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用事實説明道理,敍事簡潔清楚。

二、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化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於”等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怎樣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五、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屏幕(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認讀生詞,掃清閲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研讀觀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邊看畫面邊讀課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衞)等關於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於坦克的詞語。

(3)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緊張危急”。

3、觀察發明家的表情,你發現了什麼?(緊張、危急、計上心來、急中生智等)

4、發明家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呢?請大家用心去讀讀課文1-4段。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反覆讀,反覆想,直到把問題讀懂。讀完後,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

5、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就是這樣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着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四)欣賞誦讀,放大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五段,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是什麼意思?聯繫課文説説大顯神威的情景。

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戰的錄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導朗讀。

5、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這樣的力量,你想説什麼?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 )!(棒、好、妙極了等)

6、啟發:

(1)假如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説什麼?(一個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集合是一種解決難題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學習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會對自己怎麼説?

7、小結:感受着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們再智慧地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五)舉例講授,理解課文道理。

1、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很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着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雞尾酒”、“電視電話”等等。

2、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 )和( )的集合

3、引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4、其實,學習也包含了許多集合的過程。只要是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別人會了懂了,我們也要努力去會,努力去弄懂,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故事《胡服騎射》(學生默讀,相互幫助理解)。

議一議:聯繫課文最後一句話,“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取長補短”。

5、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或者辦得更好,人們常常用合作的辦法,把大家擁有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一起想,共同做。

閲讀《優勢互補》。議一議:聯繫課文最後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於“強強聯手”。在強強聯手中,我們還會懂得“揚長避短”的方法。

6、小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發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集思廣益。記住“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就會受益終身。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較為抽象。教學時將課文和事例融為一體,在事例中感悟語言,在事例中理解課文,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對這句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從自己的事例出發,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聯繫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使學生摒除抽象教條的分析,通過具體鮮活的事例體會“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的含義。這樣讀中悟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落到實處,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六)查找交流,拓展學習活動。

1、查成語字典,理解“集思廣益”、“兼聽則明”、“楚材晉用”、“三顧茅廬”等的意思,然後聯繫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學習,談談對這些成語的新理解。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次故事交流會。

3、綜合學習活動:與爸爸媽媽一起,查看資料,瞭解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典雅奧運會的開幕式點火創意,集他們的優勢,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點火方式。

設計意圖: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學道理,瞭解發明家的靈感緣於他們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品質,就應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

附板書:

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鐵屋子

坦克

矛————炮 口

( )和( )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2

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複習酸和鹼的性質,理解酸鹼的化學性質及中和反應的實質;

2)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絡課件,學生複習知識點,創設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酸和鹼的有關知識,二是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有關知識。本節課主要複習酸和鹼的性質

學情分析學生在新授課中已基本瞭解酸和鹼的有關知識,但還沒能系統掌握,學生有興趣和慾望掌握本部分知識。

教學重點

1、酸和鹼的化學性質。

2、中和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酸和鹼的化學性質以及中和反應實質的歸納整理

教學手段實驗器材、多媒體網絡課件

教師活動

1、教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1分鐘)

2、教師巡視學生複習情況。

3、教師可看到各小組的.答題情況,小組的得分率,每道題的錯誤率,進行點評。

4、教師可看到各小組的答題情況,小組的得分率,每道題的錯誤率,進行點評。

5、教師巡視學生討論情況,解答疑問。教師可看到每個小組的設計方案進行點評。

6、教師巡視學生學習情況,解答疑問。

7、教師總結評價:同學們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對酸鹼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酸鹼知識在生活中也應用廣泛,同學們可點擊網頁來認識更多的酸鹼知識,或者你還有什麼疑問?可把你的問題寫在留言版上,提交給老師,老師以後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3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

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敍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説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瞭解用事實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詞。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並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入題:

1、出示圖片(兩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賽的場面。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提問學生: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讓學生説説有關矛和盾的故事,(教師補充《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

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leo3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