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歷史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第一課。本課所講述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從此以後,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本單元的其他課節所講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在科教文體事業、民主法制建設、對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課在這一單元中起了開章總領的作用。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第一子目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別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農村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情況。第一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通過後兩個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來體現的,而後兩個子目又是第一個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的具體體現。因此三個子目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和意義,瞭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以深圳經濟特區為例,認識歸納經濟特區建立的歷史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圖片、視頻資料,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就;

2、結合《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瞭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學習讀圖、識圖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設立經濟特區等改革開放重大舉措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四、學情分析

本課所涉及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開發區、開放區等都是比較抽象的理論性較強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改革

開放後家鄉鉅變、中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等圖片,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採用課堂互動、情境設置、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啟發式教學法等。 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閲讀歸納、看圖、討論分析,結合事實談內心的感受。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七、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感受家鄉的變化,導入課題。

一、改革開放的春雷

1、讓學生看書歸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2、通過活動“情景劇場”,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學生討論:為什麼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師從“轉折”二字重點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播放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讓學生感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的喜悦之情,憧憬美好未來,教師提出問題。

2、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內容,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內容及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家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的責、權、利分別是什麼?通過討論,懂得這種體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3、教師指出中國農村改革最早開始於安徽鳳陽小崗村,讓學生看錶格,思考討論“表格中的統計數據説明了什麼?”從而認識到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完全正確的。

三、對外開放的窗口

1、讓學生閲讀教材,瞭解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

教師出示地圖,讓學生找出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的位置。

接下來欣賞圖片“深圳改革開放前後的面貌”,感受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2、學生討論: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3小結全文。

板書設計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城市:對外開放

歷史説課稿 篇2

一、新課改激活了課堂,激發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前提到歷史人們自然會想到是背的科目,上課老師照本宣科,課下學生死記硬背。很多學生都認為學歷史是個負擔,往往視歷史課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新課改下,我們提倡歷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用活動來激活課堂例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講故事,進行社會調查,編演歷史劇等。歷史課不再變得枯燥,而是豐富多彩起來。現在學生不是討厭歷史而是喜歡上了歷史,有了興趣就有了學好歷史的保證。

二、新課改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

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更加註重體現合作與探究。合作探究是我們課改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現在我們國中大部分已經實現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桌而坐,教師走下了講台,來到了學生中間,這種形式有利於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討論,也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暢所欲言。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究的樂趣,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新課改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在課堂上教師儘量鼓勵學生敢想、敢説、獨立思考,勇於發表不同意見。老師變成了傾聽者、交流者,師生關係更加融洽。

四、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增強

一堂好課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有句古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抓好集體備課則是搞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特別是我們的課改實現了從“教案”到“導學案”的變化,在課堂上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教學,設計出一份怎樣的導學案就顯的尤為重要。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同年級中執教相同科目的老師集中到一起,針對每課時共同討論,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增強。

歷史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少,都是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為祖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為此,課程標準選擇少數民族分佈的內容,使學生從地域空間的角度,認識加強民族團結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和睦的大家庭。

2.認識祖國大家庭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民族生活。知道一些少數民族在中國分佈的位置。

3.瞭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

二、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1.知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應該是一律平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2.瞭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在服飾、飲食、音樂舞蹈樂器、、節日、習俗上的特色。

教學難點:瞭解一些有關民族團結的事例,知道各民族之間如何和睦相處。

三、説教學策略

小組討論、資料交流、合作探究、趣味識圖、歌曲播放

四、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歌曲《愛我中華》、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祖國政區掛圖、民族卡片若干(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赫哲族、滿族、朝鮮族)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趣

問:喜歡宋祖英的歌嗎?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她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配圖播放歌曲)這首歌好聽嗎?聽完這首歌你記住了什麼?

師:歌中把我們偉大的祖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姐妹。那麼你們知道中國這個大家庭有多少人口嗎?漢族人口有多少?

板書:56個民族13億漢約12億

師: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56個民族相處的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課件:和睦的家庭

板書課題: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二)合作探究深化拓展

(1)分析課題明確題意

解題:和睦的家庭指的是普通人家嗎?

學生活動1

小組小聲交流:你怎樣理解“和睦的家庭”?和睦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板書:平等友愛團結互助

(2)引導提問突出重點

學生活動2

圍繞課題提問題:你想了解有關“和睦的家庭”哪些方面的問題?

板書:服飾美食節日歌舞民居風俗

課件出示:

請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話題三少數民族有哪些美食?

話題四少數民族的住房和我們一樣嗎?

話題五少數民族有主要有哪些歌舞音樂?

話題六少數民族有什麼風俗?

(3)合作探究教師參與

學生活動3

選擇自己小組喜愛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4)暢談彙報深化擴展

學生活動4各小組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暢談彙報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他們分佈在哪些省?

板書:蒙維傣壯赫哲滿鮮

學生活動5趣味識圖(出示中國政區圖)

將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貼到地圖上的相應位置。

(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全國人口最多的民族)、赫哲族(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滿族、朝鮮族)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6暢談不同民族的服飾。

傣族: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窄袖緊緊套着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銀腰帶統裙長至腳踝,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三圍”之美,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師:有人説,傣族婦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只要瞭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師:同學們願意欣賞這些漂亮的民族服裝嗎?

歷史説課稿 篇4

情境導入

要求學生觀察其中再現了哪些歷史人物?

指出《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説。小説不等同於歷史。歷史上的三國究竟怎樣的?回答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疑激趣,導入本課學習。

新課導學[官渡之戰]

1.看圖説史:①東漢末年人們生活環境

②人們最大的願望

③北方有實力的割據政權?並預測誰最有可能統一北方

2.明確學生任務:找到雙方的優勢劣勢,分析出誰能取勝?

3.歸納出官渡之戰的特點和作用並過渡

描述回答

思考認識

讀圖回答

認識袁、曹勢力,引出二雄相爭在官渡。

學生表演《官渡相持階段的袁紹和曹操》

暢所欲言,完成任務

學生來敍述戰爭經過

出示詩句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問題

出示任務

演示官渡之戰概況

與語文聯繫,感性認識東漢末年人民的痛苦。

由此理性認識人民對和平統一的嚮往。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走進歷史,通過情境再現,置疑導學,培養學生整理和分析歷史信息的能力。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增強教材的直觀性,鍛鍊學生表達能力。

[赤壁之戰]

1. 讀圖説史:①“志”

②指導看圖,曹操南下的兩個對手

2.要求簡介赤壁之戰經過

3.點撥學生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回答並實現過渡。

讀詩並回答

讀圖,理解“孫劉聯合”戰略

學生踴躍回答,合作擴大知識面

合作探究並回答 :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

這個結果給三方帶來的變化

曹操詩句《赤壁之戰前的形勢圖》

播放電視劇片段

出示分組討論題

加強與語文的聯繫

加強與地理的聯繫

赤壁之戰,學生有較多的認知,還課堂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以問題為中心,學方法,找原因求根源

看結果辨影響,提升分析能力

[三國鼎立的形成]

1.利用形勢圖講解三國鼎立的形成。

2. 要求學生設計一張三國鼎立示意圖

3. 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學經濟

總結並設置懸念。

看圖

學生動手繪製

興趣十足地找家鄉,並閲讀三國經濟發展情況。

探討原因説説啟示

三國鼎立形成圖

展示成果

出示問題“找一找”“感悟論壇”

直觀形象便於記憶。

整理歸納表現歷史信息的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身臨其境,通過內心體驗,理解發展經濟的重要性。

啟發思維,古為今用

激發學生主動求知

線索梳理教師引領學生掌握看,記憶,學方法出示線索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

活動探究組織學生探究聽

談聽一聽

辯一辯

想一想

談一談文史聯繫,陶冶情操

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走出歷史,人格培養

多思考,多學習,善表達

知識拓展留課下作業記出示要求培養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

板書設計

圖文示意的板書設計,歸納了“一種局面、兩大戰役、三國鼎立、四個人物、五個時間”知識點,還形象地展示了歷史的發展脈絡,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生駕馭教材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意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歷史教學,並加強學科間聯繫、加強與現實聯繫,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今後我還應該繼續研究新課標,更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探索網絡型課堂教學,使歷史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

歷史説課稿 篇5

課件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破解生命起源之謎》是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歷程〉〉第二課的內容,在進化論提出前,關於生命起源問題上主要有“神創造世界説”和“上帝創造世界説”兩種不同的觀點。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則打破了傳統的封建神學世觀,揭示了生命起源之謎,推動了近代世界科學的進程,在生物學、社會學、思想界、宗教界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本課教材無論在本章還是整個世界近現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遠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歷史條件及進化論思想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中外對比聯繫加以突破)

難點: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內容。(通過史實結合進行突破)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神創説、上帝創世説;細胞和細胞學説,早期生物進化思想;1859年達爾文發表的《物種起源》,1871年發表《人類的起源》及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

2、理解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生物學領域發生重大轉折、取得革命性進展的原因;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對思想界、科學界、宗教界和社會革命和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能力目標:1、結合當時情況分析神創説和上帝創世説出現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

2、通過理解進化論的影響,探究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巨大作用,明確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重要意義

德育目標:1、使學生明白迷信、愚昧阻礙社會進步,社會落後滋生愚昧、迷信,進而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並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2、通過進化論的創立,使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有科學家的頑強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贏得了科學的進步,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吃苦精神和毅力品質的目的。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採用啟發式教學。)

1、有關達爾文進化論的知識,學生並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學上的情景設置和參與性:採用“學生閲讀—教師設問—討論回答—思考補充—教師總結”的教學模式

2、針對學生對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背景和意義的內容不易綜合,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運用淺化機制和問題——發現教學法原理,採取“提出問題——閲讀課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結論”的方法。由淺入深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藉助史料,“論從史出”,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其歷史活動的最佳狀態。

學法:

高二學生已具備相當水平的文科知識和自學能力,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內容在生物學中已有所學習,感性認識較強,但發散思維、知識連貫性、學科遷移能力不夠。

在學法上加強指導:學生先帶問題預習,老師指導,學生掌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説教學程序

1、用問題引入新課:地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已發現的生物中有10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10多萬種微生物,那麼這些生物的來源是什麼呢?然後由學生討論並闡述一些觀點。接着再由教師進行總結:人類社會一直在探討生命的起源,關於生命的起源的觀點很多,主要有“神創造世界説”和“上帝創造世界説”和進化説。

2、再用問題引入第一部分內容:為什麼會有“神創造世界説”和“上帝創造世界説”?這些説法科學嗎?它們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讓學生結合當時情況分析神創説和上帝創造世界説長期盛行的原因並結合教材和對神創説作出評價。

(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世界能力受很大限制,於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象徵手法敍述人類的起源;影響:阻礙了生物學的發展,)

3、神創説並不能解釋生命的起源,關於生命的起源在今天人們更多支持的是進化説。由此引出第二部分的內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基礎,達爾文為什麼能創立進化論?由此引出達爾文的進話論產生的背景,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理論基礎和達爾文個人因素五個方面結合教材、閲讀材料並聯系當時特定的社會情況去分析、概括。(其中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引導學生結合所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概括;理論基礎反面結合課文和學過的生物學知識進行概括;達爾文個人因素方面結合歷史材料和自己的瞭解進行概括)

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到迅速發展;

政治基礎:歐洲大陸通過不同方式建立代議制度,打擊了封建勢力和教會的力量

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面向現實世界、崇尚禮性的追求蔚然成風

理論基礎:細胞和細胞學説的創立、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

達爾文個人因素:對生物學有濃厚的興趣,注重實地考察,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2)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的標誌是什麼?主要觀點又是什麼?(培養閲讀和概括能力)

標誌——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

觀點——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

(3)達爾文的進化論產生了什麼歷史影響?引導學生從它對歐洲思想界、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中國思想界產生的影響去分析。

對歐洲思想界——衝擊了封建神學的創世説;把發展變化的思想引生命界

對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和激烈爭論,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對中國思想界——宣傳進化論,促進維新變法思想的產生

四、説板書設計和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

一、誰是萬物的創造者:

1、世界神創説(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世界能力受很大限制,於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象徵手法敍述人類的起源;內容:信仰至高無上的創世神,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神創造的)

2、上帝創世説(原因:同上。內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用泥土按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影響:阻礙了生物學的發展。)

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進化論誕生的條件和原因: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到迅速發展;

政治基礎:歐洲大陸通過不同方式建立代議制度,打擊了封建勢力和教會的力量

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面向現實世界、崇尚禮性的追求蔚然成風

理論基礎:細胞和細胞學説的創立、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

達爾文個人因素:對生物學有濃厚的興趣,注重實地考察,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2、進化論誕生的標誌和內容:

標誌——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

內容——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

3、進化論產生的歷史影響:對歐洲思想界——衝擊了封建神學的創世説;把發展變化的思想引生命界

對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對中國思想界——宣傳進化論,促進維新變法思想的產生

歷史説課稿 篇6

  一、分析教材,確定重點

  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縱觀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了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以時間進程為線,分時期描述,各主題前後相承、緊密相聯。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第七學習主題第四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從政治上看:呈現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強大而統一的政權???元朝,它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從經濟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它又下啟明清,將繁盛傳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社會才呈現衰敗之勢。從民族關係上看:元朝民族進一步融合,回族形成,它為民族關係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局面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歷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譽為世界100位有影響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國封建歷史傑出帝王之一。總之,本課承上啟下,有助於學生從多角度整體把握歷史發展脈絡。

  2. 教材的編寫特點和設計意圖

本課有三個子目。首先教材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背景、過程和統一後的情景。同時輔以“寫寫”“想想”等語言,激發學生興趣。接着,教材以大量文筆、圖片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並統一中國”的過程、舉措和影響,並輔以“讀讀”“看看”“説説”等指示性語言加強知識的掌握和觀察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後,教材簡要展現了民族關係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從知識層面講,本課涉及解王朝興衰更替、國家統一、政權鞏固、民族發展、歷史人物等重大內容的過程,有一定的深難度。從過程和方法層面講,本課是一個感知歷史現象到歸納歷史知識,從歸納歷史知識到認識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過程。

  3. 教學重點的確定

綜合上述教材分析,學生要在一堂課內多角度、完整全面的掌握理解困難很大。因此,我結合教材和《歷史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取捨和重組,並在對比同單元歷史人物的基礎上確立了緊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兩個歷史人物為核心的學習主線,以使學生明確學習中心。同時結合《課標》的要求確立以評價歷史人物忽必烈為學習的重點。

二、 分析學情,確定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正確分析學生情況,是學案設計的基礎,是新課程理念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閲讀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但七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在發展中,在歸納、分析、判斷、評述等邏輯性較強的問題上,存在較大難度。因此我確立了以客觀、公正的“評價歷史人物-------忽必烈”為基石,推廣到明確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和原則為教學難點,這也是本課的落腳點。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時,本着符合學生心理特徵,遵循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呈階梯狀的學習進程以突破難點。

  三、 依據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制定學習目標

1. 知識技能:説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的史實,記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中國的時間。列舉忽必烈的治國措施。説出元朝民族關係發展的表現。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忽必烈統一中國的意義的辯析,培養學生多角度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通過忽必烈歷史功過的評析,使學生掌握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蒙古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他們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形成正確的民族觀。認識元朝的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社會發展,是歷史的進步。

  四、 圍繞目標,設計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1.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學案導學為核心,採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自主閲讀、思考、探究),它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得知識,探索新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自主學習也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只有充分的自主,才能更好的合作。合作學習(交流分享、講解評析)有助於培養學生善於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的能力,樹造樂於交流分享心得的品質。同時,學生在探討分享中易於激盪思維,拓展視野,從而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歷史現象,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2.教學方式???組織、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因此教師的角色以組織、指導學生為主。(1)教師的組織方式:施以各種方式提醒學生,以維護課堂的紀律;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語言簡潔、具體、明確,具可操作性;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及時,富有激情,並對優秀小組加分,以激發學習熱情。(2)教師的指導方式:通過讀書指導法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歸納分析法幫組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通過啟發式提問、談話法開啟學生思維,引領學生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評析歷史現象、歷史人物。

在歷史課的教學中,教與學是相互聯繫影響的,學案為師生的教與學搭建起了互動的橋樑,營造了成長的平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4mm2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