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高中歷史説課稿錦集5篇

高中歷史説課稿錦集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説課稿錦集5篇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蘇爭霸》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關二戰後的形勢變化,又啟示後來的國際格局的形成。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美蘇爭霸的概況,認識美蘇爭霸的原因及後果。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查找、分析、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精心設計並營造閲讀、思考、質疑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治學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情感與價值觀

首先在合作探討、釋疑解難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樂趣。

其次正確認識美蘇爭霸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認識到在歷史上落後的國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任重而道遠,另外對待今日的美國,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它的霸權政策,另一方面還要借鑑它政治謀略的合理部分,這是一個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機感的社會主義公民應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節難度大:內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觀點多,理論敏感點多。

3、教學重點:美蘇爭霸三個階段中蘇聯的戰略意圖與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因為這兩點的掌握對於學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有很大的幫助。

4、教學難點:如何認識美蘇爭霸中,既有緊張又有緩和的局面。因為教材對此只作概括性的列舉,並未具體分析,難以理解。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高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分析、歸納、概括和綜合的能力。此外,他們的信息來源較廣泛,思想前衞活躍,對美蘇爭霸多少都有一點自己的獨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課堂教學抓住學生思維熱點,既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美蘇爭霸,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

三、教學策略

1、教法運用

主要採用問題教學法,通過一系列有內在聯繫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主動閲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感悟歷史。

2、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法、比較法、討論法、分析法等來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培養自學能力。

四、過程設計

1、導入。 地圖,顯示美蘇方位。

提問(1)戰後初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主宰的國家是哪兩個?

學生回答:美國、蘇聯。直接導入本課主題。

2、破題。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這是任何一節歷史課都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目的是從破題入手,使學生形成本節教材最基本的歷史概念。

提問(2)什麼是美蘇爭霸?

指導學生閲讀、概括教材有關內容,形成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形式(現象)和內容(實質)兩方面對這個概念進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問題(3)美蘇爭霸的原因是什麼?

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在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其根本原因。在這裏我讓學生看一段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4、梳理過程。解決"怎麼樣"的問題。

旨在弄清美蘇爭霸的基本過程。

方法:通過以下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

問題(4)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起止時間、雙方首腦、代表事例、基本態勢?

這裏涉及到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必須下大力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裏,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歸納課文中的相關內容。

而學生在梳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教材內容提出一些疑問,如:

在美蘇爭霸第一階段的學習中,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會出現"古巴導彈危機"?這裏通過古巴導彈危機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古巴導彈危機説明了什麼問題?得出結論: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播放視頻資料使學生的參與程度得到提高,再現歷史情境,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蘇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在這裏展示世界地圖,指出蘇聯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過設置如下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全球四大洋,蘇聯僅有一洋不臨,請問是哪一洋?蘇聯要控制印度洋必經哪裏?蘇聯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至於如何理解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這裏關係到美國的兩任總統及他們的對外政策,只要對杜魯門主義和尼克松主義進行比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國政策調整的本質了。

在第三階段的學習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為什麼推行這個計劃?對於這個問題,我預先佈置學生收集資料,讓有準備同學講解"SDI"及"NMD"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對80年代美蘇兩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國推行這一計劃的目的是企圖在美國經濟復甦而蘇聯經濟陷入困境之時,乘機擊垮蘇聯,奪取世界霸權。

為什麼美蘇爭霸中既有緩和的時刻又有劍拔弩張之時?其實説緊張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緩和呢?這是本節的難點,這裏採用師生互動討論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發掘隱藏於字裏行間的根本原因,得出這樣的結論:雙方的意圖在於"以退為進";根本原因是雙方軍事經濟實力的消長。這樣做可以深入淺出地解決了本節的難點問題。

問題(5)戰後蘇聯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戰略意圖,因為教材中已經有敍述,可以引導學生製作表格將知識歸類。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會有這樣的對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導學生製作表格的時候,將蘇聯每一階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慮進去了,並且還增加了蘇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的有關內容,以便學生複習和將知識系統歸類。

5、合作探究,拓展思維。

設計一些具有思辯性的問題,分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遵循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闡述自己的觀點並相互辯論。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如:

問題(6)美蘇爭霸給美蘇兩國經濟及世界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從美蘇爭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注意引導學生分別從對美,對蘇及對世界局勢等三方面分析其影響, 學生根據課內外所掌握的知識,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展開討論,實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蘇爭霸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6、板書設計

7、總結與反饋

主要任務:鞏固和落實課堂教學內容。

(一)小結:

1、美蘇爭霸過程中,互有攻守,這是由什麼決定的?

美蘇雙方的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

2、美蘇對華政策的變化是由什麼決定的?

美蘇的對外戰略和國家利益

(二)從爭霸的原因、過程和影響等方面給學生命制4道左右選擇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儒家思想從春秋時期孔子創立,戰國孟子、荀子發展,西漢漢武帝時期成為正統,宋明時期成為官方哲學,明清出現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且歷年大學聯考也多有涉及,因此本科十分重要。

二.説目標

1.教學目標:

A.通過複習儒家思想的演變過程,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B.通過問題探究,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及歸納、概括和辯證看問題的能力;

C.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教學重難點:

①儒家思想各階段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②通過問題探究,政史結合得出結論。

三.説學生:

高三學生已經對必修一、二、三及選修都已學過,還有一些電視劇的演播,學生還是比較瞭解的。

四.説教法: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五.説教學過程:

I.導入:先通過二個題來回顧知識;

II.全程分析儒家思想(),得出結論;

III.儒家思想的綜合評價(8.9.10),得出結論;

IV.如何正確對待儒家思想(11.12),得出結論。

V.預示大學聯考,佈置作業(問答題)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聯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的內容,本課有四個子目,分別是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邊疆壓力與財政危機、王安石變法、南宋的偏安。學好本課,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兩宋時期的政治與軍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説學情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通過三年的歷史學習,高一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習的方法,但是他們對於歷史的瞭解還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歷史之間的聯繫與實質,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和分析。

三、説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宋史》等相關文獻和表格資料,瞭解宋初專制主義集權加強的背景,客觀地分析出加強集權的措施給當時北宋帶來的作用,同時掌握北宋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2、通過史料分析等方式,將王安石變法的措施放置在當時的時空條件下加以分析,客觀地評價這些措施的作用,並且分析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3、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能夠感悟到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岳飛精忠報國的民族氣魄,同時也能辯證地看到專制集權的作用,體會改革的曲折性和複雜性。

  四、説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北宋集權的措施;王安石變法。

【難點】

北宋集權措施的影響;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五、説教法學法

過渡: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此,我將採用問答法、情景創設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採取了謎語導入法。

我會在多媒體展示與王安石有關的關鍵詞:“唐宋八大家、臨川先生、改革家、《梅花》”,在學生明確是王安石後,我將進行設問:王安石生活的北宋在政治和軍事上是怎樣的狀況?他進行的變法又為什麼會失敗?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出示謎語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進入課堂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

首先,我會展示五代十國政權更替的時間軸並請學生閲讀教材,思考:北宋採取集權措施的原因是什麼?學生通過思考,明確其原因是吸取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教訓。其次我將展示《宋史》的史料節選,請學生根據史料總結出中央加強對地方管理的措施。緊接着,我將展示表格,請學生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加強皇權的措施。在此之後,我將用講授法,講解重文輕武的措施。最後,我將請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用5分鐘時間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北宋集權措施的影響有哪些?學生討論時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在討論結束後我會請學生起來回答,並對他們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和完善,明確這些措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另一方面影響了行政效率。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史料,增強史料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邊疆壓力與財政危機

我會出示北宋、遼、西夏對峙圖,請學生結合圖片説一説北宋周圍有哪些民族政權?在學生明確遼、西夏後,我將出示《宋書》的史料節選,分別請學生歸納出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政治關係和軍事衝突。在此之後,我將出示北宋軍隊人數和軍費增長的表格,請學生從表格中歸納出當時北宋宂兵宂費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提高學生圖片分析能力。

(三)王安石變法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我會提問:面對統治危機,北宋統治者進行了哪些改革?學生結合教材明確有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慶曆新政的內容比較簡單,我會通過介紹讓學生明確慶曆新政是范仲淹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結果是失敗的。之後,我將請學生閲讀教材思考:王安石變法涉及到哪幾個方面?變法的原則和目的又是什麼?在學生明確富國強兵等答案後,我將播放紀錄片《中國通史》中關於王安石變法的節選,請學生觀看紀錄片,總結出王安石在富國和強兵中採取的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最後,我將講解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一方面用人不當,另一方面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能夠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融入歷史情景,烘托課堂氛圍。

(四)南宋的偏安

在這一部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金、南宋、西夏對峙圖,請學生結合圖片歸納出南宋和金之間的政治關係和軍事衝突,在學生歸納完畢後,我將出示岳飛的《滿江紅》,請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説一説和岳飛有關的故事,感悟岳飛的愛國情懷。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古詩,體現歷史學科綜合性,培訓學生人文素養。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為了檢驗我本課的教學效果,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

2、作業:請學生以表格的形式歸納出兩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概況,下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表格作業,能使學生系統地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承着簡潔明瞭的原則,設計如下: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 教材地位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髮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峯。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製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皇權兼併了相權,使皇權發展到頂端。本節課承接本單元的第2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同時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國家,揭示了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一個原因,從而為學生以後學生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礎。

2、 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瞭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瞭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並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徵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過程與方法: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二、説學情

高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個性與社會性都比國中有了較為充分的發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他們的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而且獲得比較豐富的學習策略。對於本課內容學生在國中歷史學習時接觸過,但對它的認識比較膚淺,大多停留在表層,沒有形成系統、深刻的認識。

三、説學法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激發學習激情的重要因素。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觀察學習法,充分運用材料作鋪墊,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期望學生在運用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培養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辨析歷史材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以史實為依據”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是思辨學習法。通過提供相關知識背景,創設各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互動的課堂氛圍,在合作與交流中切實體驗歷史,深刻理解歷史。

四、説教法

應該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藴含豐富圖片、史料資料的特點,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有機的整體。使學習過程成為“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更是掌握方法、積累經驗、發展能力、生成情感的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

帶領同學們回顧一下第2、3課學習的內容,因為第2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對這兩節課內容的複習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發展脈絡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接下來就通過對胡惟庸案的講解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2、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① 導入新課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們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資料,提示學生大肆殺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導學生看課本提問他們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還採取了哪些措施,從而得出明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關於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清宮戲中見到的一些現象,通過討論來總結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因為最近有關清代宮廷的電視劇比較多,學生們應該都接觸過。這是難點“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解決方案。

②難點“宰相制和內閣制區別”解決方案: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其《國史大綱》曾指出:“(明朝)國家並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引導同學們認識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權的閣臣只是“權臣”。然後通過課本P17“歷史縱橫”中張居正的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本身並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並不來自於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比如張居正當時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張居正死後的下場可以證明這點。因此,儘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難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對西方內閣和明清時期內閣的比較這一探究性問題來認同學們認識到:明朝的內閣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產物,它加強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君主對全國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中國的內閣使得中國走向專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內格使他們走向民主、科學。從而引導同學們來總結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

3、課堂小結

在講授完本節課的內容後,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力求本課內容當堂消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作個小結。

4、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5、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略)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與其前後知識之間有直接的因果聯繫。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實施的。它使美國擺脱了危機,並且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對二戰後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學好它,有助於學生較好地理解二戰後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因而本課內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啟下作用。

2、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教師提供有關統計數據,利用影視作品或圖片生動再現當時情景,同時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

2、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展開互動式討論,並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角色扮演,體驗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培養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羅斯福應對危機的學習,培養學生以人為本,關注現實,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通過對羅斯福新政內容和影響的講述,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和內部調整。幫助學生懂得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如何借鑑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

二、學情分析

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是施教的出發點。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徵分析,高一學生開始具有相對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學習方法和習慣還待養成。因此,我認為應該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特點。

(依據:到底是什麼樣的新政不僅使美國度過危機而且對後來影響深遠?這個問題是學生必須要分析並掌握的重點知識。)

難點: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據: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起怎樣的作用?這個問題是學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難點問題。)

四、説教法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動態發展着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由於本課理論性較強,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尤其對於世界史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採取“設置情景———激發興趣———師生交流———落實重點———啟發誘導———合作探究——引導分析———突破難點———學以致用”過程,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互動貫穿其中。

五、説學法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其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和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關於經濟危機破壞性和羅斯福新政的資料、新聞圖片,電影片段等資料,並製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閲讀課本,根據興趣自願結合成幾個小組廣泛查閲、收集有關經濟危機資料,瞭解有關羅斯福應對危機的措施,模擬羅斯福的智囊團,為新政出謀劃策。

七、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1、播放2分鐘的《大國崛起》片段(反映大危機對美國的破壞)

2、(幻燈打出)設疑:1929—1933年的大危機對美國造成什麼嚴重危害?(學生通過錄像片段,歸納出危機是全面的:金融、工業、農業、社會矛盾、失業問題等)影像設疑、温故知新:

本環節採用直觀錄像、複習舊課的方法導入,不僅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讓學生明確新政的時代背景,從而為學習新政的內容作鋪墊。

對於“羅斯福新政”的背景,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蒐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課件出示:

1、設疑:

經濟危機期間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公民,你會投誰的票?能説明一下你的理由嗎?

2、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學生説説所瞭解的羅斯福,從中發現他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身殘志堅愛國救民樂觀自信改革創新。

(2)羅斯福擊敗胡佛就任第32任總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創設情境,感受歷史

再現歷史場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各抒己見,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胡佛採取自由放任理論和政策已經過時。羅斯福當選總統,推行新政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設計問題,探究討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羅斯福強烈的自我意識和頑強的毅力。

1、探究活動

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分組討論,共同探究:分成金融、工業、農業、社會福利四個方面説一説。(提示:出謀劃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領域的狀況和問題,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並説明你提出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2、學生討論後,教師課件展示表格,要求學生逐條分析其作用。在分析各條措施時,教師要補充一些典型事例,使措施具體化,而不是簡單的文字敍述。

打出示範空白圖表:(幻燈打出)

領域措施作用

金融

工業

農業

福利

以誘達思、講授新課

學生結合金融、農業、工業、社會福利方面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導出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在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中的作用。

本環節的設計可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理解、歸納的學習能力,學習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探究問題一:

羅斯福新政“新”在哪裏?(學生思考回答)思考探究,落實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誘導學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讓學生得出結論。

探究問題二:

1、介紹當時的人們看待新政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呢?指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2、分組討論: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學生回答後,歸納總結。(指導閲讀材料)深入分析,突破難點:

本內容是本節的難點。讓學生通過原始材料進行主動探究,自覺得出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避免了教師空洞的説教,又引用羅斯福的內心獨白,較有説服力。

新政影響設疑:

新政的實施會產生什麼影響?

①新政的實質②直接影響。

③間接影響④深遠影響引導分析掌握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暢所欲言,最後總結,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探究問題三:

羅斯福新政對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課堂延伸學以致用

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用這節課學到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一種關心社會,學以致用的意識。

小結

歸納利用板書串講本節課的知識點,再次明確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和影響作用。(打出板書)承上啟下,埋下伏筆:

串講式的小結能夠把本課內容濃縮,再現學習思路和重難點。

反饋

練習精選例題反饋練習,掌握方法。

課後

探究課後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更多有關羅斯福的資料,對羅斯福進一步瞭解和評價?你認為他有哪些品質對自己最有啟發?課外延伸,啟發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yrr2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