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13篇)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1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13篇)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學關鍵之處在於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繫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於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內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並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繫現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感悟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瞭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相應;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場景——《馬兒的困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馬兒吃草的範圍是一個什麼圖形嗎?

生:是一個圓形。

師:那麼,要想知道馬兒吃草範圍的大小,就是求圓形的什麼呢?

生: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馬兒的困惑”這一場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瞭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關於圓的面積你想了解什麼?

(什麼是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麼?計算公式怎樣推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後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説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麼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什麼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並藉助電腦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後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彙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麼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麼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係,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麼?

(再次出示牛吃草圖)

師:這匹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現在會求了嗎?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並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教學例1。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要求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要先求什麼呢?(先要求出圓形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草坪的面積吧!

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出示第三題)

3.小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c。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

分析題意後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評價反饋)

同學們真棒,解決完上面的三個問題後敢不敢來挑戰下面的問題?

4.已知半圓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釐米,面積是30平方釐米,半圓的直徑是多少?求陰影部分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師:你們對於圓面積的疑問現在解開了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知道哪些條件就可求圓的面積?

(知道半徑、直徑或是周長)

知道半徑:S=πr2

知道直徑:S=π(d÷2)2

知道周長:S=π(C÷π÷2)2

師:同學們,猜想驗證、操作發現是我們在數學學習中探索未知領域時經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意圖:全課總結不僅要重視學習結果的回顧再現,也要關注學習經驗的反思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五、課後延伸

圓除了轉化為長方形,還能轉化為什麼圖形呢?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S = πr × r

= πr2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3、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小測驗:

1、一個圓的直徑是6釐米,這個圓的半徑是()釐米,周長是()釐米。

2、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31.4米,這個噴水池的直徑是()米,半徑是()米。

二、問題引入

1、師:出示圖片,小明家門前有一塊直徑為20米的圓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據圖中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2、生:嘗試説出一個數學問題。(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

3、師:要想求出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需要先求出圓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1)

三、探索新知

(一)複習,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1、我們一起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吧!

2、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1)分別把圓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長方形。

(2)把圓128等分後,説明分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長方形。

3、在圖形的拼湊與轉化中,同時觀察與思考以下問題。

a、拼湊中,圓在轉化成什麼圖形?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麼關係?c、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教師一邊引導學生一起回到,一邊板書以下填空: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學生齊讀公式

S= πr2

教師強調r2= r × r(表示2個r相乘)

(三)應用公式

一個圓的半徑是4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思考:

1、本題已知什麼,要求什麼?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

2、要求圓的面積,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計算。分組合作交流計算,

3、指名學生彙報結果,課件展示解答過程。並小結本題屬於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可直接代入計算。

1、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2、要求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應先求出什麼?先求圓的面積。

3、要求圓的面積,能直接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嗎?不能,應先求出圓的半徑。分組合作,完成計算,並彙報計算過程與結果。

4、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強調書寫格式。並小結本題的關鍵是先要求出圓的面積,是已知圓的直徑,求圓的面積。

(四)知識應用

1、一個圓形茶几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麼,求什麼?首先要求出什麼?分組合作解決,並彙報結果。

課件展示解答過程,並讓學生説出本題屬於已知直徑求圓的面積。

2、街心花園中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壇的面積,應先求什麼?怎麼求解呢?分組合作交流完成本題。

3、視情況作適當的提示,展示解答過程。説出本題屬於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説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圓面積公式後,展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引導學生齊答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圓的半徑。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1題~第4題。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3

設計過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了圓的面積概念,接着讓學生嘗試運用以前曾多次採用過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引導學生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一次讓學生熟悉運用“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較複雜的問題的策略。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提供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課件,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過網上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應用網絡工具獲取知識,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接觸並更能理解極限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

通過網絡化學習,激發學生應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感知圓的面積:(課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圓)

師: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板書:由半徑決定)

2、感知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選擇兩個面積不同的圓)

師:大家看,這兩個圓的面積一樣大嗎?説明: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師:那誰能説説什麼叫做圓的面積?

(揭示: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想辦法表示圓的面積和比較兩個圓面積的大小,以及區分圓的周長和麪積等途徑,讓學生充分感知圓面積的含義,為概括圓面積的意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經驗

1、初步感悟:

(1)課件出示:書103例7圖。

師:圖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麼?

原來我們數方格的時候,不滿一格算半格,這裏有兩格特別接近滿格,(課件閃爍)我們數的時候安滿格計算。

通過數圓的面積,得到整圓的面積,然後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填表、計算,彙報

小結: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我們得到了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圓的面積到底是多少,看來還需要知道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操作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找出求圓面積的方法。

3、師: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以平行四邊形為例,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利用電腦課件的演示,達到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並明確思想方向,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由直線圖形過度到曲線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生動、愉悦、民主的學習氣氛中開始新的.學習。為學生開展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4、師:剛才我們已經複習了以前我們利用平移、割、補等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圓也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你想採用什麼方法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係,引導學生尋找用半徑求圓面積的方法,並以此為主線展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你們想拼成什麼圖形,打算怎麼剪拼,然後動手操作。

[注:在要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取經驗,這一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個體發展的空間,每個人有着不同的收穫和體驗。

師:請大家把各自的拼圖展示給大家(鼓勵不同的拼法),並且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組拼成的是什麼圖形,是用什麼方法剪拼的。(學生可能出現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近似長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方法。)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圓剪拼成各種圖形,鼓勵不同拼法,引導發揮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沿半徑剪拼的方法是較為科學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給學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創造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不僅會知法,而且會選法,這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三)利用課件演示,呈現經驗總結

[注:由於學生的個體不同,收穫也有不同,以往只通過實驗操作的方式,學生會在操作中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如有的完成不了實驗,有的誤差很大等等,沒有充分的説服力,不能幫助學生對圓的面積進行充分理解。直接影響了本堂課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幾何知識的形成,感知的知識往往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完整的,所以在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後,又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軟件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觀察這一個實驗的過程,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所以我們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空間觀念,幫助學生建構。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曲”與“直”的轉化,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

3、通過小組會議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圓與轉化後的圖形的聯繫。

教具、學具:剪刀、圖片,圓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圖對比掛圖。

教學過程: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平面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小黑板出示推導圖形及公式)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板書:轉化)

5、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面積相等嗎?(板書:等積)

6、(出示圖形):這是什麼圖形?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板書:曲)

7、那些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並能解答有關圓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面積計算

教學難點:公式以及推導。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並引入課題。

1.口算:2π 9.42÷π 12.56÷π

2.已知圓的半徑是2.5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3.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2米,寬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4.説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5.出示場景圖: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你們會計算嗎?

課題引入:我們已經學會的圓周長的有關計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圓的面積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講授

1.圓的面積的含義。

問題:同學們還記得面積所指的是什麼?(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以前學過長方形面積的含義是指長方形所圍成平面的大小。那麼,圓的面積的是指什麼?(圓所圍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

問題:怎樣求圓的面積呢?(學生提出辦法,老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

問題:我們用面積單位直接去度量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也就是割補法,把圓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怎樣分割呢?(教師出示場景圖)問題:這三位同學是怎樣分割的?你知道他們的做法嗎?(學生回答,老師給予肯定。)

教師拿出圓的面積教具進行演示:

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個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並寫上號數,然後把這16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試操作,把學具圓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來的半份)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這樣就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強調: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問題: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和圓的半徑周長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引導:這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你能求出這個圓的面積嗎?

學生獨立完成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總結:我們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面積的大小就是:

再次強調:

(1)拼成的圖形近似於什麼圖形?

(2)原來圓的面積與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否相等?

(3)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哪部分的長?

(4)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哪部分?

(5)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可以寫成:S=πr

2 3.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師:我們回頭看剛才的問題,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這個花壇佔地多少平方米?

學生讀題,問:這裏要求圓形花壇的面積,條件是否具備?我們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

教師板演計算過程。

出示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問題:你能利用內圓好外圓的面積求出環形的面積嗎?

學生讀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圓環的面積我們可以怎麼辦?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是否具備?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選代表回答問題,在黑板上演示計算方法,集體糾錯。)

三、鞏固練習。

1.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半徑2分米。

直徑10釐米。

(1)先提問:題目只告訴圓的直徑,你能求出圓的面積嗎?怎樣算?)

(2)強調書寫格式,運算順序與單位名稱。

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並知道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如果題目只告訴直徑也就先求出半徑再按公式S=πr2計算。

四、課堂小結

總結: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經常需要求圓的面積,譬如説:蒙古包做成圓形的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積,植物根莖的橫截面是圓形的,也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分。我們還可以再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裝菜的盤子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的,杯子的橫截面為什麼是圓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另外,我們在前面也學習瞭如何求圓的周長,需要注意的是:

(1)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圓的周長是指圓一週的長度。前者是二維的概念,而後者是一維的概念。

(2)求圓面積的公式是S=πr2,求圓周長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板書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S=πr×r S=πr

教學反思

圓的面積是學生在學習了圓的基本特徵、圓周長的探討、應用後學習的,因為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公式探討的時候已經明白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探討圓的面積公式時,在這個基礎上再滲透“數學的極限思想”,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的圓的面積計算,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遷移,這樣,也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

一、從圓的周長到圓的面積體驗其中不同

本課開始,先與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比較不同,接着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大膽猜測,激發探究

在凸現圓的面積的意義以後,我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讓學生進行估測。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係時,設計實驗驗證: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出圓的面積,探索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這一內容是舊教材所沒有的。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被充分調動起來,而這些,又正好為他們隨後進一步展開探究活動作好了“預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當學生通過估測後,讓學生來做個實驗討論。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個圓,現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麼圖形?並想想它與圓有怎樣的關係。這樣,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由扶到放,由現象到本質地引導,又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量的加大,對於圓的面積公式還應讓學生多點時間去思考,去推導。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特別是學生在口述推導的過程中,導出的太快,公式推導不明顯,怎樣出來的結果演示太快,學生不易消化。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細化。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五、存在和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在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有個別學生沒有積極思考,不懂得如何靈活運用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的計算有待加強,在上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速度比較慢,學生還沒有達到要求,特別是當半徑等於一個小數時,學生很多就犯錯了!如:r=0.3釐米,求圓的面積,有部分學生會把0.3的平方算成是0.9,結果就出錯,這在以後的計算練習中引導學生認真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數學交流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探索和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利用已有知識並結合滲透“極限”的思想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等。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板書:轉化)

5、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補充感知、理解意義

(1)(出示圓片):那位同學來指一指圓的面積是哪一部分?

(2)同學們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的面積。

(3)誰來説説什麼叫做圓的面積?(板出: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學生齊讀。

2、比較猜測、探明方向

(1)提問:猜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2)下面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是否與半徑有關:

①你們想通過什麼方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②想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互相説説。)

(3)活動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圓片能折出什麼圖形?

(4)把16等份圓和32等份圓分別剪開(在黑板上貼出這兩個圓),拼成兩個長方形,拼好後一起思考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①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面積相等)

②課件演示: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什麼圖形?(分的份數越多就越像長方形)

(教師配合課件演示作適當説明)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份,並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更接近長方形。

小結:它們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會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動手操作討論等探索圓的面積公式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公式的確定性和轉化的數

學思想。

二、教學重點:

圓的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難點:

推導圓的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膠水、剪刀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動畫片。(出示課件)

2、師:我們要求小朋友的活動場地有多大,就是求圓的什麼? (圓的面積)

3、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學具,摸一摸,指一指,感受圓的周長和麪積。

4、設疑:那麼圓的面積怎樣求呢?

5、教師讓學生説出以前學過的平行四邊行圖形的面積公式是怎麼的來的?然後複習演示平行四邊行的公式推導過程。

6、要求圓的面積,怎樣把圓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呢?

(1)、設疑導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 )、複習滲透轉化的思想,為推導圓的面積埋下伏筆.

(二 )合作探究

把圓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探究圓的面積公式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小組合作看能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

(1) 學生動手操作;

(2) 交流演示各組拼出的圖形。

(3)教師用課件演示。

教師用課件演示長方形的長與寬和圓的周長與半徑的關係.得出圓的面積公式S=

問: 那麼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三)解決問題

(一)、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

例1、一個圓形花壇的半徑是3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二)、已知圓的'直徑,求圓的面積

例2、圓形花壇的直徑的20 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三)、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

例3、一個圓形儲水池的周長是25.12 m,它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 鞏固練習

1、判斷對錯:

(1)直徑相等的兩個圓,面積不一定相等。。 ( )

(2)兩個圓的周長相等,面積也一定相等。 ( )

(3)圓的半徑越大,圓所佔的面積也越大。 ( )

2、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1)半徑3分米

(2)直徑20釐米

五、知識拓展

在一個邊長為8釐米的正方形裏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六、總結:學生談收穫

反思: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學生親身經歷提出問題,動手實踐,分析驗證,通過把圓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探究新知的興趣,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想象,動口説理等活動,用多種感官感知拼成圖形與圓形的關係,運用推理得出圓的面積公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對知識進行再創造,體驗了學習新知的喜悦。其次,通過利用面積公式解決數學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學關鍵之處在於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繫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於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內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並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教學應注意聯繫現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感悟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面積轉化教具。

學具:書、計算器、16等份教具、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大家看,一匹馬被拴在木樁上,它吃草的時候繃緊繩子繞了一圈。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複習圓的相關特徵)

師:那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

師: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圓的面積。(揭示課題)

2、師:你想研究它的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疑問)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的'伊始就用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導入新課的學習,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為後面圓面積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可以讓學生從課堂上涉獵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猜想驗證、初步感知

1、實驗驗證

(1)師:猜一猜,圓的面積可能會和它的什麼有關係?

師:你覺得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

(2)師:對我們的估計需要進行?

生:驗證。

師:用什麼方法驗證呢?

師:下面請大家先數數圓的面積是多少。

師:數起來感覺怎麼樣?有沒有更簡潔一點的方法?

(引導學生髮現可以先數出 個圓的方格數,再乘4就是圓的面積)

(讓學生在圖1中數一數,用計算器算一算,填寫表格裏的第1行。)

圓的半徑

(cm)

圓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

(cm2)

正方形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精確到十分位)

(3)師:只用一個圓,還不足以驗證猜想,作業紙上老師還準備了兩個圓,同桌合作,分別用同樣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寫在表格中。(課件出示圖2和圖3)

(學生完成後交流彙報。)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三個圓的半徑雖然不同,但是圓的面積都是它對應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

3、師:正方形面積可以用r2表示,那圓的面積和它半徑平方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結:我們經過猜測——數方格——驗證,最終發現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也就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數方格開始學習圓面積的計算,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學習,有利於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關於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好準備。由數方格獲得的初步結論對接下來的轉化推導相互印證,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三、實驗操作、推導公式

1、感受轉化,滲透方法

(課件再次出示馬吃草圖)

師: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準確算出這匹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積的草了嗎?

(引導學生髮現,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還不清楚,需要繼續研究能準確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2、師:大家還記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

(學生回憶後彙報,教師演示,激活轉化思路)

3、第一輪探究——明確思路,體會轉化

師:想想看,圓能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是否可以化曲為直呢?

生:剪圓。

師:怎麼剪呢?沿着什麼剪?

生:沿着直徑或半徑剪開。

(分別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導學生髮現邊越來越直,剪拼的圖形越來越平行四邊形)

4、第二輪探究——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師:剛才我們將圓分別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圖形是想幹什麼呀?

生:想把圓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師:那還能更像嗎?

生:可以將圓片平均分成16份。

(引導學生把16、32等份的圓拼成近似的長方形,上台展示)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這兩幅圖更接平行四邊形了?

生:邊更直了。

師:是什麼方法使得邊越來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

(引導學生體驗把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剪拼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

師: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足夠多,就化曲為直,最後拼成的圖形——就成長方形了。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讓學生迅速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再創造”做好知識的準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得出等分的份數愈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平行四邊形。在想象的過程中藴含了另一個重要數學思想的滲透——極限思想。】

(2)師:我們把圓轉化成了長方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沒有變。

師:這樣就把圓的面積轉化成了?

生:長方形的面積。

師:要求圓的面積,只要求出?

生:長方形的面積。

5、第3輪探究——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師:仔細觀察剪拼成的長方形,看看它與原來的圓之間有什麼聯繫?將發現填寫在作業紙第2題中,然後小組內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發現:長方形的寬等於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等於圓周長的一半。)

師:長方形的寬和圓的半徑相等,這裏的寬也可以用r表示。那麼,長方形的長又可以怎麼表示呢?(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長:C÷2=2πr÷2=πr)

(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引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師: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準確地説是它半徑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師:有了這樣的一個公式,知道圓的什麼,就可以計算圓的面積了。

生:半徑。

5、做“練一練”

完成作業紙第3題,交流反饋。

6、(課件再次出示牛吃草圖)

師:這匹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現在會求了嗎?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的觀察、思考、交流。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新知,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實驗操作,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內在美,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四、解決問題、拓展應用

1、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例9)

分析題意後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第105頁例9。

(組織交流,評價反饋)

2、完成作業紙第4題

師:接着看,默讀題目,完成作業紙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五、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師:你們對於圓面積的疑問現在解開了嗎?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穫?

師:同學們,猜想驗證、操作發現是我們在數學學習中探索未知領域時經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意圖:全課總結不僅要重視學習結果的回顧再現,也要關注學習經驗的反思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轉化

新的圖形學過的圖形

演示圖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Sπr×r

πr2

(1)3.14×22(2)8÷2=4(cm)

=3.14×43.14×42

=12.56(cm2)=3.14×16

=50.24(cm2)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面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3、根據圓的半徑、直徑或周長來計算圓的面積,解決簡單的有關圓的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準備: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明確圓的面積的含義(在黑板上畫好一個圓),誰上來指一指:哪是這個圓的周長?(生用粉筆比劃圓的周長,強調起點即終點。)對於一個平面圖形除了研究它的周長,一般還可以研究它的什麼?(面積)你能指出哪是這個圓的面積嗎?(生用手比劃)那麼誰能説説什麼叫做圓的面積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逐步規範: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導入課題:圓的面積

二、引導探究

1、猜測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係。 (1)猜測圓的面積與什麼有關係?

(在黑板上再畫一個小一點的圓)比一比,這兩個圓的面積哪個大一些?為什麼?你認為圓的面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2)猜測圓的面積與半徑有什麼關係?

正方形的面積是半徑的平方的4倍,圓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要小。因此圓的面積可能是半徑的平方的3倍多,甚至有可能會想到圓周率是3.1415……

2、探究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係——公式推導 (1)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A、長方形、正方形,直接用面積單位去量,找規律得到的;

B、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不能用面積單位去量。因為不能用面積單位去密鋪,用的是轉化的方法。

(2)統一認識,尋求轉化的方法

A、圓是曲線圖形,也不能用面積單位去密鋪,應該運用轉化的方法;

B、商討轉化的方法:剪開——化曲為直;沿半徑剪開——便於研究面積與半徑的關係。

(3)自主探究:剪一剪,拼一拼,找一找,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A、拼成近似的長方形

同學們: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課本合作完成以下填空: (1)我們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後,拼成一個近似的( )形。 我們發現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 )。 (2)拼成的( )形的面積與圓形面積是( )的。 長方形的( )相當於圓的( ); 長方形的( )相當於圓的( )。

長方形的長等於圓周長的一半( r)長方形的寬等於圓的半徑(r)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圓周長一半( r)×半徑(r)

S = π r2 B、拼成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圓的面積 =(圓周長的1/4) ×(4個半徑)4r÷2 C、拼成梯形的下去再探討 (4)交流,統一認識 A、公式:S=πr2

B、圓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回到課始的猜測。

三、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實踐

1、已知r=4cm,求S。

2、已知d=8cm,求S。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πr × r = πr2

《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濟瀆路 翟彩豔

圓是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平面圖形,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打下基礎。

一、感受圓的周長與面積的不同

本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有什麼不同,接着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學具演示,激發探究

通過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探究之前,我問學生: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現在回想起來,我不應該以上來就問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而應該先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係時,這樣的引入可能更有利於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己手中的小圖片分成若干小扇形,從8等份、16等份再到32等份,學生把扇形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的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在這個長方形中找到圓的周長,找到圓的半徑。最後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於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遺憾的是學生自己製作的學具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既耽誤時間,又不規範,如果能統一配置學具那會更利於操作。)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總是抱着一節課應該解決一個知識點的想法,所以為了趕時間,我總是更多的關注舉手發言的優等生,而很少注意學困生,沒給他們留有足夠思考時間,這是我今後課堂教學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我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兩個層次,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範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內容,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聯繫生活,得到靈活運用。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但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我沒能做到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

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今後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這一節課中,我總覺得操作學具時間短,我有點操之過急,只是讓學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教具操作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雖有碰撞,但總覺得不夠。在以後這一類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探索時間,使學生的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0

課題: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面積”。

教學內容分析:

當前,“數學新課程實施應以學生數學素質的養成為核心目標,課堂教學中學經驗的獲得是學生數學素質養成的必要條件”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標準(20xx版)》的作者出: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澱,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透步積累的。“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來計算面積。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和“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例3更是提供了一次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圓的面積研究,以計算圓形草坪的面積作為情境自然引入;光盤、環島、古建築中的“外方內圓” “外圓內方”、土樓的佔地面積、籃球場的三分線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同時,通過對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也能更真切地體會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教學對象分析:

該節課內容是專門針對正邁入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來展開的,從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可以瞭解到,處於該階段的很多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較高,因此我認為這節課對他們來説教學難度不是很大,如果在課堂上能夠緊跟着老師的教學思路一起探索、一起學習,定能有所收穫。

1、學生的知識基礎

該教學內容是學會計算圓的面積。在此基礎上,該年級段的學生已經學習瞭如何辨別圓形、計算圓的周長,指導圓的半徑、直徑怎麼表示,也明白“π”的含義以及其數值。國小六年級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年,也是他們在國小校園呆的最後一年,相比於其他低年級的國小生們,他們不僅在年齡上有所增長,而且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也較全面,同時也更加地深入。

2、對學習該內容的困惑與迷思

學生會對“π”的來源以及它的數值具體含義瞭解不是很清楚,還有存在對“圓”面積公式的疑惑,它是怎樣從長方形的角度推向圓的形狀的。部分學生存在邏輯感不強,對推導的過程不能做到知根知底,舉一反三能力較差。

教學目標:

本節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即教學的認知目標、教學方法目標以及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目標。

1、教學的認知目標

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教學方法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PPT課件、圓規、教學模具、紙張、作業本、尺子、剪刀

教學的基本思路(或流程)

教學過程:

一、從舊知到新知,引入新課

根據人教版數學教材中的實例,開展新課堂。

1、課前回憶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1)在一道題目中,已經知道圓的半徑r的數值,怎樣計算圓的周長C?

(2)在一道題目中,已經知道半圓的直徑R或者四分之一圓的半徑r,應該怎樣計算這些圓的周長C?

2、明確圓的面積的相關定義:

學習過程1:老師可以拿出課前準備的紙張,用圓規在紙面上畫2個大小不一的平面圓,並拿出剪刀進行相應的裁剪。老師:這是兩個一樣的.圓嗎?他們一樣大嗎?

學生:不一樣大,一個大、一個小。

老師:你們是怎麼判斷的呢?

學生A:用眼睛看,它們明顯不一樣大小。

學生B:把它們重疊在一起比較,哪個大就説明哪個是大圓,哪個是小圓。

老師:在生活中我們憑藉着肉眼來辨別這些東西的大小,那麼在數學上我們是怎樣判別他們的呢?這時我們偉大的數學家們就引入了一個“圓的面積”的概念,通過計算他們的面積大小來確定其大小。

學習過程2:理清“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之間的區別

老師要用標準的圓形教具,動手指出圓周長和圓面積之間的區別。理清之後,歸納兩者之間定義的不同,即圓的周長是指構成圓一週的密閉曲線的長度,而圓的面積是指某個圓佔平面的大小。

二、巧用遊戲化形式,輔助學生理解

學習過程1:老師使用PPT課件展示問題:一個4釐米的正方形和一個半徑r為4釐米的圓形,怎麼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鼓勵同學們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圓面積的大小進行猜想,在討論後,老師展示結果。在此過程中(老師所呈現的PPT有猜想過程)得出,該圓面積比4個同邊長的正方形比較要小,而比3個同邊長的正方形要大。老師:可見,圓的面積的大小無法直接用正方形來衡量計算。

學習過程2:老師帶領學生們回憶其他幾何平面圖形面積(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的計算方法。老師同步PPT的內容,喚起學生們的記憶,即我們在計算一個新的平面幾何圖形的時候,往往會採取分割、拼接、補全等方法將其轉化為熟悉的圖形,開展運算,也就是化難為易。

三、教師引領,帶領學生一起推導圓面積公式

學習過程1:探索拼接成的長方形和圓之間的關係。

首先,老師提出問題:拼接而成的長方形和圓之間的什麼聯繫呢?鼓勵同學們開動自己的腦筋,進行思考。思考完畢,可以邀請幾位同學進行回答,最後老師進行總結(展示PPT相關內容)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學習過程2:尋求其他推導方法

開展小組討論(4人為一學習小組):運用轉化思想,來求圓的面積。討論完畢後,小組成員可以派代表進行講解,此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表達能力。

四、實戰練習,提高解題效率

自主完成課後習題,明天上課前小組組長要彙報作業情況。同時也不佈置一些作業,如下:

計算下列圓的面積和周長(1)已知某圓r=3cm,求S和C(2)已知r=5cm,求S和C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

1.回顧並梳理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並通過練習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

2.在運用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能運用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圓周長、圓面積問題;結合圓周率的發展史和祖沖之的故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在探索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

教學難點:

能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炫我兩分鐘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兩分鐘由我來為大家主持。同學們,一提到圓,我們就會想到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之上,經過刻苦鑽研,求出 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之後我們在計算中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梳理第四單元圓的周長和麪積。在我們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關於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題目。

隨機評價。

相信我們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為你們點贊(動作)。

二、組內交流,完善梳理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梳理圓的`周長的知識。而後學生嘗試像老師這樣梳理,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梳理過程,然後小組內形成共識,確立發言任務,師深入其中一個小組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有所收穫。通過組內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使知識呈現會更全面、更精練,知識梳理更有條理、更科學化。】

三、小組合作交流。

組內交流嘗試小研究。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如有不同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識時遇到的疑問向大家請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積累的易錯題。

4、再次確認發言順序,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慾望。】

四、班級交流,提升梳理

1、小組彙報,按照本單元三個知識模塊分別找三個小組進行彙報。彙報時既要彙報典型題的解法,又要重點説明本組梳理的每個知識點的易錯題。在小組彙報成果後,其他學生質疑或作以評價。

2、師結合學生的彙報進行引導完善,幫助學生梳理單元知識點,同時,教師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強化學生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掌握。

【設計意圖:分層次交流嘗試小研究的內容,做到層層遞進,有利於學生紮實掌握本單元知識。】

3、完善自己設計的知識樹,説明自己是怎樣想的,其他學生加以評價,教師予以學生肯定或激勵。教師挑選好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評價好在哪裏。

師總結:無論哪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只要能清楚的、有條理的表示出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就是一幅好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單元梳理課的重點在於“梳理”,本單元知識公式很多,學生既可以嘗試小研究作業單作為知識梳理的結構圖,也可以自己設計本單元知識網絡圖,形成個性知識樹,目的只有一個即提升學生知識整理能力,形成知識網絡。】

五、應用拓展

結合練習做相應題目,鞏固易錯易混知識。

(一)基礎題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計算直徑為10毫米的圓的面積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徑為2釐米的圓的周長和麪積相等。 ( )

(3)把一頭牛栓在木樁上,木樁到牛之間的繩長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積是28.26平方米。(栓繩處不計算在內) ( )

2、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3、一個環形的鐵片,外圓半徑是7釐米,內圓半徑是0、5分米,這個環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張長方形紙片,長60釐米,寬40釐米。用這張紙剪下一個儘可能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公園裏有一圓形花壇的周長是50.24米,花壇周圍是一條環形小路,小路寬2米,這條環形小路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3. 一輛自行車的輪胎的外直徑是1.12米,每分轉50周,這輛自行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習題設計體現基礎性、層次性,既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潛能。】

六、個人整理

經過本課時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設計意圖:反思是成長的催化劑,本環節讓學生自由暢談收穫,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生回顧、反思所學知識的水平,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

《圓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內容,這是一節推導與計算相結合來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和圓的初步認識以及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作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三、教學目標(課件)

(1)理解圓的面積含義,推導出圓面積計算的公式,並會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和運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滲透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集體觀念。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圖形各部分與原來圓的關係。

教學難點:是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極限思想的滲透;

四、學情分析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本課教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活動探究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主要採用了以下4個教學策略:

1、知識呈現生活化。以草坪中間的自動噴灌龍頭為草坪噴水為主線,讓學生提出問題讓生活數學這一條主線貫穿於課的始終。

2、學習過程活動化。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採用4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實踐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五、教學過程

本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引導探究,構建模型——分層訓練,拓展思維——總結全課,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努力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數學來源於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從而使教材與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發的關係。讓學生既認識了自身,又大膽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自動噴水頭澆灌草地得出一個半徑是5米的圓”這一情境(課件),讓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課件),在思考“噴水頭轉動一週可以澆灌多大面積”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瞭解圓的面積的含義,體會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並引發研究圓的面積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啟發猜想,明確方向————化曲為直,掃清障礙————實驗探究,推導公式————展示成果,體驗成功————首尾呼應,鞏固新知五大步進行:

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在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中。我啟發學生猜想(課件):“比較兩個圓誰的面積大,你覺得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自然的會作出合理猜想。但對於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許能想到將圓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至於如何轉化,怎樣化曲為直,因受知識的限制,學生不能準確説出。我抓住這一有力契機,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二步:化曲為直,掃清障礙。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小相等的圓分別沿半徑剪開,先分成8等份、然後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後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於線段(課件)。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徹底掃清了“轉化”的障礙。這時我適時放手,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不能將圓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試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的圓有什麼關係?能不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裏,我沒有硬性規定讓學生拼出什麼圖形,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圓形卡紙小組合作去剪,去拼擺,並鼓勵學生拼擺出多種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在學生小組討論後,引導學生進入第四步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展示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然後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給予評價。同時對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情況,教師再結合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並結合板書。

(課件)首先讓學生明確圓周長的一半相當於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半徑等於寬,圓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這是教學的關鍵,再此基礎上進行推導(課件),得出圓面積等於周長的一半乘半徑,再讓學生弄清圓周長的一半等於πr,從而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化簡後用字母表示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

在學生獲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後,“龍頭最多能噴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積。從而達到了對新知的鞏固。

四、分層訓練,拓展思維

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環節: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逐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求下面各個圓的面積。(課件出示)

(1)半徑為3分米;

(2)直徑為10米。

(3)周長為13釐米。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2、一張圓桌的桌面直徑是1。5米,油漆師傅要在圓桌面的邊上貼一圈鋁合金,並在正面漆上油漆。請問,油漆師傅要買多長的鋁合金,油漆的面積有多大?

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長的鐵絲在後院圍一個菜園,要使面積大一些,該圍成正方形好還是圓形好呢?你能當回小參謀嗎?

4、一塊正方形草坪,邊長10米.草坪中間的自動噴灌龍頭的射程是5米。

(1)這個龍頭最多可噴灌多大面積的草坪?

(2)噴灌後至少可剩下的面積有多大?

六、評價和反思

這節課緊緊抓住了教學重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以及學生的動手操作,把一個圓通過分、剪、拼等過程,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從中發現圓和拼成的長方形的聯繫,這種從多角度思考的教學理念,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並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P67-68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瞭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學具準備:

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教材67頁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請看上面的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信息?(學生觀察思考)

生1:我發現圖上有5個工人在鋪草坪。

生2:我發現花壇是個圓形。

師:哦,是個圓形。還有沒有?請仔細觀察。

生:我發現一個工人叔叔提出了一個問題。

師:這個問題是什麼?

生:這個工人叔叔説“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師:你們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求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也就是求圓的什麼?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從主題圖入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瞭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遊戲激趣,理解圓面積的概念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玩個小小遊戲,大家説好不好?遊戲規則是這樣的:選出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給圓塗上顏色,比一比,誰塗得快。(塗完後,師: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話要説嗎?)

生:這個遊戲不公平?男同學塗的圓大,女同學塗的圓小。 師: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板書: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師:現在大家知道男同學為什麼塗得慢了嗎?(引導學生説出男同學所塗的圓的面積大)

[設計意圖:通過塗色讓學生在充分直觀感知圓面積的基礎上,理解圓面積的含義。]

三、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 。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後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説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 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麼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什麼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並藉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 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 不變?

②轉化後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 ,寬相當於圓的 ?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彙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麼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麼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係,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4、公式運用,鞏固新知。

師:現在大家懂得計算圓的面積了嗎?我們來試試看。

四、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接下來我們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出示教材第67頁的情境圖)這是剛才課前發現的問題。 師:這道題你們能自己解決嗎?(讓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並指名板演。再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然後教師小結: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練習反饋,擴展提高

1、一個圓形茶几桌面的直徑是1m ,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小剛家門前有一棵樹,他很想知道這棵樹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鋸掉,你們有什麼辦法幫他嗎?

六、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七、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 長×寬

= 半徑

S = πr ×r

=πr2

標籤: 教學 面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m5v5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