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15篇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15篇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理解並學習燭之武的論辯藝術。

3、學習作者的敍事藝術。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理清文章的脈絡。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燭之武的論辯技巧。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法

板書安排:

燭之武退秦師

秦晉圍鄭

燭之武臨危受命許之

示之以弱

退曉之以害大智大勇(形象)

燭之武説服秦伯動之以利

挑之以隙

鄭國轉危為安

寫作特點:伏筆與照應波瀾起伏詳略得當

一、誦讀課文,複習文言知識。

1、泛讀課文。

2、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停頓)

4、教師學生結合課文註釋進一步熟悉課文。

二、知識點導入

昨天,同學們已經跟着我把《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梳理了一遍,上節課我們已經明確學習古文的意義何在,那就是:

1、學語言:中國的古代典籍是我們古老文化的載體,要想將我們的文明傳承下去,就要更好地讀古書,學習古代漢語。同學們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常常也是因為不懂其中一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只有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才能比較順利地閲讀文言文。

2、學智慧:當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一位老翁竟能以言辭退卻敵兵,戰爭的風雲消弭於無形,干戈化為玉帛。這除了過人的智慧和勇氣之外是無法辦到的。這樣的.智慧應當是我們學習古文的精神精髓。

3、學寫作:大家看這篇課文,不足600字的短文,卻將戰事、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情節曲折、層次井然,這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寫作的地方。

那麼,明確了這三個學習古文的目的之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春秋時代,去感受古人的風采!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第1段

(1)學生齊讀第1段,用四字短語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明確:秦晉圍鄭

引導學生串析本段:同時畫出《秦晉地理形勢圖》,介紹相關知識點:春秋時期,秦國(今陝西、甘肅),晉國(山西)是兩個大國,成語有秦晉之好。楚國(今湖南、湖北)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大國,而鄭國(今河南新鄭)則是一箇中等國家,國力一般,但其佔據的卻是中國的中心地帶,所以諸強國都虎視眈眈地盯着鄭國,所以鄭國只能依靠、依附於某個大國來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是哪個強國都不肯放過它,所以經常遭遇機。那麼“貳於楚也”的罪名便成為討伐的理由。

第2段

1、男生齊讀本段。

2.女生用短語概括本段內容。(教師點撥,明確:燭之武臨危受命)

①“佚之狐言於……師必退。”刻畫了燭之武的形象,未見其人,先聞其名;還可窺見鄭伯善納諫的一面。

②辭曰:“臣之壯……也已。”進一步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滿腹才華,卻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③公曰:“……”許之。鄭伯的自責體現了明君風範,他以國家利益、形勢與個人利用的透徹分析感動了燭之武,體現了他善於做思想工作;燭之武應允隻身去見秦伯,也體現了他深明大義的一面。

3、學智慧:鄭伯勇於責己的態度消除了燭之武的怨氣,應該學習鄭伯的馭人之術。

第3段

(1)教師範讀本段。(學生細細品味燭之武的形象及其高超的遊説技巧)

(2)學生用短語概括本段內容。(教師明確:燭之武説退秦師)

①“秦晉圍鄭……敢以煩執事”引導學生明白,示之以弱,減輕敵方的防範心理。

②“越國以鄙遠……君之薄也。”引導學生看地圖,加深理解,為什麼説是“越國以鄙遠”,秦鄭之間有許多小國,還有周王室的間隔,所以是跨國來管理遠方的邊邑,其難可知。曉之以害,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獲得秦伯的信任。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引導學生看地圖,由於秦國和東方齊國的交往要從鄭國經過,所以鄭國是“東道主”。動之以利,利益的誘惑,減弱、消減其攻打鄭國的決心。

④“且君嘗為晉軍賜矣……唯君圖之。”以秦晉之間過往的矛盾作為突破口,挑之以隙,挑撥秦晉間的矛盾,瓦解其聯盟。引導學生看地圖加深理解,秦國與晉國接壤,在晉國的西邊,晉“欲肆其西封”,必然損害秦國的利益。

(3)學生根據燭之武的語言,歸納其人物形象。(教師明確:大智大勇)

(4)學智慧:面對強敵,燭之武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一字未提鄭國的利益,卻成功説退秦師,充分展示了他的論辯藝術與外教才能,以及他對局勢全面而透徹的分析智慧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第4段

(1)女生齊讀本段。

(2)男生用短語概括本段段意。(教師明確:鄭國轉危為安)

(3)學智慧:晉文公的理智,羣情激憤時的隱忍使得鄭國轉危為安。

四、學寫作。

(1)引導學生思考本文在展開故事情節上有何特點?(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時間)

教師明確:①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故事情節完整,層次井然。

②波瀾迭起,曲折有致。

秦晉圍鄭(急)燭之武推辭(急)深入敵營(急)子犯擊之(急)

佚之狐推薦(緩)鄭伯自責(緩)説敵成功(緩)晉侯阻止(緩)

(2)啟發學生本文在敍事上有什麼特點?(學生思考並討論)

教師明確:①伏筆與照應:“以其無禮於晉”為燭之武説退秦軍埋下了伏筆;“夜縋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説明秦、晉雖是聯合行為,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紮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盟提供了條件。

②詳略得當:集中筆墨寫其説辭而略寫其他方面,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了簡略交代。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1、導入: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文言文?

《陳涉世家》——我們認識了有着鴻鵠之志的陳勝

《唐雎不辱使命》——我們認識了有着凜然正氣的唐雎

《出師表》——我們認識了忠心耿耿老臣諸葛亮

今天我們接着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劉勰《文心雕龍》他就是燭之武。今天我們來學習《燭之武退秦師》。

2、早讀要求同學們對照註釋熟讀課文,大家讀好沒有?下面來檢查一下。

3、檢查:你能説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嗎?温馨提示: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説退秦師——秦晉撤退)

還不行的,以給上面四個方面補詞的形式完成。誰圍鄭了?什麼情況下受命?

鼓勵學生讀懂這麼多不錯

4、是怎樣説退秦師的?看書用自己的話回答。看來同學們對課文還不熟悉,不要緊,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弄清文章大意,初步感知課文淺析燭之武勸説的藝術和形象

5、出示學習目標:弄清文章大意,初步感知課文

淺析燭之武勸説的藝術

6、結合註釋自由讀課文。齊讀課文。

7、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口頭翻譯課文。要求:不會翻譯的字詞請圈起來並舉手,老師會走到你身邊告訴你。等會兒看誰翻譯得更流利。教師巡視

8、落實字詞句翻譯。詞的翻譯,課件展示文段中加點的,口頭翻譯,詞不離句;句的翻譯在導學案上,筆做。

9、同學們都很積極。我想,能解決別人的問題,那叫能讀書;如果讀書中還能自我思考,提出問題,那叫會讀書。同學們在閲讀本文中,有沒有迸出的.一兩個疑惑呢?請寫出來,也可以直接在課文旁邊批註。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

學貴有疑。——朱熹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曾説過

如學生不能提,教師拋出自己的問題——如為何要打鄭,燭之武是怎樣出山的,怎樣勸説的?為什麼勸説秦王而不直接勸説晉王?對這些問題不解決,鼓勵學生課後查閲資料或尋求幫助,有意留下空缺,也為節約時間。

10、本節課我們不解決,相信大家會帶着問題查資料,問別人,如果是那樣,你真的是個做學問的人了。

11、燭之武師如何去勸説強大的秦王的呢?打出進攻路線圖,問:假如你是燭之武,我是秦王,你將怎樣勸説我?此部分不花太多時間,只是為下面的精講過渡。

12、齊讀第三段,並再次口頭翻譯本段。你認為哪一句説辭最能打動秦王?想想燭之武勸説採用了什麼技巧?

先讀,再口譯,再談看法。此部分精講,花大部分時間

13、在這一探討中總結燭之武勸説的藝術。示弱、離間、利誘、現實警示

逐步深入步步緊逼轉移矛盾

板書

14、對聯結束。打出:

1、諸葛亮伶牙俐齒舌戰羣儒

燭之武能言善辯説退雄師

其實我們還可以用文中人物來作對子

2、佚之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燭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穆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晉文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們是個怎樣的人,《左傳》有何特色,請聽下回分解。

板書:《燭之武退秦師》

示弱離間利誘現實警示

逐步深入步步緊逼轉移矛盾

17、當堂練習。

一: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A越國以鄙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唯君圖之發憤圖強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與鄭人盟海誓山盟

二:翻譯下列句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三:理解課文,用課文中原詞填空

在燭之武勸説秦王時,表明圍鄭的結果是□□□□,如果亡鄭的結果是□□□□,過去秦王對晉王有恩惠,晉王也許下諾言,而現在晉王卻□□□□,更氣憤的是現在晉王不斷擴張領土,勢必會□□□□。

四:兩題選作其一。

1、哲人説,讀史可以明智。讀完本文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2、假如在標題“燭之武退秦師”的“退”前再加個字,除開加“説”外,你還會加什麼?説説理由。燭之武(説)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實詞:若、鄙、説、辭、知等,虛詞:之、以、於等。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能理解課文內容、層次結構和人物形象。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在掌握字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以誦讀、討論、練習為主

教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

2、能流暢地誦讀課文

(第一教時)

二:導入新課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説:“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三:檢查預習

1、注音

貳、汜、佚、縋、説、戍、敝、共、逢、闕

2、填空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體史書,傳説是春秋末年所著,由於它是對史書《》所作的傳注,所以又稱《》,國中我們曾學過其中的《》,出自其中的成語有。

四:誦讀課文

1、老師範讀

2、學生齊讀

3、自由誦讀

五:解釋字詞

1、且貳於楚也

2、晉軍函陵

3、師必退

4、今急而求子

5、夜縋而出

6、朝濟而夕設版焉

7、既東封鄭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與

10、亦去之

六:翻譯語句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

2、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七:自主研讀

先自己對照註釋研讀課文,對難解之處相互討論,然後集中提問,老師解疑。

(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八:理解課文

(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一到兩遍)

1、秦晉為何圍鄭?(用原文回答)開篇交待這些有何作用?

提示小結:説明這次圍鄭主要是晉國想報復鄭國,從而擴大其勢力;而秦鄭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利害衝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成功地離間秦晉埋下了伏筆。

2、鄭伯是怎樣説服燭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語句回答)

3、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語句回答並作分析)

提示:(1)以退為進;(2)曉之以弊;(3)許之以利;(4)巧施離間。(詳見教學論文《淺析<燭之武退秦師>的論辨藝術》

4、鄭伯説服燭之武使秦和燭之武説服秦伯退兵有何異同?

同:都從對方的切身利益出發。

異:鄭

伯:直截了當

燭之武:迂迴曲折

5、晉文公為何不願攻秦?(用原文語句回答)從本題和第4題可以看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特點?這對你有何啟示?

提:(1)略

(2)都以本國利益為中心

(3)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一九九九年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是對我國主權的公然挑釁和侵犯,而我國政府沒有感情用事,而是從根本利益出發,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這一事端是完全正確的。(此題可引導學生自由討論,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九、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本文結構特點

提示小結:組織嚴密,曲折有致,首尾呼應。

十:結合原文語句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提示:愛國,睿智超羣,能言善辯。

(以上兩個問題可稍作討論,不必深入探討。)

十一:自由誦讀,檢查背誦;完成練習三。

十二:知識積累

1、找出本文中之、於、以的不同用例,並解釋,然後再找出以前所學課文中與此相同的例句。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B:是寡人之過也

助詞,的

C:子犯請擊之

代詞,指秦軍

D:唯君圖之

指示代詞,這件事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c: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學課文中實詞“鄙、若、知、説、辭”的用例,並解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淺陋

鄙:

蜀之鄙有二僧

邊境、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鄙陋

越國以鄙遠

邊境、邊邑

十三:閲讀遷移

孫權襲荊州(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襲荊州殺關羽),先主(劉備)大怒,欲討權。雲(趙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竊取帝位),當因(順應)眾心,早圖關中(泛指函谷關以西一帶),據河(黃河)渭(渭河)上游以討凶逆(叛逆,指曹魏勢力),關東(函谷關以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放在一邊)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能卒(通‘猝’,很快)解也。”先主不聽。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

討論:趙雲的話有道理嗎?先主為何不聽?結果怎樣?這對你有何啟示?

教學説明:

筆者以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下三點:一是多讀多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材料,增強文言語感;二是抓住字詞,新舊聯繫,建立文言詞彙網絡;三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切忌死填硬灌。本文的教學即如是。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之三】

標籤: 武退 秦師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2nyl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