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春》教學實錄及評點素材

《春》教學實錄及評點素材

【教學片段】

《春》教學實錄及評點素材

師:我知道,上個星期天有些同學去春遊了,能不能説説你的感受?

趙雅婷:就一個字──美!

朱華倫:美不勝收。

師:不僅美,還美不勝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層,好。

呂 威:還很快樂。

黃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師:嗯,你是從自己的心情方面來談的。

胡 博:美麗的景緻讓人目不暇接。

師:哦,景色美,美景多。

鄧 璞: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我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

師:(笑)是一種投人大自然懷抱的感覺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麗的桃花,也看到了許多遊人,在賞心悦目的同時,我也在想,桃花開的時候,遊人如織,但是,在桃花謝的時候,又有誰來問津呢?

師:這是春天帶給你的一些思索,不僅細心觀察了,還用心思考了,很好。

楊 超:我還覺得春風十分温暖。

孫 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鳥語花香的。

齊夢卉:我覺得春天充滿了綠色,充滿了活力。

師:真好,開動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春天就無處不在。通過你們剛才的談話,老師發現,只有當人與自然的關係達到和諧的時候,這世界才是最美麗的。而春天,正是人與大自然最為和諧親密的時節。朱自清的《春》,就能讓我們看到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美好。現在,先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全體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課文。

點評: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導入新課,學生有話可説,且為學習課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氣氛,為後面的教學環節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鋪墊。

師:讀完課文了,你們覺得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生:(異口同聲)三個!

師:請圍繞人與自然和春的關係來概括這三個部分的大意。老師先做一個示範,説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報春。”(點擊課件顯示:人盼春,大自然報春)你們看老師的概括恰當嗎?

生:(齊)恰當!

師:為什麼?

張楚舒:課文一開始就説“盼望着,盼望着”,可見人在盼春。“東風的腳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們走近,這樣,大自然的東風就成了報春的使者。

師:好,謝謝你對老師的理解,也謝謝你對春天的理解。那麼第二部分就要由你們自己來概括了,誰來説?

鄧 璞:人賞春,大自然繪春。

師:(不由驚歎)哇!真是奇妙的巧合!你所説的居然跟老師的一字不差!(點擊課件顯示:人賞春,大自然繪春。此時學生也都驚奇地議論紛紛。)好,第三部分怎麼概括呢?作者寫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麼?

生:(齊)讚美春!

師:怎麼讚美的?一起讀讀看。

(生齊讀末三段。)

師:作者在讚美春的時候,始終把春天比作什麼?

生:(齊)人!

師:對!在這裏,人和大自然已經完全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了,所以我們可以説:天人合一讚美春。這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主旨。

(點擊課件顯示:天人合一讚美春)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春天這個美麗的季節裏顯得多麼親密和諧!

點評:這一環節要求學生用三句話概括全文的內容和層次,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傳統教學中,始終是概括為“盼春──繪春──贊春”,對於“人”,一般只有在講析迎春圖時才會注意到。其實縱觀全文,我們就會發現“人”活躍在文章的每一處。所以強調學生從“人”、“自然”和“春”的關係的角度來概括,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到“大自然”和“人”是春天永恆的主題。在整個總分合式的教學結構中,這一環節可謂“總”。

師:現在,讓我們先來欣賞春天裏的大自然。(點擊課件:春天裏的大自然)請同學們説説文中描繪了春天裏大自然的哪些景物?

生:山、水、日、草、花、風、雨。

師:請同學們用一種鑑賞的眼光來説説你從文中發現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説(點擊課件顯示):鑑賞式地説久説效果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我最喜歡的一種聲音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息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氛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

熊 麟:我説我最喜歡的種感覺是“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師:為什麼喜歡?

熊 麟:因為它讓我感覺到春天到來的一種歡樂的氣氛。

師:桃兒、杏兒、梨兒是眼前的實景嗎?

生:(齊)不是。是想像的。

師:對,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是對未來的一種憧憬。春天是能夠給人夢想的。

朱華倫:我要説的是兩個方面。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是“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陽光下的小鳥在繁花嫩葉當中歌唱,它們的歌聲令人心醉。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息是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在空氣裏的融合,它們共同構成了春天的大自然所特有的最和諧的氣息。

師:説得真好!你對春天裏的大自然有着一種獨特的體驗。

袁小茜: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是春天的草地,草地上人們的活動,給人一種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感覺。

師:草的嫩綠、風的輕柔、人的快樂,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

黃一哲: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讓人彷彿置身於花海之中,又像掉進了顏色桶裏?

師:顏色桶?很有意思的説法。同學們覺得這些顏色美嗎?

生:(齊)美!

師:有哪幾種顏色呢?

生:(齊)紅、粉、白。

師:紅色讓作者想到了什麼?

生:(齊)火。

師:火一樣的熱烈。粉色讓作者想到了什麼?

生:(齊)霞。

師:霞一樣的浪漫。白色又讓作者想到了什麼?

生:(齊)雪。

師:雪一樣的純潔。多美的色彩呀!繼續説。

陳 茜: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是“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它給人的感覺是春天的腳步一步一步向我們靠近,讓我們彷彿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師:哦,春天漸漸向我們走近,大自然也漸漸變得温和起來。這是作者對春天裏的大自然的整體輪廓所作的簡筆勾勒。

趙雅婷:我選擇的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它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氛:“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那朦朦朧朧的薄煙,那絲絲小雨,給我的感覺不只是美,還有一種神祕感。

師:你充滿了想像力的解説把我們也帶進入那美麗而神祕的境界之中,謝謝你。

魯梨:我想全説。

師:(笑)好,那你就全説。

魯 梨:(有些靦腆地)我還沒有想得很好,我是邊感受邊説的。

師:(鼓勵地)沒有關係,只管説。

魯 梨: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是蜜蜂、蝴蝶和野花相映生輝的畫面。在這個畫面中,蜜蜂嗡嗡地鬧,蝴蝶愜意地飛,後面還寫到野花,作者將動物與植物結合起來寫,給人一種很美好的感覺。我最喜歡的一種聲音自然就是鳥的聲音了,文中説了,鳥兒是“高興起來了”才唱歌的,我想鳥兒快樂的心情也是春天的美景帶給它的,我們不能設想鳥兒會在一個很糟糕的的環境下快樂地唱歌。而且後面還説到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這又是動物與大自然的一種融合。我最喜歡的氣息是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它讓我想到了我家鄉的田野。我最喜歡的氣氛就是春雨中的氣氛,作者將細密的春雨和小草、樹葉、黃暈的光相結合,我想是否想要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使人心境平和呢?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就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花,我的感覺是,它們倒不像是純粹的一種競爭,而是爭着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份美去展示給人們。它們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證明了這一點。還有,我的名字叫魯梨,所以當我讀到寫梨樹的內容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更加親切的。

師:太好了!你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他掌聲?

(生齊鼓掌。)

周 倩:該説的都被他説了,但我還是要説。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就是草地上的人們“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裏的人們,有的寧靜悠閒,有的活潑好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師:聽了你的解説,連老師都對那片草地無限神往了!

王欣荻:我最喜歡的一種聲音就是成天嘹亮地響着的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它也許並不起眼,但是它讓我感覺到了春天的活力與美好。

師:牧童用笛聲迎接了春天,也用笛聲渲染了春天。

李 恰: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就是“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讀到這裏我眼前不僅出現了那雨後美麗的畫面,還似乎嗅到了一種雨後清新的氣息。

師:(讚歎)説得真是太好了,充滿了想像與聯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是不會辜負春天的。

顏佳霓: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是雨“密密地斜織着”,雨中的房屋卻“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我覺得這種感覺很特別,春雨是密密麻麻的,房屋卻是稀稀疏疏的;春雨淅浙瀝瀝的,房屋卻安安靜靜的。

師:你真是慧眼獨具!竟然發現了這麼美麗的一處!是的,疏密結合,動靜結合,使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

張倬賢:我最喜歡的一處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話裏邊包含了除聲音以外所有的內容:有畫面,有氣息,有氣氛,有感覺。先説畫面,這句話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一個高山上,許多樹都開滿了花,漫山遍野,五顏六色。然後它還給人一種春天的氣息,各種各樣的花都散發着醉人的芳香,令人感覺非常的……非常的……(此處老師接話道:“沁人心脾,對嗎嚴)對,沁人心脾。再就是氣氛,那些花都“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放,像是一羣淘氣的孩子,在那兒爭着展現自己的美麗,那種爭先恐後的氣氛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些花兒好可愛啊!

師:是啊,她們固執地層示着自己的美麗,只是為了裝點春天。

王方國:我也説這句。但是我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不同。百花齊放的春天是一年的開始,從這些花兒我想到,人生也應該從一開始就有一種競爭意識,否則我們就將會落伍,趕不上大家。

師:對呀,在人生的春天,我們也要像春花一樣趕得上趟兒,珍惜大好春光,實現人生價值,可別落後了呀!

康倩倩: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就感覺到有一陣陣柔和的春風吹進我的胸懷,充滿了温暖,充滿了愛。

師:嗯,作者把春風的吹拂比作母親的撫摸,充滿了慈愛和温暖的撫摸。

馬彬彬: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氛是城裏鄉下許許多多的小孩、大人迎接春天的到來,也趕趟兒似的都出來了,藉着春天這樣一個美好的開始,讓自己得到更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喜歡那種熱鬧、歡快、輕鬆的氣氛。

師:嗯,老師也很喜歡這種氣氛,作者在這裏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天的全景,這幅全景中的人們,不僅熱鬧、歡快、輕鬆,而且還是積極向上的,瞧,他們“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也要趁着人生的春光,趕快生活呀!

朱華倫: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是“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作者將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針、細絲,分別表現了春雨的密、亮、細,連綿的春雨既不像夏雨那樣氣勢磅礴,也不像冬雨那樣冷酷無情,它正好代表了我對春天的整體感受。

點評:以上環節是以一種開放性的活動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擯棄了傳統的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彼此割裂的片面解讀,而是在春天整體的意境中去尋找、發現、感受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強調了個性化的閲讀體驗,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在成長着,學生的感知在提升着,整個環節的流程是動態的,有層次的,所以從這個環節過渡到以下對於文章的表達技巧的評價環節就是水到渠成的。

師:聽了朱華倫同學的發言,我發現同學們已經不滿足於對課文的形象體驗,而已經開始渴望進行深入的探究了,好,老師給你們機會,請你們評一評作者的表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説(點擊課件顯示):

評表達: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美的句式: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細緻的觀察:

我認為最清楚的層次: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

王薪懿: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詞分別寫出了小草的質地和色澤,讓人感覺到了春天所特有的氣息。

師:你很善於發現美。這兩個詞不僅從內容上表現了小草的美麗,還通過疊音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小草喜愛的真情。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疊詞。

盧祝靚子:我認為最妙的詞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的“鬧”字,既有聲音,又有形象,還表現了蜜蜂像孩子一樣地活潑好動。

師:嗯,這裏既寫了視覺的感受,又寫了聽覺的感受,你不僅善於發現,還很善於聯想,把蜜蜂和孩子聯繫了起來,很好!

瑪 傑:我認為最妙的詞是“散在草叢裏”的“散”,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是十分隨意、自然,像是天然點綴,不是人工刻意裝飾的。

師:噢,也許是天女散花吧!你想得真好!

佘冬陽:我認為最細緻的觀察是這樣一處:“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這種景象在農村雖然是很常見的,但是,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寫出了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象:如果把這些景物放到大城市裏,也許人們會認為是一堆垃圾,但是,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裏,它們就能夠成為一種風景。

師:説中了要害。寫景要有細緻的觀察,要善於抓住特徵,要能夠突出特色。作者描繪的是江南的春天,所以選擇了一些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景物來描繪,整個畫面十分和諧。

李翹楚:我認為最妙的修辭是反覆。開頭説“盼望着,盼望着”,運用反覆的手法表現了人們希望春天早日到來的急切心情。

師:盼而又盼,望眼欲穿,可見春天的魅力無法抵擋。

楊泊雅:我認為最妙的修辭是比喻。舉個例子,如“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裏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微風一拂,彷彿進入了仙境。

師:你覺得這一處比喻用得妙,為什麼妙?眼睛、星星和野花有什麼相似之處?

(楊泊雅一時難以回答,此時老師便讓其他同學都思考一下,給他補充。)

彭 或:我認為花上面沾滿了露水,加上微風一吹,就顯得閃閃爍爍的,像眼睛和星星一樣閃亮。

大張瑩:我認為草和花在一起,風一吹,草有時會把花給遮住,花時隱時現的,就像眼睛和星星一樣眨呀眨的。

師:説得很好,我想,野花鮮亮的光澤是不是也跟眼睛和星星一樣明亮呢?可愛又迷人的野花是否也像一個孩子或者星星一樣在調皮地眨着眼睛呢?

王松陽: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的“偷偷”,它把小草寫得具有了人的特點,還表現了春天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到來的。

師: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詞也很妙的,大家發現了嗎?

生:(齊)“鑽”!

師:它寫出了小草的什麼特點?

生:(齊)頑強的生命力!

師:對,還有一股擠勁!努力破土而出,沐浴春天的陽光。

蔡 宇:我認為最美的句式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它表現了春風的柔和。

師:哦,這是一種引用的修辭,作者在這裏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中的詩句,使文章富有文采,還能喚起讀者的想像。

顏柯:我認為最美的句式是“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按我們的習慣應該説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這樣一變,讓我們讀起來很輕鬆,不費勁,而且我們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後面單獨存在的“嫩嫩的,綠綠的”上面去了。

師:太好了!你的語感很好。這是一個倒裝句,朱自清把兩個形容詞定語後置,強調了小草的嫩與綠。

曹禮楊:我認為最妙的修辭是擬人,而且在文中多處運用。我只舉一個例子:“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這裏把大自然中的一切當作人來寫,像是剛睡醒,還欣欣然張開眼,寫出了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景象,很生動。

師:是啊,寫得有動作──張開眼,還有表情──欣欣然,多好啊!

張真子毫: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中的“醖釀”,大家都知道,酒是越陳越香的,這裏用“醖釀”來寫春天裏的各種氣息一天比一天更濃。

師:哦,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一天比一天更加濃郁,一天比一天更加芳香。

李國洋:我認為最清楚的層次是寫春花的那一段。先寫“樹上”,再寫“花下”,最後寫“遍地”,從上到下,層次清楚。

師:你的概括太精妙了!是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張健賢: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是寫春風的那一段。作者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四個角度來描寫春風,很生動。

師:找得真好!作者開動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風,描繪春風。

劉立力:我認為最妙的修辭是文章最後三段運用的比喻和排比。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寫出了春天的三個發展階段,表現了春天蓬勃生長和旺盛的生機。

師:是啊,這三個句子運用比喻和排比,寫出了春天的誕生、生長和成熟,表現了春天的新鮮、美麗和藴藏的力量。這麼美的句子,又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們應該有感情地再讀一讀!

(生齊讀,感情還不夠熱烈,在老師的指導下,再讀一遍,讀出了很好的效果。在以上“説效果”、“評表達”環節中,學生每説到一處,都是先朗讀,再表述。)

點評:“評表達”這一環節其實就是一種文學鑑賞,是在上環節“説效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學生對課文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質的跳躍。對一篇文章的閲讀,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春”是莢的,但要把這種“笑”表現出來卻需要高超嫻熟的表達技巧。《春》帶給我們愉悦的感受,喚起我們的夢想,作者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才取得這種效果的呢?在“評表達”這一環節中,學生思維活躍,處處跳動着靈感的火花,並且展示了他們經過平時的語文學習而積澱下來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這一步使得學生對《春》的學習深深地“扎”了下去。當他們再度“浮出水面”的時候,體驗已經更為成熟,理解已經更為理性,認識也已經更為深刻,這樣,在這堂課的語文學習中,他們的生命就已經得到了成長。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剛才欣賞過了朱白清筆下春天裏的大自然的美景。同學們發現了嗎,作者詳細描繪的是哪些圖畫?

生:(齊)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户外全景圖。

師:是的,還有哪些景物是作者簡筆勾勒的呢?

生:(齊)山、水、太陽。

師:好,作者的簡筆勾勒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現在老師就請同學們張開想像的翅膀,創造性地、補白地描繪春山、春水、春日(點擊課件顯示):

想像·描繪

春山

春水

春日

要求:不要筆頭的草稿,打腹稿之後直接口頭表達,學習運用作者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全景圖畫時的一些寫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徵、清楚的層次、修辭的運用、精美的句式、精妙的詞語等等,任選一幅圖畫進行補白式的描繪。

點評:這一環節將閲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既是更深入地走進課文,又是自由地走出課文。在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和對作者的創作藝術有了一定的鑑賞之後,對課文的“留白”之處進行創造性的補白與擴充,既能更加深入地體會春天的美好,理解作者對春天的情思,又能融合自己豐富的生活體驗,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技巧,與作者一起,唱出春的和聲。

(學生靜靜地思索,教室裏一片沉靜。)

胡徐之:我説的是春日。春天來了,太陽紅着臉羞答答地升了起來,也許是冬天烤火時離爐太近,也許是在炕上睡得太久,它一出來,臉就紅通通的。

師:太好了!你不僅學習朱自清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春日描繪得如此嬌羞可愛,寫出了太陽從冬天走進春天時的明顯變化,還運用了猜測的語氣表現了自己對於春日的喜愛和好奇。富有童趣的想像,十分動人。

温自豪:我説春水。春水永遠是綠的,春水的綠是原始而純潔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寶劍上的祖母綠。黃金雖貴,也比不上那一絲的綠色。也正像無冕之王頭上的橄欖綠,掬一捧春水,綠遍人間;撒萬點春綠,……(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該怎麼説了。

(生一齊大笑。)

師:(亦笑)補充一下,“洗盡塵俗”可以嗎?他的發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黃金有價綠無價”,很好。

趙雅婷:我也説春水,但我和温自豪的感覺不一樣,他認為春水是綠色的,我認為春水應該是鵝黃色的,因為在我的眼中,鵝黃色是代表温暖的。小溪在鵝黃色的温暖中悄悄地融化了。開始釋放出她的生機,她活潑,她機靈,她丁丁東東地流向遠方,捎去快樂,捎去祝福。

師:“鵝黃色的温暖”,多麼富有詩意!“丁丁東東”,多麼優美動聽廣捎去快樂,捎去祝福”,多麼善解人意!

張倬賢:我為春山寫了一首詩:“刺骨的寒氣已被東風吹去/迎來的是一片五彩繽紛的美麗/那可愛的花兒爭着展示自己/給翠綠的山們披上了一件花衣/啊,親愛的山兒/你們被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啊,美麗的山兒/你們手拉着手又成為一道靚麗!”

(該生帶有濃重漢腔的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與詩歌優美雅緻的意境不太和諧,引得全場學生鬨堂大笑。)

師:(帶着笑意讚賞地)他真的是很有創意!用詩的形式來描繪春山,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花草滿山、羣山連綿的畫卷。

王方國:我描繪的是春山。當你漫步在山路上,哼着小曲迎來涼爽的風,舉目四望,頭上是藍藍的天,腳下是碧綠的草,這時,如果你踢幾腳球,打幾個滾,捉幾回迷藏,你的心情就會無比地舒暢。再往下看,底下是潺潺的流水,魚兒在水裏歡快地跳躍,濺起晶瑩的水珠,那晶瑩的水珠在陽光下閃着五彩的光芒。

師:他的圖畫裏面不僅有山有水,還有人有魚,所以充滿了無限生機。

劉易凡:我説春日。火紅的圓盤從海平面上跳了出來,照耀着在户外放風箏的人們,一陣微風拂過,樹梢後的陽光不好意思地爬進了千家萬户的窗口。

師:“不好意思”寫出了樹梢後的太陽“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好!

温自豪:我也説春日。春日初升猶如狂龍出海,破水而出。升入半空中時,又彷彿是千軍萬馬,浩浩蕩蕩,揮灑淋漓,直到升人高空,便無比豪邁地灑下萬道金光,照亮人間的一切,使人間温暖起來。

師:同學們的描繪讓老師感覺真像是走進了春天,無比美好,那麼文中的那些春天裏的人呢?他們又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

首先請你們詩意地表達(點擊課件顯示):

丸詩意地説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風中的人

雨裏的人

户外的人

點評:由春天裏的大自然過渡到春天裏的人──人的活動,人的心理。在傳統教學中,一般只有在講析迎春圖時才會注意到“人”,其實縱觀全文我們就會發現,“人”活躍在文章的每一幅畫面中。“詩意地説”是一種極能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和審美品味的實踐活動,也許學生一時還不能表現得很出色,但是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體現出這樣一種價值導向,平時就經常進行各種形式的審美薰陶,引導學生逐步實現這種審美品位的提升。

(學生思考,私下議論,許久不敢開口。)

師:要不要老師給個例子?

(大多數同學説“要”。)

師:例如風中的人,牧童用笛聲應和着鳥鳴、輕風、流水的聲音,人與自然共同為春譜曲,所以老師給了一個詩意的命名:“同一首歌”。勇敢地嘗試,相信你們會比老師説得更好。

李昕:我給花下的人命名為“花前月下”。

師:噢,有“花前”,可是沒有“月下”呀,人在花下憧憬秋實,“花下的夢想”怎麼樣?

生:(齊)可以。

師:再想想。還會有更好的。

朱華倫:我説雨裏的人:雨中的靜默。

師:雨裏的人是靜默的嗎?

生:(齊)房屋是靜默的。

師:對,雨裏的房屋是靜默的,雨裏的人可忙着呢!我們可以説:雨夜春忙。可以嗎?

生:可以。

顏佳霓:(試探性地)我説草地上的人:綠中的點綴。

師:(點頭讚許)嗯,有點意思了。再想想。

李望:我説户外的人:風中的希望。

師:太妙了!他們放飛了風箏,也放飛了希望!

張倬賢:我説户外的人:放飛夢想。

師:很善於“拿來”,很好!

魯 梨:我説風中的人:嗅春的氣息。

師:(略一遲疑)“與春天同呼吸”也許會更好些。

湛子傑:我説雨裏的人:滋潤希望。

師:“播種希望”也許更好些。

蔡晨晨:我説兩個。花下的人:共同的美麗;風中的人:與春天共舞。

師:你的發言啟發了老師的想像,前者説成“花樣年華”怎樣?“與春天共舞”説得美極了,掌聲獎勵!

王松陽:我説草地的人:相約青草地。

師:妙極!掌聲獎勵!

(生齊鼓掌。)

黃一哲:我説花下的人:沐浴花雨。

師:嗯,富有詩情畫意。

劉易凡:我説户外的人:隨風飄蕩的希望。

師:富有動感,富有詩意,好!

周姝燦:我也説户外的人:同在一片藍天下。

師:這個命名可以引發多少想像!真好!

胡徐之:我説花下的人:花香中的遐想。

師:景人結合,好!

鄧 璞:我説風中的人:春之歌。

師:言約意豐,太好了!同學們,這所有徜徉在春天裏的人給你的整體感覺是怎樣的?能概括地説説嗎(點擊課件顯示):

概括地説:

春天裏的人是 的。

點評:從“詩意地説”到“概括地説”,又是一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也是一個由分到合的過程。那些蘋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風中的人、雨裏的人、户外的人,也許活動不同,情感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徜徉在春天裏的人,他們有着同樣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風貌,這種“概括地説”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去理解春天帶給人們的希望、美好與力量。

(學生幾乎不假思索地紛紛舉手,一個接一個的精彩發言匯成了一條奔流的瀑布。)

賀菁菁:春天裏的人是忙碌的。

鄒 非:春天裏的人是幸福的。

袁小茜:春天裏的人是朝氣蓬勃的。

熊 麟:春天裏的人是充實的。

湛子傑:春天裏的人是充滿希望的。

楊 超:春天裏的人是精神抖擻的。

楊泊雅:春天裏的人是滿懷信心的。

鄧神鬆:春天裏的人是充滿幻想的。

鄧 貝:春天裏的人是快樂的。

温自豪:春天裏的人是美好的。

黃一哲:春天裏的人是浪漫的。

熊 麟:春天裏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方 媛:春天裏的人是喜氣洋洋的。

趙雅婷:春天裏的人是飛翔的。

師:太精彩了,老師真不忍心打斷你們!希望我們都能飛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們能飛翔在人生的春天!其實,當我們在春天衞飛翔的時候,只要你用心傾聽,你會發現大自然會對我們輕聲地説話,告訴老師,你們聽到了什麼:(點擊課件顯示)

大自然與人的對話

春草告訴我:

春花告訴我:春風告訴我春雨告訴我泥土告訴我柳條告訴我

提示:可以充滿情感地説,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説。

點評:“自然與人的對話”是將學生對這篇散文的學習推向更高境界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後一個“合”的環節,讓整個課堂結構完整有序地生成。春天帶給人們許多啟示與鼓舞,但這些都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那些有心人從大自然的現象中聯想到、從大自然的物語中傾聽到的。這種活動需要學生調動自己一切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在準確理解和認識事物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文學素養,經過綜合性的、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這種活動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自我挑戰。如果挑戰成功,就能讓自己的語文生命跨上一個台階,是值得為之付出努力的,對老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這種活動要求老師反應敏捷,思想深刻,善於引導,長於表達。在這種活動中,老師和學生的生命會在課堂中得到共同的成長與調節。

(學生略一思索,開始舉手。)

胡師山:春雨告訴我:春天是對人類心靈的淨化。

師:春雨盪滌了人類的靈魂。

朱華倫:春草告訴我:你和我一樣朝氣蓬勃。

師:春草鼓勵了你。

周姝燦:春草告訴我:只要有一股鑽勁,就一定可以成功。

師:春草給你的啟示。

鄧 璞:泥土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

師:生命是一棵大樹,愈是同泥土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

王方國:春花告訴我:只有勇於競爭,才能使人生燦爛。

師:用愛成就理想,用心託舉希望。

鄒 非:春風告訴我:將你的理想放飛吧!

師:與夢想一起飛翔。

小張瑩:春草告訴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風雨的殘暴。

師: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將生命探向藍天。

楊泊雅:春花告訴我:不努力是結不出果子的。

師:不在春天開花,就不能在秋天結果。

陽佳奇:柳條告訴我:做人要謙虛。因為柳條是下垂的。

師:低下你的頭,放下你的架子吧,因為謙虛是一種美麗。

蔡宇:泥土告訴我:這裏灑下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穫。

師:灑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楊金華:春草告訴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只有頑強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見光明。

周 倩:柳條告訴我:傾吐春天,會讓自己更美麗;享受生活,會讓人更完美。

師:“享受生活”換成“享受生命”會讓你的這句話品位更高。

沈 謙:春雨告訴我:團結就是力量,因為春雨是由許多雨絲組合而成的。

師:是啊,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海,你可知“水滴石穿”?

施孟吟:春花告訴我:我們的美是在冬天貯蓄了一季的熱情的。

師:貯蓄了整個冬季的熱情,才釀成了春天美麗的笑臉。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爭先恐後,課堂上時時爆發熱烈的掌聲。)

師: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美麗的`畫卷,講述了春天的故事,訴説了人生的哲理。讓我們同朱自清一起再次走進春天,欣賞春天,思考春天!點擊課件中的課文朗讀。

(學生邊欣賞邊跟着朗讀。)

點評:在朗讀欣賞的過程中,個別畫面引起了學生的竊竊私語。課後問起來,才知道他們説桃花、杏花、梨花不是同一時節開放的,有先有後,但課件上的這三幅畫面一齊出現,不太符合實際。還有那隻小鳥似乎不是在唱歌,它的嘴裏好像還銜着一隻蟲子,還有那在天安門廣場上放風箏的孩子們,那種景象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户外的那種輕鬆、美麗與愜意。事實上,這也正是我自己很不滿意的幾幅畫面,但是因為時間倉促,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了,只好將就對付。我很欣慰,一是因為不管這樣的細節有沒有必要去深究,但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學生是喜愛並善於探究與質疑的,而且他們有着較高的審美品位;二是因為我發現我將課文朗讀放在最後的決策是正確的。起先我本來想在開課之初用這種多媒體的手段將學生帶人情境,以此促進教學,但考慮到這種過於具體實在的圖景有可能會束縛他們的想像力,縮小想像空間,且有一種先人為主、強行灌輸之嫌,便決定將它放在最後欣賞。前面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推動他們的個性閲讀、個性化的情感體驗。果然,當他們潛心於語言文字的感悟與品味時,獲得的體驗真是豐富多彩,這是直觀的視覺印象的刺激永遠無法達到的效果。

(朗讀欣賞結束以後,點擊課件顯示結束語。)

讓我們與春天一同上路,比夢想走得更遠!

把握人生的春天,創造美好的明天!

點評:結束語意在喚醒、激勵、鼓舞,以富有詩意的結束語引導學生將從大自然中的春天得到的力量注入自己人生的春天中去,讓從春天得到的所有啟示進入他們的生命,讓生命茁壯成長。

【與教者的對話】

史:你談到了,要把握和利用好《春》的“價值資源”。作品的“價值資源”,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概念。不過,今天不想就這一概念展開談論了。我只想請你説説看,朱自清先生《春》的“價值資源”在哪裏?

熊:您既然問到了這裏,我想不妨適當多説幾句。我以為,教學本文,可以從以下角度去把握和利用其價值資源。

1、畫意與詩情:

《春》通篇洋溢着作者對春天的發自心底的愛,感情之飽滿,真可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但是,作者自始至終沒有説過一句“我愛春天”。一切都是在言外,一切都是讓形象説話。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説:“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話極有見地。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散文和詩詞的情形有所不同,不能要求每篇散文都有鮮明的意境。但是,富於詩情畫意的、境界鮮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人們常説朱自清的《春》像一首詩、一支歌、一幅畫,我想道理就在這裏。教學本文時,可着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陶冶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2、觀察與描寫:

詩情畫意是要以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為基礎的,否則便是花瓶裏的紙花。觀察不僅是眼看,外界事物有形態,有顏色,有聲音,有味道,有性質等,這些要靠五官去感覺,於是除視覺外還有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文中多角度的觀察和描寫是很值得欣賞和借鑑的。

作者細緻的、多角度的觀察,形象抒情、流動和諧的描寫,把春天的風采展現出來,形象生動,色彩鮮明,詩情畫意,宛然在目。描寫的順序也富有層次的變化:張弛結合、點面結合、縱橫結合、高低結合、動靜結合、景人結合、虛實結合、遠近結合、色味結合、粗細結合等等。教學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鑑賞作者的表達技巧,並學習運用。

3、語言的藝術:

這篇散文的語言,以口頭語為主,但絕不粗俗油滑;也用書面語,但絕不纖弱沉悶。它是提煉了口頭語與書面語的精華而成的極純粹極地道的文學語言。通篇以白描寫意為底子,輔之以工筆刻畫,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百讀不厭。文中疊詞的運用、短句的運用、倒裝句與“的”字句的運用、修辭的運用等等,都是值得鑑賞的。在教學本文時,要引導學生對其語言的藝術進行探究品味。

4、生命的靈氣:

《春》裏所描繪的景物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你看,在朱自清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在草叢裏眨着眼睛;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使景物鮮活生動,形象逼真,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特點,並探究取得這種效果的藝術手法,例如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5、精美的結構:

《春》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細描細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文章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結於擬人,其構思佈局、修辭潤色頗具匠心。教學本文時,在開課之初就當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瞭解這種總分總的結構。至於前後句子在內容和修辭方面的呼應,在合適的情況下稍加點示即可。

史:很好。你是用“心”在讀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你自己獨特的視野、個人穎悟的解構。不過,我們常説,説時容易做時難。課堂教學,它不是教師單邊的行動,而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那麼,課堂上,怎樣達成師生的這一種互動和交流呢?

熊:在這一點上,我始終遵循自創的語文課堂教學十“最”原則:

1、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

2、以最輕鬆的形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

3、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

4、教師最大程度地閒下來,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

5、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

史:這是熊芳芳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法”。你肯定還想結合《春》的教學具體地談,但我的欄目版面有限,這方面有什麼想法,以後通過其他方式聊。回到課堂教學上來,我想聽聽你的教學後的反思。

熊:感慨很多,我想集中談以下四點:

1、時間:

如果這是一堂“競賽課”,我絕對會輸得很慘。因為它整個流程所花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因為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在強行宣佈“這是最後一個發言者”時,在同學們重重的歎息聲中咬咬牙才能結束。

他們想説的太多,文章的可讀性太強,走馬觀花會令他們不滿足,我自己也不會滿足,而且也不忍心。由此可想到,公開課是否無論什麼課文都只能上45分鐘。教學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於課堂的整體設計是否真能在45分鐘之內明確地體現出來?這45分鐘內,學生該不會食不果腹,或者至多混個半飽?

2、鏡頭:

我們學校只有一台攝像機,起先攝像的老師將攝像機放在教室的後邊。當然,這是最常規最標準的做法,一直以來,鏡頭對準老師似乎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向攝像的老師提出要求:將鏡頭對準學生。因為他們是主角,他們是主人。雖然鏡頭中的我總是“但聞其聲,不見其人”,至多也不過是偶爾露個側面,但是我的學生在每一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個個生龍活虎,整個課堂活色生鮮。我想,電影導演在拍戲的時候常常會強調配角不要搶主角的戲,教師的角色是否一定能夠用“配角”來定位我還不能斷言,但是學生是主角卻是肯定的,讓學生做鏡頭的主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他們佔盡春光才是課堂永遠的主題。

3、姓名:

讀到不少的教學實錄,耳邊也總是響着強烈的呼聲:學生是主角。所有的教學實錄中,我從來沒有認識一個所謂的“主角”,他(或她)姓甚名誰?有怎樣的個性?在這個課堂中又在怎樣的成長與發展着?全都不得而知。倒是記住了許多不是主角的“主角”。所有的學生都只是配角而已,是襯托紅花的綠葉而已。他們的名字不是“生1”、“生2”、“生3”,就是“生甲”、“生乙”、“生丙”……所以,在這篇教學實錄中,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要鄭重地記下他們的名字,因為那些課堂當中的理解和發現是他們自己的創造,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個性體驗,我甚至可以説,他們擁有那些知識和智慧的產權。我必須給予真誠的尊重。

史: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成長、發展的最佳方式。願你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gnp2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