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有關歷史説課稿錦集7篇

有關歷史説課稿錦集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歷史説課稿錦集7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一、情境導入

課前播放圖片,講述:英國是怎樣藴含了超凡的能量改變了自己又影響了世界呢?導入課題。

二、新知探究

第一環節革命的起因

“新航路的開闢”

探究:這幅圖片反映了什麼事件?新航路的開闢對歐洲產生了什麼影響?“新航路的開闢對英國有哪些重大影響呢?”

多媒體展示“英國資產階級給國王的抗議書”。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麼問題?意識到:封建專制統治,既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也損害了勞動人民的利益,雙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原因。

第二環節 革命的過程

讓學生自主看書,瞭解大體經過;

藉助歷史插圖和史料,對重要大事進行動態展示,強化重點。

1、閲讀“第二目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經過。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是什麼呢?為什麼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3、時勢造英雄。是誰呢?出示圖片。誰能介紹一下?

4、思考討論: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什麼能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其中哪個原因是主要的?為什麼?

5、英國內戰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麼?。

合作探究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長期性和曲折性)這也説明任何事物的發展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經過長期複雜的發展過程。

2、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兩人對1688年政變的不同觀點,分析討論一下誰正確。

教師簡單評價,鼓勵學生形成好的思考學習習慣。

3、出示史學界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評價

(三)《權利法案》頒佈

1、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長期艱鉅的鬥爭終於推翻了專制統治,怎麼確立新的統治秩序呢?用多媒體展示《權利法案》的摘選內容。

提問:“通過內容可以看出,誰的權利受到約束,誰的權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力?保證了議會所擁有的哪些權力?”

2、講述:這樣,英國就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那什麼是君主立憲制呢?結合自由閲讀卡,請一名學生簡明扼要的介紹一下。

三、拓展延伸

誰能説説在今天,英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誰?除英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不同程度地實行君主立憲制,你能舉例説明嗎?(日本、西班牙、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可見歷史並沒遠去,而是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要繼續關注這些國家的發展。

歷史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少,都是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為祖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為此,課程標準選擇少數民族分佈的內容,使學生從地域空間的角度,認識加強民族團結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和睦的大家庭。

2.認識祖國大家庭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民族生活。知道一些少數民族在中國分佈的位置。

3.瞭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

二、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1.知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應該是一律平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2.瞭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在服飾、飲食、音樂舞蹈樂器、、節日、習俗上的特色。

教學難點:瞭解一些有關民族團結的事例,知道各民族之間如何和睦相處。

三、説教學策略

小組討論、資料交流、合作探究、趣味識圖、歌曲播放

四、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歌曲《愛我中華》、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祖國政區掛圖、民族卡片若干(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赫哲族、滿族、朝鮮族)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趣

問:喜歡宋祖英的歌嗎?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她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配圖播放歌曲)這首歌好聽嗎?聽完這首歌你記住了什麼?

師:歌中把我們偉大的祖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姐妹。那麼你們知道中國這個大家庭有多少人口嗎?漢族人口有多少?

板書:56個民族13億漢約12億

師: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56個民族相處的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課件:和睦的家庭

板書課題: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二)合作探究深化拓展

(1)分析課題明確題意

解題:和睦的家庭指的是普通人家嗎?

學生活動1

小組小聲交流:你怎樣理解“和睦的家庭”?和睦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板書:平等友愛團結互助

(2)引導提問突出重點

學生活動2

圍繞課題提問題:你想了解有關“和睦的家庭”哪些方面的問題?

板書:服飾美食節日歌舞民居風俗

課件出示:

請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話題三少數民族有哪些美食?

話題四少數民族的住房和我們一樣嗎?

話題五少數民族有主要有哪些歌舞音樂?

話題六少數民族有什麼風俗?

(3)合作探究教師參與

學生活動3

選擇自己小組喜愛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4)暢談彙報深化擴展

學生活動4各小組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暢談彙報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他們分佈在哪些省?

板書:蒙維傣壯赫哲滿鮮

學生活動5趣味識圖(出示中國政區圖)

將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貼到地圖上的相應位置。

(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全國人口最多的民族)、赫哲族(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滿族、朝鮮族)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6暢談不同民族的服飾。

傣族: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窄袖緊緊套着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銀腰帶統裙長至腳踝,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三圍”之美,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師:有人説,傣族婦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只要瞭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師:同學們願意欣賞這些漂亮的民族服裝嗎?

歷史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一、 説教材: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七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係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4課的內容元朝上接遼宋夏金下啟明清,它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局面。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關係的發展,理解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用騰格爾MTV,文天祥話劇表演,小組討論,蒙古滅夏、金、南宋的動畫設計,學生結合提綱自學,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影片剪輯,回族學生生活習慣介紹,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蒙古是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通過文天祥抗元鬥爭精神的學習,培養為國家民族現身的高尚情操,通過回族的形成,培養學生維護國家統一的意識和形成對外接納的開闊胸襟。

(4) 本課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難點:元朝統一與文天祥抗元的關係

二、 説學情

下面説一下學情,經過七年級近一年的積累,學生知道了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瞭解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吳國衞温、諸葛直到達夷洲的情況,剛學過遼宋夏金的並立,初步積累了一些民族關係的知識。隱約知道成吉思汗屬於蒙古族,元朝疆域很大。七年級學生知識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積累的過度階段。在生活中,對學校北邊徐州的故黃河十分熟悉,但不知黃河何時經過徐州及黃河發生的水患;知道自己屬於江蘇省,但不知道省級制度何時建立;部分學生知道京杭運河經過徐州,但不知京杭運河開鑿及疏通的歷史;知道回族有不吃豬肉的習慣,部分學生知道回族的信仰,但對回族的歷史並不明確。

三、説教法

基於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主要採用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時綜合運用圖片、視頻、聯繫生活實際,編演話劇,古今對比,時空聯繫等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昇華。

下面我將重點説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齊答:56個民族)師:正是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元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嗎?你知道回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蒙古族及元朝相關的歷史。

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板書)

放映騰格爾MTV《蒙古人》2分鐘,問:蒙古人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自學課本P52找出統一蒙古的人物?蒙古汗國建立的時間?思考: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蒙古帝國的急速擴張有什麼關係?

3、忽必烈建立元朝(板書)

學生通過自學理清元統一的過程。自學完請同學對照投影《金南宋西夏形勢圖》,到講台前説出滅各國順序。再通過動畫視頻重複,讓學生對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的順序性加深理解。角色扮演:三個同學表演忽必烈勸降文天祥的話劇(突破難點)然後小組討論:如何認識評價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通過討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實。小組合作探究---元朝改革的措施:(突破重點)這是本節課重點,採用知識提綱化和聯繫的方法予以突破。注意和現實生活聯繫(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到達夷洲的情況)。學科交叉,樹立時空觀念(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PPT投影自學提綱元朝改革的措施:中央:地方:農業:水利:自學後先組內討論,再確定知識點。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及時予以肯定和解答。

4、民族關係的發展(板書)放映剪輯的動畫片“中華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約3分鐘,通過看動畫片瞭解元朝對外開放的態度,師設疑提問:元朝的民族情況是怎樣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請對照提綱自學本節,PPT投影自學提綱。

5、知識總結利用PPT展示本課脈絡圖,同時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認知。

6、隨堂練習為提高課堂氣氛引入謎語搶答:如:忽必烈、都燕京(答一盛世名稱),忽必烈稱帝。(答一節日)。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幾道選擇題,用PPT展示給學生,簡單的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稍難的題個別回答。最後通過該部分會考材料題選講拓展練習的深度。

謝謝!

歷史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北方的民族匯聚》是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22課的內容。第四單元主要講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其主要特點是政權分立和民族匯聚,而本課側重民族融合這一特點,介紹了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兩個內容。這一時期的民族融合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內遷的少數民族;瞭解北魏孝文帝的內容及影響;評價孝文帝改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觀察《西晉內遷各族分佈圖》,進一步掌握識別和使用地圖的能力。

②通過討論遷都洛陽的原因,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評價孝文帝孝文帝改革,掌握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孝文帝改革,理解孝文帝改革順應歷史潮流,促進民族融合的史實,認識孝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封建皇帝,也是一位有膽識的改革家。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孝文帝改革的內容與影響

難點:孝文帝改革的影響和評價孝文帝改革

二、説學情

學生已學習了第16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對民族交往已有初步的瞭解。經過半個學期的歷史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識別歷史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而且七年級的學生思想活躍,樂於表現,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閲讀史料並討論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但是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沒有形成,而且由於受到固有的思維的影響,未能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因此,應該引導學生結合前幾節課評價秦始皇的方法,在教師提供評價標準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孝文帝改革。

三、説教法

本課採用以討論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讀、講、議、練”的綜合教學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針對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和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教師適時給以鼓勵和指導,充分當好“導”的作用。

四、説學法

史料研習法:教師提供史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及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嘗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辨證地進行分析,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最終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通過閲讀圖書或者上網的方式瞭解孝文帝的生平

依據:讓學生對孝文帝和孝文帝改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能培養學生蒐集和篩選歷史材料的能力。

(二)導入: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南遷帶來什麼影響?

(2)北人南遷造成北方勞動力缺乏,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方法緩解這種危機?

依據:通過提問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回憶上一節課的知識,温故而知新,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

電腦展示《西晉內遷各族分佈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並閲讀課本P113—P114的內容,自主探究以下問題:

(1)為什麼會出現邊疆少數民族大量內遷?

(2)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哪些?

(3)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哪裏?

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到:在少數民族內遷至中原地區的時候,與中原漢族人民不僅會出現衝突的情況,還會出現民族匯聚,而且民族匯聚逐漸成為當時的歷史潮流,為下一子目內容的學習提供背景。

依據:本內容是課文的小字部分,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歷史學習,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自主探究歷史問題和識別歷史地圖的能力,而且通過自主探究的方法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2、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1)改革的背景

教師以講授法的形式簡單介紹北魏統一北方的情況,為孝文帝改革提供背景。同時電腦展示孝文帝的圖片及簡介,並讓學生講一兩個孝文帝的故事。

依據:讓學生在故事中領略孝文帝的精神品質,為後來評價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礎;以講故事的形式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改革的措施

展示《北魏疆域及遷都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原因,使學生了解到孝文帝改革的艱難性,感受孝文帝是一位有膽識的改革家。

展示《資治通鑑》的選段和圖片《漢服傭》、《胡服俑》,引導學生在閲讀材料、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討論並歸納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依據:培養學生史料研讀的能力和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孝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有作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膽有識的改革家。

(3)影響

引導學生辯論:孝文帝改革有沒有起到作用?他的改革究竟是利還是是弊?

在辯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孝文帝改革雖然使鮮卑族消失,但他的改革順應了歷史潮流,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依據:以辯論賽的形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突破難點。

(三)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深化主題。

歷史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上冊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為主題,以“思想啟蒙的火種”和“科學的革命”兩目為線索,獨自成篇地介紹了世界近代歷史上科學技術和思想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啟蒙的火種”一目中敍述了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歷史作用;而在“科學的革命”一目中敍述了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三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出生於德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主要成就。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本課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二)、能力目標

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在兩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過了解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學生樹立並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去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於捍衞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學生思維特徵和本課教材的敍述,重點、難點分別是科學的革命和思想啟蒙的火種。

五、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設計“知識回放”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知識體系的歸納,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化的學習方法。

2、設問法。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3、情景再現法。如播放視頻文件《傑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樹立敢於捍衞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複習提問:“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訂。”這些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個文件?

學生:法國《人權宣言》

教師: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美國也發表過哪些類似的文件?

學生:英國有《權利法案》,美國有《獨立宣言》。

教師過渡:歐美資本主義能夠產生和發展,除了政治經濟因素之外,還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本節的第一目內容——思想啟蒙的火種。

【講授新課】

一、思想啟蒙的火種

1、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

請同學們閲讀材料: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着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後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教師提問:由上所述,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出現和發展; 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2、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在講述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時,我首先設計了一個“考眼力”的環節,由此引出本節課所要講述的思想家和科學家。

在講述伏爾泰及其思想主張時,我向學生展示選自《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中的兩段文字以引出這位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

隨後我通過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以達到讓學生掌握三位啟蒙思想家思想主張的教學目標。

3、啟蒙運動民(思想)的影響

在講述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18世紀,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點燃了思想啟蒙的火種,他們的思想主張對社會產生了什麼作用呢?在學生討論發言之後,我向同學們展示伏爾泰、盧梭的思想主張及其作用。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啟蒙思想的作用。

在學生理解、掌握啟蒙思想的作用後,我順勢利用教材中的動腦筋題目“請聯繫中國實際,説説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對社會進步有什麼作用”進行難點突破。在這一問題上,我先讓學生討論,隨後進行點評和歸納總結。

A.戊戌變法→ 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基礎,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運動→ 徹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為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學習“思想啟蒙的火種”這一目之後,為鞏固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注意前後知識間的聯繫,我特設計了“知識延伸”這一環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二、科學的革命

1、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

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我設計了兩個材料,讓學生通過閲讀材料,分析、總結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對科學家牛頓的勤奮精神和高尚品質的學習,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2、近代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現

這一目是教材的重點,通過學生探究,課件展示,以師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主要成就。為了讓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在這一目我選取了兩個視頻文件。通過播放關於愛因斯坦的視頻材料,強化學生對其提出相對論這一重要知識點的記憶,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以此教育學生樹立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意識。通過播放視頻文件《傑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主要貢獻,讓學生明白偉人們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興趣、勤奮、創新和堅持不懈的實踐探求。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鬥志和培養他們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3、近代科技成果的作用

通過指導學生看教材,幫助學生歸納四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得出結論:科技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學習完這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今天認識了好幾位思想家和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為什麼?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通過這個討論,讓同學們各抒已見,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基礎知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多重目的。

最後我設計了知識回放和課堂效益檢測兩個環節,以強化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歷史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民主實踐產生併成熟於以英國、法國、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英法美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以後各國根據國情,不斷探索前行,擴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又彼此借鑑,最終形成的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這是本書的重點,其中,第9課法國共和制的確立是本書的核心課之一。

這節課主要講大革命後的法國在追求民主共和道路上,徘徊於帝制與共和制之間,經過艱難的探索與鬥爭,最終確立共和政體。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後法國政局的演變歷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及推動政局演變的革命鬥爭;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共和制確立的過程,認識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

殊死鬥爭的結果,並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有三:

第一是以課程標準 “説出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確立共和政體等基本史實,認識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殊死鬥爭的結果,並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為主要依據。新課程的歷史教材採用一標多本,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聯考不可能以任何一個版本作為準繩,惟一可以依據的只有全國通用的課程標準,所以教學目標設計的主要依據也是它,用課程標準來衡量教材內容,設計目標①、③;

第二是依據我校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的雖是高二歷史專業班的學生,但歷史基礎一般,對歷史基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限,我覺得除了要求他們勤學之外,教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也很重要,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層次要求也比較高的學習方法,它能把複雜繁多的歷史簡單化體系化,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也類似,故設計目標②;

第三是依據教材內容,本課內容繁多,時間跨度較大,分五部分按時間順序講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過程,一是光榮的三日,介紹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後的波旁王朝實行專制統治,激起巴黎人民“七月革命”;二是三色旗的君主政體,講的是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七月王朝拒絕政治改革,引起羣眾不滿,統治潛藏危機;三是從狂歡到血泊,介紹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

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共和國由博愛到排斥工人;四是拿破崙神話的延續,説的是法蘭西第三帝國的建立及滅亡;五是共和制的最終確立,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後確立法國共和政體。更需培養學生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確立共和政體

難點:①教材處理上的難點是梳理革命鬥爭與政體演變的對應關係,構建知識體系;

②認知上的難點是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進程的正確認識。

重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材內容,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過程同時是帝制與專制激烈鬥爭的過程。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是法國曆史上最後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國,它的建立是法國人民對帝制仍抱期望的表現,與第一帝國一樣,一度給法國帶來繁榮與穩定,滿足法國人民的需要,但第二帝國也改變不了專制政體的本質,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羣眾利益,一場普法戰爭就暴露帝國的弊端,結束了帝國命運,也讓法國人民從帝國的虛榮中清醒過來,最終還是選擇了共和政體,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二帝國至關重要,是重點。最終確立共和制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為重點自然不在話下。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進程的正確認識。

教材處理上的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新課程的編排形式。新課程全都採用專題編排,這種編排有時間跨度大的特點;我們選用的嶽麓版歷史教材往往又只把專題的精華之處展現出來, 忽視對整體知識的介紹;如果教師不對其進行梳理,學生容易造成知識的斷層,而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知識不利於對歷史的理解掌握。歷史是一門古老又處於更新中的學科,它的古老和常新都決定歷史知識浩如煙海,我雖然通過大學四年比較系統的學習,也只是大體掌握中外重大史實,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形成一定史觀,對教材的理解,尚未達到每節課都能很容易看清它的內在聯繫,從而構建知識體系。

認知上的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學生水平,他們歷史基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限,理解法國共和制確立是一個層次,形成一定歷史觀是另一個層次。

從上面的分析大家或許已猜出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做法是依據課標要求,把選修教材當作一個參照史料,適當聯繫必修課內容,增刪知識點,梳理知識,構建體系。我認為,重點是整體中的重點,放在知識體系中才容易突出;難點的突破,只要一節課的知識體系建出來了,難點也容易突破,這節課正是如此。換句話説,關鍵是構建出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知識體系,需要説明的是構建體系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説教法

教與學對立統一,相互依存。從根本上説教是為了不教,即是為了學生的學。新課程提出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僅有一學期工作經驗的我所面對的普通中學的學生,雖然無法立即實現這一目標,但也朝着這個方向不斷探索,尋找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與完成教學目標的契合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第9課我主要採用以下五種教法。

1.啟發式:在因必有果,有你才有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事件的前後因果聯繫緊密,可以用啟發式教學,引發學生思維,舉一反三,達到推進教學進度的效果,是貫穿教學始終的主要方法。這節課講共和制確立的過程,一環扣一環,比較合適採用啟發式,如七月革命爆發的原因,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鬥爭的認識可採啟發式。

2.猜測法:歷史與現實有距離,猜接下來的歷史怎樣發展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慾望;人類歷史主要是由人創造的,古人的所思所為,今人也可以從人類共性的角度猜測,有一定可行性。如讓學生猜猜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國初對待工人的博愛態度能持續多久?

3.換位思維法(角色體驗法):用課本提供的背景知識創設環境,縮短教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裏面的一個人物,一個階級,説説自己想怎麼做。如你是剛剛經歷過國破家忘之痛的復辟的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八,你大權在握,統治法國,會怎麼做呢?

4.探究法: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有拓展意義的一個或一串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講到路易波拿巴成為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時,可問他與第一帝國的拿破崙有何異同?課後的練習題可用探究法。

5.解讀材料法: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解讀未知或未見史料,根據設問,獲取有效信息,提取觀點,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科重要的學科能力,也是一標多本的新課程下大學聯考考察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本的邊角史料如讓學生理解“1848年一位法國議員説,我們正睡在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上面,你們沒有看見大地正在抖動嗎?”説明七月王朝統治出現什麼問題?課後的材料解析題也得用這種種方法。

6.講解法:雖説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講很必要的,尤其是對一些難點的突破,重點的把握,對一些斷層知識又是對課本理解有影響的知識面的補充,更需用講解法,如普法戰爭。

三、説學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採用各種教法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法的探索也是重要,這節課主要採用以下三種學法。

1.學生課前三分鐘説課法:每節課安排學生説課,這是今年我對報歷史科的學生嘗試的一種新方法。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本的基礎上,①自己整理所預習課的主體知識,用簡潔的語言把課本內容串聯起來,②設計問題,主要是學生在梳理知識過程中碰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限提三個。表面上是統一要求,實際是分類要求,因為並非每節課都那麼容易説,而學生的層次也不一樣,程度好的學生,通過仔細研讀教材,可以看出個大概,個別除了説得不錯外甚至能提出有建設意義的的問題,説課也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現個人思想成果的空間,一般學生只能粗略地説,有的甚至説不懂。不管怎樣,我讓學生説課的目的並非一定要他們説出個所以然,而是要學生最大限度地充分地預習課本,有充分預習即使不懂至少也知道哪裏不懂,有利於學生集中精力參與課堂,推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2.階級分析法:培養學生利用歷史羣體所屬的階級分析他們利益要求,把錯綜複雜的歷史問

題簡單化,如從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出發就很容易理解法國政局頻繁更迭的原因.

3. 歸納法:培養學生總結歷史問題的能力,如小結階段要求學生歸納1792年至1875年法國政體的演變.

四、説教學程序

1.學生課前三分鐘説課:説主體知識與提問題(4分鐘)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6分鐘)

由於板書設計的知識體系緊密相連,以下三方面主要體現的是所用的教學方法。

(1)法國人民爭取民主的鬥爭:

七月革命(啟發式,換位思維法)

二月革命 (階級分析法)

六月起義(啟發式,講解法)

(2)法國政體的演變和共和制的確立:

波旁王朝(換位思維法)

七月王朝(階級分析法,解讀材料法)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換位思維法, 猜測法,探究法,)

法蘭西第二帝國(探究法,講解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啟發式,講解法)

共和制的確立(分析歸納法)

(3)對民主鬥爭的認識(講解法,分析歸納法)

3.小結與練習(分析歸納法,解讀材料法,探究法)(4分鐘)

4.課堂延伸:(1分鐘)“第三共和國之後,法國還經歷哪幾個共和國?” ,讓學生帶着問題離開,激發求知慾。

五.板書設計

一).

法國人民爭取民主的鬥爭

二).法國政體的演變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

波旁王朝復辟

1830年七月革命 建立 政體:君主立憲政體

七月王朝 性質:大資產階級政權

工業革命 統治:拒絕政治革命

農業歉收 1848年二月革命 鎮壓工人運動

建立 給人民諸多權利

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開辦國家工廠

後來:排斥工人代表

波拿巴當選總統

1848年六月起義 政治:軍事獨裁統治

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 經濟:發展社會經濟,繁榮

軍事: 普法戰爭法敗

1875年頒佈法蘭西

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第三共和國憲法

共和派執政

定《馬賽曲》為國歌

共和制最終確立

三). 對法國民主鬥爭的認識: 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殊死鬥爭的結果,

並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歷史説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司馬光和《資治通鑑》,宋詞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劇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成就。

2.能力培養

(1)通過《資治通鑑》和《史記》的編寫體例的比較,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歸納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2)通過對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詞作品的不同風格特點及其歷史背景的瞭解與比較,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

3.思想教育

(1)通過宋元文學藝術成就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通過了解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的執着與嚴謹,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發憤努力的熱情。

重點和難點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宋元時期史學、文學和藝術的成就。史學方面介紹了司馬光及其著作《資治通鑑》。文學分兩個方面作了介紹,一是宋詞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史學和文學是本課的重點,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本節課的難點則是元曲和風俗畫產生的原因,這是當時城市經濟發展在文化上的.一種反映。

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板書和放映資料片斷。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二)導入新課:宋元時期的科技達到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對外傳播又大大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就在同一時期,我國古代的文學藝術也是呈現空前繁榮的局面。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二)——史學、文學和藝術的成就》。

(三)學習新課

1.史學: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提問:中國古代有很多史學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學生思考交流,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請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在複習舊知識的同時,引出《資治通鑑》,多媒體顯示此書)《資治通鑑》是一本史學鉅著,價值很高,是誰寫了這本書呢?(要求學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馬光。顯示司馬光頭像)

(1)作者:司馬光

司馬光是個什麼人?你以前知道他嗎?(要求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可聯繫國小課本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來活躍一下氣氛)小時候的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長大後的司馬光幹什麼呢?司馬光長大後成為北宋時期傑出的史學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馬光是保守的,反對變革,但在史學方面,他卻是成就顯著。他在史學方面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主持編寫了歷史鉅著《資治通鑑》。這本書的編寫,耗費了司馬光大量的心血,前後用了19年,他和助手們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僅一部分草稿就堆滿了兩間屋子,而且每一個字都寫得工工整整,一絲不苟。那麼,《資治通鑑》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呢?(要求學生看書回答)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什麼叫編年體?什麼叫通史?(要求學生思考,嘗試回答,然後教師總結)編年體就是按時間順序來記述歷史的一種體例,也就是按事件發生的先後來寫。通史就是從所能確知的最早時期到作者所在時代前的歷史。《資治通鑑》就是按時間順序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1300年的歷史,共294卷。我們瞭解了《資治通鑑》的體例,那麼,在這之前有沒有過編年體的史書?(教師幫助學生回憶《春秋》這本著作)《春秋》也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寫了魯國的歷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國別史。

司馬光寫了《資治通鑑》,中國古代還有一位姓司馬的史學家,他是誰?他的著作是什麼?(教師幫助學生回憶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寫了《史記》。他是按什麼體例寫《史記》的呢?也是編年體嗎?(要求學生回答)《史記》的體例是紀傳體。紀傳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例呢?它與編年體有哪些不同?我們來分析比較一下。(多媒體顯示錶格,各項內容逐次出現,師生在討論分析過程中填充表格)

體例特點優點缺點代表作品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後順序和前後聯繫對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難以詳盡、完善《資治通鑑》

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便於記載人物活動無法照顧時間順序和事件聯繫《史記》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便於完整地記載歷史事件事件間缺乏聯繫,難以描繪社會整體發展線索《通鑑紀事本末》

我們對紀傳體和編年體作了比較。一個以人物為中心記述歷史,一個以時間為中心記述歷史,有沒有以事件為中心來記述歷史的體列呢?(學生思考後,教師點明為紀事本末體,講解過程中補充上表)《資治通鑑》作為一本史學鉅著,它到底具有哪些史學價值呢?(要求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後,教師簡單總結)

首先,《資治通鑑》創立了編年體通史的體例,以時間順序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其次,本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很多史書中都有篡改歷史的現象,但司馬光主張“直書”,就是真實地記錄歷史。所以這本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信史”。第三,《資治通鑑》給後人以大量的統治經驗和教訓。司馬光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後人,特別是統治者能從以前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以資當政。因此,當寫完此書後,他就呈給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宋神宗認為這本書確實有借鑑的價值。因此賜名《資治通鑑》,即“鑑於往事,有資於政道”,意為通過對往事的借鑑,可以利於當今統治。此後的統治者以及一些文人志士都非常重視此書。第四,《資治通鑑》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司馬光在撰寫此書過程中,不僅顯示出他卓越的史學才能,而且顯示了他超人的文學才華。如書中一些戰爭的描寫,生動具體,栩栩如生,而且條理清楚,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2.文學:意境悠遠的宋詞

(要求學生讀課本所附蘇軾的詞,認知詞的形式。教師提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屬於什麼文學體裁?要求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詩與詞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現為詩的句式很整齊,或五言,或七言,而詞的句式長短不一,比較自由多變。宋朝是詞最為繁榮的時期。

宋詞

①詞的形成。詞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詞的產生是隨着音樂的發展而出現的。唐中期以來,音樂發展較快,而句式整齊的詩較難配樂,因為音樂是靈活多變的。為了便於歌唱,人們便按樂曲節拍來填寫歌詞,出現長短不一的句式,這就是詞。它在唐朝出現,五代得到發展,宋朝達到高峯,取得輝煌成就。

②成就。宋朝湧現大量的詞人,僅《全宋詞》著錄的就有1300多人,詞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利用多媒體列表講述三人成就及其特點)

A.(多媒體顯示蘇軾頭像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蘇軾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皆具極高的文學才華。蘇軾對詞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在他之前的詞大多拘泥於個人情感,格調不高。蘇軾拓展了詞的內容,既有關於個人情感、山水風景的,也有詠史、説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們來欣賞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一下他的風格特點。(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體會其風格。教師創造意境,給予指導)讀這首詞,猶如站在一個高高的山崖上,腳下是滾滾的江水,巨浪轟響地拍打着山崖,你昂首挺立,極目遠眺,氣定神閒地望着遠處的山、遠處的水和那無盡的天……你的心情會是怎樣?(要求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景象雄渾壯觀,心情豪邁奔放,這就是蘇詞的風格特點。

B.與蘇軾的豪邁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詞則是另一番天地。(顯示李清照頭像及其代表作《如夢令》全文)

李清照,山東濟南人,傑出的女詞人,生活於兩宋之交,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於生活於動盪的兩宋之交,生活不穩定,她的詞風在前後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樂,後期憂鬱、多愁。我們來欣賞她的代表作《如夢令》。(要求學生低聲吟讀,體會其意境)這首詞的含義是:昨天晚上雨小而風急,早晨醒來,餘醉中尋問侍女,一夜的風吹雨打,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回答海棠依舊,詞人不滿地駁道,應該是綠葉多而紅花少。(讓學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師點撥)與蘇軾那種氣勢磅礴的豪邁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詞則給我們一種小橋流水般的清新與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摯,風格委婉,所以她被稱為婉約派詞人。

C.南宋雖然偏安江南,在詞方面也頗有成就,其代表人物為辛棄疾。(顯示辛棄疾頭像及其代表作《破陣子》)辛棄疾為南宋傑出詞人,山東濟南人,生於南宋時期,一生關心抗金事業。曾參加過抗金義軍,多次上書要求恢復中原,但未被採納。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詞。(要求學生朗讀《破陣子》之後,教師解釋其含義)這首詞的含義是:醉酒時也不忘撥亮燈光來看心愛的寶劍,睡夢中也似乎聽到雄壯的軍號聲,看見士兵正在吃肉,樂隊正在演奏戰歌,軍隊正在被檢閲,騎着飛快的馬,拉開強勁的弓,英勇作戰,奮勇殺敵,恢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贏得愛國的美名。只可惜我已是年老無力了。這首詞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對立,渴望馳騁沙場,恢復中原,統一祖國,卻已不再有這個機會與能力。表現了有志報國而不得伸的悲憤,但仍可看出他那慷慨激昂,氣勢雄壯的豪邁風格。這與蘇軾有相似之處。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詞在宋朝的繁榮昌盛。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一般給予這樣的總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元曲。

3.戲劇:“感天動地”的元曲

①元曲的形成。元曲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學形式?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要求學生看書瞭解)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元雜劇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歌唱、道白和舞蹈來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它屬於一種戲曲藝術。散曲是一種新詩歌,只有清唱,沒有動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長短表達上更為自由,更接近口語。元曲是一種能為廣大人民羣眾所理解和接受的藝術形式,因為它不僅在內容上能反映人民羣眾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為什麼元朝會出現這種接近人民的藝術形式呢?(設問引起學生思考,教師講解)這是元朝城市經濟發展的產物。宋金以來,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文化昌盛,為劇作家的創作提供了素材,同時也對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產生了這種來源於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

②成就。元曲是元朝文學的代表。出現了大批優秀的劇作家和劇本,當時知名的劇作家有79人,雜劇有136種,其中關漢卿的作品最為出色。

關漢卿生活在金末元初,著名劇作家,多才多藝,瞭解人民生活,熟悉民間語言,而且懂得舞台藝術,一生中創作大量劇本,保留至今的有15個,大多反映人民羣眾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抨擊壓迫者的殘酷。他最出色的作品是《竇娥冤》。誰知道《竇娥冤》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要求學生嘗試介紹,教師補充)《竇娥冤》寫了一個名叫竇娥的女子被冤枉的故事。竇娥3歲喪母,7歲被賣給蔡婆婆作童養媳,10年後又死了丈夫,生活悲苦。一天蔡婆婆外出討債,遇見壞人,被地痞張驢兒和他的父親相救。後來這兩人以此為藉口住進蔡家。張驢兒見竇娥貌美,非要娶她為妻,竇娥不肯。後來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不巧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誣陷竇娥並逼她順從,竇娥不屈。張驢兒告到官府,官府見錢眼開,竇娥受了重刑,但為了年邁的婆婆免於受刑,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場的,竇娥對這個不公的世界大加控訴,並詛咒,如果她是冤枉的,她死後將出現三件奇事:鮮血飛鏈,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死後,果然應驗。在戲劇最後,竇娥的冤魂出場,讓她的父親為她報了仇。這個故事不可能是真實的,但它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愛憎,而且表現了人民羣眾申冤復仇的願望。

元朝時期,著名的劇作家還有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王實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漢宮秋》、《西廂記》等。

宋元文學成就斐然,在繪畫和書法方面也很出色。

4.藝術(選修)

(1)繪畫。我國繪畫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從東晉的顧愷之到唐代的吳道子,風格各異,各有所長,到宋元時,繪畫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繪畫,題材更為廣泛,風格更為多樣,技巧更為成熟,基本上分為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其中風俗畫是一種新的形式。相對於山水畫和花鳥畫的高雅與深奧,風俗畫直接表現大眾生活,更為通俗易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畫呢?(提示學生參考元曲產生的原因思考)風俗畫出現的原因也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它的出現也構成了兩宋繪畫的一個重要特色。《清明上河圖》是風俗畫的重要代表作。(顯示畫面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講解)此畫高24.8釐米,長528釐米,畫面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現了北宋晚期東京城郊的景色。寬闊的平原,嫩綠的樹木,錯落有致的農舍,一派清新自然的城郊風貌。第二部分描繪了汴河上的“虹橋”的景象,橫跨汴河的大橋,急流中的運船,匆忙趕路的轎子和馬等,表現了交通運輸的緊張與繁忙。第三部分描繪了城市街景。林立的店鋪,熙熙攘攘的人羣,特色鮮明的人物,栩栩如生,反映了東京市民的生產、生活、習俗和城市面貌。整幅畫內容豐富,但安排得錯落有致,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猶如帶你從城郊通過虹橋逛了一趟東京城,這幅畫不僅藝術價值很高,而且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北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具有史料價值。我們課本上還有一幅《村童鬧學圖》的風俗畫,描繪了村重課間嬉鬧的場面,生動活潑,形象逼真,非常貼近生活。

宋元時期出現很多著名的畫家,你能列舉出幾個?(要求學生回答)他們有荊浩、黃筌、徐熙、宋徽宗、顧宏中、趙孟?等。宋徽宗在政治上軟弱無能,為亡國之君,但在書畫方面卻很出色,是一流的書畫家,畫花鳥畫相當出色。元朝的趙孟?,在山水、人物、花鳥等方面,無不精細傳神,他的作品被譽為“神品”。

(2)書法。書法在宋元時期成為文人普遍愛好的一項藝術,湧現出很多的書法家,你知道哪些?(要求學生回答)其中宋朝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宋四家”。元朝的趙孟?也是著名書法家。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宋元時期不僅科技領先,而且文化燦爛。史學方面,司馬光寫了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文學方面,“詞”和“戲曲”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熟,併產生了許多精彩的作品;繪畫與書法也是異彩紛呈,出現許多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共同描繪了宋元的歷史畫卷。面對這些成就,我們不禁為先人所折服,也不禁為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祖國而自豪,但更重要的是,面對祖國優秀而悠久的文化與傳統,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的責任與重擔:奮發努力,振興祖國。

(五)練習題

1.選擇題

《資治通鑑》是一部()

A.紀傳體通史 B.編年體通史

C.紀傳體斷代史 D.編年體國別史

2.連線題

蘇軾《破陣子》 清新委婉

辛棄疾《如夢令》 豪邁奔放

李清照《念奴嬌》 豪放悲壯

標籤: 錦集 説課稿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vv0g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