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認識平均分》微課設計範文

《認識平均分》微課設計範文

微課作品介紹 本微課圍繞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平均分》第一課時內容設計,旨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也為日後學習表內除法打好重要基礎。

《認識平均分》微課設計範文

教學需求分析適用對象分析 本微課適用使用蘇教版數學的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平均分》時使用。

學習內容分析本課重在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學會有條理地表達“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學生對“幾個幾”的已有認識是學習本課內容的直接基礎。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積累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本方法。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質特徵,為進一步認識除法作準備。

教學目標分析 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分類、比較,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分”,學會把一些物體“按每幾個一份地分”分成幾份,掌握“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通過操作經歷觀察、比較和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活動過程,積累平均分的經驗,發展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維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本課的重點是平均分的含義及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難點是理解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結果。

教學過程設計貓和老鼠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的好朋友小小鼠快要過生日了,他們決定為小小鼠準備一場生日聚會。首先,他們得進行食物大采購。他們來到了鴨老闆的蛋糕店,準備買一些蛋糕。熱心的鴨老闆説:“只要你們能把6個蛋糕分成兩堆,我就免費送給你們。”

藉由小小鼠的一場生日聚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討論“把6塊蛋糕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實際操作加上對不同分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把6塊蛋糕分成兩堆,每堆的個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引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從而喚起學生對平均分的再次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追問“是不是隻有分成兩堆才是平均分”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可以怎樣(把6塊蛋糕)平均分”,幫助學生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此時,通過對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兩個實例的比較,再次凸顯平均分的`本質含義,以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

接着,聚會開始啦!小猴迫不及待地踏着滑板就來了,湯姆貓趕忙拿來8個桃招待小猴一家。引導學生根據每幾個一份的要求,鞏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方法。學生可以藉助學具用圓片分一分,在操作中認識到把8個桃,按每2個一份地分,可以分給4只小猴。當然,這裏對分桃過程和方法給予了提示,提出“在圖中圈一圈”的要求,是對學生方法的進一步指導。

隨後,傑瑞鼠拿來了一些小棒給小猴玩。學生利用分桃獲得的經驗和認識,依次按“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和“每4根一份”的要求把小棒平均分。這裏,通過追問“12根小棒還可以怎樣平均分”,引導學生説出所有分法,觀察和比較這五種分法,體會它們的不同。為方便學生比較,將5種分法統計在表格中,幫助學生初步體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每份分得越多,份數就越少;每份分得越少,份數就越多。

最後,熱情好客的貓和老鼠準備了許多點心準備分給他們的客人,現在請你噹噹小主人來分一分。在當主人分點心的過程中,通過圈一圈、填一填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把一些物體按每幾個一份地分的過程,進一步鞏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方法。結合分氣球的情境,引導學生依據對平均分方法的理解,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把15個氣球每3個一份地平均分的問題。楓葉的平均分問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的多樣性,也為下節課按“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作鋪墊。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蘇教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平均分時使用本視頻,另外,在平均分的後續學習中多思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是按什麼來分的(是按“每幾個一份”還是“平均分成幾份”),一邊分一邊説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注意表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配套學習資料蘇教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

製作技術介紹本微課使用Camtasia Studio軟件製作。

標籤: 範文 微課 平均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6yll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