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合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合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合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幹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説明了:他們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脱了對自然的'依賴,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術。能根據區域特徵創造性地建造房屋。顯示了原始居民的聰明才智。當時生產力進步,人們戰勝困難的能力提高。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2

一、道家思想統治下的郡國並行制

漢朝初年,統治者為了恢復生產,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制度上實行郡縣和封國並存的制度,即郡國並行制。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平定。後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逐漸廢除了封國,全國又恢復了秦代的單一郡縣制。

秦漢的丞相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讓身邊的辦事人員,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二、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他認為要維護政治的統一,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一。曾向漢武帝上《天人三策》,著有《春秋繁露》一書。

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説,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於天,所以人民和諸侯都要服從天子的統治;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於他。

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他有利於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

董仲舒是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也成為後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3

知識清單——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嚐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併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4

秦統一中國

一、秦滅六國:

1、秦統一全國的原因(條件):

(1)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2、秦滅六國:(1)時間: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滅六國的先後順序:韓、趙、魏、楚、燕、齊。(3)滅六國過程的特點;由近及遠(自西向東);各個擊破。

3、秦朝的建立:(1)時間: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陽(3)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戰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1、秦始皇統一後,採取了那些鞏固統一的措施?(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縣制。(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監察)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

(4)交通上:車同軌,開靈渠;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此圖可以看出:圖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構成。圖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職,屬於皇帝下屬的中央政府機構;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縣。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管轄,中央政府直接聽命於皇帝,所有權力都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

(1)特點:中央集權

(2)影響:加強封建統治;鞏固國家統一;為後世歷代統治者所沿用;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秦朝的暴政;

1、秦始皇的貢獻:

(1)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

(2)實行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

(3)創立了郡縣制等後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統治特點:急於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暴政表現在:

(1)沉重的賦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罰殘酷(嚴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趙高“指鹿為馬”)

2、影響:秦朝的暴政使社會經濟嚴重破壞,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陳勝吳廣起義(又名“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

1、爆發的原因:

①遇雨誤期,按律當斬(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義。

3、起義方式:農民揭竿而起

4、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5、經過:陳勝稱王,在陳建立“張楚”政權,向西進攻,直逼咸陽。結果起義失敗。

6、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三、農民起義軍推翻秦朝(易錯:最後推翻秦朝的是劉邦領導的起義軍)

1、項羽和劉邦起義:

(1)項羽: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成語:破釜沉舟)

(2)劉邦: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約法三章)

2、楚漢之爭:

(1)時間: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漢之爭)

(2)雙方:項羽和劉邦;

(3)目的:爭奪帝位。

(4)結果:劉邦勝利。

國中歷史學習記憶口訣

燦爛的青銅文明

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藝,____“三星堆”,“青銅立人”有新意。

奴隸生活多悲慘,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鎖搞生產,沒有自由和飽暖,

生命不如牛和馬,人祭人殉任屠殺。

經濟重心的南移

唐朝、五代、宋時期,經濟重心向南移,北人南遷搞開發,帶去技術和勞力,

水稻棉花發展快,丘陵茶園遍地起。

手工業很繁榮,絲織棉織高水平,浙江哥窯冰裂紋,著名瓷都景德鎮,

廣州泉州造船業,造船技術世人驚。

開封杭州興商業,“買賣晝夜叫不絕”,海外貿易超前代,廣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紙幣流通就開始。

歷史戊戌變法知識點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誌)、頒佈《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脱離羣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説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9.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5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_元謀人_人(其生活距今約_170萬年,在雲南元謀發現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發現的。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製石器_,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位於長江流域,體現的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 磨製石器,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會製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六千年,位於黃河流域,體現的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白菜、芥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制彩陶。

原始社會通過推選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之為禪讓制。

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在他死後,則由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部落的首領湯,領兵打敗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後來,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安陽),史稱盤庚遷殷。

周部落首領周武王率兵在牧野打敗了商朝軍隊,建立周朝。

公元前771年,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西周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實行分封制。問答:a.分封的諸侯對周王有什麼義務? b.分封制起到了什麼作用?

西周的等級制度:(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 (平民→奴隸)

貴族(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國曆史上的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為管仲為相,提出“尊王攘夷”口號,並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中,確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回答:齊國首先稱霸的原因是什麼?

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為合縱,秦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稱為連橫。

春秋時期,鐵質工具開始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鐵器牛耕的推廣使用,使個體生產代替集體耕作,促進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6

★1、黃帝時期有哪些發明創造?(為什麼稱黃帝為“人文初祖”?)黃帝建宮室,製作衣裳,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樂譜。所以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2、什麼是禪讓制?它被什麼王位繼承製度所代替?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世襲制代替。

標誌性事件:“禹傳啟,家天下”

★3、什麼是西周分封制?目的?分封制下的諸侯是怎樣的?發揮了什麼歷史作用?

內容:

①周王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和功勞的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交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已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②諸侯的義務:交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

目的: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分封制的意義或歷史作用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

擴大統治範圍。

分封制的實質:確立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社會等級制度。

★4、學習夏商西周興亡應吸取的歷史教訓是什麼?有何意義?

歷史教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啟示:作為統治者應實行“仁政”為政以得,勤政愛民,關心百好生疾苦,努力創建和諧社會,才能求得穩定健康的發展。

★5、春秋爭霸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麼?

答: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直接原因: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周王室衰微)

★6、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原因?

答: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2、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3、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口號。

★7、怎樣評價春秋(戰國)的戰爭?

1、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消極影響)

2、但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為統一奠定基礎(積極影響)

★8、商鞅變法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時間: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商鞅是法家代表)

目的: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商鞅變法的內容:(法令規定)

在政治方面: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在經濟方面: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統一度量衡。

在軍事方面: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

商鞅變法的作用或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盛的諸侯國。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9、商鞅變法是否成功,為什麼?

答:成功了,商鞅變法順應了社會發展規律;使秦國強大起來。

★10、戰國時期變法的的結果(作用、意義、影響):

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主階級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11、秦始皇創立了怎樣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1.統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察,最後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並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12、秦朝(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

1.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察,最後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

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並把政治,

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經濟上:

1.統一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2.統一度量衡。

文化上:統一文字,把毛畫規整的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思想上: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

軍事上:1.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2.修築萬里長城。

交通方面:1.下令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2.修建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江。

★13、秦長城起止點,秦朝疆域四至?

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作用:抵禦匈奴的侵犯。

秦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到南海。

★14、秦統一的意義(作用)影響?

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15、陳勝吳廣起義相關史實?

時間:公元前209年

起義地點:大澤鄉

根本原因:秦的_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含義:號召人們起來反抗秦的_。)

政權地點:陳(張楚政權)

結果:秦二世調集大軍進行反擊。在秦軍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缺乏後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死。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16、秦_的表現?

1、沉重的賦税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法律殘酷

4、秦二世的殘暴統治。

★17、秦始皇的貢獻?

1、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

2、實行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

3、創立了郡縣制等後世沿用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知識點

含義: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功勞大小把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諸侯權力: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允許建立諸侯國,有較大獨立性。

諸侯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①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範圍。②維護了西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夏朝的興衰

1.建立: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誌着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誌着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誌着“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曆。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7

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

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理解: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封建經濟和建立封建統治的需要,又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確立。對戰國時期的社會轉折起到促進作用,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達到高度統一。所有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和變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8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9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因為商朝出現了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2.(商朝)時,我國的歷法逐漸完備。

3.一年有24個節氣,是(戰國)時人們訂出的。

4.(屈原)創造了一種新體詩歌,叫楚辭,代表作是《離騷》, 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

5.春秋時,我國盛行(鐘鼓)之樂,反映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湖北隨州)出土了大量的`鐘鼓樂器。

6. 今天的農曆,又叫夏曆,來源於(夏朝)。

7.(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如何學好國中歷史

一定要背誦

我們都知道文科都是需要背誦的,歷史也不例外,所以我們一定要熟記重要的歷史知識點,並且精準的背誦下來。對歷史事件要能運用自己的語言説出來。可以利用一些記憶方法幫助背誦,例如:聯想記憶法:把時間點和自身熟悉的事情聯繫起來記憶,這樣的記憶既快速又長久;理解記憶法: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會梳理總結

國中生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學會梳理歷史知識點的結構。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學習掌握之前,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給人一種一目瞭然之感。這樣以來,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愁的心理。然後只要本着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如何推導式背歷史

所謂“推導式”,即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

這隻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係,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1 前推法

從基點數向前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2 後推法

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3 雙推法

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0

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形勢圖》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

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

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説記錄在《道德經》裏;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1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叫西周。

小練習

1、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私天下”始於

A、禹建立我國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B、禹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

C、啟利用家族權勢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

D、商湯滅夏以後

2、商朝的起止時間是

A、公元前20xx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歷曾多次遷都,盤庚將都城遷到

A、陽城B、亳C、殷D、鎬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2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商周時代是我國曆的青銅時代。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裏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中原地區的青銅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銅文化的代表有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代時“五穀”已齊備。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周時代燦爛的奴隸制文明——青銅文明。

小練習

1、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是()

A原始社會B夏朝C商朝D西周

2、西周的青銅器主要用途是()

A用來燒炭火取暖B用來祭祀祖先C用來喝酒D用來裝飾房間

3、下面哪一樣物品是中國最早發明的()

A鐵器B石器C木器D瓷器

4、我們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種,哪個朝代開始已經有了()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5、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時期可能沒有的是()

A小麥B玉米C水稻D大豆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3

農業、畜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增多,商朝是燦爛時代,西周時用於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銅文化代表:青銅面具像、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

奴隸的悲慘生活:這時的'燦爛文明是以奴隸的悲慘生活為代價的

奴隸悲慘生活的體現:

1、他們被迫在農田集體勞動,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隸戴上枷鎖,沒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隸主可以隨意將奴隸轉讓和買賣。

4、殺死奴隸來祭祀祖先。

5、奴隸主死後,用奴隸做陪葬品。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14

[知識要點]

一、春秋爭霸

1.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②諸候不聽從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候

③諸候之間不斷進行戰爭,爭當霸主

2.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a、齊桓公首先稱霸 原因:

①齊國盛產魚鹽,齊國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經濟。

②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並組建強大軍隊。

③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號令諸候。

公元前7世紀,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位霸主。

b、晉楚爭霸---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影響: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小諸候國被消滅了,出現了較大諸候國,歷史逐步走向統一。

二、戰國兼併

1.戰國七雄的形成:秦、齊、楚、魏、趙、燕、韓

①組合:晉分三家(韓、趙、魏)

②特徵:七雄並立

2.著名戰役:

桂陵之戰(齊魏) 馬陵之戰(齊魏)

長平之戰(秦趙)東方六國無力抗秦

3.趨勢:

春秋諸候林立----戰國七雄並立----秦一統天下

清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峯,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康乾盛世奠定了如今中國的版圖,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

學習歷史的.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會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週末時間可酌情複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圖片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説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着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複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1ww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