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氓》教學設計

《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氓》教學設計

《氓》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1、學習《氓》作為敍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一、課前熱身

**知識梳理:

1、注音並解釋:

氓( ) 淇水( ) 愆期( ) 將子無怒( )

乘彼垝垣( )( ) 載笑載言( ) 體無咎言( )

爾卜爾筮( )( ) 于嗟鳩兮( )( ) 其黃而隕( )

無食桑葚( ) 自我徂爾( ) 淇水湯湯( ) 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 ) 無與士耽( ) 以我賄遷( )

女也不爽( ) 漸車帷裳( )( ) 士也罔極( )

夙興夜寐( ) 靡有朝矣( )( ) 抱布貿絲

咥其笑矣( ) 及爾偕老( ) 隰則有泮(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躬自悼矣( )

2、通假字:

氓之蚩蚩

于嗟鳩兮

猶可説也

隰則有泮

不可説也

3、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古義: 。今義: )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 。今義: )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 。今義: )

(4)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古義: 。今義: )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 。今義: )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 。今義: )

(古義: 。今義: )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 。今義: )

(8)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古義: 。今義: )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 。今義: )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 。今義: )

4、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 )

(2)士貳其行( )

(3)二三其德( )

(4)夙興夜寐( )

5、一詞多義:

(1)其:

①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②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其黃而隕

③士貳其行

④咥其笑矣

(2)以:

①秋以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③以爾車來

④以我賄遷

(3)於:

①俟我於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③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4)之:

①匪女之為美

②美人之貽

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④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①載笑載言

②體無咎言

③靜言思之

(6)説:

①説懌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説也//猶可説也

6、學成語識文言:(解釋成語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躕不前:

③貽人口實:

④匪夷所思:

⑤圖窮匕見:

⑥若即若離:

⑦爾虞我詐:

出爾反爾:

⑧毫釐不爽:

屢試不爽:

⑨載歌載舞:

⑩忠心不貳:

⑾白頭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興夜寐

7、文言句式:(翻譯下列詩句,儘量保留原詩的韻味)

①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譯文:

②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譯文:

8、固定句式

①載笑載言(載……載……,固定句式,譯為“一邊……一邊……”)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結構,語氣詞連用,表示強烈的感歎,可譯為“了吧”。)

9、古文化詞語:

總角之宴

二、品味鑑賞:

**整體感知課文:

1、《氓》是以誰的口吻寫的?採用了什麼樣的敍述方式?敍述了哪些經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詩中的“物”與“人”有關係嗎?你能説説詩句的含義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嗎?

三、延伸拓展:

1、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召 南鵲 巢

維鵲有巢①,維鳩居之②。之子于歸,百兩御之③。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④。之子于歸,百兩將之⑤。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⑥。之子于歸,百兩成之⑦。

註解:①(維鵲有巢)維,語助詞,無實義。鵲,喜鵲。②(維鳩居之)鳩,斑鳩。居,侵佔。 ③(百兩御之)兩,同“輛”。御,迎接。④(方)佔有。 ⑤(將)陪送,護衞。⑥(盈)滿、⑦(成)完成。這裏指結婚禮成。

周 南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華:同花。③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④宜:和順、親善。 ⑤蕡:肥大。有蕡即蕡蕡。⑥蓁:葉子茂盛。

(1)對詩中有關詞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A、“之子于歸”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歸宿。

B、“百兩御之”指迎親的車隊數量之多,可見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願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應該能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2)對兩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鵲巢》是一首悽苦悲怨的棄婦詩。

B、《桃夭》是一首歡樂祥和的頌婚詩。

C、兩首詩在結構上都是重章復唱,各章節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D、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兼起興的手法,顯得生動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兩詩中的比喻含義:

“鵲”喻指__ _, “鳩”喻指_____ _;

“桃華” 喻指___ _, “桃實” 喻指___ __,

“桃葉” 喻指__ ___。

(4)由於兩詩的流傳影響,後來衍化出了兩個使用很廣的成語,請寫出這兩個成語並解釋其常用義。

《鵲巢》的成語:

《桃夭》的成語:

2、閲讀詩歌,回答問題: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註釋】:

①木瓜:一種落葉灌木,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食用,不同於今天供生食的番木瓜。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音居):佩玉。②瑤:美玉。一説似玉的美石。③玖(音久):比玉稍次的淺黑色玉石。④好:相愛。

(1)解釋詞語:

投: 報: 以: 匪: 以為

(2)一隻瓜果與一枚美玉是價值懸殊的兩樣物品,在這裏確是男女情人傳遞愛意的信物,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古代民歌為表達濃烈的感情,常常反覆詠唱,這在詩歌中就是“重章疊句”。請你就這種寫法在本詩中的表達效果説點看法。

(4)試一試把這首詩歌改寫成一首現代詩或一段小故事。

3、閲讀《采薇》,完成下列題目:

採 薇(1)(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2);今我來思,雨雪霏霏(3)。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4)。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註釋】

(1)這是一首征戰歸來的邊防士兵所賦的詩。詩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戰生活和內心感受。末章抒發歸途遇雪,忍饑受渴的辛苦和悲傷,詩味最濃。(2)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3)依依:樹枝柔弱隨風飄拂的樣子。(4) 來思:指歸來時。思,語末助詞。雨雪:下雪。霏霏(fei):雪下得很大的樣子。 (5)遲遲:緩慢的樣子。

(1)對這首詩中的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説出徵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條隨風搖擺不定的樣子,似乎在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説歸來時是冬天。“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遲遲”的意思是慢慢地走在路上,形容步履的沉重,暗示心情的沉重。

D.“今我來思”一句中的“思”,“載飢載渴”中的“載”都是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2)對這首古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運用了比興的藝術手法,詩歌意象非常鮮明。

B.前四句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對比,寫出了征夫的內心傷悲。

C.這首詩寫的是征夫在歸途中的心情,透過詩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對軍旅生活的厭倦和對和平家庭生活的嚮往。

D.“道遲遲,載飢載渴”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後兩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

(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為什麼一直備受人們的讚賞?

4、語言知識表達與運用:

(1)前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日前在歡迎新黨主席鬱慕明時説了這樣一句話後引來一片非議,原話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今天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以火一般的熱情在這裏歡迎鬱慕明先生一行。”請問問題出在哪裏?

(2)按照括號中的提示,用“//”標出句中該停頓的地方(每局只能有一次停頓)

①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爸爸媽媽着急)

②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媽媽着急)

③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弟弟着急)

四、大學聯考鏈接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頡⑦之。

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採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頡:把衣襟掖在腰間裝物。

①《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採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

答:

③前人讀這首詩説:反覆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答:

答案:

三、延伸拓展:

1、(1)D

(2)C

(3)“鵲”喻指遭拋棄的前妻,“鳩”喻指續娶的新娘;“桃華” 喻指漂亮而興奮的新娘,“桃實” 喻指子嗣興旺,“桃葉” 喻指閤家和睦完美。

(4)逃之夭夭:開溜逃跑;鳩佔鵲巢:不勞而獲,強佔他人成果。

2、(1)贈送(2)回贈(3)拿、把(4)通“非”

(5)把……作為(當作)

好處是:在一“投”一“報”的過程中男女間傳遞着感情,已經不是物物相贈訂禮尚往來,而是一個借果投石問路,一個用玉表達愛的誠意,完成了一首充滿鄉野情趣的戀歌。

效果:表現男女在戀愛過程中反覆試探、迴應的微妙的心理活動;反覆詠唱,不斷加強人物感情的抒發,在誦唱中人物感情不斷升温,直至表示永結同心。

3、(1)B(2)A (3)四句詩裏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天裏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畫面,心裏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以樂景寫哀;一是寒冬時節雪花紛飛的畫面,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以哀景寫樂。這樣,以反襯手法寫景抒情,耐人尋味。“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對比給他一種不勝今昔之感。

4、語言知識表達與運用:

(1)問題出在“七月流火”的引用上。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説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裏這兩句話説:“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原意是指天氣漸冷,而不是望文生義的天氣炎熱.

(2)

①弟 弟 找 不 到 //爸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爸爸媽媽着急)

②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媽媽着急)

③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着 急(弟弟着急)

四、大學聯考鏈接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1)賦。(2)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3)婦女們在田野上邊採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中“水意象”與愛情的關係,瞭解其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內涵。並通過“淇水”意象感知衞女情感歷程,體悟其情感變化。

2.分析衞女形象,借力於比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3.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通過細讀、情讀文本,結合對詩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鑑賞人物自我覺醒之美,培養學生探究文本深層意藴的能力,提高學生審美境界。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出教學目標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詩經中的《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國中時學過《詩經》中的《關睢》、《蒹霞》。這兩首詩再加上《氓》,它們有沒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都與水有關;主角都是女子;都寫愛情。

(二)這節課就研究這三個問題,我們先看看這三者之間的聯繫。

二、研究淇水,梳理詩文,覓獲詩情。

(一)鏈接網頁《〈詩經〉中愛情詩裏的水意象》,研讀水、愛情、詩經的結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種普通的物質,但在中國文化中卻是一種“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載了一個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內涵。在文學源頭《詩經.國風》中,寫水意象的詩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關婚戀的詩就有30多篇(它們或以為作比,或以水起興,或者就在水的氛圍中展開愛情的描寫)。《國風》中水對後世愛情詩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大家能加快出跟水有關的詩歌嗎?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東府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鎮《離思》

(二)水這意象這麼重要,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先研究研究它。

1.水在這首詩裏出現了幾次?——三次,淇水

2.三次出現,它只是簡單的重複嗎?

——不是。有什麼不同——不同時期,不同感受。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熱戀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婚變

(3)淇則有岸,隘則有泮。決裂

3.三次出現淇水,正是女主人公這場婚戀的三個不同時期,那麼每一個時期中的淇水所藴含的感情相同嗎?——不同。

(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衞女和氓兩情相悦的戀愛時期,二人難捨難分,離別時十八相送。可以説這是一條受河,它象徵着愛情的纏綿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

熱戀——愛河——喜悦

(2)第二次看到淇水,衞女和氓處於婚變期,淇水洶湧澎湃,此時衞女感慨萬千,各種委屈洶湧而出,悲從中來,很可能也是淚流成河。

婚變——淚河——悲

(3)第三次,衞女獨自坐到淇水岸邊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從悲憤中清醒過來,決絕已定,心靜如水。所以這也是一條啟示河。

決裂——啟示河——清醒

(三)情讀:把剛才的分析通過誦讀體現出來,要讀出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全體朗讀。

(四)小結:可見,這條河——淇水這個意象,在這裏都有哪些作用,

(1)一切景語皆情語,融情於景,表達感情

(2)見證了女子從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全過程,也見證了女子內心的成長

(3)彰顯了詩歌的脈絡,即是事件的發展線,也是感情的變化線

淇水作用:表情——見證——線索

三、細品語言,披文入情。

1.這首詩中還有沒有發現其它變化——對氓的稱呼,第一段是“子”,第二段是“爾”,第三、四段是“士”。

2.為什麼會變化,從這變化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1)氓——庶民,奴隸,他的身份(介紹)

(2)講述女主人公為男子送行,一邊用了三個“子”——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有點公子的意思,公子長,公子短多麼甜蜜,那個時期的女子眼裏的男主人公當然是特別美好,特別讓她尊敬,所以用“子”。(初戀)

(3)那第三段為什麼不繼續用“子”了呢?改用“爾”了呢?——熱戀了,仍用“子”就太不親切了,用“爾”更親暱。

(4)用“士”——“士”是對男子的通稱,這一段是女主人公痛苦的人生體會、反思和總結,用“士”更冷靜,更客觀。

(5)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還有一個“其”字,它一會譯成“他的”,一會譯成“你”,為什麼嗎?

——譯成“他的”,拉遠了和氓的距離,包括着對丈夫,對婚姻,對生活的失望後的冷靜的評説,裏面也有鄙視和怨恨。

最後一段譯成“你”,決裂着的痛罵,雖冷靜,但卻飽含憤恨,彷彿在説:你這個違背拆的渣男,這也就有了後面的決裂。

3.小結:從熱戀、新婚到冷遇,再到最後的決裂,不同時期,不同情感

使用的人稱代詞也不同。這看似極其細微的人稱變化中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我們的先人,有幾千年前,就能如此造詞煉字,真了不得,我們也應該見賢思齊。

四、議讀比讀,深析形象。

(一)提出鮑鵬山的觀點,引發學生思考和辯論。

那接下來我們再回到這個衞女身上,回到我們第二個特徵,回到女主角上,在《詩經》中無論是《蒹葭》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睢》中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但當代學者鮑鵬山在第三次看《詩經》裏卻説:《詩經》裏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衞國女子。你怎麼看,你贊同嗎?請一一列舉,找到依據並朗讀

1.完美——

作為戀人,她温柔多情,浪漫大膽;

作為妻子,她勤勞忠貞;

作為棄婦,她自尊自愛,果敢決絕。

2.不完美。

我問問男同學啊,你們看看一二段,要是有一個這樣的女孩主動追求你,你同意嗎?你喜歡嗎?

——不喜歡,(1)她婚前過於草率,太過主動,輕易許諾(“秋以為期”)。

(2)太投入,太痴情,太黏人。(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二)引入其他評價。

(1)用幻燈片播放朱熹和錢鍾書的觀點

朱熹站在封建禮教的角度,維護封建禮法,要求婦女樹立封建的貞節觀(他認為女人因感情喪失理智,違背了禮法,所以才有了坎坷的婚後生活,這是女人的自悔),這個評價讓我們感到很冰冷。

錢鍾書在某種程度上沿襲了朱熹的禮法思想,但已經投射了一種人道上的憐憫和同情。但不管怎樣,都對衞女的行為給予了批判。

(2)昨天上課翻譯課文時有同學問我,説:“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為何笑。(播放幻燈片)

——我們看孟子的一段話:在那樣的時代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人私奔,這樣的行為肯定不為兄弟所齒,所以被棄而歸時,自然也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和體恤。

(三)比較閲讀,深味意藴

剛剛同學們對完美與不完美作了比較,詳細地解讀和熱烈的討論,各執觀點,都有道理。但面對被棄,衞女的責任符合“最完美”之説嗎?你們怎麼看。既然有“最”,那人們就得有比較才行,

1.鏈接詩經裏的另一首詩《遵大路》,看看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棄婦鄭國女子是怎麼做的?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

譯文: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氣慪啊,不念舊情輕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緊你的手啊。莫要嫌棄把我丟啊,拋卻恩愛不肯留呀!

——她苦苦哀求,糾纏不休,而我們的主人公衞女卻是冷靜反思,主動決絕,追求自由,維護尊嚴。能多覺察到不平等,進而反抗這不平等,這便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誌

2.幾百年後,西方文學也出現了一位棄婦——美狄亞,她是國王的女兒,愛上了前來奪取金羊毛的伊阿寧,並竭力幫助他。但後來伊阿寧變心,美狄亞就燒燬了新,並且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目的是讓伊阿寧斷子絕孫——這位棄婦你喜歡嗎?

(四)寫作交流,上傳屏幕展示。

綜上所述,你對衞女怎麼看?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請寫出你對衞女的評價和看法,100字左右。

五、討論愛情,共鳴成長——全體師生配樂朗讀舒婷的《致橡樹》

聽了這個傷心的故事,認識了這位文學的經典形象——衞女,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愛情?

——愛情幸福而美好,但也會有痛苦和傷害,不要因為害怕受傷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輕易開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隨意放棄一段曾經。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真誠負責的態度。只有具備愛的能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和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樹》中所詮釋的那樣: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氓》教學設計3

一、教學理念和設計理念

本課定位為鑑賞詩歌。教學重點是在誦讀的基礎上,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學習古詩創作中的現實主義。

二、教材分析

《氓》出自於《詩經》,是一首敍事詩。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不難把握。本設計讓學生通過反覆的吟誦、品味、領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氓》的內容,感受古典韻律;把握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劇的原因;學會在朗讀中理解詩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方法與過程

利用註釋讀懂詩歌,整體把握詩的內容;重點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確評價詩中主人公,理解詩中人物悲劇產生的原因。用現代思想點評詩中故事,強調男女平等和法律維權。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分析《氓》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五、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六、教學方法

1.誦讀法:品味詩歌的語言

2.討論法:理解主人公感情

3.比較閲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七、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朗讀詩歌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探討了《詩經》,瞭解了《詩經》的代表作《氓》的基本內容,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它,探索它的情感脈絡和現實意義。首先請同學們通過朗讀來回顧《氓》的故事情節。 (學生朗讀,回顧情節)

誰來為我們説一下《氓》這首敍事詩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氓》全文共六章,講述了一個女子自由戀愛,明媒正娶卻最終被拋棄回家的故事。

(二) 小組合作,探究文本

1.探究故事結局及其原因

提問: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呢?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是什麼?請通過文本找出答案。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女子:“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面對愛情不冷靜,過於主動,易被男子輕視。 男子:“至於暴矣”“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違背誓言變了心。

小結:男權社會男女的不平等。 2.結合文本,分析主人公情感。

在這種不平等的戀愛婚姻中,故事主人公們有怎樣的情感變化?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女子:戀愛——“送、乘、望、泣涕、笑、言”——熱情幸福

婚變——“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委曲求全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悲傷反思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真誠勸告

決絕——“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決絕

男子:戀愛——“抱、貿、來、謀、怒、卜、筮”——熱切追求,信誓旦旦

婚變——“至於暴矣”“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變心背誓

3.人物形象分析

通過對兩個主人公在婚姻中的情感態度,我們能看出兩個主人公分別是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女子:善良、熱情、堅強的勞動婦女形象。

勤勞、淳樸、不畏貧苦

愛情夢想破滅,由忍耐轉為怨恨,最終發出痛楚的呼喊。 小結:男權社會中女性的代表,是男人經濟、政治的附屬品。 男子:對家庭不負責,始亂終棄的形象。 小結:男權社會中的代表人物。

(三) 拓展延伸: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現代,女子面對婚變,將會怎樣做?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你會怎麼做?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

八、總結

經典的力量或許就在於此,它早已站在了精神的制高點反思人性所需,通過女子的決絕,我們看出了先民在受苦無望時對尊嚴的維護,這也讓現在的我們重新思考了男女平等與法律維權。

九、佈置作業

請為《氓》中的這位女子寫一份書信,表達你想要對她説的話。 要求:200字左右 格式:書信

十、板書設計

戀愛——婚變——決絕

女子:熱切——怨恨——清醒 男子:殷勤——————變心

十一、教學反思

課前:本案側重在對詩歌情感的體悟和對現實意義的思考,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詩歌情感,再通過拓展延伸思考其現實意義。朗讀是本課重要的教學方法,要強調朗讀。拓展部分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氓》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落實重點詞語,培養學生理解古詩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文本,欣賞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究“我”被遺棄的原因,培養學生堅強獨立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欣賞古詩文的能力、堅強獨立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資料助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即“國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分為“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敍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並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6)《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稱為“五經”,而風、雅、頌、賦、比、興則被稱為《詩經》“六義”。

(二)預習檢測

1.《詩經》,又稱為《》、《》,是我國__________詩歌總集,是我國古典詩歌__________的源頭,《__________》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儒家所説的“四書”是指《》、《》、《》和《》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和《》五部作品,再加《》則稱為“六經”;《詩經》“六義”指的是、、、、、。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猶可説也(通,)(2)隰則有泮。(通,)

(3)于嗟鳩兮(通,)(4)無食桑葚(通,)

(5)匪來貿絲(通,)(6)將子無怒(通,)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泣漣漣漣(古:,今:鼻涕)(2)三歲食貧(古:,今:三歲的年齡)

(3)子無良媒(古:,今:孩子)(4)將子無怒(古:__________今:將要;將軍)

(5)總角之宴(古:,今:宴會)

(6)至於頓丘(古:__________今:連詞,説完一事,要説另一事時用至於)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並解釋。

(1)夙興夜寐 ( )(2)二三其德()3.士貳其行()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並翻譯。

(1)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

譯文: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__________)

譯文:

(3)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譯文:

6.把你在預習過程中有疑惑的詞、句寫在下面。

(三)交流討論

1.《氓》側重敍事,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從詩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於往事是一種什麼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氓》採用了什麼方法描寫“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們有怎樣的性格特徵?(分組討論、展示)

方法:

氓:

女主人公:

3.你認為詩中女子是怎樣的形象?

(四)深入探究

1.你覺得詩中女子為何被棄,“付心郎”變為“負心狼”?“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裏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你認為新時代的女性應該有怎樣的愛情婚姻觀?

(五)拓展延伸

研究淇水,梳理詩文,覓獲詩情。

1.鏈接網頁《〈詩經〉中愛情詩裏的水意象》,研讀水、愛情、詩經的結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種普通的物質,但在中國文化中卻是一種“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載了一個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內涵。在文學源頭《詩經.國風》中,寫水意象的詩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關婚戀的詩就有30多篇(它們或以為作比,或以水起興,或者就在水的氛圍中展開愛情的描寫)。《國風》中水對後世愛情詩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例如: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東府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鎮《離思》

2.研究本詩中水意象

水在詩中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時的感情有何不同?“淇水”在詩中有何作用?

五作業

背誦全詩,並補寫下列句子。

1.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説,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時也寫出女子温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我們常説“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後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4.《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現女子未見心上人傷心難過的語句是:__________,。

5.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兇惡的嘴臉,竟然殘暴的對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恥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她已不再相信愛情,並直接勸告女子不要沉溺於愛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的語句是:,__________。

8.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痴迷於愛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衞風氓》以桑樹起興,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

11.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氓》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衞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衞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説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裏説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説:通“脱”。

漸:讀jiān,濺濕、浸濕。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後“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敍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後,詩中男女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説“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敍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温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下面是全詩敍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偽熱情、善良、多情

婚後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後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麼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敍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説“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藴,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5、佈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氓》教學設計6

一、新課導語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不知演繹了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悽婉,有的熱烈,有的含蓄,有的讓人心嚮往之,有的令人蕩氣迴腸……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衞國,來聆聽那裏所發生的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

二、積累·整合

1、識記下列字的字音:

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將:qiāng 垝:guǐ 載:zài 於:xū 説:tuō 徂:cú 湯:shāng 漸: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

2、製作知識卡片:

⑴ 卡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原本叫做“詩”,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並收錄詩歌305首,所以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才更名為“詩經”。

⑵ 卡片二:

《詩經》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主要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多屬於現實主義作品,後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義作品《離騷》並稱為“風騷”。“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⑶ 卡片三:

《詩經》的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賦”,朱熹在他的《詩集傳》中説:“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現在的話説就是鋪陳直敍,它不借助於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辭手段,而是直截了當地鋪陳敍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地敍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動,以增強詩的感染力量。

“興”,就是託物起興,即先寫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風雲雨雪、日月星辰),然後再由物及人,或寫人的情緒,或寫人的情感,或寫人的心理,或寫人的容貌,或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羣眾離不開共產黨”。《詩經》中運用“興”的方法大致有三種情況:象徵、聯想、比喻。如:由雎鳥成雙和鳴、相依相戀的情景,聯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以盛開的豔麗桃花象徵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衞風·氓》)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

後人習慣上把“風”、“雅”、“頌”、“賦”、“比”、“興”合稱《詩經》的“六義”。

二、感受·鑑賞

1、感受情感:

結構圖:

情節 感情基調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戀愛 熱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痴情(比、興) 婚變 沉痛怨恨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敍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決絕 清醒剛強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 第三、四、五章 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不思其反

載笑載 言士貳其行 亦已焉哉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注意:粘貼時,丟失了原來“箭鬥、括號”等符合,抱歉!)

2、鑑賞技巧:

⑴ 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敍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

①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

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② 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二三其德”,

前婚後判若兩人、對比鮮明。

⑵ 賦、比、興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敍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詩人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同時也是興。詩人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起興,從而引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感受。

第四章,詩人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的情景。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有‘比中兼興’的手法更富有藝術魅力。

總之,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即能激發讀者聯想,增強語言的意藴;又能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思考·領悟

教師引言:

穿越千年的時空,打開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衞國,在這裏,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痴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她的勤勞令人讚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讓人折服,她的堅強讓人敬佩。同學們,你能從我們的女主人公的這些典型性格中領悟點兒什麼或從中受到什麼啟發嗎?

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後總是牽掛着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痴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痴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痴情的人容易愛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從嫁到“氓”家,多年來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裏地理一人幹,裏裏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變心後打罵她的那段日子裏,她仍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儘管丈夫移情別戀,但她從未想過要離開他,因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轉意。

結論:勤勞的人是無暇移情別戀的。

啟發:勤能排除私心雜念,勤是會得到回報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並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於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後,並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並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説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在學習中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

(典故:《不如我的驢》)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並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於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佈,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佈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

四、探究·發現

1、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⑴ 男子負心説。

⑵ 年老色衰説。

⑶ 男權主義説。

⑷ 情感透支説。

2、討論題:透過《氓》中的愛情悲劇,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話傳説中的愛情故事裏發現點兒什麼嗎?

⑴ 愛是一見鍾情。

──七仙女與董永

⑵ (2)愛他,就要協助他完成自己的事業。

──馬克思與燕妮

⑶ 愛,是一場永遠不願醒來的夢!

──孟姜女與萬喜良

⑷ 愛是舉案齊眉。

──漢代的梁鴻與孟光

⑸ 愛是相敬如賓。

──漢代的龐公與其妻

⑹ 愛是志同道合。

──漢代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⑺ 愛是對她的忠貞不渝。

──唐代的元鎮與韋惠叢

⑻ 愛,是想着為他做任何事;是想着她為你做過的任何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

⑼ 愛,是為之殉情、比翼雙飛。

──梁山伯與祝英台

⑽ 愛,是千年等一回,緣分天註定。

──許仙與白素貞

⑾ 愛,是我心化為連理枝。

──焦仲卿與劉蘭芝

⑿ 愛,是虔誠的守望。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與“望夫石的傳説”

⒀ 愛,是“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五、應用·拓展

教師引言:

同學們,魯迅先生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學作品的鑑賞,靠的就是讀者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聯想。你可以根據作品中的敍述進行鑑賞,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維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二度創作”。同學們,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給本文的主人公寫一篇鑑賞短評吧!

例文:

孤獨而堅強的舞步

──《氓》中女主人公的評析

秋色的晚霞中,我彷彿看見你的背影,或許帶上些許絕望;欣欣然的春華,也許是你初開的情愫;繁盛的夏花,記載過你的激情。而今,我只能用它們來映襯秋風中的你,只因為擁有這一切,才能在絕望中過濾出你堅強的人生哲學──捨得、敢捨得、敢、勇敢……

愛,是永恆的,只要有人類的存在,愛就不會被擱置,每人都在尋覓一個值得愛或被呵護的人,愛的廳堂中,人各自尋尋覓覓,行色匆匆,蜷縮在自身世界中找自己超負荷的情感載體,卻又各自封鎖,像是不敢驚動廳堂中的聖人先哲們。你,你首先打開了心扉,把自己的一顆滾燙的心毫無保留地擺在了你心愛的男人面前,當你愛的人來了,你非但不會畏縮,反而會迎上去,用一種理想的姿態撲向你的理想幸福。的確,你愛他,很愛他,你看不見他時會哭,卻不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值得你為他哭,值得你為他哭的人正是永遠都不會讓你哭的那位……但你愛了,用心來轟轟烈烈地愛了一把。你愛他,超過了愛您自己!

你本來以為愛是可以永恆的,你本來也覺得你的付出與回報會是等價的。卻不知道泡在愛河中的兩個人誰愛得最深就註定傷得更深。你本來以為他會對你好的,像開始一樣。

所以,那天,陽光明媚得刺眼,燦爛得有些兒令人眼暈,但沒有人會看到,送親的人只會看見灼灼的葉與將來的繁繁的果實,迎娶的人只會不時地向花轎中張望,幻想能透過紅蓋頭看出些什麼,抬着花轎的農夫也許幻想着如何窺視新娘的洞房花燭夜,新郎官也許正勾畫着新婚後的快樂生活。只有新娘,被紅得刺眼的紅綢擋住了視線,任自己在花轎中顛簸在未知的路上。你此時沒有錯,他是愛你的,你希望他一直都這樣愛下去,如同你愛他一樣愛你。至少那時是這樣。你笑了笑,隨手拈出一支筆,寫下: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沉浸在愛中是快樂的,新婚對你,對所有女人都是難忘的。你有姿色,他有情調,這樣的新婚是完美的。你不會否認,那片你常想起的葵花海,你曾説你愛葵花,那天他就帶你去看了那片葵花海,你驚呆了,只能用它來描述,繁華,盛大的繁華。“你做你的葵花,我來給你光和熱,”他笑了笑,望着你説,接着,他低下頭來,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雖已感受多次,但這次截然不同。你迎了上去,吻了心跳,風起,吹起一潭花海,你們浸在陽光中,淹沒在花的漣漪中……快樂圍着你,浪漫壓得你不容得有更多的理智,這就是愛情,準確的説是熱戀,幸福的。

正是這樣,你認定了他,你開始小心翼翼地經營這份你已認定了的愛情,你願意為他做一切你認為值得的事,於是,你很自然也很主動地衝進了牢籠,我認為這就是你的錯誤之處了。從一位在愛中沐浴的血性女人搖身變成了再平常不過的居家女子,於是,他開始聞不到向日葵的花香,你也不再主動,只是日復一日修補裂痕,很努力,卻很徒勞,因為他是男人,不能給他温存的窩他會感到厭倦,既然得不到温存,那便尋找刺激。陽光越來越遠,向日葵卻很努力的向前追,拼命地追,一邊追一邊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卻像在雲裏霧裏……哭了,又哭了,你覺得他離你遠了,太遠了,卻還在離你而去……忽然想起這一追便追了好久……心中卻在説,還要追的……他是一切……向日葵要陽光……再來……

雖然,此時的你重新燃起了得到他的慾望,甚至比以前更強烈,因為你已習慣了蜷縮在他的生活中,做他生活的配角,為他鋪好精緻的生活再跟着他沿着他的軌跡走,可是,你不知,在你不知不覺中,他也漸漸把你推到配角的位置上。

你累了,真的很累,想到他也許在另一個地方對另一個女人説同樣的話……你反倒覺得心不那麼痛了。空蕩蕩的房子,倒也寧靜,你想到。你其實不是灰心,我懂的,你在想着什麼。確切點,是思考,你是很明智的……你也許想了許多,比如説愛,他,理想與現實……目光定格,思想卻不斷運轉,摒棄、昇華……最後,你,追尋過去,那些你曾愛過的痕跡,你也知道很深,卻沒想到如此深。

最後,你來到了葵花海,你終於笑了,笑得很好看,他們還是那樣,很繁華的樣子。物是人非,你説道,信手拈來: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你也許,不,是一定不知幾千年之後的今天的人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不斷徘徊在藕斷絲連的痛苦之海,智慧的你卻早已參悟,我覺得,你,是真正的國色天香;一生,所有女人應經歷的所有生活、狀態、心情,你都一覽無遺;清純的初體驗,熱戀,新婚,男歡女愛,相離。更難能可貴的是分離後的鳳凰涅槃,破繭成蝴蝶,成了飄飛在空中的堅強,孤獨了幾千年的舞者……幸福的舞者……

寫後: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是以我的思想為線索虛構,她其實是幸福的,我是這麼認為的,但幾千年來有多少人憐她,也許,他們是對的,也許,我是對的,不管怎樣,也許就像故事中的氓和她一樣,分不清誰錯,也許……都沒錯吧!

從痴情到怨情

──論《氓》中的女主人公

千年前景,一段曲折悲情,一位痴情卻堅強的女子,牽動着我的每一根心絃,在我的腦海中經久不散。

三千年前的一片藍空下,這位年輕的姑娘,與一位笑嘻嘻的來買絲的男子,展開了這一段動盪的情與怨。

起初是真情,這應是不假,這也是這姑娘對這一段情的期盼與渴望,從而使她在相識時一眼便知那男子的來意,使她不顧路遠而“送子涉淇,至於頓丘”,使她温柔的安慰易怒的男子平靜下來,又使她在登上倒塌的牆壁卻不見覆關時,傷心地“泣涕漣漣”,更使她在“既見覆關”時“載笑載言”!

想想她與男子依依不捨的遠送,想想她在“不見覆關”時,多麼的緊張難過,擔心無法與男子相見而“泣涕漣漣”,再想想當她“既見覆關”時,因興奮激動而“載笑載言”……

這是怎樣的一種“痴”啊!

她的那一整顆心,都沉浸在了這最初的情意中,全心全意,無怨無悔!

如此純情,如此熱情,如此痴情,我想這也是她在後來無法及早從這段苦情生活中脱離出來的原因之一吧!

最初進入男子之家,生活還算美滿,但似乎是如桑之自然變化,生活漸漸不如意,也許是生活真的過於殘忍,這痴情的女子的性格也開始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巨大的改變!

千年前另一片飄着愁雲的天空下,這位已年老色衰的女子,望着遠處的桑樹黃葉飄落,不禁也想到了自己,現在的丈夫,早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有着忠厚樣子的男子,他早已心意不專,早已三心二意了。可是更可悲的是,做為長兄的卻無法理解她,而且還“咥其笑矣”。這又似一拳重重地打在了她本已受傷的心上。

生活中如此多的變化,使她開始靜下心來,仔細的思索,使她想起要與丈夫白頭到老的誓言,使她憶起童年時如此安然如此快樂的日子,又使她想起曾經的誓言如此誠懇,而今卻反悔了,更使她想到了要從這苦情的生活中逃離出去……

而我只能知道,這三千年前的一段苦情中,這曾經是多麼的痴情多麼全心全意的女子,而今卻對此時的情產生了怨恨,開始靜靜思考獨自傷心,開始決定離開這勞苦的生活,在千年前的這種男權社會中選擇了放棄!

而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堅強啊!

這多麼殘酷的現實生活,把她原來多情的心塑造成了堅固的牆,雖然滿是裂痕但仍堅強地抵擋了這段無奈的苦情。

如此的勇氣,如此的堅強,如此的決裂,使人無法想象當初她是多麼的痴情,只能讓人感歎,由這“痴情”展開的這一段悲情對這女子身心怎樣的影響啊?!

從相戀到相離,從痴情到怨情,我也只能説,這便是這悲情中的女子性格上無奈的改變!

走出婚姻的枷鎖

──兼評《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據説,一個人朝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調動30幾塊面部肌肉;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説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3只蘋果所能提供的熱量;而當一個人決意遇見另一個人並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來等待,還得用掉六七十年的歲月才會最後完成。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身伴侶的可能性只有50億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戰勝了相遇的第一個難關,但又因為喜新厭舊的氓不懂得珍惜堅貞勤勞的妻子,而把這段姻緣給毀了。

如果我們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便會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拋棄後,她的內心一定是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無補於事。因為從戀愛、婚後生活的對比中,她意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又從痛苦生活經歷中得出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因此,剛烈的她絕不留戀這破裂的婚姻,“強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煩惱的誤區。

狡黠、輕浮的氓並不是很瞭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並不指望有個飛黃騰達的丈夫,或是萬貫的家產,只希望有一個温柔體貼的丈夫,能對自己多一點點理解和愛。能體諒自己“三歲為婦,靡室老矣。鳳興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時幫一把,而不是指責她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夠;生病時能在身邊呵護備至,而不是隻在病入膏肓後才痛哭流涕。

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隊時,看到一對老年夫婦,男的在後面,輕輕地吻了一下女人的頭髮,女人回眸一笑,拿過男人的手在脣上點了一下。此刻真是很感動,愛情原來可以簡單到一個商場了不經意的吻,簡單到黃昏裏自然地攜手,簡單到回家時的一個擁抱,簡單到陌生人海中遠遠投來的會心一笑。白頭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與願違,她也只能坦然面對。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在歲月、貧苦之風的吹襲下,乾枯了,老化了,沒有人再欣賞了。真的,沒有什麼比愛情和容顏的失去更能打擊一個女人的心了。被丈夫拋棄,是最讓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許想不通,畢竟她是因為生活才變得憔悴?

很想對她説:“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患得患失,才會豁達快樂!

《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2、品析語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不知大家有否讀過這樣一首樂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痴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報。

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麼。

板書課題,展示目標

教學過程

一、初讀——正其音

找生試讀全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交流糾錯。

(齊讀)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將qiāng子 載zài笑載言

于嗟xūjiē鳩兮 士之耽兮,猶可説tuō也 自我徂cú爾

淇水湯shāng湯,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師作配音範讀。生齊讀。

二、再讀——懂其文

藉助註釋,理解全詩的內容。

找學生將這首詩歌以恰當流暢的語言韻譯。

三、研讀——明其意。

思考: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氓——那個人——人生還只在初見。(初相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於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品讀——識其人。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分組討論。

示例:

1、痴情——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見覆關,泣涕連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2、温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討論:秋以為期,婚期早還是晚。)

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後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於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於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

桑葉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於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歎——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繼續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着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裏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1)生活貧困(2)日夜操勞(3)男子變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齊讀最後一節。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範讀。

留5分鐘,學生試背這三節詩。

美讀——誦其文

學生齊背全詩。

質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為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女子被休回家。象徵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淇水,就是這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

拓展提升: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裏,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為什麼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恆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羣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於她不願屈服,而是敢於抗爭,勇於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佈置作業:

你認為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後,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推薦閲讀:

1、《孔雀東南飛》

2、《娜拉出走之後怎樣》

《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通過繪製思維導圖,梳理內容,分析形象,體會情感,,探究主旨,熟讀成誦。

二、教學重點:繪製思維導圖

三、教學難點:記憶背誦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經》是我們文化、情感和審美的“聖經”,是一種生命的基因,靈魂的酵母,是我們的另一條母親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用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走進《詩經》,走進《氓》,走進那遙遠的衞國發生的故事。

(二)梳理內容

那麼,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齊讀詩歌,要求讀對節奏,讀準字音。

明確: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女子在經歷了戀愛(1、2節)的幸福之後,又經歷了婚變(3、4、5節)的痛苦,最後做出了決絕(6節)的選擇的故事。

過渡:以上是我們對詩歌內容做了整體梳理,下面我們一起對詩歌的各個部分的內容進行賞析。

(三)分析形象

請同學們齊讀詩歌的第一二節,看看在這兩節詩中,作者是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寫男女主人公的?

明確:1、氓:蚩,笑嘻嘻,忠厚老實的樣子;謀,清楚地告訴我們,他是來求婚的。

2、女子:“送”説明了女子答應了男子的求婚,表現了女子對男子的一片痴情,“將”説明她是一個温柔體貼的女子。

“望”,寫出了女子對男子的痴痴等待,登上那倒塌的垣牆,久久佇立,向男子所在的方向望去,見不到男子就傷心哭泣,見到男子就又説又笑,真真是一個率真可愛的女子。“遷”字寫出了這份愛情終於修成了正果,結婚了。

下面請同學們通過這些詞語對詩歌的情境進行聯想和想象,誦讀第一二節詩,邊讀邊記,強化對詩句的記憶。

(四)體會情感

請同學們認真研讀婚變部分的內容,找出能夠表現女子情感變化的詞語,體會女子的內心感受,並完成這一部分思維導圖的繪製。

1、“食”、“耽”、“説”表面上寫的是斑鳩貪吃桑葚,實際上是寫女子沉溺於愛情無法自拔,寫出了女子內心的後悔。以此來勸誡其他的女子千萬不要沉溺於愛情。

2、“貧”字寫出了女子多年來為了和氓在一起,甘願過着貧窮的生活。“爽”字是過錯的意思,“貳”寫的是氓的行為沒有定準,反覆無常。

女子甘於貧困,行為沒有過錯,而氓卻三心二意,用情不專,由此表現女子對氓的斥責和怨恨。

3、“暴”字寫出了氓的兇暴,“咥”字則寫出女子孃家兄弟的冷漠,不但不同情,反而還譏笑她,“悼”字寫出了女子飽受煎熬,無人傾訴,內心無比辛酸的傷痛。

我們通過對這些詞語的分析,就能夠很好地體會到處在婚變狀態的女子內心情感的變化軌跡,是一個由悔到怨,再到傷的過程。從對戀愛階段人物形象的分析到對婚變階段女子內心情感的體會,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思維從感性形象的聯想想象到對人物內心感受的理性推理過程。

(五)探究主旨

1、過渡:無人理解,無處傾訴,只能獨自傷悲的女子最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促使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已”字説明女子做出了決絕的選擇,沒有幻想,沒有迷茫,沒有卑微,也沒有不捨,有的只是清醒和剛強。回想過去,“言笑晏晏”形容少年時代快樂的樣子,“信誓旦旦”氓立下的誓言是真摯誠懇的。然而,現在快樂全無,在思前想後之後,女子清楚地知道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幸福快樂了,男子違背誓言,也沒有悔改的心意,所以斷然、決然的選擇離開。

2、學完這首詩,老師不禁感到很納悶,女子和氓是青梅竹馬,而且是自由戀愛,為什麼女子還是得不到幸福?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

明確: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的自立自強

(六)作業佈置

藉助思維導圖背誦全詩。

教學反思:

這節課基本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目標。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看着思維導圖上的關鍵字詞,對人物形象和詩歌情境進行聯想和想象,記憶詩句。學生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能很好地體會處在婚變階段的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和情感的變化過程。但是這節課還有不少的遺憾。現總結如下:1、留給學生展示和講解思維導圖的時間不夠,不能很好的表現學生在經過老師指導之後的效果;2、課堂上朗讀的次數不多,背誦的效果不太明顯;3、對於主題的探究還是應該放在第二課時,這樣的話,中間環節的時間就會比較充裕,學生也就能夠充分的展示自己畫的思維導體和講解了。

《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註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初步胚芽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4背誦課文。

重點反覆吟誦,體會感情,背誦課文。

難點了解比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特點。

複習鞏固一複習背誦課文

二、理解性默寫

1、用賦的手法寫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2、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説,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3、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比喻愛情是美好的,但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4、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5、寫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時也寫出女子温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我們常説“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後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6《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現女子未見心上人傷心難過的語句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7、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為妻,多年來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餘,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對愛情和婚姻充滿幻想,深深地沉溺在愛情之中,純真、熱情,能夠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練習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兇惡的嘴臉,竟然殘暴的對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恥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她已不再相信愛情,並直接勸告女子不要沉溺於愛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對愛情的忠貞,而以無比怨憤的心情,痛斥那個男子的負義行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2、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的語句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是: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14、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痴迷於愛情的兩句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15、《衞風氓》中描寫女主人公熱戀時見到氓時高興的詩句是: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16、《衞風氓》以桑樹起興,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

17、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5分)

A、其葉沃若沃若:潤澤的樣子。

B、于嗟女兮于嗟:歎息,“於”通“籲”。

C、女也不爽不爽:指不爽快。

D、靡室勞矣室:家務。

2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現象的一項是( )(4分)

①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②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③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④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氓》教學設計10

【教學設想】

“誦讀”規律是以字面認讀為開端,以文意閲讀為深入,情感注入是關鍵,審美評價是創新。據此,設計以下教學方案:音讀→意讀→情讀→美讀。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會詩歌語感。

【教學重點】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激情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也是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產生得最早的文學樣式之一,春秋時代編成的《詩經》,是我國上古社會五百多年漫長曆史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經·衞風·氓》。(板書)

二、檢測預習,鞏固知識(2分鐘)

過渡:上一節課同學們通過查找資料,分成研究小組,相互交流了有關《詩經》的資料,藉助工具書及文下注釋,掃除了文字障礙,並有同學將課文註釋按照“課文相關資料”、“古文化積累資料”、“重要詞語資料”等類別進行了分類整理,大家參照註釋疏通了課文《詩經》三首的大意,大多同學們爭相發言,興趣盎然,激情正濃。三、學生“音讀”《衞風·氓》

過渡:正如上節課同學們所説:《詩經》中民歌是古代勞動人民觸物感懷、隨口唱出的歌,日常生活的內容,里巷歌謠的自然韻律,因物賦形,因情成詠,不假雕琢,因而其語言具有生動、準確、樸素、自然而富有韻律美的特點。古人讀詩謂之“吟”、謂之“詠”,今天我們通過“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板書)的方法來品讀《衞風·氓》。

三、學生“音讀”《衞風·氓》

1、教師明確“音讀”要領:

“音讀”(板書):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出詞與詞的關鍵,讀出句與句間的自然連接。如停頓:句間的停頓要根據不同的標點來確定停頓時間,逗號稍短促,句號稍拖長。章節之間要比句間停頓更長些。而句內停頓,有時是自然停頓,有時音節停頓,有時情感停頓,有時又需要意義停頓,要根據不同內容來確定。誦讀技巧:音讀,字準句清,音正腔圓,語調調控得體。

下面結合第一節詩就句與句間的自然連接略作説明:

(句間的連接是根據句子的大意確定的。)

氓之蚩蚩,(促接)抱布貿絲。(轉接)匪來貿絲,(緩接)來即我謀。(拖長接)送子涉淇,(平接)至於頓丘。(舒緩接)匪我愆期,(怨情接)子無良媒。(勸解接)將子無怒,(促接)秋以為期。

2、學生嘗試“音讀”《衞風·氓》,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膠片:

1、給字詞注音:

2、解釋加點字:

3、歸納通假字:

4、總結多義字:

3、學生互聽互讀,,把握“音讀”要領。

教師提示:

⑴ 注意不認識的字要利用工具書查對。

⑵ 注意古今讀音不同的字。

⑶ 注意音近字不要混淆。

⑷ 注意通假字的讀音。

四、學生“意讀”《衞風·氓》

1、介紹“意讀”要領與要求:

“意讀”(板書):以理解詩歌意義、內容為目的,藉助詩歌內容與詩句之間形成的聯繫,對詩歌進行練讀,讀中理解詩句內容,把握各詩節的聯繫,從而從意義角度把握詩歌。

“意讀”的基本要求:

⑴ 弄清各詩節內容的聯繫。

⑵ 弄清一節詩中的關鍵的詩句是哪句。

⑶ 弄清整首詩意義的核心是什麼。誦讀技巧:“意讀”聲中見人,語中見事,語調變通

2、教師以《衞風·氓》最末一節詩為例“意讀”。

⑴ 概括詩歌內容:詩節寫的內容是,女主人公因為自己鍾情的男子背信棄義,對自己不忠,而徹底絕望。

⑵ 明確意讀的關鍵句,“老使我怨”,“怨”字是整節詩的詩眼,是意義與內容的核心。

⑶ 明確各句間的意義關係:首句“及爾偕老,老使我怨”統領各句,第二、三、四句寫“怨”的緣由,末句由“怨”而生絕望,是意義的延伸。

⑷ 範讀示例。

4、學生分組,嘗試“意讀”《衞風·氓》其他詩節,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誦讀障礙情況預測:

⑴ 不能準確弄清楚各章節詩歌內容重點。

⑵ 不能梳理詩節中句間關係。

⑶ 統領句的詩句把握不準。

⑷ 誦讀時意義與讀音不能和諧地結合。

學生進入誦讀環節:默認文字符號──思考誦讀重點──捕捉誦讀關鍵句──理清誦讀時意義支配下的聲音流動程序。

5、各小組選派代表闡述自己選定的詩節“意讀”內容、程序和原委。

教師提示概括:

春秋以前,由於原始羣婚制的某些觀念仍殘存於人們頭腦中,所以禮教在民間的束縛力遠不如後來的封建社會那麼頑固。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和發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方造成的巨大創傷。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板書)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由結婚到婚變的婚姻生活。(板書)第三章總結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概説“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之悼矣”後的感受和決絕(板書)的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學生“情讀”《衞風·氓》

1、介紹“情讀”要領與要求:

“情讀”,(板書)是指藉助是詩歌的節拍、重音、語調、語速等手段,將讀者體悟到的文章的感情誦讀出來的一種讀書方法,核心是“情”,這裏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讀者對文章領悟後散發出的情。三種感情要在某個特定的時空撞擊定位後,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情讀”。

“情讀”的基本要求:注意情與節奏的結合統一;情要與整首詩的韻律和諧統一;情要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誦讀技巧:“情讀”,字字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鳴。

2、討論明確:

⑴ 詩中女主人公是一位鍾情的女子。她“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滿懷期待,“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情意真切,“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熱烈(板書)之情出於自然,幸福(板書)之感溢於言表。

⑵ 詩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慘的。一個鐘情女子,碰到一位“二三其德”的負心漢子,她只有“老使我怨”的痛苦(板書)與哀傷(板書)。

⑶ 女主人公又是清醒、剛烈(板書)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⑷ 全詩籠罩着悲劇氣氛。儘管戀愛時充滿了歡樂,但很快就因為男子的“喜新厭舊”而成了悲哀的反襯,以樂景寫哀景,使得悲劇氛圍更濃厚。

3、情感對接:

⑴ 默讀全詩,體會本詩的感情線索:

明確:順着情節線索:“戀愛→婚變→決絕”,情感線索:“熱烈→冷卻→冰凍”的軌跡發展變化。

⑵ 篩選信息,捕捉情感承載的重點詩句。

“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表現出自己對感情忠貞不二,男子則“二三其德”,不能從一而終。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怨”(板書)字是感情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事態演變帶來的悲劇,是女主人公心靈痛苦的凝結,也是詩眼(板書)。

品評情感,喚起共鳴。

點撥:共鳴是心與心的感情溝通,方法之一是角色置換,假如你是詩中的那個女主人公,你會怎樣呢?方法之二是與女主人公進行對話,體悟女主人公由愛情幸福到遭人遺棄的情感落差,愛她所愛,恨她所恨。

六、學生“美讀”《衞風·氓》

1、介紹“美讀”要領與要求:

“美讀”,(板書)是在音讀、意讀、情讀基礎上,對詩歌從美感高度去誦讀。誦讀時,要體現出音調的和諧美、內容的充實美、作者與讀者的情調美。

“美讀”的基本要求:以審美的眼光、審美的心理來關照作者、文章和自我。誦讀技巧:

“美讀”審美:形象、形式、韻律、情趣

2、學生討論、揣摩、“美讀”《氓》:

⑴ 用“欣賞與讚美”的口吻讀反映女子感情與品格的詩句:

摘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處處替別人着想。“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單純、天真、善良。“女也不爽”,説她不僅鍾情,而且品行端正。

⑵ 用“痛苦與同情”的口吻誦讀反映女子悽慘遭遇的詩句:

摘錄:“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經歷愛情挫折以後的心靈流露。“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子恪守婦道的宣言。“夙興夜寐,(成語)靡有朝矣”勤勞可愛,令人敬佩。

⑶ 用“痛恨與輕蔑”的口吻誦讀反映男子薄情寡義的詩句:

摘錄:“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孰端孰斜,孰優孰劣,對比可知。“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一副負心郎的嘴臉。

⑷ 品讀《衞風·氓》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手法(“賦”、“比”、“興”及對比、反襯手法)

“淇水湯湯,漸車靡裳”、“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不是“起興”?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興”手法。

詩歌當中的對比手法。

七、結合所學,齊誦《衞風·氓》

八、教師小結

【附板書設計】

衞風·氓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

詩眼:怨

章節: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瞭解關於《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

2、分清《詩經》中特有的語助詞和語氣詞,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詞義與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變化,鑑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忠貞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情操。

5、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落實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鑑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女主的感情變化過程。

教法:

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法、多媒體展示法。

一、《詩經》相關常識。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詩經六義:風、雅、頌(體裁),賦、比、興(藝術手法)。四言詩,朗讀節奏:二二拍。

二、歌曲導入

1、課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麼?這首歌講述的是一對情侶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特別是那句“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纏綿悽惻,令人動容。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將要把我們帶入古代一個纏綿悽惻、充滿怨情的故事裏去。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間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由於年代久遠,要進入這個故事的話,需要我們先用現代漢語將這個用上古文言記錄的故事破譯出來。下面,進入破譯關。聽朗讀錄音,注意生僻字詞的讀音與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聽朗讀時用心體會女主情感的變化。

3、播放錄音後用多媒體顯示重點字詞的音、義。

氓之蚩蚩、夙興夜寐、垝垣、自我徂爾、湯湯、漸車帷裳、靡、口至、隰則有泮、于嗟鳩兮、猶可説也、載笑載言、體無咎言、匪我愆期、爾卜爾筮、以我賄遷、三歲食貧、將子無怒、無食桑葚。

重點:學生找多音字,教補充:將、裳、漸、載

通假字:匪、無、於、説

實詞:氓、夙、寐、靡、體、咎、愆、筮、賄、食貧、嗤

4、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情感變化。

5、這是一首敍事詩,大家注意找出敍事線索。敍事線索是什麼?

6、明確:女子的感情變化。具體來説就是女子的怨情變化。

7、下面我們進入故事來看,怨情變化的過程。

三、賞析課文

1、男生齊讀第一、二段,女生講述其大意。

2、這時女子的怨情還沒有出現,她追憶當年戀愛的甜蜜,幸福感洋溢於字裏行間。

3、這時女子的性格:熱情、温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實:抱布貿絲——醉翁之意不在酒。

5、女子是否答應?為什麼?

6、明確:沒有,因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須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當的被認可的婚姻。但是,女子與氓約定“秋以為期”,並且“將子無怒”,充分體現了女子的温柔。

7、第二章,女子開始了又喜又憂的相思。“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望穿秋水,淚雨闌珊···笑靨如花——瞬息間的喜怒哀樂,只為意中人的來去變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戀愛期間女子相思成災的種種心理。(簡要介紹卜、筮,當時的婚俗,是一種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齊讀,注意讀出第一章回憶時的渺遠、纏綿之感,似低低絮語。第二章熱戀要讀出熱情之感。

9、女生齊讀三四章。男生講述大意。

10、通過“比興”手法,從“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轉入議論,轉入“婚變”怨情開始出現。“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潤澤美麗,她和男子的愛情也十分滋潤。“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愛情也逐漸進入枯竭。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比興,勸誡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愛情。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這句話如何理解?請大家討論,再請一位男生來回答。

11、男生回答後,再請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總結: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裏,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負心漢。女子情感專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這是女子在婚後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愛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廣大的姐妹發出的呼喊,告誡她們千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每當讀到這幾句話,我都會心驚不已。這是受過怎樣的創傷劇痛才會發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歎啊?)

13、怨情產生後,女主怨的是什麼呢?請大家一起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14、“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她勤勞善良,不畏貧苦,與氓結婚後,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沒有什麼不對,而男子卻變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縱無度。女主的感情是憤怒、怨恨。

15、那麼女子的性格,通過這兩章她的自述,可總結為:痴情(三歲食貧),勤勞、忠貞。男子的性格,對比可知:薄情、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齊讀,讀出回憶深入、深重痛惜、強烈憤慨之感。

16、生齊讀五六章,讀出第五章的歷歷數來的切責之聲,第六章的如泣如訴的哀歎,齊讀幻燈片上的翻譯。這兩章畫面感很強,請大家想象一下,在腦海裏構築一下這兩幅畫面。一幅女子“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畫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圖。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

17、教總結:第一幅——是夜,她坐在牀上,眼淚婆娑,嘴角抽動着,只因忍着不讓淚掉落。修長而乾瘦的雙手不停地擺弄着衣角。心裏想着:初為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是怎樣的輾轉辛勞?為只為曾經對幸福的憧憬,為了維護自己劃定的這個地牢——愛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勞,換來的卻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於暴矣。’沒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傷,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親如兄弟者,不責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卻只譏笑自己。這世道是多麼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個憔悴女子佇立在淇水河畔,江風吹動她的裙角翻飛,髮絲有幾許散亂。此刻無數往事湧上心頭:這裏曾經是自己翹首盼望男子來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時無憂無慮地玩耍,男子發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獵獵江風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還傻傻地記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這樣付出又有什麼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長歎,轉身翩然而去)

19、此時女子的性格發生了什麼變化?又可間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較之婚前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大家討論後回答。

20、明確:女子——清醒、堅強、剛烈,男子——暴虐、卑鄙、無情無義。

四、至此,我們已經完整地解讀完了這個故事

那現在我們來回顧下這個故事的線索,女子的情感變化,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提示,注意課文所用到的表現手法:賦、比、興,表現方式:記敍、議論、抒情的作用。)

五、生討論回答後教總結:

一、靈活多樣地運用了比興手法。

二、成功地運用了邊敍事邊抒情的手法,敍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充分表現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卻,又無法徹底擺脱的矛盾心理。三、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六、小結:

《氓》敍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過女子自述中歡喜——悲傷——哀怨的感情變化,塑造了一個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卻深受不忠愛情的傷痛,之後變得清醒、堅強的女性形象。今天我們讀着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為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為它並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自然而然生成詩歌跌宕迴旋的佈局。其實,文學的真諦正在於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達最樸素的感情。由此我們也可以獲得啟迪,在我們寫作中,也應該拋去那些浮華的外表,用我們手中的筆,去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情。

七、作業:

1、課後背誦並默寫全詩。

2、將本詩改寫成現代詩歌或小小説。

3、推薦閲讀《詩經》《人生若只如初見——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注意比較《詩經》以後的詩歌對其有何繼承和發展。

《氓》教學設計12

中國古詩中最主要的詩意手段是“賦比興”。

和古希臘長篇英雄史詩以敍事為主不同,中國早期詩歌一開始就走上了以抒情為主的道路。《詩經》三百零五篇,大多是抒情短章。但是,抒情和敍事本來就是分不開的。詩經幾乎每一首又都是通過敍事來抒情的。寓情於事,涵情於物,這是中國早期詩歌現實主義風格的突出表徵。

而詩經中的有些篇章在敍事方面已比較成熟,其中,《衞風·氓》是敍事藝術較為成功的篇章之一。

《氓》同《詩經》中的絕大多數篇章一樣,兼用了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而以賦為主。“賦”即是直言其事,實際也就是敍事。

《氓》是借敍事以抒情”。同時詩歌又綜合運用押韻、歎詞、比興等多種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增強了詩歌濃郁的抒情美。

詩中採用女主人公追憶的手法,對整個婚戀過程進行了疏朗的、跳躍式的簡單敍事,而留下了大量的空間和筆墨抒情。在女主人公回憶中,其情感是隨着思緒的流動和婚戀的發展變化而有節奏有層次的變化的。

抒情美:“詩情是詩美的內容本質。在構成詩美的諸因素中,詩情是首要的因素。詩情決定着詩美,沒有詩情便沒有詩美。”

女主人公對男子稱呼語微妙的變換,頗值玩味。

首章寫氓借貿絲之名,與女主人公謀劃婚事。根據後面章節“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兩句來看,氓與女主人公當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很有感情基礎的。“氓之嗤嗤,抱布貿絲”,詩歌開篇處,男子以一個外鄉人的形象出場,這個笑嘻嘻的傢伙很拙劣地與女子套近乎。在物物交換的社會裏,織好了的布應該去換取生活必需品,而他居然拿來換絲。絲,那是貴族才用得着的物品啊!“絲”與“思”諧音雙關,“氓”以用布幣買絲的隱語來挑逗女主人公,也正合此時女主人公羞澀含蓄之情態。(女主人公先寫氓“蚩蚩”的忠厚樣子。這種擇偶標準表明她看中的是內在品質,不是氓的長相,但氓表面靠得住,最後並沒靠得住。)而“來即我謀”之“謀”,應是謀劃婚事,而並非初識戀愛,兩人的相識已有一段過程。因此,“送子涉淇…子無良媒”,是寫女子送氓回家,一路上談話的內容都是婚事,而氓想早娶,卻因無有良媒,女方父母尚未應允,以至氓以為女子思想不堅而生怨言。古代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才有“既然男女相戀,乾脆結婚算了,為什麼還要媒人”和“既然已訂‘秋以為期’,為什麼還説‘子無良媒’”的疑問。古代自由戀愛是不被認可的,如果不經過媒妁的溝通,就是私定終身。從詩的內容看,“秋以為期”可能是女主人公為私奔作準備,因為愛到極至,她安慰氓:“請你不要生氣,我最遲秋天就跟你走。”

“送子涉淇”、“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男子傳遞了意圖之後,順利地與女子確定了關係,兩人交往漸密。此時男子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抱得美人歸,所以,對女子一再延宕婚期的做法大為惱火。而女子卻表現得相當矜持,即使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卻依然客客氣氣地稱其為“子”,即“您”。客氣,在一定程度就是“生分”,就是“距離”。這一階段,女子對彼此相處分寸的拿捏相當到位,因此在感情中,她完全處於優勢地位。

可以知道兩點,一是女主人公對氓愛戀之深,二是這個女子公然違背父母之命,自定婚期,足見其很有主見和反抗精神。(勇敢、善良和順、善解人意、含蓄帶怯)

第二章就敍事而言是全篇最為精彩的篇章。

“乘彼垝垣,…載笑載言”,這種對有情男女幽會場面的描寫,以及對女主人公情感變化的敍述,都十分自然質樸,毫不雕飾,它把一個純情少女墜入愛河中的神情姿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備。這種描寫很有現代電影蒙太奇的效果,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多情少女淡抹盛粧,登上村頭的牆垛,向意中人居住的方向凝神眺望,這時候,她覺得片刻的時間也如同經年曆月,是那麼漫長。當她的視線所及還沒有出現意中人的時候,她痛苦異常,不覺淚眼潸潸,“泣涕漣漣”了。可是,當氓出現在她的眼前時,她轉悲為喜,喊着笑着,飛快地朝氓奔去,她完全沉浸在這種狂喜之中,彷彿這世界存在的只有他們兩個8943;8943;這是多麼富有生活氣息激動人心的場面啊。能在簡潔敍述中給人以豐富廣闊的想象空間。女主人公的情感不再掩飾,溢於言表了。男子暫時的離去讓女子陷入了無限的相思。此時,男子在女子心中便成了一個不可與他人語、無法與他人分享的私人密碼。“復關”到底為何物其實無須深究,那河馬、那大象、那狗熊8943;8943;現代女孩如是説,而遠古的女子便稱其為那“復關”。此句抒情直率真切,層層遞進,將熱戀中女子的複雜心理和動人情態描摹得繪聲繪色、窮形盡相,其用情之深令不少後世讀者為之動容。方玉潤評點此處説:“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於情者耳。”“痴情”二字點出了此女用情之深。

爾卜爾筮…以我賄遷。”再次見面,女子已完完全全放下矜持,從“您”到“你”的轉換,把女子的急切與焦慮表現得淋漓盡致。此時的男子卻似乎懷有異心,用種種藉口來搪塞,女子敏感地察覺到什麼,但此時她已深陷情網,無從逃脱,也許她以為婚姻可以讓感情穩定,讓男子不再心有旁騖,因而匆匆地把自己嫁掉,其實,這已為後面婚姻的失敗埋下了伏筆。一個“爾”字,其情可鑑,其痴可悲。

注意“爾卜爾筮”,氓説自己既卜又筮,沒什麼不好,就是沒有提到所請的“良媒”。由此氓的卜、筮值得懷疑,也許僅是甜言蜜語罷了。但戀愛中的女人相信了,於是“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由此可見,第2節在情感上已經比第1節進了一步,已由戀愛到結合了。只是因為沒有提到媒妁之言,所以讓人懷疑這種結合可能是私奔。男女雙方雖是私訂終身,但也並非視婚姻為兒戲,而是很認真地佔卜了一番,在卦辭沒有兇咎之言時,女子才最後答應婚事,“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但是,後來的婚變,男方的負心,自己的遭遺棄,説明“體無咎言”的占卜很值得懷疑,而從敍事的角度而言,以後情節的發展恰與本章所敍形成鮮明的襯照。

女主人公對這簡單的婚嫁場面的描繪中貌似不動聲色,不帶抒情色彩,透過字面仔細體味這“你娶我嫁”的情景,實則暗暗傳遞了女主人公期待已久的做新娘的歡快和幸福。做新娘的時刻,是所有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自然是女主人公幸福感的顛峯。

這種“以樂景寫哀,愈倍增其哀”的藝術手法,為《詩經》之後的歷代文學家們所借鑑。人在樂極、悲極之際,都願直抒胸臆。詩歌的第二節,女主人公用賦的手法鋪陳其事、直抒其情,追憶了自己思念盼望“氓”的感受和“氓”前來迎娶的情景。“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者也”(朱熹語),“敍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盡物也”(胡寅語),賦的手法與比、興不同,賦於敍事言物中直接抒情。

第三章基本是插入記敍中的議論之辭,在全詩中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這種表述方式的變化,正體現了本詩在敍事結構上的靈活性。女主人公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向世間女子提出嚴肅的忠告:當一個女子豆蔻年華、花容月貌之時,她的確能夠得到男子的愛戀,男女雙方都會墜入情網。但是,“士之耽兮…不可説也”,男子愛上一個女子,隨着時間的推移,感情會日見平淡,而女子愛上了一個男子,則會愛得日久彌深,以至不能自拔。這是世間男女對待愛情的不同心態。“于嗟女兮,無與士耽”,世間的少女們啊,可千萬不要和男子們廝混;這些語言雖不免過激,卻也包含有合理的因素: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已婚女子在家庭中毫無經濟地位,視丈夫為終生依靠。對婚姻感情的專一,就是對未來安穩的人生生活的把握。而丈夫擁有經濟的主宰權,貧窮患難時還可以與糟糠之妻共命運,一旦富有,則生“淫慾”之念,娶新棄舊。因而在婚姻生活中,女子總是處於任人驅遣宰割的不幸地位。詩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是很有社會普遍性的。

“不可説也”為什麼不放在全詩最後?第3節的內容是女主人公從自己慘痛的婚姻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想給自己的同胞們留下些教訓,有點自言自語的意味,並不是對全詩的總結,所以不必放在全詩的最後。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善良。

第4節説:“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承接第3節開頭,仍然以桑為比,是説女子青春不再,人老珠黃,因此恩愛不再。從這裏可以看出,氓的擇偶標準與女主人公恰好相反,取貌不取德。“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明她離去了。首先是氓變心了,所以女子才主動離去,因此她就是“棄婦”,詩的主要內容都是寫“棄婦”的感情經歷,當然這首詩也就是一首“棄婦詩”。不過應當看到“棄婦”性格中堅強的一面,她的主動離開也是一次抉擇。

“無與士耽”、“士也罔極”。本詩中的“士”應分為兩個層次,前者泛指所有的男人,後者重指自己的丈夫。在敍事中插入抒情,是悲憤之極的流露。以自身的經歷去提醒和告誡所有的女人:不要沉溺於男人們的花言巧語,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抒情之後,重回敍事的軌道,自己並無過失,婚姻的失敗是“士”(即自己的丈夫)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三、四節用比興手法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美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桑”的意象比中有興,引發了其後的抒情敍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春天桑葉之肥美潤澤,喻年輕貌美的女子新婚濃情蜜意的生活;以秋天桑葉之枯黃敗落,喻其色衰愛弛之艱難處境。“桑之未落”句後,女主人公由回憶當初歡愉的新婚,回到了悲慘的現實生活,情感也發生了兩極化的轉變,由大喜落入大悲,由幸福之顛跌入痛苦之淵。婚後生活的不幸使她無法遏制自己的悲憤悔恨,直以“于嗟”兩句呼告,勸誡世上女子不可沉迷於愛情。

第四節因“桑落”而感慨,以低沉的情調抒懷,傾訴了婚後物質生活的貧苦和精神上受到的傷害。

“興”。歸納起來,興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作為歌曲的引子,引起所詠之詞,其次還有啟發、誘導聯想的作用。在《詩經》中,興的具體運用有三種情形,大量的是借物起興,興的意義與後面詩意不相關,只起發端作用;另一種雖也是借物起興,但此物能引起聯想,與後面詩意相關,如《蒹葭》開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詠自然景物,有渲染氣氛、引起感情抒發的作用;還有一種是此物不僅能引起聯想,而且與後面的詩意有比喻的關係,如《關雎》開頭以水鳥相向和鳴起興,喻君子淑女:“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屬此類。又如《氓》中有兩章用桑葉起興,但同時桑葉又比喻棄婦的容貌、遭遇:這實際上已是象徵性興象了。如果説上述第一種是單純的興,那麼第二種是興而賦,第三種就是興而比。以上情況説明,賦、比、興三者常常是相互聯繫的,而且有時可以相互轉化。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不僅要注意比與興的區別、更應注意比與興之間聯繫的原因。

第四、五兩章寫婚後生活,敍事中兼及議論抒情。婚後的生活絕無婚前瞻想的甜蜜,“三歲食貧”的艱辛的物質生活,“夙興夜寐”的無休止的辛勤勞作,女主人公都可以忍耐承受,只要夫妻諧和,甘苦與共,這些本也算不了什麼。可令人心酸的是,在她為家庭、為婚姻付出了青春代價而人老珠黃之後,所得的報答卻是丈夫的虐待和拋棄,這些才是使她心如死灰、對丈夫徹底失望的根本原因。她憤怒地控訴:“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男人們婚姻沒標準,都是反覆無常的負心漢。過激的言辭飽含着對“氓”一類的負心漢的無情鞭撻。

第5節追述在氓的家裏多年勤苦操勞,有時還要遭受身體上、情感上的家庭暴力。“兄弟不知,其笑矣”兄弟為什麼笑?,兄弟姐妹的嘲笑使她的感情更加複雜,也許她一直在用美滿婚姻的美麗謊言欺瞞家裏人呢,且當初她出嫁又基本屬於私奔性質,現在被休回家,真是蒙受了莫大的恥辱。第五節中悲痛之情難以壓抑,敍説婚後被“氓”兇暴虐待並拋棄,而更令女主人公心寒如冰的是,自己遭受如此不幸,親兄弟們不僅不予同情,反而予以恥笑嘲弄。“訴説”本是人類痛苦憂悶心情的一種排解方式,是弱者無奈於命運的終極需求。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小説《苦惱》中的車伕,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在遭受失子之痛的打擊後,四處尋求訴説對象的。本詩中的女主人公在遭受丈夫虐待遺棄的婚變之後,同樣有着這種心理需求。可親兄弟既然如此,還有誰願意做她傾訴的聽眾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既然人情如紙,世態炎涼,她就只能在反躬自悼、自憫自憐中聊獲慰藉了。回孃家後孤獨無助、黯然傷神。“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8943;8943;”(《毛詩序》),人在悲傷、憂愁思慮的時候,往往會情不自禁地長吁短歎。第五節在敍説女主人公遭受“氓”的虐待拋棄,親人又不知情不理解時,連連用了六個“矣”字,這長長短短的六次哀歎,步步遞進,層層渲染,歎出了女主人公此刻極端不幸的身世之感和極端低落的情緒。全詩抒情回落到了女主人公情緒的最低谷。

第六節:“及爾偕老…,隰則有泮”,敍事的最後,女子被棄回家,沒有得到兄弟們的安慰,反而遭到冷嘲熱諷,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女子家中當初對這個婚姻並不看好,女子是違背全家人的意願毅然出嫁,而今落得如此下場,只好關起門暗自傷心。一人獨坐空房,一時間,千頭萬緒湧上心頭,儘管此時對男子充滿了怨恨,但畢竟做了多年的夫妻,又怎能忘記那些曾經有過的甜蜜?人們總説,女子在最後是痛定思痛,與男子決絕。但是,多年的恩情,又怎能一下子説斷就斷呢?稱呼重又回覆為“爾”,這個對她而言是最簡單也最親密的稱呼,其實已經昭示了女子心中欲罷不能的祕密。當年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時的兩相歡悦海誓山盟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而如今氓卻拋棄了她,氓前後感情的巨大反差,使她悔恨憤激,徹底失望,這才決定拋棄幻想,與氓一刀兩斷。從一定的角度而言,“決斷”是這樁婚姻的不幸的悲劇結局,但是,與其把它看做是這樁婚姻的死亡,毋寧説這是她新的人生的起點。她以女性少有的清醒與堅強,從這樁不幸婚姻的泥沼中脱身而出,邁向新生。用反比的手法表現了女主人公對這段婚姻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清醒地認識到:果真與“氓”相處到老,等待自己的將比現在還糟糕,只能一輩子泡在無邊無際的苦海了。

所以最後她清醒理智的割斷了情思,一句“反是不思,亦矣焉哉”,“哉”字語氣毅然決然,全詩嘎然而止,乾淨利落。這段悲情最後即使沒有昇華,但總算解脱了吧。

有一種説法是“長吁短歎”有利於健康,“意亂心慌,憂愁悲傷,長吁短歎,心胸寬廣,解去抑鬱,心裏豁亮;驚恐惆悵,思慮彷徨,長吁短歎,心神安詳,去掉壓抑,坦然舒暢。”從《氓》詩的情感波瀾來看,女主人公哀歎不止後,確實達到了減輕壓抑、心胸寬廣、心裏豁亮的效果。

悲劇的主題藴涵着積極的人生意義。一個有着鮮明生動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在這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衞國,地處現在河南,也是春秋時期的中部,這個地方受禮樂文化影響較深,所以女子對感情不像鄭國等地那樣奔放。在本詩中,女子的喜怒哀樂完全取決於男子對自己的態度。稱呼的轉換在此處不是一個隨意的現象,而是女子情感歷程的脈絡,也是我們解讀這段感情起承轉合的線索。

形象美:“一定條件下,文學作品的強力度情感符號在於人物”,人物形象美也是詩歌美學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都以美好的形象而給人以深深的感染,如《木蘭詩》中勇敢、剛強而美麗的木蘭,戴望舒《雨巷》中帶着淡淡幽怨、惆悵的丁香花一般的姑娘,讓人讀之難以忘懷。《氓》詩第二個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一個美麗、多情、勤勞、善良而理性的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美麗:人們對女性的審美標準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外在的秀美,《氓》詩並沒有直接描述,而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來比喻,“沃若”,潤澤的樣子,以桑葉的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

內在美,即勤勞勇敢、善良和順等美好品質。《氓》詩中突出的體現了女主人公的內在美:初戀時善解人意、含蓄帶怯、温柔婉約;熱戀時熱烈奔放、深摯纏綿、楚楚動人;婚後勤勞賢淑、感情專一;婚變後悽婉動人而又剛強理性、自尊自愛。如果説這首詩的女主人公是一個棄婦,那也是一個內外兼美的動人棄婦,一個既重情感性,又清醒理性的具有獨特內在人格美的“棄婦”。

女主人公最可貴的是其理性美、人格美。婚變後,她儘管也悽婉感傷,卻又清醒理性,體現了不同於《詩經》中其他棄婦的剛強果斷、自尊自愛的獨立人格魅力,這樣即使在男權中心社會也能贏得了男性的尊敬和女性的欽佩。她的理性美是貫穿全篇的。她在最初“氓”來求婚時並沒有貿然答應,而是謹慎行事、理性定奪婚期。在婚變後她能靜心思考其原因,堅持自己的正確(“女也不爽”),認識對方的問題(“二三其德”),女方沒有過錯,錯於男人用情不專,違背誓言。“兄弟不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即使兄弟不知情而嘻笑如常的情況下,她非但沒有祥林嫂式地到處傾倒苦水,而且還能冷靜下來去思量這些事情,有悲傷也獨自吞落。女主人公孤獨隱忍的高貴心靈充滿張力的呈現出來,更增強了人物的悲劇色彩。特別是最後一刻,女主人公一句“反是不思,亦矣焉哉”,語氣堅定,顯示出其剛強的一面。女主人公形象剛柔並濟的美學特點與《詩經》中其他棄婦相比則更顯光輝。

在婚前婚後,女主人公和“氓”的姿態是不同的。婚前,“氓之蚩蚩”“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是“求”者的姿態,而女子尚有推遲、拒絕的可能性;婚後,則男女角色互換,“氓”是“二三其德”、“至於暴矣”,而女主人公卻遭遇無故被棄的命運,毫無權力可言。“氓”虛偽善變的本質反襯了女主人公的真誠重情。女主人公形象的感染力還在於她的遭遇代表了男權中心社會廣大婦女的普遍遭遇,她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會典型性,她的悲劇具有一種超越自身的普遍性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女也不爽,士貳其行”,這裏直接用“士”“女”泛指,表明女主人公説的已經不再只是自己,而是跳出了個人情感的藩籬,關注更多婦女的命運,希望她們不要受到感情傷害。儘管囿於時代侷限,女主人公的認識不全面,但客觀上卻揭示了男權中心社會一種普遍的婚姻悲劇。

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首棄婦詩,《氓》有着深刻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的核心就是婦女與婚姻問題。本文擬通過詩中描述的情景透視當時人們的婚戀觀念及社會狀況。婦女地位:在男權中心社會,“婦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夫為妻綱,女性處於絕對弱勢地位,愛情就是女性生命的全部,而男性則不然,丈夫可以三妻四妾,隨意欺凌拋棄妻子而不受任何道德譴責和法律約束。

婚姻:在中國古代,婚姻從來就是文學的母題。而在歷代文學作品中表現的男女平等的愛情婚姻不過是一種婚姻理想罷了,現實生活中則並非如此。在階級社會的傳統婚姻中,婦女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奴隸社會如此,封建社會尤其如此。在奴隸制度的《詩經》時代,女子私奔還比較常見,尚不一定受到社會輿論的多大譴責;而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由於儒家思想和宋明理學的影響,女子私奔就被認為是可恥的失節行為,不僅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甚至還會受到族權的嚴厲懲罰;包括剝奪生命。從該詩描述的情景看,西周春秋時期男女青年的愛情婚姻生活是相當自由的。其次,這首詩也反映出歧視壓迫婦女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正在形成。深層的原因,恐怕是她沒能為夫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造成的。《衞風·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西周春秋時期男女青年的戀愛與婚姻尚較自由的世風世俗,同時也反映出歧視壓迫婦女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正在形成。

《詩經·氓》的敍事藝術:順敍、倒敍兼用;敍事方式的靈活性【開頭兩章純為敍事筆墨,敍述男女雙方戀愛、訂婚的過程。為後文的鋪墊和襯照。而以下四章則是敍事兼議論,其中議論的文字直抒胸臆(悔恨、怨恨和憤恨)第三章筆鋒一轉,以純粹議論的文字表達痛苦反思,議論的文字在全篇中就起到了深化主題的積極作用。第四、五、六章都是敍事中有議論,章法較第三章又有變化,在敍事中穿插議論】

《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淇水”意象感知衞女情感歷程,體悟其情感變化;

2、分析衞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3、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通過“淇水”意象感知衞女情感歷程,體悟其情感變化,從而分析衞女形象。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衞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方紅箋承載了薛濤無盡的愛戀;一枝青梅讀懂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飛花飄零了黛玉滿腹的愛恨;無際的沙漠撫慰了三毛不羈的靈魂;而滔滔的淇水見證了女子艱辛的情路。淇水與女子的生活和命運始終相隨,我們就隨着緩緩的淇水去見證一下女子的喜怒與哀樂。

二、整體把握——把書讀薄

《詩經》被譽為現實主義的淵源,其中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衞風·氓》裏面又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1、主人公是誰?以第幾人稱來講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稱

2、講述了一個什麼樣故事?

女主人公回憶了與氓從相戀結婚到婚後被棄再到決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請找出依據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第四章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第六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4、請仔細品味這些地方分別表現了什麼內容?還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現同樣的內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戀愛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婚變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分手的決絕

(講解其中字詞,推測事情變化)

三、細嚼慢嚥——把書讀厚

(一)一寫淇水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戀愛的甜蜜

1、根據詩中的描寫,想象一寫此時的淇水是什麼樣的?

淇水:平靜安詳波瀾不驚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會看到什麼樣的兩個人?請找出描寫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寫——動作:送、涉、將、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寫——蚩蚩、即、卜筮

間接描寫——無怒——憨厚、老實、認真、暴躁易怒

(他們在這裏盟誓,在這裏分別,淇水是那麼的靜緩、安詳,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寫或鋪敍,直陳其事

(二)再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婚變的沉痛

1、再次寫到淇水,淇水是什麼樣子?讓我們聯想到什麼?

湯湯:水勢浩大,波濤洶湧,動盪不安

情海波瀾命運動盪心潮澎湃憤憤難平

2、淇水浩蕩,女子的內心憤憤難平,從哪裏可以看出女子內心情感的劇烈變化?

于嗟女兮,無於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憤然直抒慘痛教訓,語調激切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誠懇審視自身不足,內心憤然

3、在這兩章中表現了她和他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她: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任勞任怨

女也不爽——感情專一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年老色衰

他: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用情不專

4、女子最想説的莫過於剛才講過的那些教訓和被棄的原因,那麼為什麼還要寫桑樹呢?在詩經裏有沒有寫植物的地方?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或發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對象。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喻,對事物進行形象具體的比況。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女子容顏靚麗;兩人的濃情蜜意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子容顏憔悴;兩人的感情枯竭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女子不要沉醉於愛情的甜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三)三寫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分手的決絕

1、這次強調了淇水的什麼特徵?

有岸有泮——我的容忍,我的退讓是有限度正比

有岸有泮——氓的放縱,氓的暴虐沒有止境反比

2、此時女子處於進退維谷、左右兩難的處境:往事不堪回首;前途復又可畏,體會女子想走還是想留?

想留:“及爾偕老”“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對以前温馨時光的深切懷念

不留:“言既遂矣,至於暴矣”“老使我怨”“不思其反”

——對以後悲慘遭遇的清醒認識

3、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他和她?

她——清醒、剛烈、堅毅

他——暴虐、毫無擔當

四、消化吸收——把書讀薄

淇水見證了女子怎樣的性格變化?

温婉、多情、善良、單純

任勞任怨、忠貞不二、年老色衰

清醒、剛烈、堅毅

——痛苦的心靈掙扎,完成了一個女子自我的心靈救贖,表現了她的個性成長和人格的完善

五、探討愛情——共同成長

寄語少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寄語少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啟示:愛情幸福而美好,但也會有痛苦和傷害,不要因為害怕受傷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輕易開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隨意放棄。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真誠負責的態度。只有具備愛的能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和幸福。

六、作業佈置——學有所用

圍繞“淇水”,從衞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稱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備註: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氓》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要求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

2.瞭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

3.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

3.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敍事詩,理清詩歌的敍事情節是個重點。

三、教學設想

首先,解決詩中的難字難音,再次理清詩的敍事情節,並對詩進行全面理解,

讓同學們掌握字音,掌握這首敍事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

四、教具設備: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2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出不同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經》中的一首愛情詩《靜女》,通過寫一對青年男女在僻遠的城角幽會時歡樂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這節課呢,我們將繼續學習《詩經》中的另一首愛情詩,大家請翻開課本91頁。(同時板書課題)

(二)介紹課題

現在請某某某同學來讀一下課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反問同學:為什麼不是讀máng呢,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它不是讀máng嗎?),第二種情況,讀錯,及時糾正。

這裏我想特別明確地提出氓是一個古今異義詞

氓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

上節課我們在介紹《詩經》的時候就説到,《詩經》按其內容分,可以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稱15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今天我們講的《氓》這首詩則是15國風中的衞風,大家請看註釋①

現在,大家先認真聽錄音一遍,注意詩的節奏和難字難音

(三)難字難音

匪:fēi湯:shāng

愆:qiān徂:cú

將:qiāng裳:cháng

載:zài靡:mǐ

於:xū隰:xí

説:tuō角:jiǎo

(四)情節和主題

1.情節

剛才大家在聽錄音時就應該感覺到了,《氓》是一首敍事詩,是敍事詩呢就有它的發展情節,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敍事。現在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一遍,並參照註釋,試着理清敍事情節。呆會請同學來説説詩中的發展情節,並劃出相應的章節。(請同學回答問題)

《氓》這首詩是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敍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一章: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一個熱情、温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温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過“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專一,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痴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歎,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後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後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後的辛勞和所受的傷害。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後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對於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一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2.主題

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敍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温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五)佈置作業

1.複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第四課氓

戀愛(第1、2章)(熱情、幸福)

氓婚變(第3、4、5章)(怨恨、沉痛)

決絕(第6章)(清醒

《氓》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註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能力目標

3.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目標

5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積極的愛情觀。

二導入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自發的不由自主的情感衝動,同時也是個體的一種自我選擇。作為我國文學初唱的《詩經》,其中的愛情詩從文學的角度寫出了禮制完善之初時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出對人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輝。這些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裏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是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本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位女性的愛情生活。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⒈簡介《詩經》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詩》被當作儒家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補充:“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首。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作品分類:風、雅、頌

《詩經》中作品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衞風、鄭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內容生動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是現實主義的源頭。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共105篇。“大雅”用於隆重盛大的宴會典禮,“小雅”則用於一般的宴會典禮。部分小雅來自民間。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歌詞。

表現手法:

⑴大量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⑵四言為主,章節復沓,反覆詠歎。

作品內容:史詩、諷刺詩、愛情詩、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等樣樣都有。反映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prmn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