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牧歌》,加深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增強熱愛家鄉和生活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演唱,並配以討論、欣賞、分析探究等活動/方法,學生能夠了解長調的音樂特點,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識與技能】

認識長調的音樂特點,掌握其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的演唱特點。並能夠用悠揚抒情的情緒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熱愛家鄉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蒙古族民歌風格,掌握《牧歌》演唱特點。

【難點】

分辨蒙古族民歌長調和短調的風格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請同學演唱各地區民歌,並提問:各地歌曲風格都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因為地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風格,有的細膩婉轉,有的活潑跳躍、有的高亢嘹亮。順勢揭示課題《牧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歌曲,並提問歌曲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牧民放牧的情景。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並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情緒悠揚舒展,很是寬廣抒情。

(三)學唱歌曲

1.發聲練習(常規發聲/依據歌曲元素進行發聲),教師提醒學生採用“嗚”和“啊”的聲音進行發聲練習,注意嗓音保護。

2.教師範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

教師提問:節奏變化和旋律起伏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節奏變化不大,旋律起伏較小。

3.教師播放歌曲,引導學生聆聽節奏和旋律特點。

教師提問:歌曲的節奏和旋律的特點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先探索,之後總結並講解: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

4.教師範唱旋律,引導學生跟隨,注意氣息。

教師提問:對於歌曲的呼吸發現了什麼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並組織學生練習:歌曲整體旋律和節奏偏向舒緩,因而注意用緩吸緩呼的方式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譜例。

6.教師引導學生有節奏和感情的朗誦歌詞,並請學生思考:唱詞特點。

學生討論並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並講解:詞組尾字多長音,表現悠長的感覺。

7.教師引導學生加歌詞完整演唱歌曲,糾正歌詞及旋律的對應問題。

請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情感的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

8.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以分辨長調和短調為主題,引導學生對比、思考並總結。

1.請學生演唱《嘎達梅林》並回顧歌曲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調,短調民歌節拍律動鮮明、結構句法清晰。

2.引導學生回顧《牧歌》的特點並進行對比。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並講解:長調在蒙古社會享有獨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長調也叫長歌,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曲調悠長外,還有歷史久遠之意。長調可界定為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在野外放牧和傳統節慶時演唱的一種民歌,一般為上、下各兩句歌詞,演唱者根據生活積累和對自然的感悟來發揮,演唱的節律各不相同,長調歌詞絕大多數內容是描寫草原景象。長調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聲多詞少、氣息綿長。短調民歌與長調民歌明顯不同的是,短調民歌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短調民歌主要流行於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長調和短調的知識,長調的演唱特點和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呼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

佈置課後作業:蒐集長調的相關歌曲,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

四、板書設計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牧歌》,接下來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學方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説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國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節唱歌課;作品為F宮六升加變宮調式調,2/4拍,情緒抒情寬廣,旋律宛轉悠揚,描繪了草原放牧的故事與場景,表達了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長調和短調知識,感受作品表達熱愛家鄉和生活,體會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説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國中生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漸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範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應注意嗓音保護。

三、説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牧歌》,加深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增強熱愛家鄉和生活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演唱,並配以討論、欣賞、分析探究等活動/方法,學生能夠了解長調的音樂特點,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的音樂特點,掌握其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的演唱特點。並能夠用悠揚抒情的情緒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熱愛家鄉和生活的情感。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瞭解蒙古族民歌風格,掌握《牧歌》演唱特點。

難點:分辨蒙古族民歌長調和短調的風格特點。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説説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説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請同學們演唱各地區的民歌並提問各地歌曲風格都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因為地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風格,有的細膩婉轉,有的活潑跳躍、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牧歌》。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3

【設計思路】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同學,通過同學們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作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得音樂素養。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欣賞和學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長調民歌的風格特點;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的影響,體驗內蒙民歌獨特的魅力。

2)讓學生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深沉真摯的感情,增強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感受、欣賞思考、體驗、創編等教學過程,使學生認識民歌特徵與地域文化的聯繫,通過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和勇於探索的能力。 3、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演唱《牧歌》;學習和了解作品相關的節奏、旋律等音樂知識。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通過比較法感受蒙古族長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切分節奏的把控,並模仿一些簡單的長調演唱方式和處理方式。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獨特韻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賞

師:上週,我們在青海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姑娘,本週,我們將繼續音樂之旅,首先,請同學們通過兩首歌曲進行對比,説一説作品出自哪個民族?兩首作品在音樂風格上有何異同?(播放《牧歌》《金盃》)

生:作品是蒙古族民歌(從速度、節奏、情緒分析)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這兩首作品是來自蒙古族。兩首樂曲風格截然不

同,速度一快一慢,節奏一個悠長、自由,一個規整、緊湊,情緒一個抒情,一個歡快、熱烈。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你們瞭解蒙古族嗎?我們一起通過圖片瞭解蒙古族和他們的音樂。

2、瞭解蒙古(播放圖片)

蒙古族又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甘肅等地。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蒙語”。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有着自己特有的`草原文化,他們居住的地方,地廣人稀,所以歌聲中時有蒼涼之感,所以,當有賓客來時,他們又十分直爽熱情好客。這也造就了別有韻味的蒙族民歌特點——蒙族長調和蒙族短調。

3、介紹長調和短調。

師:請同學們根據長調、短調的特點,分辨兩首樂曲分別屬於哪一種?生:《牧歌》長調,《金盃》短調

師:真不錯,現在我們就一起隨着蒙族長調《牧歌》的美妙旋律,走進蒙古,走進草原。

二、新歌學唱

1、聆聽與感受

1)師範唱,感受音樂的速度與情緒,思考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根據範唱標記換氣記號。生:速度慢;情緒:深情的,舒展的;歌曲樂句:2個樂句;氣息悠長

2、體驗發聲

1)感受緩吸緩呼,引導學生緩慢吸氣,保持兩秒鐘,緩慢用“嘶”出氣;小腹控制,像蠶吐絲那樣均勻,越長越好。

2)與老師配合,老師唱歌詞,生用“嘶”感受氣息。注意:在換氣記號處換氣3)請同學們用“u”演唱歌曲的旋律,注意運用緩吸緩呼的呼吸方式。發現難點,節奏自由。

4)請隨老師一起左右晃動身體,注意每小節的第一拍與身體晃動的位置的關係。感受節拍與節奏。

3、難點解決——音樂知識X X

1)知識講解,延音線: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演唱或演奏時作為一個音符,它的長度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2)尋找譜例中所有的延音線,計算出音符應演唱的時值。

3)晃動身體,視唱歌譜。

4)老師視唱曲譜,觀察老師的手部動作,思考手部動作和旋律、歌詞之間的關係。

5)再次搖晃身體,加上手部動作視唱曲譜,注意音準。

4、演唱歌曲

1)同學們試着填詞演唱歌曲,注意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式,以及長音的保持。

2)請同學朗誦歌詞,思考歌詞除描寫草原之外的深層含義——熱愛家鄉

3)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舉例説明你知道的蒙古長調民歌,並思考他們的演唱風格,體會力度變化生:《鴻雁》《天堂》

5)為《牧歌》設計力度變化,再次演唱

三、音樂拓展

音樂拓展一《牧歌》(無伴奏合唱)

思考:

①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與我們學唱的《牧歌》有什麼不同?

②你認為哪種演唱形式更能表現出大草原藍天、白雲、羊羣的美景?為什麼?音樂拓展二創編歌詞

師:民歌具有地域性,請你根據嵐山漁業發達的特點,仿寫歌詞,重新進行填詞演唱,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四、小結

蒙族長調有着20xx年的歷史,但是由於流行音樂的衝擊,不少長調的種類正在逐漸減少,20xx年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做名錄”。我們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可謂五彩斑斕,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民歌的傳唱者,讓這些民間的經典世世代代傳唱下去。

《牧歌》學情分析

1、8年級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好,對於音樂欣賞、分析能力相對較強。

2、學生能夠較好的做到旋律模唱,對音準、節奏、情感等音樂要素的掌握較好,能夠通過聽賞音樂,説出自己的感受。

3、8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變聲期,根據歌曲作品的音域及學生演唱的實際情況,應當適當降調處理,並在教唱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喊唱。

4、學生能夠唱譜,但對跨小節切分節奏的時值掌控仍存在一定困難。 5、學生已進入青春期,獨自進行展示作品時,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害羞、不敢唱,

國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繫,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作的重要源泉。

3、瞭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和示範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和創造式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律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麼場面?(情緒熱烈,表現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説,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説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遊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豐富的礦藏養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讚美祖國,同時也讚美了家鄉,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後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面前展現一幅什麼圖畫?

2、教師小節: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美、節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採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拍掌握兩拍半的節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被改編為各種舞台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麼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於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於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美的歌聲中,從優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3w9l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