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典故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於民間故事、傳説、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那麼,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歡迎閲讀與收藏。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1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意思出處: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往往是指不相同的兩件事不可同時做到,或兩個不相同的目的不可能同時達到。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

譯文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個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就捨棄魚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個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就犧牲生命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得到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是我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假使人們所想要的'沒有勝過生命的,那麼凡是用來求的生存的手段哪一種不可用?假使人們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那種不用呢?按照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卻不採用的,按照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卻不做。由此可見所想要的有勝過生命的,由此可見所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不僅只有賢能的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着給別人吃,飢餓的路人不肯接受;施捨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高官厚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它,這樣豐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先前寧願死也不肯接受,現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寧願死也不肯接受,現在為了妻妾侍奉卻接受了;先前寧願死也不肯接受,現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應該停止了嗎?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本性。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2

謝安派出的將領胡彬,率領水軍沿着淮河向壽陽進發。在路上,他得知壽陽已經被前秦的前鋒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紮下營來,等待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

苻融佔領壽陽以後,又派部將樑成率領五萬人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了胡彬水軍的後路。晉軍被圍困起來,軍糧一天天少下去,情況十分危急。

胡彬派出兵士偷偷送信給謝石告急,説:“現在敵人來勢很猛,我軍糧食快完,恐怕沒法跟大軍會合了。”

送信的晉兵偷越秦軍陣地的時候,被秦兵捉住。這封告急信落在苻融手裏,苻融立刻派快馬到項城去告訴苻堅。

苻堅一連得到秦軍前鋒的捷報,更加驕傲起來。他把大軍留在項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趕到壽陽,恨不得一口氣把晉軍吞掉。

他到了壽陽,跟苻融一商量,認為晉軍已經不堪一擊,就派了一個使者到晉軍大營去勸降。

那個派出的使者不是別人,恰恰是前幾年在襄陽堅決抵抗過秦軍、後來被俘虜的朱序。

朱序被俘以後,雖然被苻堅收用,在秦國當個尚書,但是心裏還是向着晉朝。他到晉營見了謝石、謝玄,像見了親人一樣高興,不但沒按照苻堅的囑咐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報。他説:“這次苻堅發動了百萬人馬攻打晉國,如果全部人馬一集中,恐怕晉軍沒法抵擋。現在趁他們人馬還沒到齊的時候,你們趕快發起進攻,打敗他們的前鋒,挫傷他們的士氣,就可以擊潰秦軍了。”

朱序走了以後,謝石再三考慮,認為壽陽的秦軍兵力很強,沒有把握打勝,還是堅守為好。謝安的兒子謝琰勸説謝石聽朱序的話,儘快出兵。

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的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虛傳,他們像插了翅的猛虎一樣,強渡洛澗,個個勇猛非凡。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敗了下來,秦將樑成被晉軍殺了。秦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裏淹死。

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和駐紮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派出朱序勸降以後,正在洋洋得意,等待晉軍的投降,突然聽到洛澗失守,像頭上捱了一下悶棍一樣,有點沉不住氣。他要苻融陪着他到壽陽城樓上去看看對岸形勢。

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文言是“草木皆兵”)。

苻堅有點害怕了,他轉過頭對苻融説:“這確實是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説他們弱呢?”

打那以後,苻堅命令秦兵嚴密防守。晉軍沒能渡過淝水,謝石、謝玄十分着急。如果拖延下去,只怕各路秦軍到齊,對晉軍不利。

謝玄派人給苻堅送去一封信,説:“你們帶了大軍深入晉國的陣地,現在卻在淝水邊擺下陣勢,按兵不動,這難道是想打仗的嗎?如果你們能把陣地稍稍往後撤一點,騰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就在戰場上比一比輸贏。這才算有膽量呢!”

苻堅一想,要是不答應後撤,不是承認我們害怕晉軍嗎?他馬上召集秦軍將領,説:“他們要我們讓出一塊陣地,我們就撤吧。等他們正在渡河的時候,我們派騎兵衝上去,保管能把他們消滅。”

謝石、謝玄得到苻堅答應後撤的迴音,迅速整好人馬,準備渡河進攻。

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來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來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

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

這時候,朱序在秦軍陣後叫喊起來:“秦兵敗了!秦兵敗了!”後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況,只看到前面的秦軍往後奔跑,也轉過身跟着邊叫嚷,邊逃跑。

苻融氣急敗壞地揮舞着劍,想壓住陣腳,但奇兵像潮水般地往後湧來,哪裏壓得住。一羣亂兵衝來,把苻融的戰馬衝倒了。

苻融掙扎着想起來,晉兵已經從後面趕上來,把他一刀砍了。主將一死,秦兵更是像脱了韁繩的驚馬一樣,四處亂奔。

陣後的苻堅看到情況不妙,只好騎上一匹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飛來,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堅顧不得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息了口氣。

晉軍乘勝追擊,秦兵沒命地潰逃,被擠倒的、踩死的兵士,滿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脱的兵士,一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文言是“風聲鶴唳”,唳音lì,就是鶴鳴聲),也當作東晉追兵的喊殺聲,嚇得不敢停下來。

謝石、謝玄收復了壽陽,派飛馬往建康送捷報。

這一天,謝安正跟一個客人在家裏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牀上,照樣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説:“戰事情況怎麼樣?”

謝安慢吞吞地説:“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

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

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經過這場大戰,強大的前秦大喪元氣。苻堅逃到洛陽,收拾殘兵敗將,只剩下十幾萬。但是慕容垂的兵力卻絲毫沒受到損失。不出王猛所料,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終於背叛了前秦,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後燕和後秦,苻堅本人也被姚萇殺了。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3

出處: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閲《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歷史典故:

太宗日閲《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鉅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閲這部鉅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説: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閲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説: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閲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閲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4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做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嬴政因為同病相憐,相處良好。

後來,嬴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國去做人質,原本以為可以得到嬴政的優待。不料,嬴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直耿耿於杯,想報復嬴政。但由於燕國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秦國抗衡,更別説實現太子丹復仇的願望了。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擔心不已,太子丹也憂愁萬分,於是就向他的老師鞠武請教阻擋秦國侵吞的辦法。鞠武説:“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為人機智,很有謀略,您可以跟他商討一下。”田光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並對他説:“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田光聽了,一言不發,拉着太子丹走到門外,指着拴在大樹旁的馬説:“這是一匹良馬。在壯年時,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時,卻連劣馬都跟不上了。您説這是為什麼呢?”太子丹説:“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對呀!您聽説的關於我的'情況,都是我壯年時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説:“雖然有關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願向您推薦一個人——荊軻,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後來,太子丹結交了荊軻,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5

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説: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故事概要: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

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a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裏,自我評價非常高。

南北朝時最著名的大詩人謝靈運曾言:天下才共一石(為我國古代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由此,後世便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隱的《可歎》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獻內翰楊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緘口,閒賦宮詞八斗才等等。

提示:謝靈運在用這個詞語的時候,很是狂妄,而後來,這個成語卻用來謙虛地稱讚他人,所謂語境,在不同的環境裏,語句意思會變,這個意思。

學富五車 學富五車,形容學問淵博。語本《莊子天下》:惠施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惠施的學問廣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國興衰,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他分析事物之一,説:大到極點而沒有邊際的,稱為大一;小到極點而沒有內核的,稱為小一。沒有厚度,不可累積,但能擴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澤一樣平。太陽剛剛正中的時候就偏斜,萬物剛剛生出就向死亡轉化。大同和小同相差異,這叫小同異;萬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異,這叫大同異。南方既沒有窮盡也有窮盡,今天到越國去而昨天已來到。連環可以解開。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國之北越國之南。泛愛萬物,天地合為一體。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6

典源出處

《史記 · 陳丞相世家》:“ (張) 負隨 (陳) 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奈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

釋義用法

漢丞相陳平少年時家貧,娶不起妻,同裏富人張負見他家雖窮,但門前有很多有聲望的人來拜訪時留下的.車轍,知道他是有才能的人,就把孫女嫁給了他。陳平後仕漢,封曲逆侯。後以此典指人有才能,受人器 重; 也以“席門窮巷”等形容人貧寒。

用典形式

【陳巷】 清 ·趙執信:“晏家從近市,陳巷不容車。”

【無車轍】 宋·劉筠:“地僻無車轍,心灰欲坐忘。”

【長者車】 唐·杜甫:“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唐·張祜:“郡中舊指賢哉巷,門外多來長者車。”元 ·段克己:“經春日日卧空廬,門巷蕭條長者車。”

【長者轍】 南朝宋·顏延之:“林閭時晏開,亟回長車轍。”唐·劉禹錫:“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曲逆車】 宋·陳師道:“門有曲逆車,謗甚北山女。”

【席為門】 宋·陳師道:“平生席為門,未識長者車。”

【門無車轍】 宋·陸游:“門無車轍亦何恨,有此兩君堪與言。”

【門前車轍】 宋·范成大:“門前車轍從今少,寂寞柴荊且暫扃。”

【席門窮巷】 唐 ·高適:“東鄰少年安所如? 席門窮巷出無車。”

【柴門車轍】 清 ·吳偉業:“柴門車轍在,感舊淚縱橫。”

【窮巷回車轍】 元·薩都拉:“窮巷回車轍,空廚泛酒漿。”

【深巷勤長者】 宋·黃庭堅:“回車過門問無恙,何意深巷勤長者。”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7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説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説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説:"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裏還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着,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着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説?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説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説: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裏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經典歷史典故 必備8

“露馬腳”的意思是顯出破綻、暴露真相。這個詞源於一個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間有馬皇后露大腳的傳聞,以致演化為“露馬腳”一語。另據最早的史料記載,“露馬腳”一詞在唐代已有出現,本為古代一種遊戲。在節日慶典之時,將描繪好的麟麒皮,裝飾 於驢或馬身上,藉以喜慶助興。但馬腳或驢腳難以包裝掩飾,耍弄起來,難免露出馬腳或驢腳來,借指弄虛作假,“露馬腳”一説就源於此。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貧寒,幼年時還被送到廟裏當過和尚,成年之後,與農民出身的馬氏結為夫妻。

那個時代的婦女都是要裹足的,而馬氏從小就要下地幹活,所以沒有纏足,生就一雙大腳。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雖然也感到馬氏大腳有損自己的面子,但出於感激馬氏多年來為他出謀劃策有功,仍然封她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深居皇宮享受榮華富貴,但對自己的一雙大腳也感到無可奈何,每當與客人相見,總是用衣服的下襬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

有一次,馬氏乘轎到金陵(現今南京)街頭遊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人們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於是這件新鮮事傳開來,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的.露出了腳,“露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稱為“露馬腳”。

馬後是練武之人,所以沒有纏足,她是文武全才。但是《“露馬腳”考辨》一文否認了這種説法:佚名元曲《陳州糶米》有句雲:“這老兒不好惹,動不動先斬後聞,這一來則怕我們露出馬腳來 了。”

上溯宋代,我們甚至可以查到“露驢腳”一語。北宋《續傳燈錄》卷二十:“後來風幡事起,卷簟義彰,佛手難藏,驢腳自露。”這是很有説服力的二條書 證。據此可以斷言,“露馬腳”一語絕非源於馬皇后,而是別有所本。 魯迅文中有“露出麒麟皮下的馬腳來”一語,看來先生是明白其出處的。事實上,“露馬腳”正是與古代用馬(或驢)假扮麒麟的遊戲有關。麒麟與龍、鳳、龜並稱“四靈”,是古人心目中的瑞獸、仁獸。古代節日慶典或祭祀時,往往有一種 活動:將描畫裝扮好的麒麟皮披於馬(驢)身上游戲。馬腳部分自然難於嚴密包裹,而一旦包裹不嚴,即顯露真相。

這一活動唐代已有,不過多以驢子裝扮。唐代馮 贄《雲仙雜記》卷九引張(上族下鳥)《朝野僉載》:“唐楊炯每呼朝士為麒麟楦,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飾其形,覆之驢上,宛然異物,及其去皮, 還是驢耳。無德而失紫,何以異是。’”楦,鞋植頭,塞於鞋內之木製模型,此處指裹於麒麟皮中的驢子,代指虛有其表者。宋代多以馬裝扮麒麟。黃庭堅《和劉編修潛夫讀近報蔣峴被逐》詩云:“渠依眩耀麒麟楦,我輩高騰駑驥吟。”(別人只誇耀外表文采,我輩只是像馬一樣不懈努力。) “露馬腳”一語當源於此。

所以也有這種説法,説露馬腳出自這種遊戲。

標籤: 歷史 歷史典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d2m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