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業調查報告14篇

農業調查報告14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業調查報告14篇

農業調查報告 篇1

農業自然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源,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

自然界可被利用於農業生產的物質和能量來源稱為農業自然資源,一般指各種氣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國人多地少,人均佔有農業自然資源貧乏,而農業自然資源浪費依然嚴重,部分資源出現枯竭,環境污染現象日益嚴重,有的資源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查明我鄉農業自然資源的狀況、特點和開發潛力,保護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農業自然資源,加強農業自然資源的綜合管理,提高農業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不但對發展農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且有利於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發展國民經濟。

我們課題研究小組的成員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兩人一組,對我鄉的農業自然資源以及農業佈局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

1、氣候資源。氣候資源指的是太陽輻射、熱量、降水等氣候因子的數量及其特定組合。氣候資源主要包括太陽輻射能、降水、温度等氣候因素,氣候資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農業生產的佈局、結構以及產量的高低和品質的優劣。

××鄉位於長江以南的沅水河邊,緯度偏低,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特徵明顯。在冬季,常受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南下的乾冷氣團控制,比較乾冷,在準靜止鋒面和氣旋活動的影響下,帶來了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氣。在夏季,則多為低緯度海洋暖濕氣團所盤踞,氣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氣流對峙,氣旋及鋒面活動頻繁,雨水較多,天氣多變。秋季是從夏入冬的過渡季節,副熱帶高壓勢力逐步南撤,表現為濕度小的秋高氣爽天氣。總之,氣候温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為我鄉顯著的氣候特徵。

我鄉全年光輻射總量達到4500~55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日照2600~3400小時。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白晝時間長達14~16小時。作物生長季節(4~11月)日照1600~2100小時。光能資源豐富,光有效輻射強,日照時數長,有利於喜光植物生長髮育、有機物質積累和果實着色。我鄉災害氣候主要有乾旱、大風、霜凍、冰雹等幾種。

2、水資源。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水資源指的是可供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開發利用的含較低可溶性鹽類而不含有毒物質的水分來源,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這是一種動態資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氣降水為基本補給來源。

沅水穿境而過,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羅棋佈,境內修築了八座中ⅱ型水庫,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鄉水資源量非常豐富,保證了農作物的生長髮育對水的需要。

3、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指的是能供養生物的'陸地表層,包括內陸水域。我鄉土地資源按其用途和利用狀況,可以概分為耕地、園地、林地以及河流、水庫、池塘等水域。

我鄉耕地面積8601.78畝,其中稻田面積5406.62畝,棉田面積3195.16畝,園地面積5234.28畝,其中桑地面積1864.52畝,柑橘、楊梅等經濟園地面積3369.76畝,林地面積42183畝,其中用材林地面積30180畝,原料林地面積1xx畝,可供水產養殖的水域2214畝。

4、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指的是可作為農業生產經營對象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種類及羣落類型。我鄉生物資源主要有森林資源、水產資源、野生生物資源等。我鄉森林覆蓋率約為65.7%,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油桐等樹種,比較珍稀的有銀杏、水杉等樹種;主要的野生生物資源有一種害蟲、娃娃魚、黃姜、蘑菇等;水產資源比較豐富,淡水魚類品種多,約有50多種,主要有鯉魚、鰱魚、鱅魚、草魚、扁魚等,××的河魚在XX市是非常有名的。

農業佈局亦稱農業分佈或農業配置,指的是農林牧副漁各部門及其所隸屬的各生產門類與各種產品的地域分佈和地域內各部門、各行業、各種產品的空間安排。農業佈局的基本原則是要求農業各部門的分佈能以最小的消耗滿足一定生產力水平下的社會需求,並儘可能分佈在條件最優越的地區,而每個地區內的農業各部門和農作物又保持着合理的比例,能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一般地説對農業佈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社會生產方式,它從宏觀的整體的角度決定了農業佈局的基本特點、形式、範圍和水平。合理的農業佈局可以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因地制宜,以便從一定面積的土地上獲得儘可能多的優質農產品,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社會效益。

我鄉農業生產佈局秉着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促進農業生產平衡發展的原則,對我鄉農業生產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了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長足發展。在南家坊村所在的沅水河沖積地塊,利用謝玉劍反季節蔬菜種植經驗,帶動和發展發季節蔬菜;在××坪村所在的沿河地塊,發展訂單農業,進行榨菜種植和棉花制種;在羅家衝村的沿河草地、荒灘、水田溝渠,進行白鵝養殖;在青市村,依靠豐富的森林、草地資源,進行黃羊養殖。總之,我鄉依託自然資源優勢,依靠種植、養殖大户的帶動,因地制宜的進行農業區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我鄉在利用農業自然資源,進行農業生產佈局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現是:

1、農業資源承載過重。××鄉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約為1.2畝,人地矛盾尖鋭。

2、土地不合理利用的現象比較突出。農業用地中,中低產田就佔全鄉耕地面積的62.8%,低產園地、低產林地、低產水面分別佔全鄉園地、林地及淡水養殖水面的19.6%、16.9%和60.7%。

3、局部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我鄉土地中的山坡地比重較大,山坡地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14.4%,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和地力不斷下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度依賴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以及生活廢水排放量的不斷增加,農村水源污染迅速擴大。

此外,我鄉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災能力較差,農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靠天吃飯的現象依然較為突出。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低,導致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業比較效益下降。這些問題大大削弱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直接影響了我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針對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的建議是:

1、大力發展可持續農業科學技術,生物綜合防治技術、環境保護和治理技

術,實行集約經營,不斷提高土地質量和生產力,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2、搞好農業自然資源的調查和規劃工作,科學地開發利用土地。

3、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保護耕地。

4、加強農業自然資源管理,積極進行植樹造林,優化生態環境。

農業調查報告 篇2

內容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攀枝花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全縣農業增收情況,可以看出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資金、設施、自然災害、科技、資源,只要解決好這些問題,米易縣的農業發展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鍵詞:農民增收,特色農業,作用分析

一、米易縣農民增收現狀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位於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介於北緯26°42′至27°10′,東經101°44′至102°15′,二灘電站座落其間。全縣幅員面積2104.32千平方米,轄8鎮,20鄉(含9個民族鄉)。總人口21.56萬人,居住着漢、彝、傈憟、回、白等24個民族。憑藉米易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米易農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米易縣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產品產銷兩旺。在新農村建設中,米易縣以晃橋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基地、優質水果基地、良種畜牧基地和基層文化、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業總產值11.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79元,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民總收入達13.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471.6元,總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農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特色種植農户和普通農户,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户,他們一年收入最多達10幾萬元,但是普通農户一年就1萬元左右。所以,要建設好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縮小農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特色農業

就米易縣來説,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的很多,比如説水果種植、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烤煙等等,而且規模大,收入高,他們有的是看到了市場前景和資源條件,有的是政府組織,然後開始特色種養農產品,規模也就不斷擴大,給農户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農户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種養技術,比如説防病防蟲,經營管理,施肥技術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給予了他們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1.1 蔬菜種植

米易縣的特色蔬菜主要種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黃瓜、山藥、西紅柿、絲瓜、豇豆等。農户都採用大棚種植,小河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74.54%,雷窩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6.37%,青皮村蓋大棚15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33.21%,移民新村蓋大棚4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66.7%,種植大棚青椒、苦瓜、黃瓜,一畝大約能收入2.4萬元,大棚四季豆一畝大約能收入2萬元,山藥一畝大約能收入2.5萬元,隨着種種規模化的種植,蔬菜越來越多、價格也很令人滿意、大多是銷往外地,比如説成都、重慶、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縣早市蔬菜種植面積4.66萬畝,產量15.40萬噸,總產值3.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新增的30%依賴早春蔬菜產業,是省內單位面積效益最高的區域。

1.2 水果種植

特色水果重點發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亞熱帶水果。重點發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產量14.01萬噸,同比增長23.9%。面積和產量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芒果13.5萬畝,增加1.45萬畝,產量3.3萬噸,增加0.8萬噸;枇杷5.36萬畝,產量0.45萬噸,增加0.04萬噸;石榴1.3萬畝,產量0.7萬噸,增加0.1萬噸。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種植在獨樹村。品種有紫芒、香芒、向陽芒、凱特等等,農户都是成片種植,多的有約15畝,收入約達15萬元。該村土地面積6397畝,果園種植面積1200畝,佔18.76%,是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銷往外地,而且價格高,達到5——6元/斤,而且果子較大,大的可以賣到十元一個,收益可觀,農民增收明顯。

1.3 養殖

近年來,米易縣嚴格按照我市“大力發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結合退耕還林(草)等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大種草養畜力度,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推行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科學養殖方式,多渠道加快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及推廣,在做大存欄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出欄率,確保生產穩步發展,草食牲畜、水產養殖高速增長。

1.3.1 牛養殖

米易縣草場鄉建了一個奶牛養殖示範場,養殖場佔地2500平方米,現在梅花鹿9頭,奶牛、肉牛27頭,擁有各類資產折價約50萬元。主要從事奶牛、肉牛、雜交選育實驗以推廣和梅花鹿的繁育、養殖、鹿茸等鹿副產品的加工,現有存欄鹿9只。XX年-XX年計劃發展到存欄100頭規模。該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改良奶牛269頭,黃牛391頭,水牛100頭,已產下雜交一代肉牛485頭,出欄350頭,飼養18月齡出欄,平均售價4000元/頭計算,則可創收350×4000=140萬元元,按同等條件下飼養管理出欄1頭雜交肉牛比本地黃牛增加純利潤1200元計算,共計增加純收入為42萬元,所以該項目的經濟效益顯著。

1.3.2 豬養殖

米易新山鄉萬民生態豬產業化示範養殖場是一個養豬示範基地,佔地面積640畝,採用“公司 基地 專合組織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topigs優質豬良繁體系,在公司的芒果園擴建topigs祖代豬場,在米易縣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發展存欄100頭父母代topigs種豬的標準化養豬小區10個,將帶動攀枝花市2464示範户進行生豬適度規模養殖,實現生豬養殖全過程標準。該養殖場已投入資金300多萬,架電2.8千米,建大型生豬養殖場4000多平方米,建沼氣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飲水管4000餘米,預計今年出欄生豬5000頭,明年出欄10000頭,收益明顯。

1.3.3 水產養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奠定了水產養殖發展的良好基礎,水產業的發展為該縣立體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縣擁有標準網箱2400口,養殖水面2.8萬畝(含二灘),有水產苗種繁殖户17户,年生產各類水產苗種7億尾。由於苗種繁殖時間較其它縣市早30至50天,已經成為川西南重要的水產苗種早繁基地。大大帶動了產業化發展,促進了弄明增收。

1.4 烤煙

米易縣政府圍繞打造攀枝花百萬擔國家級現代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晃橋村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點項目,抓以煙水、煙路、烤房、農業機械、收購站點及新農村建設等十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投資3 805.77萬元,在普威、白坡等7個鄉鎮實施煙水配套項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萬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萬立方米、溝渠65條116.88千米、管網7片116.28千米、機耕道12條40.1千米,整治興發水庫,新增蓄水量61.8萬立方米。建成現代煙草農業示範煙田767萬平方米,常年輪作區基本煙田333萬平方米。全縣有11個鄉鎮、78個村、468個村民小組、7 697户農户種植烤煙,烤煙大田移栽4 851萬平方米,烤煙產量7 250噸,,煙葉總產值11 537.94萬元,,實現煙葉税2 002.64萬元。僅烤煙一項煙農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給農户帶來了可觀收益。

三、非特色農業經營户

在米易縣,非特色種植農户大約有24716人,佔總人口的11%,他們的年收入總值達1.4億,人均收入達5664元,數據顯示:他們的務農收入佔總收入的26.42%,經商收入佔12.53%,務工收入佔61.79,資產性收入佔0.61%。他們大多是沒有土地、或是沒有相關特色種植技術,務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們有開車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勞動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沒勞動力的人,在家裏種點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稻穀等,能自給自足,還能有一定結餘,但是主要收入還是外出務工所得,另外,外出務工的收入和家裏那些特色種植農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們認為在家務農更累,沒有外出務工自由、輕鬆,所以就決定長期在外務工。在外務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術、年輕,都是工作比較穩定、工資待遇也比較好,有一個好的'工作崗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有很大一部分結餘,生活相對也比較寬鬆,他們就習慣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願意回家種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對比分析

4.1 資金問題

要讓農户增收,當然會有投資,但在投資方面就有問題了,農户的流動資金不多,資金問題就嚴重影響農民的增收,對於少部分的普通農户,資金基本上能週轉,因為他們的資金挪動小,只是少部分的種子錢,肥料錢,基本沒有科技投入,而且規模校對於經特色種植的農户,他們的資金流動就大了,他們的規模大,技術要求高,對於米易縣的特色種植農户,41.0%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困難,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生產資料,他們的增收就出現了困難,他們嘗試着向銀行貸款,但手續麻煩、缺少抵押品、缺少擔保人這些因素讓他們貸款難,甚至貸不到款,特色種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農户增收總值,資金成了農户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只要農户有資金來源,生產資料就能供應,規模就有了保證,當然就為農民增收加了一個籌碼。

4.2 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從事種植還是養殖。比如説水利基礎設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風等基礎設施。就米易縣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蔬菜防凍,對於特色種植農户(水果種植、烤煙種植、蔬菜種植)而言,這是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旦缺水,水果品質低、產量少;一旦霜凍,蔬菜大規模死苗,損失極大。在蔬菜種植 過程中採取了應對措施的佔62.2%,其政府幫助的佔46.0%;在水果種植過程中採取了措施的佔11.5%,其中農户自己採取措施的佔9.6%,政府採取措施佔1.9%。從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發展,對於水果,相對的基礎應對災害的設施基本沒有,所以水果產量和質量達不到最佳狀態,所以對水果種植而言,水利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農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農户收入,必須解決水利設施,這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產量高的特色水果。

4.3 資源問題(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生長環境,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這個特殊的城市,根據海拔的不同,發展了不同的農產品。金沙江干熱河谷層(海拔1500m以下)。以發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圓、荔枝、柑橘、鮮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鮮食玉米為主。低中山温濕層(海拔在1500~2300m間)。主要發展堅果、畜牧、水產、烤煙、蠶桑、雪梨、桃、蘋果、櫻桃和釀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層(海拔2300m以上)。以發展乾果、生物藥業、畜牧業為主,在這些地段的農户大多都發展起了特色農業,其中土地資源的88.47%發展為了特色農業,在大規模種植下,收入可觀。對於部分農户來説,土地少成了最大問題,一些農户眼看着鄰居逐漸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終不多,就是因為土地資源少,規模小,收入相對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勻,貧富差距就會漸漸縮小,就有助於大規模的發展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

4.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氣候及自然災害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户的增收,就米易縣而言,乾旱、大風、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阻礙着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55.0%的農户自己採取措施抗災;10.7%的農户在政府的幫助下實施抗災保收。自然災害後,政府給予了一定補助。由此看出,在應對災害時,大部分農户束手無策,政府在這方面採取的措施也相對較少,導致農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讓農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決氣候及自然災害給農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採取應對災害的相應措施,這樣才能保證米易縣的農業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促進農户增收。

4.5 科技問題

科學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數據顯示,特色種植農户中93.1%的農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説種植、防蟲、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術,但是其中只有33.3%的農户得到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培訓,由此可以看出,農户對科技的需求遠大於所提供的科技服務,農户迫切希望得到相關技術指導,特別是大規模種植的農户,個別的甚至自己花錢去學習,然後應用到種植當中。有了相關技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農户收入也相對較高,多的達10萬元/年,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約着農民的增收,只有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促進農民增收。

五、解決對策

5.1 資金問題

針對農户資金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創新農户擔保體系;拓寬業務範圍,積極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銀、企、農三結合,發放“企業擔保”貸款,組建農户貸款擔保機構,完善農户貸款擔保體系,延伸便農優惠政策,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各地農户也可以自願成立相應的農户貸款擔保協會等組織,設立基金為協會成員貸款提供擔保。另外,可以推廣農户信貸保證保險來解決農民貸款難; 農户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是針對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還款提供保障的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申請貸款的農民個人或小型農村合作組織,在保險期內,如果個人或小型組織產生還款風險,銀行將按協議追討,對仍不足以清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餘部分,保險公司將負責賠付。投保保證保險將使得符合條件的投保人在獲得保險機構的支持之後,在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情況下,也能夠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以上模式的共同點在於建立了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三方合作機制,由政府帶頭,保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銀行在此基礎上貸款給農民,三方相互合作,為農民小額貸款各盡其責,共同為農業再生產和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5.2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就米易縣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蔬菜防凍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要讓農户有意識建設基礎設施,政府就得起到帶動作用,大力協助並組織農户修建水庫,修築後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獎勵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推動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農户在種植過程中的缺水問題。針對蔬菜防凍,就只能增蓋大棚,在這方面,只有充分帶動羣眾的積極性,一方面鼓勵羣眾增蓋大棚,發虎先鋒模範作用,,一方面政府給予支持和鼓勵,給蓋大棚農户給予一定獎勵或補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全面帶動農户大規模大棚種植,所以,在設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户實現增收。

5.3資源問題

在米易縣,資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問題,根據土地法的分配條例:土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户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每隔三至五年,經村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應該規定村民委員根據農民家庭人口的變化可以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可對零散土地進行整合,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另類現象阻礙了土地科學流轉的工作,一是村幹部無作為現象的阻礙,二是少數不能服從多數的阻礙。由此可見,要想做好土地科學流轉工作,一是村幹部要有為民服務熱情和因地制宜認真負責的心態,二是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要是為大多數農户謀利益,有利於土地科學流轉工作,就要勇挑重擔認真負責。三是要建立健全鄉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範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促進農户增收。

5.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就米易縣而言,乾旱是影響農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過人為補救的,而且旱災影響也最為廣泛(水果、蔬菜等等)。對於霜凍,也可以通過蓋大棚解決,而對於少數大風、冰雹基本上沒有應對措施,對此,就把問題規劃到設施上了,只要政府帶動農户修建水利設施,增蓋大棚,就能解決自然因素對農户造成的損失。

5.5 科技問題

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中最關鍵的羣體。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為核心,以領軍和骨幹人才為重點,圍繞農業產業急需的生物育種創新、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打造創新團隊,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為抓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着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能夠有效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用人才隊伍。農業部現已確定,20xx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1300萬,20xx年要達到1800萬,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重點是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生產型人才、農村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農村的科技問題能得到實質上的解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六 總結

就米易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對農户增收的作用來看,農户通過特色種植,達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農户特色是種植過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筆者通過對種植中的資金、設施、資源利用、氣候影響、科技等問題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望米易縣政府和農户一起實施,讓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的發展提升到另一個新高,把米易縣農户的增收數額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農業調查報告 篇3

縣政協農業委員會根據工作安排,於20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開展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情況

(一)農村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結構日趨合理。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6.87億元,比1997年的4.72億元增長45.55%,平均每年遞增7.6%。其中,農業產值38217萬元,林業產值518萬元,畜牧業產值24790萬元,漁業產值4086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37.6%、-12%、53%、55.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20xx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農村經濟結構中,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比重持續下降,外出務工收入不斷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變化為20xx年的0.6:0.4。全縣糧食、經作、畜牧、漁業四項產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調整到20xx年的16.89:41.34:36.1:5.97。經濟作物產值比值上升了15.44個百分點,糧食產值比重下降了16.11個百分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合理。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導產業成效顯著。20xx年,全縣農業土地使用面積49.3萬畝(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42萬畝),用於糧食生產的面積27.9萬畝,佔57%,用於多經及生態農業的面積21.4萬畝,佔43%。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由1997年的79:21調整為57:43,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產值比由1997年的40:60調整為28:7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種植和畜禽養殖已成為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主導產業,湧現了一批專業村、組。20xx年,我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5.38萬畝,總產量21.5萬噸;水果成片種植面積6.92萬畝,總產量5.26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95萬畝;出欄肉兔163萬隻、家禽1073萬隻,水產品養殖面積近2萬畝、產量10200噸。四大主導產業的產值達到3830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8%,已大大超過糧油產值。

(三)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至20xx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其中市級4家,縣級21家,街道、鎮鄉級27家。固定資產總額18619萬元,產值5692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49948萬元。龍頭企業用地21823畝,從業人員29550人,帶動農户16767户,農民從中獲得收入7540多萬元。另外,全縣還有種養殖專業大户1700多户,專業市場4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12個,擁有會員1818人,帶動農户5176户,服務範圍主要是蔬菜、種子、水果、水產、蓄禽等方面,作用發揮較好的有廣東温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獅子太山果協、健龍蓮藕協會等。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為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效果明顯。20xx年,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80856畝,流轉率為19.24%,涉及農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4.4萬人,佔農村總勞動力的52.1%,其中第一產業內部轉移120xx人,佔8.34%,使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龍頭企業還使用了大量臨時性、季節性用工,全縣農民從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純收入人均達到160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難。一是各級各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無力度;二是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實施差,發展零散。如十萬畝優質梨種植,成片的.規模較大的果園不多;三是部分農民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喜歡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不願調整農業結構;四是由於農民經濟基礎薄弱、信息閉塞、技術缺乏,加之風險大,想調整結構卻不知如何調或者不敢調;五是部分農民信息不靈,盲目跟着別人調,導致農業結構調整低水平重複,同類性農產品大幅度增加。由於對市場行情的變化規律把握不準,調整後見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損失,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六是農產品加工鏈條短、保鮮、包裝、儲運、銷售體系相對落後,農產品增值不大;七是農業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的影響大,又缺乏農業種養業和自然災害保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

(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服務滯後。農民在生產與經營中多數“各自為政”,走公司+農户+基地或合作經濟組織+農户+基地生產模式的不多,主要是農業龍頭企業少,規模小,象温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這樣有帶動力的少。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少,規範化程度低,其示範帶動作用不夠強,全縣象獅子太山果協和健龍蓮藕協會作用發揮較好的合作組織不多。龍頭企業、專業大户、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業主與農民之間採用訂單農業、按利潤返還、按股分紅方式合作的少,影響了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因此,農業生產難以形成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格局,不利於形成規模優勢、創特色品牌。加之我縣農技服務體系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主要是從事農技服務工作的專業人員太少,全縣農技專業人員僅佔在崗人員的14%,加之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指導服務不力,農業結構調整出現了重發展輕管理的現象,不能提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進程。

(三)農業結構調整項目規模小,檔次低,精品少。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項目,除温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三業茶葉公司等項目規模較大之外,產品精品少。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嚴重缺乏,無公害農產品少。部分農產品有比較優勢,但推廣擴張差,產業規模無法做大做強。如無公害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縣的推廣較差,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不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有了一定規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響的品牌少,無法實現高效益;梨子發展分散,成片的有規模的不多,目前產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為止,全縣種植梨子7.4萬畝,年產量1.5萬噸,畝平產量205.5公斤,畝平產值380元。在觀光農業方面就一個荷香苑,但規模小,檔次低。從總體來看,我縣農業結構調整好的項目少、精品少,而且總結利用差,提升推廣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户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理想。

(四)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落後。由於受傳統農業生產思想的影響,農業生產一般重產量不重質量,重實用不重加工、包裝與銷售。現有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加工鏈條短,加工技術落後,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致使農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由於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一體化經營以及營銷大户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夠暢通,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從四大主導產業來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的僅風味源兔加工、光寧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幾個企業,而水果、蔬菜基本無儲藏、保鮮、加工企業。

(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我縣農業生產區內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重要基礎設施,還遠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由於部分農業生產區域內道路不暢,原料、物資、農產品無法運送,農民和投資者想調整結構、擴大規模也無條件,加之用水用電無保障,用電按照營業用電收費等原因,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如蔬菜種植,交通條件較好或緊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比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高。丁家的兒菜每斤要高5分錢,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錢,差距明顯。

(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缺乏資金投入,發展困難。農業生產除業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納社會資金少,投資渠道單一。農業生產貸款難,限制了農業的投資規模,制約了結構調整。政府對農業的資金投入有限,除個別街道辦事處外,鄉鎮政府基本未安排資金投入農業發展。農業業主的資金投入後,無法實現再次抵押融資,不能實行滾動發展。加之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利潤薄,積累少,資金週轉慢,投資回報期長等原因,致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缺口進一步拉大。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制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發揮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作用。二是進一步研究改革農業扶持專項資金、退耕還林資金的使用和撥付辦法,要切實改進扶持農業項目和龍頭企業的方式,在扶持對象上,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項目、龍頭企業,把它們做大做強,發揮其幅射帶動作用。農業扶持資金應主要用於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大效能地發揮農業扶持發展資金的作用。對龍頭企業要實行動態管理,認真統計考核,做到能進能出。三是加大對農業工作、農業招商引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户等的評選、表彰、獎勵力度。四是建立農副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減免運輸環節的各種費用,降低農副產品的運輸成本,增強我縣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二)對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進行調整修編。隨着我縣鎮鄉、街道行政區劃和村規模的調整,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應對我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行修改調整。農業發展規劃調整應以培育主導產業、發展區域特色產品、創名牌產品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打造農業產品優勢產業帶或優勢區域。在堅持城郊型經濟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前提下,農村應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因此,在農業用地中,應擴大一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縮小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以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貫徹工作,積極引導農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向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户流動,形成土地適度集約經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突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觀光農業。結合我縣農業產業特徵,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優質伏淡季水果、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這四大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精品,發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導產業的檔次。同時,還應培育和發展新的優勢產業和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效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把一、三產業特別是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的路子,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在璧青公路沿線以東,縣域公路主幹道兩旁,以及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培植我縣新的旅遊觀光景點,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走優勢開發、規模發展之路,使龍頭企業成為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努力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户利益、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它們在生產、技術、銷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培育新的農業龍頭企業,特別要引進加工型和出口創匯型農業龍頭企業。

(五)做好農業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以及資金籌集工作。在農技服務方面,首先要解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技隊伍不穩的問題,其次是提高農技人員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

示範、推廣工作,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大力普及農業適用技術、新技術,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上檔升級。在收集和發佈有關農業的信息方面,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通過新聞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廣泛發佈農業生產、銷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預報、發佈國內外市場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產、金融、行情等動態信息,為農民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在資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門還應積極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小額貸款和更多的信貸支持。採取設立農業風險基金、農業扶持資金等方式,為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風險性投資提供保障。

(六)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應加大農業生產區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的規劃和實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農業生產區域內的生產環境。要把農業信息化網絡建設和向專業户延伸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建設資金,及早實施。用信息化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服務。

農業調查報告 篇4

一、基本情況

隸屬於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將柑橘、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註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一)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為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範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範基地3個,2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①成片推進發展不夠。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10萬畝柑桔分佈在11個鎮鄉,最大的蓬萊鎮也不到2萬畝;二是規模優勢不突出。河邊檸檬、河邊鎮中江柚、天保鎮文旦柚等在全縣獨具優勢,也具備一定規模,但與規模相適應的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值效益未完全顯現。其餘鎮鄉種植區域分散,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不凸顯。

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性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項目區交通網絡化程度不夠,農業機械化程度滯後。

③生產水平差距較大。2014年,從單產看,縣水果平均畝產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可達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畝產值一般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達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撐能力亟待強化。一是農科教、產學研結合不夠,技術集成度不高,產後加工薄弱,缺乏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通過土地流轉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沒有專門從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人員。

⑤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一是加工轉化率低。我縣農產品加工多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龍頭企業弱。全縣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幾乎沒有。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足。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作用、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二)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現狀。

縣畜牧業主導產業是生豬產業,先後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等稱號。2014年全縣出欄生豬56.45萬頭,生豬產業產值為9.5億元,佔畜牧業產值的60.66%,佔農業總產值的24.55%。生豬產業有喜幫、豬豬、森林、浩源、雷金、森林、東方、森福等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9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專業大户496户,生豬養殖家庭農場16個,生豬產業協會1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我縣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户,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部級標準化示範場1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場4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場6個。

2.存在的問題。

(1)養殖設施設備較陳舊,部分養殖場環境控制設施不齊全完善,不利於提高養殖水平。

(2)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污治理設施的容量達不到養殖規模要求,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較大,周邊農户意見較大,急需整治。

(3)養殖場資金短缺,再生產資金壓力大,扶持項目少,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三、工作建議

(一)明確發展思路,把握髮展方向。

1.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從縣的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瞄準農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縣產業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運用為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為突破口,大力引進、開發和示範名、特、優、新品種以及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把項目區建設成為具有我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示範與推廣展示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嫁接、農業教育培訓與農業新技術普及相結合、農業生態與觀光旅遊相結合,以及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2.發展方向。

一是創建科技產業新樣板:立足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新品種、新技術,並與本地現有條件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把柑橘項目區建成具有一流的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區,把生豬產業項目區建成我縣循環農業示範區。

二是實現園區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在充分考慮規模化的同時,還必須考慮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和週年供應鮮果,產品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一方面吸引眾多的旅遊觀光人員,另一方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園區展示生態旅遊化:通過科學規劃、環境治理、品種展示、觀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態模式、景色如畫的農村田園風光,提供新型娛樂休閒方式及旅遊觀賞景點。

四是實現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瞄準商機,針對當前存在的環境,狠抓產業發展和營銷環節,突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註冊商標,爭創品牌,以綠色、優質、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場,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後的服務工作。

五是園區實現網絡化:通過網頁製作和網絡營銷,實現信息網絡化,及時瞭解國內外的生產、市場信息及農業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時對項目區有關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

六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網絡,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和文化素質教育,把農民培養為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能置身市場競爭、具有科技意識的新型農民。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區域佈局

第一、柑橘產業佈局

建議規劃區域地處中國死海與卓筒井主題旅遊鎮黃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建設3大優勢區域。

第二、生豬產業佈局

縣畜牧業以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建議在全縣11個鎮鄉發展。

(三)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確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得起、能見效、可持續,一是強化與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聯姻,定期邀請優勢農業產業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開展培訓。二是建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相關責任單位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股室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儲備、申報、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將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生產過程中。

(四)加大資金投入,創新聯結機制

建議政府加強對投入的引導,積極整合各種涉農項目資金,綜合用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參股、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多元化。

發揮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主體作用以及種養植大户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户進行生產與經營。創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業主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產業基地建設新模式,讓“龍頭”真正能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調查報告 篇5

我市目前有各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0多家,但普通存在小而散加工能力差,產品檔次低,產品加工極大部分處於簡單加工,很多龍頭企業説是有了一定的種養殖規模,但也僅僅是幾個人合夥接的企業,對周邊的羣眾帶動力不強,像和合蔬菜公司等一些企業雖然對農民帶動性較強,但因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及銷售市場,所生產的蔬菜也只能出售原材料給外地客商,並受到外商的生產能力下收購,多了不要,農民得不到生產高效,加上運輸等諸多因素(蔬菜受損),農民經紀人隊伍的不斷壯大,雖説能為農產品的出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但也只能是隨行就市,把農民生產的一些零售農產品推銷出去,形成不了規模種植,更談上不訂單產銷。

項目農業,實際上就現代化農業,就是改變過去的傳統種植方式,從田地基礎設施建設,品種更新、集約化種植等一系列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但農村目前普遍存在農民文化水平低,對新事物、新觀念難於接受,而現有的農技幹部人員少,經費緊張等原因,有的處於鞭長英及的狀態。政府對於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對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實施,尚缺乏一定的組織引導,特別是對農產加工的龍頭企業,沒有經過象20世紀80年代那時辦鄉鎮企業政府扶持的一段過程,因而造成龍頭企業靠一些個體私營業主的發展一時難於做大的歷史原因。

農業招商缺乏專業人才,沒有像工業招商一樣,配備專業人時,提供專門經費,處於守株待兔的狀態。

如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幾點設想。

一、圍繞主導產業,突出發展重點,做大強做優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肩負着振興一方經濟,帶動一條產業、致富一批農民的重任,只有自身不斷髮展壯大,才能增強生存能力,增強帶動能力,要引導重點龍頭企業在以下幾面有所突破。

1、以規劃為先導,理清發展思路,應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培育和扶持高品質棉花,無公害蔬菜、優技瘦肉型豬、奶業,速生場,蘆薈,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每個產業選擇2-3家龍頭企業認真規劃,重點扶持。

2、以投入為活動,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靠不斷地投入來支撐。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強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貼。省、市對重點龍頭企業每年都有一定的資金補貼,我市也應考慮制訂一些獎勵及補貼政策。

3、以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快龍頭企業發展速度。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增的龍頭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制度。龍頭企業要尋求跨躍式的發展機制,國中證明,依靠自身積累的發展模式是一個漫長、很難做大的.模式。龍頭企業要依靠現有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整合社會上對自己發展有用資源,做到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兼併一些無發展前途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可利用國家現有的融渠道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4、以強化企業基礎管理為手段,提高企業競爭力,龍頭企業大都脱於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相對來講,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龍頭企業必須加強各項基礎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要加強龍頭企業標準化工作,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質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步伐,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新的品種、生產工藝,努力提升產品檔次。真正做到高步高效、豐產豐收。龍頭企業要加強對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使企業有不斷髮展的啟勁。

二、鞏固和完善利益連接機制,增強帶動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目的是要實現農業增長,農民增收龍頭企業在自身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要通過多種形式,更好地發揮對農民的幅射帶動作用。要引導龍頭企業多為農民着想,實行一次分配(保護價收購),二次分配(超額利潤返還)、三次分配(八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民得到實惠,以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的。

三、制訂、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為龍頭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龍頭企業由於具有輻射帶動基地,致富農民的特殊作用,因此,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培育成為新暑期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抓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在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已成為從上到下的共識。國家、省裏有關部門都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兑現。政府涉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關部門,要在創新服務思路,營造良好環境方面開展工作:

1、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目前主要是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在税收、用地、用水和財政專項資金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政府有關部門應對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調查,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市政府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儘量組織資金,用於加大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考核獎勵力度。此外,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市政府要求,配合做好財政、科技、農林、資源開發、水產等部門聯動工作,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爭取各條線上的優惠政策向重點龍頭傾斜。

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宣傳力度。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服務:一是組織參加每年一度的全省龍頭企業產品展銷會;二是聯合市電視台開展重點龍頭企業系列報道活動;三是通過聯絡大型商場、超市及企業學校等,廣泛宣傳、推介龍頭企業產品。

3、幫助龍頭企業招商引資。一是建立重點龍頭企業招商項目庫。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使龍頭企業走出國門,廣交朋友。三是積極開展網上招商。四是積極開展專業招商、職業招商和代理招商。

4、組織重點龍頭企業培訓。除了組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負責人蔘加省裏培訓外,市裏應每年安排1-2次有較層次和深度的培訓班,做好龍頭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

5、優化考核獎勵辦法。從發展速度、帶動能力、投稿力度、質量認證、出口創匯等方面對龍頭企業進行全面評價,加大考核力度,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對優秀企業進行獎勵。每年考核結果作為我市市級龍頭企業調整、申請南通市級、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的重要依據,也將是安排下一年度各級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

農業調查報告 篇6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已經逐步從原來的數量型轉向質量型,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這四大要素構成了農產品消費時尚,綠色、有機食品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綠色消費已成為國際性的消費潮流。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正是符合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的消費趨勢,適應新階段和入世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充分發揮我市獨特的生態優勢,調整種植結構,轉變管理方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着力於提高農產品質量,着眼於綠色化消費,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不僅有助於應對國際市場農產品技術壁壘,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有助於提高農户的經濟效益。

一、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目標

綠色有機農業是一定歷史條件的必然產物,是對以前所有農業模式的總結和提高,體現了人類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統一,體現了消費者利益和生產者利益的統一。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目標是“三個確保、一個提高”:一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有機農業必須以科技為支撐,合理控制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和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生產的全程控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二是確保生態安全。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和物質循環通常情況下總是平衡地進行着,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稱為生態環境平衡,通常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羣規模相對平穩。綠色有機農業通過優化農業環境、強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間的能量自然轉移,確保生態安全。生態安全既是綠色有機農業的追求目標,也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重要因子,生態安全一旦破壞,其危害是長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確保資源安全。農業的資源安全主要是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安全問題。綠色有機農業發展要滿足人類需要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產品,就必然需要確保相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水資源等生產要素,維護好氣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條件的經營管理水平。四是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儘管目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隨着經濟發展在逐漸降低,但由於農業連接的是社會的弱勢羣體——農民,而且農業擔負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食物的生產,因此,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對於國家安全、社會發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綠色有機農業能夠提高農產品加工和國際流通水平,進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

二、我市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優勢

(一)優越的自然環境。地處半島中北端,瀕臨渤、黃二海,總面積11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9.8公里,人口45萬。氣候屬暖温帶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温11.7℃,平均地温15℃,歷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時,無霜期平均206天,相對濕度65%,年均風速5.2米/秒。土壤類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質以輕壤、中壤為主,透性良好。土壤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鉀115mg/kg。氣候環境條件適宜於蘋果、葡萄、梨、大櫻桃、桃等多種北方品系果樹的生長髮育,蘋果、葡萄馳名中外。尤其是葡萄,無論是栽培技術、種植管理技術還是葡萄酒的營銷管理,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已經是一枝獨秀。而蘋果的栽培面積在全市種植業中所佔的比例最大,並且是目前我市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束懷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認為:蘋果產業的高投入、高技術、高畝產、高質量、高價格、高效益,是蘋果中最突出的亮點。

(二)雄厚的產業基礎。通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農產品加工業越來越發達,種養基地標準化水平越來越高,產業化生產體系也日趨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蘋果、葡萄與葡萄酒、畜牧、水產為主的四大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十一五”期間,先後榮獲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先進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市)、中國食品工業強市、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創建單位和省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市、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先進集體、省首屆“十大(農業)產業集羣”、“省縣域經濟十大高效農業聚集園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全市現有蘋果栽培面積30萬畝,年產各類蘋果80多萬噸,其中,優質紅富士蘋果面積26萬畝,年產量65萬噸。年出口蘋果15萬噸,創匯1.2億美元。葡萄種植面積15.2萬畝,年產葡萄20多萬噸,國內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頭中糧長城、天津王朝、張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廠或葡萄種植基地。是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擁有完備的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動物疫情監測體系、動物防疫屏障體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雞生產為支柱,以豬、牛、羊、蛋雞生產為基礎,以兔、貂、鹿生產為輔助的良好畜牧業格局。特別是肉食雞產業成為畜牧業的“拳頭”產業,已達到年出欄肉食雞6000萬隻的規模,年出口創匯超過1500萬美元。的海岸線長59.8公里,刺蔘、鮑魚自然分佈面積2萬多畝,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全市擁有以京魯漁業為龍頭的水產冷藏加工企業30多家,年加工水產品30多萬噸,漁業總產值達到58億元。

(三)標準化、規模化的基地優勢。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產四大農業主導產業為重點,積極發展“龍頭企業+種植大户+基地”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生產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基地建設路子。在基地建設過程中,不僅注重速度,更加強調質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達到“十有”標準,即有生產規程、有生產檔案、有產品品牌、有檢測設備、有包裝標識、有龍頭依託、有管理責任人、有技術負責人、有質量安全追溯、有微機聯網。在標準化基地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五統一”管理制度: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和統一收穫時間。早在2002年,就被認定為全國葡萄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省蘋果標準化示範區;2004年,被農業部授予國家第二批無公害農產品(果品)生產示範基地縣;2008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積達到45萬畝,其中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果品)基地30萬畝,國家綠色食品原料(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15萬畝,省級蘋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16萬畝。健全、完善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管理制度,為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的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組織化的生產優勢。自2000年開始,就從理論和實踐上開始探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的路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興辦了供應、加工、銷售、服務等多種類型的合作組織,努力使農民分享到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利益,真正結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聯心聯利、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構築了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經濟組織72個,擁有社員2.4萬户,資產總額50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808萬元,入股資金720萬元。合作社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帶動基地12萬畝,帶動農户7萬户。按照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通過合資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現已形成了一個以骨幹企業為支撐、以名牌產品為依託的加工產業體系,具有很強的集羣化加工優勢。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業187家,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和骨幹企業發展到50家,農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加工產品涵蓋了果品、葡萄酒、速凍保鮮蔬菜、肉奶製品、水產製品、調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形成了蘋果產業有園藝場、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有長城、畜牧產業有民和牧業、水產品養殖加工產業有京魯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四大龍頭很好地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引領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制約因素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管理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和完善。農業的生產標準、質量監測、監督管理、示範推廣等體系化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鞏固。檢測監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大部分市場只對蔬菜進行快速檢測,檢測水平低、檢測比例少,檢測裝備和檢測設置點難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安全需求。二是農業的整體科技含量仍不高。從種養環節看,應用先進技術的.標準化種養還不普及;從加工環節看,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還不多。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檔次還不夠高,輻射面不大、市場佔有率不高。三是影響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質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農資營銷體系建設不規範,無證經營現象氾濫。一些分散生產經營的農户和攤主,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按制度、規範、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不按“施藥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採收農產品,產品質量存在隱患;有的企業違反規定在農產品產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農業生產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傳統的高殘留高毒素農藥仍將持續影響土壤環境。四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市60%的蘋果園出現果園密閉、樹齡老化等現象,為實現高產而不斷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導致果品質量、個頭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質量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由於認識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場上的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還沒有成為暢銷產品。儘管消費者渴望吃到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但怕受騙上當花“冤枉錢”。市場上有的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只能按普通產品價格標準,走普通產品銷售渠道,影響了企業供應優質產品的積極性。

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適應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要求,提升綠色有機農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層次,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綠色農業所涉及的農業、環保、科技、工商、食品衞生、外貿等部門應協作配合,及時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支持綠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的合力,推動綠色農產品這一新興事業健康成長和迅速壯大。同時,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公室,牽頭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同時履行市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鎮街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員,負責轄區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全市崗位目標管理考核,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規章。

(二)調整農業發展思路。我市農業種植業中蘋果面積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甚至可以説是養家餬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台了《省果業振興規劃》,今年,市又出台了《市水果產業振興規劃》,這為我市實現蘋果產業升級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全力爭取並充分利用上級的優惠政策,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在鞏固葡萄標準化管理優勢的同時,將打造綠色有機農業的另一個支撐點放在蘋果產業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蘋果。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蘋果栽培新模式—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加大密植園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蘋果產業的升級改造,減少勞動力的投入。篩選有經濟實力的果品生產加工企業,選擇地力條件好、管理技術高的基地,按照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生產一批高質量的蘋果,在果面貼上綠色農業協會徽標和“綠色”字樣,打造高檔蘋果。製作蘋果生產和管理宣傳影像資料,組織企業到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較有影響力的大市場和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超市進行“蘋果—產區品牌推介會”,進行高端市場的蘋果促銷活動。

(三)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完善監測體系,整合檢測資源,完善配套必要的儀器設備,搞好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強化檢驗檢測手段,擴大農產品檢測面,提高農產品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佈制度,及時為社會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進一步加大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參與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二是把農產品產地環境控制和生產管理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產地環境監測與評價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飼料及添加劑使用、農藥使用、肥料使用、獸藥使用、漁藥使用和產品包裝等方面的農業投入品使用準則體系。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議在大型超市和市、市(縣)兩級批發市場逐步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三是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工作,積極推行農業投入品連鎖經營等相對封閉的農資配送體系,淨化投入品市場,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四)強化對綠色有機農業的宣傳力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活動,普及綠色有機農業知識,提高全社會對綠色有機農業的認知水平,暢通綠色農產品的消費渠道。認真組織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鼓勵各類企業創立名牌,增大綠色有機農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其市場佔有率。密切跟蹤綠色有機農產品國際標準的變化,加強國際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針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建立預警機制,以便及時應對。發揮比較優勢,根據當地實際,建立諸如勞動密集型和勞動技術密集型的綠色農業的創匯基地,以質優價廉物美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五)加大對優質有機肥料的推廣力度。沼液沼渣作為優質有機肥,作為提高食品質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將是大勢所趨,其價值將不斷提高。充分發揮我市獨有的户用沼氣項目和工程沼氣項目資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對沼液沼渣的生產和利用給予扶持,扶持的對象範圍從生產沼液沼渣產品的養殖户和企業,擴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種植户。另一方面在技術上加以引導,結合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縣項目,加大對沼液沼渣的推廣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氣發電工程所產生的沼渣、沼液,其生產過程固定,營養成分含量穩定,可作為重點項目加以宣傳推廣,進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儘快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爭取早日實現對農村地區土壤、大氣、水、聲環境、輻射環境質量,以及固體廢棄物、工業污染物等生態環境要素的全方位監測和管理。加強平暢河、戰山河、黃水河等重點生態區的生態建設,修復植被,治理污染和水土流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生態質量。加強農田防護林網、鎮村綠化美化綜合治理工程,發揮好林業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繼續開展植樹造林,有計劃調整林種、樹種結構,維護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穩定並不斷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

(七)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提供綠色產品,是一項任務艱鉅、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增加投入是綠色農業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機制,加大對上級資金、政策爭取力度,積極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綠色有機農業建設的資金需求。市財政在穩定增加對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定和建設規劃,設立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一是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扶持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建設,鼓勵引導綠色農業協會、合作社、生產企業、經銷商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二是檢驗檢測配套資金,作為農業投入品抽測和農產品例行監測的化驗經費。三是綠色農業宣傳經費,用於加強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印製明白紙和宣傳手冊。

農業調查報告 篇7

農業大鎮 創特色農業

廣陳鎮位於平湖市的東北部,地處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長三角開放區,地理條件優越,經濟發達。1999年政府機構進行精簡,新廣陳鎮由原來的廣陳和前港合併成立,合併後面積54.9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

廣陳鎮歷來是我市的農業大鎮,其主要特點是:

一是農業產業比重大。廣陳鎮擁有從農人員3.95萬,耕地5.64萬畝。XX年廣陳鎮農業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農業總產值達1.48億元,佔整個廣陳經濟總值的 73.2 %,同比增長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個百分點。

二是新興產業發展快。廣陳鎮近年來發展了以榿木、香樟、蘭花為主的花卉苗木業,總面積達XX畝;以番茄、黃瓜、茄子、葡萄、李樹為主的蔬菜水果業,常年蔬菜面積3860畝,果樹708畝;以養殖南美白對蝦、太湖白魚為主的水產養殖業,面積達4000多畝;此外還有蘑菇面積31萬平方尺,紅菱1000畝。

三是工業發展相對弱。廣陳鎮的鄉鎮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針織、服裝為主,由於起步晚,行業經營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萊春毛衫製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時裝有限公司等少數大規模企業外,其他的規模都普遍小,而且總體數量少,所以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外出比例相對比較高。

四是發展種養業優勢明顯。在廣成鎮現有各類種養業規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經營蔬菜、水產、水果、畜禽等特色產業。種養業的收入一向是廣陳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收入頗豐。XX年廣陳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918元,而其中光養殖業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個農業收入中達到了40%以上。

近年來,廣陳鎮乘借“三農”東風,整合當地資源,大力發展兩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雙低油菜、水產、畜牧等為特色的區域主導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有悦萊春、高新、民主三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佔地5000畝;一個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佔地1345畝;水產養殖面積4035畝,其中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達到 2800 畝;規模豬場43個,規模禽場61個;四個無公害稻米、無公害水產、雙低油菜、生豬繁殖基地正在申報立項中。

總結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政府扶持,思路創新,加大投入。廣陳鎮政府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突出科技支撐,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的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以財政投入為導向,及時把農村工作的着力點由以往抓生產、增總量轉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務放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培育社會產業化經營上,加大力度扶持地方特色產業。為了更好的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科學規劃佈局,鎮政府出台了《廣陳鎮人民政府關於XX年扶持發展都市型農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性優惠文件,對花卉苗木、大棚、食用菌行業進行補助,對建立現代農業園區給予一定的獎勵等,充分調動了農民、企業的積極性。近年來,廣陳鎮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規劃了悦萊春、高新、民主等三個現代化示範農業園區,建設標準農田38000多畝,農業累計投入資金達3800萬元。

二是做好“新三資”文章,廣泛吸納國內外資金的多元化投入,積極引導外資及民間工商資本投資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幾年來,先後引進新三資800多萬元,興辦各類農業“新三資”企業,建立各種綠色產業基地近千畝。例如:平湖蘭卉園藝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廣陳高新村,佔地63畝,是台商方進才、李正輝於XX年5月共同投資創建的獨資農業企業,常年以種植世界級名花——大花蕙蘭為主,主要銷往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經過幾年的發展,大花蕙蘭已在廣陳“生根開花”,成了平湖花卉產業的一枝獨秀。去年大花蕙蘭銷售了1.5萬盆,每盆平均價格150元,銷售收入達225萬元。

三是鼓勵農户聯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農户以資金、土地、技術、市場等為紐帶聯合建基地,目前鎮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個。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佔地1035畝,常年以種植茄子、黃瓜、絲瓜、番茄等茄果類蔬菜為主,主要銷往平湖、嘉興、上海等農貿市場。規模經營農户200多户,他們憑藉着交通便利、技術經驗豐富的優勢,種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畝蔬菜田計算,每年每户純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

四是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發展效益農業的有效載體。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的程度,增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產業化進程,廣陳鎮分別在XX年與XX年組建了 “廣陳果蔬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食用菌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水產生產專業合作社”、“廣陳花卉苗木生產專業合作社”等四個專業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農業訂單,制定種植模式和組織農產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規範管理,發揮其服務功能,提高合作經營和組織能力。廣陳鎮水產專業合作社長期與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農產品市場建立合作關係,年收購訂單水產1200多噸。今年上半年,水產合作社又與海寧、嘉善水產公司訂立誠信合同,銷售南美白對蝦18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

農業調查報告 篇8

縣委、政府: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户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為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 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20xx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户農户。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

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户25户,每户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户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户100户,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為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衞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

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户12户。

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20xx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衞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

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户調查情況:

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户,養殖業25户,加工營銷業38户,開採業23户,運輸業99户,其它59户。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

1.20xx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2.20xx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

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

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户、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

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農户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 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户就會經受雙重風險。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户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户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户的產品,不與農户承擔風險,農户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户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户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為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户”為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 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為鄉鎮年終考核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讓市場需求説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

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户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農户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企業與農户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户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户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為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户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户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户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户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户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 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户會自發地有機結合。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户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

天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20xx年5月25日

農業調查報告 篇9

一、**鎮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政策引導下,新型農業項目興旺發展,成立農民合作社29家,其中種植業18家,畜牧業6家,服務業3家,合作社成員432個,帶動農户1100多户。在類型上,以畜牧業發展為主的專業户數量較多,發展較早,共計36家。其中養豬28户,年出4700多頭,蛋雞場6座,存欄3.7萬隻,蛋鴨成員户76家,帶動240多户養鴨,年出欄青年蛋鴨300萬隻,蛋鴨存欄5萬多隻。近年來種植業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以花卉、苗木為主園藝項目迅速發展,規模經營大户9個,總面積1910多畝,帶動農户70多家,改變了種植結構。我鎮積極響應縣委、政府號召,大力發展茶葉生產,成立茶葉合作社4家,新增茶葉面積2400多畝;農機服務業與時俱進,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農機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過多種形式流轉,農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種植質量和產量得到大幅提升,勞動成本降低,農業新技術能充分應用,機械化應用程度較高。

二、土地規模經營現狀

我鎮土地流轉形式主要是出租。所出租的土地一是與農機合作社合作,種植糧食作物;二是茶葉生產;三是苗木花卉的種植。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規模小、資金少、農民合作社成員少,流轉土地規模小,合作社的作用不能顯現,各自為戰,沒有合力,沒有統一的銷售網絡。

三、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議

對建立家庭農場、土地經營大户要出台政策,給予項目上的扶持,所經營的土地給予補貼,從政策上切實調動土地經營者的`積極性,減輕負擔,給予優惠貸款的政策、税收減免政策等,鼓勵大户、實業家參與土地經營。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建議以茶葉、苗木花卉生產為主要發展方向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解決農業科技棚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等,切實讓我們的土地通過流轉、託管、代管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多元化,農民掙錢途徑更為廣闊,單純的土地收入已滿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約化生產,導致機械化程度低,勞動成本高,農業新技術推廣難。

2、土地集約化,生產經營結構容易調整,生產管理、銷售專業化,能達到農機、園藝完美結合。

3、解放了勞動力,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農民收入增加,達到了省心、省力,改變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農業調查報告 篇10

一、xx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電話管理現狀介紹

xx鎮農業服務中心是鎮政府下屬的一個服務農村、服務羣眾的辦公室,是以服務農村農業的為主的辦公室。xx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有固定電話只有一部,可以打通市內所有電話,打外地的不行。辦公室內有人員7人,這7人在工作當中需與外部聯繫時共用這一部固定電話。這部電話與主任辦公室是相連的,電話管理是沒有什麼規定的,沒有什麼規章制度的,是處於自然狀態的。辦公室的人員文化程度是比較高的,均是全日制大專以上,由於沒有電話管理的規章制度,雖然由於大家的素質相對農村的羣眾感到較高一些,沒有出現過與農村羣眾打電話過程中出現過過激的通話現象,但大家對電話打的方法及禮節禮貌問題是模糊的和不清的,導致打電話的過程中有時出現打電話的方式方法不正確,禮節禮貌不夠、説話口氣重;有時對電話來訪者,採取感情用事,對於認識的電話來訪者就謙遜一些,對於不認識的電話來訪者就態度惡劣一些等現象。作為鎮政府下屬的一個服務農村和農業的部門,如果電話打不好,就會影響者政府的為人民服務的形象,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開展農村農業工作的難度。

二、相關理論概述

接打電話是辦公室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辦公室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是辦公室信息接收和發出的重要工具,是辦公室與外界良好交往的重要通信工具,是樹立和影響單位形象的重要通信工具。

三、xx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電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三個不足之處)

(一)接打電話過程中存在方式方法不正確的問題。經調查,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的個別人員在電話過程中存在有時説話態度不謙遜的現象。例如,工作人員老張,由於其歲數大一些,他對接來電態度存在不謙遜問題,接電話的第一句就是“你是誰?”一句話讓對方心情上就難以接受,有要被審訊的感覺。在接電話時不是本着為電話來訪者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本來農村的問題打到鄉鎮一級是不容易的,是在不能解決問題情況下,他們才不得以打這個電話,以期待來能夠解決自身的問題和麻煩,心情上是無助的,思想上犯難的,而我們一個電話一盆冷水澆過去,可想而知,他們的心情是多麼難受和矛盾的'。另外接打電話時,不知道如何處理相互的關係,不知先説什麼,後説什麼,沒有什麼方法和程序,造成了工作的被動。如,工作人員鄭在接到村子裏一人來電時,對方要求找主任,他只是講“主任不在,打手機”就給掛了。主任回來後問起此事來,他什麼也回答不上來,他即不知道對方是哪個村,叫什麼名字,更不知道對方來電要辦什麼事。

(二)使用電話過程中存在權責不明晰的現象。在使用電話過程中,特別是接電話時,存在權責不明晰的現象。在使用電話過程中,由於只有一部電話,來電話後,鈴聲響好幾遍後,方才有人去接。有時大家都有事時,均沒有人去願意接電話,而且均沒有什麼事時,也沒有人願意去電話。最後是歲數大的看年輕的,年輕的看年老的。好在,大家是相對自覺地,形成一個習慣,離電話越近的人,一般由他接,他有事再由再接人去接電話。這樣大家來電話後,先看一下,離電話最近的人是不是我,外界的人來電話,總是感覺接電話不是太快,反而總是慢幾拍。這樣,對使用電話,不明確誰主要負責接電話,誰負責協助接電話。電話的主體責任沒有明確。

(三)電話使用過程沒有制式的電話管理規章制度。在使用電話時,存在沒有制式的電話管理規定。感覺電話只有一部,而且室內有7個人,沒有什麼必要制度電話管理規定,這是主任的想法。而現實中,由於沒有使用電話的規章制度,直接造成了接電話的權責不明晰,造成了接打電話過程中,沒有相應的方式方法、良好的態度及應有禮節問題。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明文規定,甚至沒有在歷次開會過程中講評過相應的使用電話的問題,更沒有將使用的電話管理規定明文上桌,上牆,更不能讓大家一目瞭然地熟悉和掌握接打電話的管理規定。

四、改善xx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電話管理現狀的建議(針對三個不足找三個改進建議)

(一)加強電話使用地教育和管理,改進接打電話的方式方法。接打電話的方式方法不正確的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每個工作人員的態度的問題,有了良好態度,就有了好禮節禮貌,就有了很好的方式方法,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接打好電話;否則就會出現接打電話過程中爭執,打電話不禮貌,任意所為、通知接不成,事情辦不好,甚至對來電話的情況一問三知等現象。二是在接電話時,沒有相關的規定和正規的接打電話的方法,就會形成電話隨意打,沒有禮貌,不知道程序,丟三落四,對問題説不清,記不明等現象。對此就是一加強教育,通過開會,告訴大家應該如何做。二是形成制度,制定相關的制度規定,讓大家按照規章規定來打電話。

(二)對電話使用實行責任制。對電話權責不明晰的問題分析原因:第一是對電話管理不落實的問題;第二是對電話使用權責不明確到人的問題。具體改進的措施,一是對電話管理要實行定期檢查開會強調問題;二是對電話使用要明確責任人,具體規定誰負責接聽電話,有了問題由誰負責報告維修等。只有實行了這種權責明確的制度和管理規定,才能讓大家知道誰負責接電話。

(三)建立電話使用的規章制度。針對沒有建立規章制度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一是因為辦公室只有一部電話,另外辦公室的人員均有手機,打電話的也少,領導認為沒有什麼必要,二是因為辦公室針對的均是農村和農民,其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有好有差,領導感覺沒有必要有特別的要求。故理應在領導意識上下功夫的同時,將電話使用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並且要做好宣傳,形成制式的電話使用管理規定,並且上牆掛起來,讓大家隨時都能看出來。制定良好的管理規定。

農業調查報告 篇11

面源污染是相對於點源污染而言的。農業面源污染,也叫農業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於發展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農膜、畜禽糞便等造成的污染,由於這類農用生產資料長期大劑量或單一使用,污染具有隨機性大,分佈範圍廣,危害規模大,監測、管理控制非常困難,其治理難度遠遠超過點源污染。

重慶市農業面源污染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農用化學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總量按純量計算為79.80萬t,化肥單位施用量為411.7kg/hm2;農藥折純用量16369.2t,單位施用水平8.44kg/hm2;農膜使用量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為48.76kg/ hm2,平均殘留量為25.93kg/hm2。化學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過農田徑流流入江河,造成農業面源污染。

二、畜禽養殖量大,糞便處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xx年全市39個區縣(市)畜禽養殖總量為32616.1萬頭(只、羽),產糞總量為15650.7萬噸,糞便利用率為75.5%,尿液利用率為66.3%。規模化的養殖場除少部分建有糞污處理設施外,大部分養殖場的糞便採用水沖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長期堆放,形成農業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產生量大,資源化利用率低。20xx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產生總量為1677.90萬噸,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卻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燒或丟棄,是造成農田秸稈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四、水產養殖面積大,投餌量高。20xx年重慶市水產養殖總面積221.0萬畝,投餌量最多的草魚高達20xx-3000kg/畝,鰱魚投餌量最少。一些地區受傳統的水產養殖習慣影響,利用各種廢棄料和畜禽糞便作水產飼料,對水體水質造成嚴重威脅。

五、生活垃圾處理率低,生活污水無序排放。20xx年重慶市農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總量為6.04萬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總量為49.92萬t/d。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0%左右,生活污水處理率不到10%,是農村面源污染的生活污染源。

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一、土壤污染嚴重,耕地質量下降。據重慶市農地污染與作物健康品質關聯規律與綜合控制技術研究表明,庫區土壤中的汞、隔、砷、鉛和鋅五種重金屬含量存在明顯的累積現象,特別是鎘和鉛累積現象十分突出,較20年前

增加一倍以上。稻田土壤,重金屬平均污染綜合指數為0.85,達到警戒級水平,其中輕污染的有5個區縣佔23.81%,主要污染物為鎘;旱地土壤,重金屬平均污染綜合指數為1.46,達到輕污染級水平,其中重污染、中污染、輕污染、警戒的區縣分別有1個、1個、5個、8個和6個,分別佔4.76%、4.76%、23.81%、38.09%和28.57%,主要污染物也是鎘。

20xx年對三峽庫區的8個基本農田片區土壤監測,有3個片區已達到警戒級水平,佔37.5%。對20個蔬菜基地監測,部分基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部分農田土壤板結,耕性下降,宜種性降低,已逐漸出現退化現象。

二、水體富營養化,水質安全降低。水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污染兩個方面,據環境水質監測部門的測評,目前長江干流部分江段和不少支流水質均未完全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質,有56%的監測斷面的水質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其中N、P含量超標,BOD5、大腸桿菌超標率、超標倍數驚人。重慶區域內的70條次級河流有23條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佔23.3%。26個斷面中,水質呈中度富營養、輕度富營養、中營養和貧營養的斷面分別佔7.7%、38.5%、和50.0%和3.8%。其中萬州區苧溪河2個斷面呈中度富營養,忠縣汝溪河、黃金河、豐都縣渠溪河和龍河、雲陽縣澎溪河5條河流10個斷面呈輕度富營養。

三峽庫區主要污染源是農田徑流,庫區水體中90%的'懸浮物來自農田徑流,在庫區水體污染源中,農業面源污染的貢獻率達60%以上,這種農業面源污染對三峽水庫水質構成巨大威脅。

三、農產品質量下降,食物鏈和經濟鏈受到影響。20xx年對庫區主要農產品市場抽樣監測,大米重金屬樣本超樣率48.3%,玉米重金屬樣本超標率33.9%,蔬菜農殘樣本超標率26.5%,茶葉樣本超標率27.8%。農產品質量下降,對食物鏈帶來影響,產品市場競爭力弱,也直接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而影響經濟鏈。

四、村落衞生環境差,危害人體健康。農户典型調查表明,重慶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僅為10%,生活污水處理率不足10%,部分村落衞生環境差,加之畜禽糞污的直接排放、作物秸稈隨意堆放,髒亂差現象較為突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受到影響。根據重慶市水利局的抽樣調查,目前重慶市2423萬農村人口中,有1341萬人引水不安全。對全市2380處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調查表明,水質不合格的有1952處,多為Ⅳ類或Ⅴ水質,少部分地方氟、汞、可溶性固體等毒理學指標和化學指標超標。同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糞污等,在高温下可能產生異臭,滋生病菌、寄生蟲和蚊蠅,導致流行病發生,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農業調查報告 篇12

為了全面掌握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我鎮羣眾發展農業產業的路子。最近鎮政府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户家中,就我鎮當前農業投入及產出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各類農作物投入與產出的調查情況:

這次農作物調查,我們主要對當前羣眾種植面積最大的蘋果、小麥、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進行調查,涉及全鎮19村部分農户,採取隨即抽樣入户的辦法進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蘋果業。我們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户進行了入户調查,主要從蘋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户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羣眾為主,畝產量從5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606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水費、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120元,最低為1551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903.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1903.4元÷6062.5斤/畝=0.31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2畝果園計算,畝投入資金為4403.4元,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4403.4元÷6062.5斤/畝=0.73元,按蘋果市場銷售價1.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低於產出,蘋果成本價低於市場價格0.47元,每畝蘋果除人工費淨收入為2849元。

(二)冬小麥。我們仍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户進行了入户調查,主要從小麥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户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羣眾為主,畝產量從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45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籽種、化肥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25元,最低為83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1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110元÷452.5斤/畝=0.24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35元,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735元÷425.5斤/畝=1.62元,按小麥市場銷售價0.65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小麥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97元,種植小麥每畝要虧本412.70元。

(三)西瓜類。我們對隨即抽取的4個農户進行了入户調查,主要從西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户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農户為主,畝產量從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55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水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335元,最低為275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320.5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僅為320.50元÷5500斤/畝=0.06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年管理3畝西瓜計算,畝投入資金為1986.5元,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為1986.90元÷5500斤/畝=0.36元,按正常西瓜市場銷售價0.3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西瓜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6元,種植西瓜每畝要虧本330元。

(四)玉米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6個農户進行了入户調查,主要從玉米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户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農户為主,畝產量從800市斤到15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1017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幾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20元,最低為135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74.7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174.70元÷1017斤/畝=0.17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99.7元,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799.7元÷1017斤/畝=0.78元,按玉米市場銷售價0.6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玉米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18元,種植玉米每畝要虧本183元。

(五)洋芋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5個農户進行了入户調查,主要從洋芋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户全為山區,畝產量從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26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是化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02元,最低為60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86.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86.4元÷2600斤/畝=0.03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11.4元,則每斤洋芋成本價格為711.4元÷2600斤/畝=0.27元,按洋芋市場銷售價0.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洋芋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7元,種植洋芋每畝要虧本182元。

按照上面調查結果,農作物投入低於產出的'只有果品產業,其他農作物計算人工費的話,全部要倒貼資金,因此我們只有依託區域優勢,實施農業反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果品這一支柱、富民產業,才能真正使羣眾走向富裕。

二、當前我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鎮充分發揮優勢,塊帶結合,基地示範,大力推進了果品這一支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鎮果園面積已達1.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年收入30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1577元,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果品產業已真正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在果品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我鎮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

(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格局趨於合理。近年來我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XX年開始到XX年,新植果園面積以每年平均3000畝的速度增加,現在川區8村實現果園化,東山樑細灣、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實現果園化,今年依託老山林整村推進,高標準建成xx西山農業示範園區,至目前全鎮果園面積1.4萬畝,套袋4000萬隻。全植已形成以川區為主、輻射帶動東山,大力培育下西山的果業發展格局

(二)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園,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加快xx河流域萬畝果品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園5000畝,其中省、市認定無公害果園面積1000畝,我鎮果品的主要向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我們將全面提升果品市場競爭力,使xx蘋果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農業調查報告 篇13

安遠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隨着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安遠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臍橙、生豬、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紙業原料林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為加快安遠縣現代農業建設,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民收入,提升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近期,我們對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情況開展了調查。

一、安遠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安遠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緊緊圍繞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目標,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以農業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為保障,努力推動安遠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穩步發展。

二、安遠縣現代農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現行農業管理和農技服務體制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現代農業發展上缺乏優惠、扶持政策。據調查發現,近幾年安遠縣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但遠遠不能滿足於實際需要,對發展農業上應有的優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上,沒有真正的把農業資金用於發展現代農業方面,沒有發揮其最大效應。如今我縣現行的農業管理服務體制致使全縣農口各部門各自為政,各涉農部門之間工作溝通少,農業信息不流暢,導致部門之間在工作上難以統籌協調。一是現行的農口系統技術指導人員出現了人才斷層、知識老化的現象,技術服務指導跟不上現今的農業發展,致使農技幹部作用發揮不充分,全縣各鄉鎮農技人員大多數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鄉鎮中心工作,無心也無力地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二是農業幹部和農技人員不善於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管理知識,滿足於現狀,對農業發展的思考不多,農技服務水平不高;三是全縣農業專項資金整合度較低,發揮效益不夠,政府對現代農業的認識不夠深,重視不夠,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種養大户的支持不夠,使企業、合作社、種養農户在發展、擴大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效益不明顯,帶動性不強。據瞭解,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方面上存在着思想不夠解放,經營管理服務觀念比較落後。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和農業產業項目不多,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深加工企業少,經濟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較少。新型經濟組織帶動能力弱、投入資金有限、經營範圍小、財務管理基礎薄弱、扶持政策較少且滯後等方面抑制了發展。全縣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沒有建立完善,運行機制不到位,基本上還處於一種自發銷售的狀態。產、供、銷一體化鏈條不緊,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銷售體系。

(四)農業投資渠道不寬,本級投入不足,農業發展資金使用效益還不高。近年來,安遠縣在農業項目建設的投入上投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國家、市級農業項目資金,縣級財政投入未達到中央關於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的要求。在農業項目建設的投入上渠道不寬,對爭取的農業項目資金也沒有很好的統籌協調,資金使用效率低。農民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業科技轉化,轉變增長方式,合力推進效益農業。一是要增強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的科技帶頭作用,致力於改良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新方法,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發展技術,提高適用技術的轉化效率。充分發揮農業示範基地的帶動作用,抓好大面積生產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贛州市十大農業技術、簡易貯藏技術、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農業科技示範户建設,增強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強與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積極轉化、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各涉農部門應加強與上海農科院、江西省農科院、華中農大、江西農大等科研院校聯繫。四是加強農技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農技人員的服務指導能力,增強農技推廣活力,提升技術服務水平,抓好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將現行分散的各鄉鎮農技推廣資源整合,建立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同時要加快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的步伐,使他們走出傳統農業技術指導與推廣的侷限,掌握適合農業結構調整的新技術,強化農技推廣的有效性,吸收農業學院的大學生充實到農技推廣隊伍中來,提升農技推廣技術指導素質。

(二)依託銷售網絡,加快優勢產業開發,大力構建品牌農業。一是積極打造農產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的銷售網絡,打響三百山臍橙知名度。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整合。通過招商引資或引導地方能人開辦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深加工,促進農副產品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提高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延長農副產品銷售鏈,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三)創新農業管理和農技服務體制,加大農業發展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農業發展資金的使用效益。要緊緊抓住安遠縣面臨的各種發展機遇,結合實際,儘快對全縣農口單位進行整合,強化農口系統的統籌和協調,同時要利用我縣在果業、生豬等方面的優勢,成立農業特色園區,以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要整合上級農業專項資金,要加大對規模農業產業項目的扶持力度,把農業發展資金與現代農業項目緊密結合起來,把上級支農資金用好用活,使其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四)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機制,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安遠縣傳統農業的優勢和特色,創新農業發展機制,為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一是要完善農村土地流轉辦法,要從政策上支持農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實行集約化經營,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作用。二是農業項目建設要緊密結合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户的發展,避免重複投資,充分發揮農業資金效益。三是從資金、税收、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扶持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户進行集約化和產業經營。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制定積極的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城市工商資本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上。五是要把龍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積極支持安聖達公司、天華現代公司、雙孢胎有公司等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户擴規上檔,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對農業產業項目的組織、策劃、生產管理,充分發揮其帶動示範作用。

(五)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力度,增強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有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時機,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落後和人居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既是廣大農民羣眾的迫切願望,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

農業調查報告 篇14

一、調查目的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由於農業生產活動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加上農業面源污染涉及範圍廣、隨機性大、隱蔽性強、不易監測、難以量化、控制難度大, 因此, 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目前影響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 其發展趨勢令人擔憂。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由來已久, 尤其近幾年呈愈演愈烈之勢, 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由此看來,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調查方法和地點

本次關於面源污染問題調查方法我採用的是上網查閲資料和實地考察法。

我調查的地點選在家鄉當地的河南省新鄉縣部分農村,利用暑假時間到當地的蔬菜大棚,田間實地觀察。

三、調查結果及存在問題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農藥污染、畜禽糞便污染、秸稈燃燒污染等。

1. 化肥

我縣農村主要使用複合肥和尿素,由於化肥在作物增產中的重要作用,才使化肥大規模的生產和使用。實際上,化肥的利用率並不高,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少之又少,剩餘的養分通過各種途徑,如徑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蝕等進入環境。這些過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類迅速生長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導致水體喪失應有功能進入土地中,會改變原有土壤的結構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減少。另外化肥中過量的重金屬成分積存在環境中,若被農作物吸收,會損害人體健康。

2. 農藥

在我縣七裏營鎮農業試驗田裏試驗實施太陽能滅殺地下害蟲,彌補了農藥防治地下害蟲的缺陷,而且節省資源,節省能源,減除農藥殘留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威脅。

然而農村農民普遍使用的還是菊酯類、有機磷種類的農藥,農民普遍重視農藥的效用,對於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認識瞭解較少,導致推廣使用困難。

資料顯示,噴灑粉劑或液體農藥,95%以上的或附着在植物表面,或降落到地面,或飄遊於空中。由於農藥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部分被浪費,這部分農藥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水體,致使水體各種污染物質含量超標,水質惡化。

3. 禽畜場

我縣的畜禽養殖業由農民個體家庭飼養逐步走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而且越來越集中在城市周圍。由於畜禽養殖的飼養方式、養殖規模和分佈區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總量、污染程度和分

布區域也隨之變化。從養殖場產生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等,隨每天沖洗的污水流入河道、湖泊,造成水體污染、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自從國家實施農村沼氣補貼以來,我縣户用沼氣越來越多,目前大致已有30%左右農户使用沼氣作為能源使用。這些沼氣池的建設,消化和處理了大量的人畜糞便和其他污染物,對保護環境有不小的貢獻。

4. 秸稈燃燒

我縣目前秸稈禁燒工作進展不錯,一小部分作飼料或燃料運回家,剩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直接秸稈還田,大大減少了秸稈燃燒產生濃煙對大氣的污染。

四、調查體會

大家知道,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化肥、農藥、地膜的使用,對糧食的增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區,由於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在為人民羣眾提供大量畜禽和水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會影響人類健康,造成大氣、水體、土壤、微生物污染,對人居環境產生危害。 尤其是近幾年呈現出愈演愈也烈之勢,為保護有限的農業發展資源,建設美好的人居環境,專家認為,目前亟需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我自己本身就是生在農村,因此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對環境的`危害有則更深刻的認識,對於當前調查中所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加強對農民面源污染知識的宣傳力度,使農民意識到面源污染對環境的危害。 這次調查活動是一次鍛鍊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讓我們更快的融入到我們的專業知識中,能夠更好的把我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這次調查活動了解到了一些以前沒接觸過的農業知識,發現一些社會問題,從而更深入的瞭解社會。同時,還增強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增強了發奮學習、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毅力,為日後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將珍惜火熱的青春年華,珍惜豐富多彩的大學時光,在恩師教誨和學友的相互勉勵下,發奮苦讀,頑強拼搏,待學有所成,為創建和諧社會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標籤: 調查報告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6116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