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

一、教學設想:

在學生初步認識角以及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以後,教材編排了認識直角。教科書上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是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畫直角。尤於在認識角的時候,學生就是先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課我改變了這一模式,在學生介紹了角後,直接引入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認識直角標註符號。然後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並將抽象出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使學生正確感知直角。而後通過“折一折”指導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出直角,並通過比較折出的多個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來地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經歷畫一畫、猜一猜、數一數等多種操作、體驗活動,讓學生逐步認識直角。整節課教師給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儘可能多的機會和條件,並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特別注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操作體驗的時間以及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不僅開放學生求知探索的空間,而且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課堂上有限的時空變成了人人蔘與,個個發展的無限空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經歷多種操作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四、教學難點: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學準備:

一副三角板;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紙各一張; 不規則紙和白紙若干張。

六、教學環節分析: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複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介紹“角”,説説有關角的知識。

接着引入直角,並簡單概括了角與直角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並説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員,它有自己獨特的直角標記,且標好以後就像個“口”字——這就解決了學生作直角符號不標準這一問題。同時,作為角的一員它又有角的特性。認識直角後,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裏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接着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通過折直角的活動,發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得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判斷:1、直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大小有關,叉開越大直角就越大,叉開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鏡下的直角與其它角一樣,只是邊變長了,大小沒變。這又是它們的相通之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對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現並掌握新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個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再讓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同時驗證所發現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不讓人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説出“重合”這一關鍵的詞語。) 第三層次,畫直角。

先讓學生用三角板試着自己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後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學生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着教師再規範畫法。之後安排練習,給出頂點和一條直角邊,能畫幾個直角?給一條邊又能畫幾個?只給出一個頂點又能畫多少個角?此舉設計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畫不同方向的直角,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讓學生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部分是實踐應用。

首先,是直角過河。

其次,猜一猜圖後面藏着什麼樣的角?進一步鞏固判斷角的大小的方法。

再次,通過數一數有多少個角及幾個隱藏着的直角,發展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部分,通過介紹直角,梳理本課教學知識板塊,形成知識網絡。

通過以上的四大步驟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動觀察、嘗試、、驗證、討論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通過找、折、比、畫、想、説、練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習的

“親歷性”,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展。

七、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介紹角。

2、引出特殊的角——直角。

(二)、操作探究:

1、初步認識直角。小結:這名字取得好,一個“直”字簡單扼要又形象地概括出的這種角的特徵。簡述直角與角的聯繫與區別。

2、找一找。(1)教師出示直角説:“小朋友,我是直角,過幾天我就要過生日了,要請我的朋友來參加,它們和我長的一模一樣,你能把生活中的它們找出來嗎?” (採用故事的形式,把直角用擬人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既避免對較抽象的知識的單一傳授與難理解內容的強制性接受,又激起學生無限的好奇心、好勝心,使學生有玩中學的輕鬆感。)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在生活中找角。學生髮現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凳面上有這樣的角,教室的黑板、開關、牆上的畫窗户上和玻璃上都有這樣的角,家裏的方桌、茶几、電視機、地板磚也有這樣的角。

(2)小結:直角在我們生活中真可謂是“無處不在”呀!看來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呢!我們可要牢牢地記住它。

3、折一折。(1)小朋友,這幾張紙上有直角嗎?(長方形、正方形上有直角,圓形、不規則紙上沒有)。剛才老師不是説直角無處不在嗎?我們把它給變出來——折直角。

(2)用完全不規則紙折。交流提問:最少折幾次?分別是怎麼折的?第一次隨便怎樣折可以嗎?第二次能任意折嗎?

(3)出示有一條邊是直的不規則紙,提問:猜想一下,這張紙最少折幾次能折出直角?再驗證。

(4)出示圓:最少要折幾次才能折出直角?為什麼?

[生1:我拿長方形的紙,這樣沿直線折,就折出一個直角,(他沒有完全對摺,只是上下邊對齊,左右大小不一。)

生2:我拿正方形的紙,先對摺,再對摺就折出一個直角。

生3:我拿的是圓形紙,折一次折不出直角,我就再沿剛才折的這條線對摺,就折出一個直角,我再把它展開就有4個直角。

生4:我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正方形的這個角折起來,就有一個直角。(指原有的直角) 師:小朋友,認真觀察生4的角,你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生1:這個角是直角,沒有不同的看法。

生2:這個角是直角,可不是他折出來的,是原來紙上就有的。]

(學生通過操作,在動手中體驗、感知,加深對直角的印象、記憶,腦海中形成定型的直角。即使是用不同的方法折出的都是同樣的角。(直角)既鍛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為判斷直角,畫直角做好鋪墊。)

4、比一比1。大家折了這麼多直角,那直角的大小是怎樣的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證明?(重疊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等)。小結: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5、比一比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哪些角是直角?(科學的工具)

出示很接近直角的角,引起認知衝突。

6、畫一畫。直角説:“小朋友,你能給我畫張像嗎?”用三角板來畫直角。

(1)指名一生板演嘗試畫。師生共同講評,小結畫法。

(2)練習:給出頂點和一條邊能畫幾個直角?(2個)只給出一個頂點,能畫多少個直角?(無數個)(畫在課堂作業本上)以解決教學難點,畫不同方向的直角。

(三)、練習提升:

1、直角過河。

2、猜一猜。猜猜圖後面藏着什麼樣的角?進一步鞏固判斷角的大小的方法。

3、數一數。數一數有多少個角及幾個隱藏着的直角,指導有序的.數,發展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以上三道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提出不同要求,目的是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C層、B層學生領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滿足了A層學生吃不飽的願望,激發學生更高的更長久的學習熱情。)

(四)、回顧梳理:通過介紹直角,梳理本課教學知識板塊,形成知識網絡。

八、教學反思:

有付出定會有收穫,認真反思,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點處理的較妥:

1、目的性與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學中許多內容較抽象,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抽象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只是憑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記憶。直角在本冊內容中就比較抽象,教學時我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巧妙的以擬人的方式,把一個直角説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 “你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嗎?”“你能給我畫張像嗎?”等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好勝的心理,在輕鬆的玩中學到了新的知識。

2、兼顧各層次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分層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再努力也無濟於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適應,特別是學困生,在舊知識尚未掌握的情況下,又要學習新知識,長時間失誤積累只能更加厭倦。而本

課實施分層教學,體現在內容分層、練習分層,使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水平,充分調動原有知識經驗,運用各自的思維方式解決不同問題,使每個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層面上進行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都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習數學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發展。

3、改進教學方式,適時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搭設“腳手架”

新的教學觀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無條件的服從與教,使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通過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對象,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發現、掌握知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展示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補充,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這樣學生就可以逐步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並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繫與區別。

結合讀數,培養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單位?

(2)請你按數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説出所學過的數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的讀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萬以內的數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據的大數該怎麼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並在相應的數位下面呈現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位上的區別。

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説説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引導説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有什麼特點?(個級的四個數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的讀法有什麼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要在後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6407000。

②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學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④小結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接着讀個級上的數。

教師隨學生敍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85000300。

②學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③師聲生同讀。

④小結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⑤按正確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

一、複習準備。

1、出示平行四邊形圖。

2、提問:這是什麼圖形?知道底和高會求面積嗎?如果剪去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一角,剩下的會得到什麼圖形呢?哪個圖形的面積你會直接計算?梯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3、揭題。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圖。

(1)提問:這是什麼圖形?説説梯形各部分的名稱。提示:求梯形的面積能不能像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一樣,把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計算它的面積?

(2)操作實驗。

反饋:你拼成了什麼圖形?指名拼一拼。

指導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轉。哪個梯形旋轉?一般可以怎樣移動一個梯形?旋轉到兩下底成一條直線為止。

③平移。

思考:通過重合、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反過來還可以怎麼説?

2、出示直角梯形圖。

(1)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個怎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

(2)提問:拼成了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有什麼關係?

(3)觀察:每個直角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經過重合、旋轉、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並且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一半。

3、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思考:(1)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係?

(2)比較梯形的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係?

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4、填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完全一樣的兩個梯形都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呢?拿出梯形用同樣的方法拼一拼,並把數據填入表中。

(2)從實驗中你有什麼發現?説説怎樣求梯形的面積?

5、教學字母公式。

提示:可以將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它的面積計算公式,還可以將它轉化成別的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課後思考。

三、應用。

1、應用公式求梯形面積必須知道什麼?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求出梯形的面積?

2、學習例題。

3、完成“練一練”。

4、拓展。

四、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是將梯形轉化成什麼圖形來學習它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2、通過什麼方法轉化的?

3、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應用公式時要注意什麼?為什麼要除以2?

五、板書。

梯形面積的計算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高2

S = (a+b) h 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rl4v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