,幼兒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兒完整感受與理解樂曲,分享聆聽與想象。

①幼兒初次完整感受音樂。

②藉助身體動作,幼兒再次完整感受音樂。

③藉助音樂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記憶音樂。

3、教師和幼兒玩手指遊戲,感受體驗樂曲A段。(前面四小節)

①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

③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師幼的土撥鼠踏步行走。

4、教師和幼兒玩遊戲,完整感受體驗樂曲。

①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中的故事。

②幼兒排成一隊,作土撥鼠團隊,跟隨音樂情境遊戲。

活動反思

歌曲《土撥鼠》是貝多芬在1789年——1792年於家鄉波恩時期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根據德國大詩人歌德同名詩創作的,這首歌曲表現了流浪者帶着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情景。歌曲為兩段體結構,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四小節,雙句是單句的重複。6/8拍子,弱起節拍。本課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撥鼠》這首歌,體會歌曲的風格。難點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節拍。第一樂段,旋律平穩,第二段旋律上揚,情緒略顯激動,最後回到平靜,歌曲深情略帶憂傷,感情真摯淳樸,猶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靜的訴説一樣。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9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大班春季)中的主題活動《不同的愛好》之分主題"喜歡養的小寵物"。在一次晨間談話中,有一個小朋友提到和媽媽在一景橋裏看到了可愛的小白鼠寵物,孩子們都覺得特別驚奇,老鼠也能成為寵物嗎?我抓住機會,在豐富幼兒關於鼠科動物種類的基礎上,讓孩子們瞭解到,除了小白鼠,人們也喜歡飼養其他的鼠科動物,如土撥鼠在美國已經成為熱門寵物。於是,我設計了音樂欣賞活動《快樂的土撥鼠》。

在音樂中,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將孩子們帶入叢林的一角,彷彿看到一羣可愛、調皮的土撥鼠,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森林的叢林角落,悠閒地走,快樂地跑,緊張的聽,調皮地玩,生活簡單而悠閒。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遊戲、音樂故事等,讓幼兒進入音樂童話的意境,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感受和理解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和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

2、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節奏遊戲——切土豆教師:看,這裏有一個大大的土豆。我們來切土豆吧"。

情景:教師將右手變換為手指合攏,手尖朝上,作刀狀,跟隨語言節奏作切土豆狀。

二、語言與節奏説明:

欣賞樂曲:

1、情景導入

①幼兒初步感受樂曲的部分旋律。教師:森林裏的草叢中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是誰躲在裏面呀?‘’看,草叢中露出了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教師輕聲哼唱,幼兒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教師:森林裏的草叢中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是誰躲在裏面呀?看,草叢中露出了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①教師輕聲哼唱,幼兒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②電子琴彈奏旋律A段,幼兒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兒完整感受與理解樂曲,分享聆聽與想象。

①幼兒初次完整感受音樂。

②藉助身體動作,幼兒再次完整感受音樂。

③藉助音樂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記憶音樂。

3、教師和幼兒玩手指遊戲,感受體驗樂曲A段。(前面四小節)①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③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師幼的'土撥鼠踏步行走。

4、教師和幼兒玩遊戲,完整感受體驗樂曲。

②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中的故事。

②幼兒排成一隊,作土撥鼠團隊,跟隨音樂情境遊戲。

活動反思

歌曲《土撥鼠》是貝多芬在1789年——1792年於家鄉波恩時期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根據德國大詩人歌德同名詩創作的,這首歌曲表現了流浪者帶着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情景。歌曲為兩段體結構,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四小節,雙句是單句的重複。6/8拍子,弱起節拍。本課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撥鼠》這首歌,體會歌曲的風格。難點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節拍。第一樂段,旋律平穩,第二段旋律上揚,情緒略顯激動,最後回到平靜,歌曲深情略帶憂傷,感情真摯淳樸,猶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靜的訴説一樣。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0

設計思路:

《歡樂頌》是一首名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的。孩子們對唱歌很感興趣;唱歌本身就能抒發幼兒的情感,但他們缺乏一種唱歌的激情;《歡樂頌》正好能讓幼兒在唱歌中體驗歡快的情緒。因此我選擇此課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能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二聲部合唱,學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歌唱。

活動重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和諧地進行二聲部合唱。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磁帶

活動過程:

一、 感受音樂:

1、小朋友喜歡唱歌嗎?唱歌時我們能感受到高興、快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曲子,感覺怎麼樣?(快樂的、悲傷的)

2、我來表演,你來猜一猜,歌中會唱什麼?

3、我來唱,但不出聲,看着老師的動作和嘴,猜一猜歌中會唱什麼?

二、 學歌詞

1、這首歌到底唱了什麼呢?聽一聽錄音機裏的小朋友市怎麼唱的?(根據幼兒説的出示相應的圖片)

2、歌中還唱了什麼?聽一聽老師是怎麼唱的.?

三、 學唱歌

1、教師大聲唱,幼兒小聲唱。

2、幼兒一起唱。

3、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歡樂頌》,什麼是歡樂呢?找一找歌中表現歡樂的地方。小朋友應該怎麼唱?

4、我們加上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 學唱襯詞

1、這首歌你會用“啦”來唱嗎?(教師師範)

2、師幼一起用“啦”唱歡樂頌。

五、 二聲部合唱

1、教師唱歌詞,幼兒唱襯詞(互換)

2、幼兒分組合唱二聲部

活動延伸:

我們出去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別的小朋友聽吧。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圖譜的幫助下,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內容與結構,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歡快、跳躍。

2、嘗試運用身體樂器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體驗多形式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曲結構與內容1、傾聽歌曲,初步瞭解歌曲內容教師:今天何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這首歌在去年的少兒原創歌曲比賽中獲得了金獎,讓我們仔細來聽一聽。

2、嘗試用拍手、跺腳打節奏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學習嘚啵嘚啵嘚)2)出示出示節奏ⅩⅩⅩⅩ Ⅹ,引導幼兒數一數拍手一邊3)簡單瞭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時爸爸媽媽在我們耳邊的嘮叨,都是愛我們的表現。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傾聽錄音,尋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導幼兒聽見一個做一個動作,並在心裏面數好。

4、通過提問理解歌詞內容(教師一邊演唱一邊貼節奏卡,幫助幼兒尋找正確答案,演唱結束後也提同樣問題,並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歌詞圖片,並按歌曲節奏擺放,重點學習爸爸、媽媽的話。

5、播放錄音,幼兒跟唱歌曲,進一步鞏固對歌曲

二、嘗試用身體樂器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鞏固對節奏ⅩⅩⅩⅩ Ⅹ的掌握。

1、教師提問,引出身體樂器,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標記,每次幼兒提出、出示相應標記後,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別是用嘴脣和舌頭髮音的'作為重點練習,並提示用了這個嘴裏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選擇一種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選用嘴巴和舌頭,可以先單獨練習一句)

3、選擇兩種身體樂器為“嘚啵嘚啵嘚”伴奏1)幼兒自己探索運用兩種身體樂器為“嘚啵嘚啵嘚”伴奏2)個別展示並帶着大家我們試試3)集體演奏(兩遍)

三、嘗試兩人合作演奏(用一種動作、兩種動作都可以)

1、幼兒兩兩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師巡迴觀察和指導

2、兩兩展示,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3、集體運用身體樂器進行演奏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

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二、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説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説“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三、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四、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3

活動設計背景

設計思路來源於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家長們最熟悉的,也是時下最時尚的動畫大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為題材而構思的。通過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烘托整個遊戲氣氛,讓孩子們以最高漲的激情快速投入到遊戲中。遊戲的情節設計和裝扮過程也是動畫片“真人版與搞笑版“的體現,可謂“寓教娛樂,妙趣橫生”。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集體舞,創編併合作表演挖陷阱,織網的動作。

2、能在腕花和標記的幫助下,迅速變化往圓心交替走和圓上走的隊形並結伴交換舞伴。

3、體驗集體舞中戰勝灰太生狼參加舞會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創編出了挖陷阱織網的動作。

貨送難點:結合挽帶和標記迅速變化圓心交替走及圓上走。

活動準備

音樂《喜洋洋》、紅黃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裝

活動過程

師生隨喜羊羊和灰太狼音樂入場

(一)、動畫一:村長:小羊們,我們青青草原要開舞會了,我們還請了許多客人到我們青青草原來,你們慢慢去準備吧!

動畫二:灰太狼,羊村要開舞會了……

師説:唉呀,灰太狼要在開舞會的時候來抓我們,怎麼辦?你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師引導幼兒想辦法,並創編動作。

1、學習音樂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動作。

2、學習音樂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動作。

3、學習音樂第三部分織網的'動作。

(三)、完整的隨音樂跳二遍。

師:這灰太狼可不容易對付,我們要多挖幾個陷阱它才會上當。

(四)、師:舞會快要開始了,灰太狼也快來了,我們要加油幹呀!(幼兒隨師跳集體舞途中,放灰太狼錄音)舞會要開始了,我得想辦法混進去,然後一個一個把它們吃掉。一位教師扮灰太狼進入場地,説:我要吃掉你們,唉呀,我掉到陷阱裏了,求求你們饒了我吧!

師:快快,我們牽起雙手把網拉緊。

(五)參加舞會

師:小朋友們真勇敢,唉呀,舞會快開始了,我們還沒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緊時間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師生換裝)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一節大班集體舞活動《快樂的舞會》,這是一節以幼兒集體創編舞為主線的課程。之所以選擇了這一類型的音樂活動,是因為喜羊羊與灰太狼是我們小朋友所熟悉和喜愛的好朋友,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挽帶和標記的幫助能迅速變化往圓心交替走和圓上走的隊形,通過這節課,能讓幼兒體會到大家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所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從目標的完成度來看,尤其是中間的難點環節,幼兒創編出了挖陷阱織網的動作並結合挽帶和標記迅速變化圓心交替走及圓上走這一環節目標基本完成,但同時,我感覺整體安排欠緊密,難點沒有加強,其實挖陷阱這個簡單的動作幼兒已經能夠很快掌握,在實施中可以適當地根據進度減少練習次數,同時,織網這環節是難點中的複雜之處,老師應一步步引導幼兒(先腳——手——打結)多花點時間練習,並且,由於踏腳等細則沒有説清楚,使幼兒很迷茫,操作時就顯得不順暢了。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4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新歌,感受四分休止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

2、創意性地對圓形進行添畫,並根據畫的內容對部分歌詞進行改編。

3、體驗合作的樂趣和自編歌曲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圖畫紙,畫板每人一份,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拍手進活動室。

2、教師引導幼兒擴散思維,想出很多圓的東西來,並用蠟筆把各種圓的東西畫出來。

指導語:在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圓的東西,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

指導語:有些什麼東西是圓的呢?

3、利用幼兒的畫,教師有感情地範唱歌曲。

指導語:小朋友畫出了許多與圓有關的東西,真棒!李老師在小朋友畫畫的時候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指導語:李老師唱得好不好?你聽到李老師都唱了些什麼啊?

4、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掌握休止符。

(1) 學習歌詞,並能跟着鋼琴的`速度有節奏地念出來。

指導語:他説得真好,我們和他一起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念出來。

(2)初次嘗試跟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

指導語:現在,跟着老師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

(3)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同時以邊唱邊遊戲的方式來感受休止。

指導語:剛才老師在唱歌的時候有一個動作,誰發現了?為什麼要做那個動作呢?你能用其它的動作來告訴我這裏要休止嗎?

(4)幼兒邊唱邊拉圓圈,在休止的地方蹲一下。

(5)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句,並在樂句末休止的地方造型。

指導語:剛才我們唱了這麼多圓的歌,現在,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吧!在休止的地方做圓的造型。

7、活動結束。

指導語:大圓圈變變變,變出了這麼多的東西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裏還有些什麼圓的東西!

附兒歌:

圓圓的太陽咪咪笑

圓圓的泡泡空中飄

圓圓的蘋果香又甜

圓圓的世界真奇妙

關於大班的音樂教案15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大班春季)中的主題活動《不同的愛好》之分主題"喜歡養的小寵物"。在一次晨間談話中,有一個小朋友提到和媽媽在一景橋裏看到了可愛的小白鼠寵物,孩子們都覺得特別驚奇,老鼠也能成為寵物嗎?我抓住機會,在豐富幼兒關於鼠科動物種類的基礎上,讓孩子們瞭解到,除了小白鼠,人們也喜歡飼養其他的鼠科動物,如土撥鼠在美國已經成為熱門寵物。於是,我設計了音樂欣賞活動《快樂的土撥鼠》。

在音樂中,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將孩子們帶入叢林的一角,彷彿看到一羣可愛、調皮的土撥鼠,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森林的叢林角落,悠閒地走,快樂地跑,緊張的聽,調皮地玩,生活簡單而悠閒。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遊戲、音樂故事等,讓幼兒進入音樂童話的意境,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感受和理解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和音樂遊戲的快樂。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音樂。

2、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節奏遊戲:切土豆教師:看,這裏有一個大大的土豆。

1、教師:我們來切土豆吧。

教師將右手變換為手指合攏,手尖朝上,作刀狀,跟隨語言節奏作切土豆狀。

語言與節奏説明:

二﹑欣賞樂曲

1、情景導入,幼兒初步感受樂曲的部分旋律。

教師:森林裏的草叢中傳來了"悉悉索索"的聲音,是誰躲在裏面呀?看,草叢中露出了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

①教師輕聲哼唱,幼兒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②電子琴彈奏旋律A段,幼兒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兒完整感受與理解樂曲,分享聆聽與想象。

①幼兒初次完整感受音樂。

②藉助身體動作,幼兒再次完整感受音樂。

③藉助音樂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記憶音樂。

3、教師和幼兒玩手指遊戲,感受體驗樂曲A段。(前面四小節)①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③師幼的土撥鼠小腳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師幼的土撥鼠踏步行走。

4、教師和幼兒玩遊戲,完整感受體驗樂曲。

②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中的故事。

②幼兒排成一隊,作土撥鼠團隊,跟隨音樂情境遊戲。

活動反思

歌曲《土撥鼠》是貝多芬在1789年——1792年於家鄉波恩時期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根據德國大詩人歌德同名詩創作的,這首歌曲表現了流浪者帶着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情景。歌曲為兩段體結構,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四小節,雙句是單句的重複。6/8拍子,弱起節拍。本課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撥鼠》這首歌,體會歌曲的風格。難點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節拍。第一樂段,旋律平穩,第二段旋律上揚,情緒略顯激動,最後回到平靜,歌曲深情略帶憂傷,感情真摯淳樸,猶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靜的訴説一樣。

在教學中,讓學生複習3/8拍的特點,然後再引入《土撥鼠》旋律,讓學生感受兩首曲子的共性與差異。找出歌曲中的相同的部分,降低學習的難點,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兩首曲子都很輕快,不同的是《土撥鼠》的旋律有點像波浪蕩漾的感覺。

最後通過拍子的學習,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已經有較深的印象,再通過聲勢動作將歌曲的旋律演繹出來,感受68拍的旋律特點,體會遊子到處漂泊流浪,思念故鄉的情感。用語言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感,通過力度記號p、mp、mf、f讓學生分組討論應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歌曲,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不同方案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選擇;最後拓展貝多芬及作品簡介:請學生回憶自己聽過或唱過的貝多芬的其他作品,播放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欣賞。通過分層次一步一步的實施,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情感內涵就會把握到位很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2g7p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