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歷史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出自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課本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本課和前幾課聯繫緊密。中國在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國門被強迫打開,中國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亡,從經濟、政治到思想文化、社會風尚,開始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本課主要從“照相和電影在中國的出現”,“剪髮辮,改稱呼”,“易服飾”這三個題目介紹清末民初社會的變遷,突出了社會生活也隨着時代潮流不斷進步的特點。內容豐富多彩,都屬於實際生活的典型事例,理論性不強,意在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繫。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歷史學習,八年級學生無論在學習方法還是知識的積累上,都有了初步的基礎,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這個年齡的學生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但仍然相對較弱,仍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參與意識很強,但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對生活習俗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會對其內涵和歷史意義進行深度思考。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新課程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 知道照相術,電影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

2. 瞭解民國初年剪髮辮,改稱呼的基本史實,並試分析出現的原因。

3. 瞭解中山裝、旗袍的基本知識,嘗試通過服飾的變化來確定社會發展變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加工整理所收集的資料,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彙報會,向全班同學彙報展示各小組探究的結果。

2、 教師在學生彙報活動中,及時引導學生思考,透過表象看本質,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中逐步認識到隨着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類的生活必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社會接受西方傳入的照相和電影,剪髮辮,改稱呼以及服飾受西方影響發生變化等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必然

四.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學目標理解及學生實際的瞭解,我將本課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知道照相,電影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瞭解民國初年剪辮,改稱呼,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難點:理解剪髮辮,改稱呼的原因和嘗試從服飾的變化中瞭解社會的變化與發展。使學生認識到這時中國社會的進步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五、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學習

(基於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與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的要求,確定此教學方法。)

六、教具選擇:多媒體

七、課前準備:

1、將學生分成三組:科技組、禮儀組、服飾組。

2、教師幫助學生制定自學提綱。

3、教給學生整理資料的方法。

4、推薦資料:《老照片》叢書、電影《西洋鏡》

  八、教學過程:

(一)導課: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帶着問題,自學課文,檢測學習效果。

(三)成果展示交流。

1、學生展示交流學習成果。

2、教師提問,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並總結深化。

(四)、歸納拓展:

學生討論:為什麼清末民國中國的社會生活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教師糾正或補充、深化,提升學生的認識。

  九、練習:會考鏈接。

強化訓練會考考點。

  十、小結和板書設計相結合。培養學生歸納知識、梳理知識的能力。

  十一、反思:

優點: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交流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不足:時間安排前鬆後緊。

歷史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一、 説教材: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七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係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4課的內容元朝上接遼宋夏金下啟明清,它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局面。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關係的發展,理解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用騰格爾MTV,文天祥話劇表演,小組討論,蒙古滅夏、金、南宋的動畫設計,學生結合提綱自學,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影片剪輯,回族學生生活習慣介紹,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蒙古是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通過文天祥抗元鬥爭精神的學習,培養為國家民族現身的高尚情操,通過回族的形成,培養學生維護國家統一的意識和形成對外接納的開闊胸襟。

(4) 本課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難點:元朝統一與文天祥抗元的關係

二、 説學情

下面説一下學情,經過七年級近一年的積累,學生知道了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瞭解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吳國衞温、諸葛直到達夷洲的情況,剛學過遼宋夏金的並立,初步積累了一些民族關係的知識。隱約知道成吉思汗屬於蒙古族,元朝疆域很大。七年級學生知識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積累的過度階段。在生活中,對學校北邊徐州的故黃河十分熟悉,但不知黃河何時經過徐州及黃河發生的水患;知道自己屬於江蘇省,但不知道省級制度何時建立;部分學生知道京杭運河經過徐州,但不知京杭運河開鑿及疏通的歷史;知道回族有不吃豬肉的習慣,部分學生知道回族的信仰,但對回族的歷史並不明確。

三、説教法

基於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主要採用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時綜合運用圖片、視頻、聯繫生活實際,編演話劇,古今對比,時空聯繫等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昇華。

下面我將重點説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齊答:56個民族)師:正是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元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嗎?你知道回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蒙古族及元朝相關的歷史。

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板書)

放映騰格爾MTV《蒙古人》2分鐘,問:蒙古人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自學課本P52找出統一蒙古的人物?蒙古汗國建立的時間?思考: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蒙古帝國的急速擴張有什麼關係?

3、忽必烈建立元朝(板書)

學生通過自學理清元統一的過程。自學完請同學對照投影《金南宋西夏形勢圖》,到講台前説出滅各國順序。再通過動畫視頻重複,讓學生對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的順序性加深理解。角色扮演:三個同學表演忽必烈勸降文天祥的話劇(突破難點)然後小組討論:如何認識評價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通過討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實。小組合作探究---元朝改革的措施:(突破重點)這是本節課重點,採用知識提綱化和聯繫的方法予以突破。注意和現實生活聯繫(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到達夷洲的情況)。學科交叉,樹立時空觀念(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PPT投影自學提綱元朝改革的措施:中央:地方:農業:水利:自學後先組內討論,再確定知識點。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及時予以肯定和解答。

4、民族關係的發展(板書)放映剪輯的動畫片“中華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約3分鐘,通過看動畫片瞭解元朝對外開放的態度,師設疑提問:元朝的民族情況是怎樣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請對照提綱自學本節,PPT投影自學提綱。

5、知識總結利用PPT展示本課脈絡圖,同時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認知。

6、隨堂練習為提高課堂氣氛引入謎語搶答:如:忽必烈、都燕京(答一盛世名稱),忽必烈稱帝。(答一節日)。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幾道選擇題,用PPT展示給學生,簡單的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稍難的題個別回答。最後通過該部分會考材料題選講拓展練習的深度。

謝謝!

歷史説課稿 篇3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以上對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

以上對華夏之祖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加油吧。

歷史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冷戰局面的形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以及九年級學生學情,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展開我今天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冷戰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國中歷史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第四單元的12課,主要介紹二戰後國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美蘇關係。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極具現實意義的政治關係史,對學生今後正確認識、分析複雜的國際關係的能力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課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道鐵幕演説,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和華約建立的事實

2、能簡述冷戰局面的形成過程,知道冷戰的表現

3、能正確認識冷戰的影響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課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這是戰後“冷戰”的根源,同時也是學習本課乃至本單元的基礎。

難點:對冷戰的理解。這是因為九年級學生受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很難全面認識和正確把握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

 四、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現今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根據“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並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主要採用:引用法、合作討論法、圖片展示法、問答法。

(二)學法

並根據九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使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提問(4分鐘)

為了更好地鞏固知識,利用課前5分鐘給學生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然後提問重點問題,使學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二)導入新課(5分鐘)

節選紀錄片《突破柏林牆》為導入,通過震撼的畫面,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一系列設問激發學生思考,並通過丘吉爾對戰後國際關係的幽默形象比喻,進一步過渡到本課學習。

(三)講授新課(25分鐘)

本節課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及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按照本課內容,我的新課講授將分三部分展開。

第一部分:冷戰政策(是本課重點)

1.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示這一部分脈絡框架,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據此再次熟悉課本內容。然後由老師以組為單位抽選學生回答部分框架內容。通過此環節使學生熟悉課本內容,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

2.框架補充完整後,我將引用兩段文字材料,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冷戰的原因。採取小組搶答的方法讓學生回答,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完善。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引用材料,使學生通過閲讀思考後自主歸納冷戰具體內容,並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歸納總結出第一部分具體內容。在此過程中老師巡視,參與討論並個別指導。在學生歸納發言的基礎上,着重講解“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華約”。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對美蘇爭霸意義的分析與啟示的昇華。

讓學生討論歸納(PPT)出美蘇爭霸的影響,培養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然後我再對美蘇冷戰的啟示進行昇華。

(四)小結鞏固(5分鐘)

依據本課的結構,通過知識框架表進行小結。我先把知識框架打出,學生看書。然後要求學生閉卷回答。這主要是考慮到短時記憶的效果比較好,再一次的回憶會讓更多同學記住更多知識點。

(五)隨堂檢測(5分鐘)

在PPT上依次顯示五道選擇題,一道材料分析題,根據題目難易層次,選擇不同的學生回答,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並瞭解他們知識掌握情況。

(六)佈置作業(1分鐘)

通過適當的課後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查漏補缺,我通過批改作業認識到本節課教學疏漏處,於下節課開頭進行復習鞏固時可以完善。

 六、板書設計

我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並要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七、教學反思

我以圖文資料、創設情境等方法指導學生分析美蘇關係的微妙變化,之後設置問題開展課堂討論辯論,鼓勵學生開放思路,並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然,在正式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及時進行反思。

歷史説課稿 篇5

一、專題名稱:《中國近代經濟轉型(1840—1949》

  二、對本專題的説明

1、本專題在課程標準中的地位

從人類文明史的演進來看,中國近代經濟轉型是中國從傳統的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過渡,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角度看,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中國傳統的經濟形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過程中,外資經濟、洋務經濟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相繼出現,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

從中國政治現代化的角度看,中國近代經濟轉型是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它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開始啟動,並全面地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2、從大學聯考角度説明設置本專題的意義

(1)透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中國做出的反應,理解中國經濟近代化的原因。

(2)瞭解中國近代經濟轉型過程中,新的經濟因素的產生和具體表現形式。

(3)理解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特點以及成因。

(4)多角度剖析近代經濟轉型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從學生學習角度説明設置本專題的重要性

(1)通過對歷史材料的分析,運用歸納概括的方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以此來理解近代經濟轉型的原因。

(2)運用“探究研討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進行探究,提高探究歷史問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此來理解近代經濟轉型特點以及成因。

(3)通過合作探究,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以此來理解近代經濟轉型對中國社會發展影響。

  四、專題複習目標

(1)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及其影響

(2)民族經濟的舉步維艱

  五、重點、難點説明

重點: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原因

難點:近代經濟轉型的特點

説明:

1、中國近代經濟轉型是工業時代到來的大背景下,國際國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以及西方先進生產方式的滲透,客觀上瓦解中國的自然經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經濟轉型。同時,中國面對這種形勢,做出反應,政府和官僚、地主、商人投資近代工業,啟動了中國近代經濟的轉型。因此,理解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原因,對我們把握近代經濟轉型的表現以及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故為本課重點。

2、中國近代經濟轉型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來看,使中國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過渡,在中國近代的文明演進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但是近代中國經濟轉型呈現出步履艱難、道路坎坷的特點,全面地理解中國近代經濟轉型的特點及其成因,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軌跡,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現實社會中改革意義的理解,故為本課難點。

  六、[訓練設計]

閲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回答:

(1)上表統計資料中的三種企業依次分別屬於哪三種性質的資本?這三種不同性質的企業是怎樣形成的?

(2)根據上表資料,與第一時期相比較,第二時期中國境內工業有哪些變化?結合1895年以後的有關歷史分析説明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技能比賽説課稿《中國近代經濟轉型》

歷史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少,都是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為祖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為此,課程標準選擇少數民族分佈的`內容,使學生從地域空間的角度,認識加強民族團結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和睦的大家庭。

2.認識祖國大家庭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民族生活。知道一些少數民族在中國分佈的位置。

3.瞭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

二、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1.知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應該是一律平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2.瞭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在服飾、飲食、音樂舞蹈樂器、、節日、習俗上的特色。

教學難點:瞭解一些有關民族團結的事例,知道各民族之間如何和睦相處。

三、説教學策略

小組討論、資料交流、合作探究、趣味識圖、歌曲播放

四、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歌曲《愛我中華》、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祖國政區掛圖、民族卡片若干(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赫哲族、滿族、朝鮮族)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趣

問:喜歡宋祖英的歌嗎?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她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配圖播放歌曲)這首歌好聽嗎?聽完這首歌你記住了什麼?

師:歌中把我們偉大的祖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姐妹。那麼你們知道中國這個大家庭有多少人口嗎?漢族人口有多少?

板書:56個民族13億漢約12億

師: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56個民族相處的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課件:和睦的家庭

板書課題: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二)合作探究深化拓展

(1)分析課題明確題意

解題:和睦的家庭指的是普通人家嗎?

學生活動1

小組小聲交流:你怎樣理解“和睦的家庭”?和睦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板書:平等友愛團結互助

(2)引導提問突出重點

學生活動2

圍繞課題提問題:你想了解有關“和睦的家庭”哪些方面的問題?

板書:服飾美食節日歌舞民居風俗

課件出示:

請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話題三少數民族有哪些美食?

話題四少數民族的住房和我們一樣嗎?

話題五少數民族有主要有哪些歌舞音樂?

話題六少數民族有什麼風俗?

(3)合作探究教師參與

學生活動3

選擇自己小組喜愛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4)暢談彙報深化擴展

學生活動4各小組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暢談彙報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他們分佈在哪些省?

板書:蒙維傣壯赫哲滿鮮

學生活動5趣味識圖(出示中國政區圖)

將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貼到地圖上的相應位置。

(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全國人口最多的民族)、赫哲族(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滿族、朝鮮族)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6暢談不同民族的服飾。

傣族: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窄袖緊緊套着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銀腰帶統裙長至腳踝,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三圍”之美,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師:有人説,傣族婦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只要瞭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師:同學們願意欣賞這些漂亮的民族服裝嗎?

歷史説課稿 篇7

一、 概説:

英中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它是中國和西方兩條不同的歷史發展軌跡的必然交匯。它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探索富強的開始,戰爭使得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又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準備了客觀條件。中國近代史發展的三條線索都可以在本課找到源頭,它決定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走向,是本冊書中的重要章節。這節課的特點是內容龐雜,聯繫廣泛,既有貫穿古、近代的縱向聯繫,又有溝通中、外的橫向聯繫,還有戰爭、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論要求較高。

本課主要敍述英中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共三目:第一目介紹了英中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形勢,揭示英中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第二目敍述英國和中國的禁煙運動,説明英中戰爭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英中戰爭的經過。(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

教學大綱要求在學生的高中階段通過學習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學習歷史,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和辨證思想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提高人文素養。(以上是對教學大綱的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高二學年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通過國中和高一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思維,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已大為提高,學習歷史喜歡深層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對知識的掌握上學生好沒有形成體系,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廣度;對歷史現象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問題還缺乏活度。(以上是對學生的分析)

基於以上分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所確定的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

1、英中戰爭爆發的必要性和中國戰敗的原因。

2、評價林則徐。

主要採用了階梯設疑法,問題探究的模式。體現"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由淺入深,由難而易,層層鋪墊,步步推進,即考慮內容的邏輯順序,又顧及了學生的心理狀況,用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高度、廣度、深度、活度上開拓學生的思維,也有助於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二、 教學目標説明

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歷史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學習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通過學習歷史,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和辨證思想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着體現"三位一體" 、"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的教學要求,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知識點要求牢固掌握。②歷史概念的內涵要正確把握,外延要明確界定。③特別要強調構建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和系統性,教師用多媒體打出知識點。

2、 情意目標:①認識資本主義開放性、擴張性的特點和侵略性、掠奪性的本質。②明白"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使學生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到警策,認識改革開放對富國的偉大意義,激發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③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

3、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英中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和中國戰敗原因的分析,學會運用聯繫的觀點辨證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評價林則徐,學會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正確地評價歷史。

以上目標與教學程序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實現。

三、 教學過程説明:

根據以上內容分析,同時針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以及以"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的教學思想理念為指導,結合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英中戰爭爆發的必要性和中國戰敗的原因。設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過程是;

1、情景導入、新課呈現: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這樣的問題:有人説: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發生英中戰爭。這一觀點正確嗎?英中戰爭能否避免?為什麼?這一設計是由於它是本節課的啟動環節主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激起同學們的興趣;而且由於本節課的思辨性很強,這個問題的設計正是圍繞着教學的重點、難點,一開始就使學生把思維集中在這兩點上,()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就是學生掌握知識,深化思維,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過程。而且這樣設問比直接設問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誘導學生思考的深入;觀點論證題是大學聯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訓練,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通過給學生時間來討論,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2、師生共同探討,深化思維、得出結論。

這是本課的中心環節。既要師生互動,又要生生互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要充分體現。師生圍繞重點難點共同探討,層層推進,互相啟發。問題分三個回合展開。使學生拓展了聯繫的緯度,涉及了世界史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徵,思維不斷拓寬和深化。這樣也就完成了本節課的智能層次目標,通過英中戰爭爆發的必然性的分析,學會了運用聯繫的觀點辨證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了給學生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問題重新整合一下,教師用多媒體打出英中戰爭前中國和世界的對比:

3、自主學習、獨立講解

在講英中戰爭的過程時,由於它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生應該瞭解的內容,教師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學利用教師所做的課件獨立講解,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地理的空間能力,而且通過英中戰爭過程中林則徐等愛國將領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鬥爭的講解,進而完成本節課的德育層次目標。

4、鞏固練習掌握方法

教師設立一道思考題,應如何評價林則徐?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歷史評價方法,即把評價的歷史對象置於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下,辨證地進行評價,強調史論結合。通過評價林則徐,使學生學會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正確地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方法。

5、概括總結

主要讓學生根據課件及板書提示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構建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和系統性,揭示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技能和方法。

6、板書展示

主要呈現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採用和討論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件呈現)

英中戰爭

英中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形勢——英中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略述英中戰爭的經過。

評價林則徐

四、 評價説明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評價仍然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評價內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學生評價

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興趣、判斷能力、認識問題的能力

評價歷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評價:

評價結果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即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目標,學習中,學生態度端正,主動學習,討論合作,拓展思維。

(二)、階段性評價;

每個學生建立一個跟蹤檔案袋,跟蹤記錄,包括每次成績,課堂發言情況,自我活動情況等,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

(三)、教師自我反思評價

教師自我反思評價是客觀、合理的自我總結,對於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三位一體" 、"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的教學要求,並注意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教學方法形成模式,體系完整,體現了新型的師、生關係,注意了學生的知識獲得過程。

五、 説課總結

本科主要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的重、難點及歷史學科特點,注意落實基礎知識,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着重對學生評價歷史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達到了歷史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歷史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選手,我説課的課題是(寫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內容。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國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根據新課標要求,中國古代史主題是以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為主要內容,弘揚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從夏朝國家的產生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變化發生巨大的變革,本單元是古代史上,中國開始走上國家社會的開端。本課重點講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發展,為本單元后續朝代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説學情

我所授課的教學對象是國中七年級學生,教師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學生、掌握學情。首先從認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僅限於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歸納能力,而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着重培養的方向;其次,從心裏特點上分析,中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愛聽歷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些有利因素,認識到歷史課時一門科學,學好歷史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最後,從生理特點上分析,青少年活潑好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發表見解,愛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這生理特點,一方面,利用生動活潑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到課堂上,另一面,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勇於質疑,讓學生熱愛課堂。

三、説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關於本課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緊密圍繞新課標的要求,並依據新課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瞭解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朝的建立、商湯滅夏、商朝建立、盤庚遷殷、武王伐紂、西周建立、西周的滅亡等基本知識,説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順序;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原因並能概括其相似之處。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通過閲讀自學、獨立思考,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概括和比較;通過課堂討論等活動方式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夏朝的學習,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夏、商、西周滅亡的史實,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瞭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歷史遺蹟,樹立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產的意識;瞭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奴隸和平民的艱苦勞動,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四、教學重難點

縱覽本課,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湯滅夏、武王伐紂三個部分組成。由於學生在這一年齡段,思維能力有所侷限,同時也是發展時期,因此我將通過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作為本課重點;同時,七年級學生對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這一抽象概念的難以理解理解;公元紀年法中紀年與世紀的換算方法的瞭解。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針對每課的內容採取適當的教法和學法,以實現教學目標,從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本課依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主線,以思維訓練為中心,所採取的教法主要有啟發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的學法有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本課我使用複習導入法,通過設置問題:傳説中的堯、舜、禹又是通過什麼方式做部落聯盟首領的?這種方式叫什麼?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即複習上一單元只是,同時引出禪讓制,教師指出在大禹之後禪讓制被破壞,導入今天所學新課。

2、教授新課

本課分為三個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個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圖片,設置問題:大禹陵的修建説明了什麼?此問題主要引導學生,回顧第一單元知識,認識到大禹由於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設置第二個問題,傳説中的大禹還做了幾件有助於提高其威望、鞏固其地位的大事?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第一段,獲得大禹“塗山會盟”和“製作九鼎”的信息。使學生認識到隨着大禹的地位提高,進而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其次,板書,夏朝的建立,讓學生根據課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時間、都城。並且結合地圖冊,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地圖,認識到夏朝的地理範圍及陽城的具體位置,瞭解陽城是今天的哪個城市。通過設置問題: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通過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師的簡單講解,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是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發展惟一沒有中斷的國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過提“禹死後,他的王位由誰繼承了呢?”引出啟繼承王位,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書本啟繼承王位的經過,讓學生討論書中“想一想”問題,學生通過討論,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比較法,認識到禪讓制和王位世襲制的區別。

第二個部分,板書,夏朝的發展。指導學生觀察《二里頭宮殿復原圖》及閲讀文字,分析據此所獲得的信息:築有大型宮殿,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情況等。

這之後,教師通過問題,夏朝就這樣一直繁榮下去了嗎?過度到下一個子目的學習。

2)在第二個子目“商湯滅夏”中,

首先,結合書本,指導學生觀察《“桀駕人車”漢畫像石》,設置討論問題:這是夏朝最後一位國王桀,你認為他的怎樣一位國君,你能預見到他統治的結果嗎?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桀已經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將滅亡。於此同時,學生通過閲讀,認識到商族的強大,引導學生推斷:商滅夏。接着,板書商的建立,指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本,歸納商建立的時間、都城。

其次,觀察《商朝形勢圖》,使學生認識到商代前期先後七次遷都,通過設置提問:商朝當時會因為什麼原因而遷都?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認識到商代遷都的原因。板書:盤庚遷殷。通過地圖冊,使學生殷的地理位置。

再次,板書商代的發展。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歸納學生在國家機構上的建設。同時,指導學生閲讀書本閲讀部分,以及觀察《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蠶》、《商代鐵刃銅鉞》,體會商代經濟文化的進步。

3)在第三個子目“武王伐紂”中,

首先,指導學生閲讀課文,設置提問: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一下紂王?學生通過閲讀認識到商紂的殘暴。接着提問:昏庸殘暴的統治將預示着怎樣的結局?引出武王伐紂的事實。板書:西周的建立。學生歸納時間、都城。接着,通過書本議一議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養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歷史分析能力。

其次,板書西周的發展:指導學生閲讀《詩經》節選及課文,提問: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農業和手工業還有哪些進步?學生討論歸納西周在經濟上的發展。教師指出,西周經濟的繁榮同樣也是平民的勞動者所創造的。

再次,板書東周的建立: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昏庸統治使其失去民心、預示着統治的滅亡。歸納知識點: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3、小結:指導學生將本課內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標識出來。

4、〖鞏固練習〗做配套填充圖冊中的相關內容。

教案點評:

本教案採用了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展示大量的文物圖片,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歷史情境。同時,教師還在教學重難點部分,為學生提供了討論、講故事等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由於本課的時間跨度較大,內容較多,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制大事記年表的方法,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歷史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上冊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為主題,以“思想啟蒙的火種”和“科學的革命”兩目為線索,獨自成篇地介紹了世界近代歷史上科學技術和思想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啟蒙的火種”一目中敍述了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歷史作用;而在“科學的革命”一目中敍述了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三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出生於德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主要成就。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本課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二)、能力目標

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在兩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過了解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學生樹立並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去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於捍衞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學生思維特徵和本課教材的敍述,重點、難點分別是科學的革命和思想啟蒙的火種。

五、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設計“知識回放”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知識體系的歸納,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化的學習方法。

2、設問法。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3、情景再現法。如播放視頻文件《傑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樹立敢於捍衞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複習提問:“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訂。”這些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個文件?

學生:法國《人權宣言》

教師: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美國也發表過哪些類似的文件?

學生:英國有《權利法案》,美國有《獨立宣言》。

教師過渡:歐美資本主義能夠產生和發展,除了政治經濟因素之外,還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本節的第一目內容——思想啟蒙的火種。

【講授新課】

一、思想啟蒙的火種

1、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

請同學們閲讀材料: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着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後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教師提問:由上所述,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出現和發展; 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2、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在講述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時,我首先設計了一個“考眼力”的環節,由此引出本節課所要講述的思想家和科學家。

在講述伏爾泰及其思想主張時,我向學生展示選自《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中的兩段文字以引出這位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

隨後我通過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以達到讓學生掌握三位啟蒙思想家思想主張的教學目標。

3、啟蒙運動民(思想)的影響

在講述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18世紀,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點燃了思想啟蒙的火種,他們的思想主張對社會產生了什麼作用呢?在學生討論發言之後,我向同學們展示伏爾泰、盧梭的思想主張及其作用。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啟蒙思想的作用。

在學生理解、掌握啟蒙思想的作用後,我順勢利用教材中的動腦筋題目“請聯繫中國實際,説説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對社會進步有什麼作用”進行難點突破。在這一問題上,我先讓學生討論,隨後進行點評和歸納總結。

A.戊戌變法→ 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基礎,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運動→ 徹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為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學習“思想啟蒙的火種”這一目之後,為鞏固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注意前後知識間的聯繫,我特設計了“知識延伸”這一環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二、科學的革命

1、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

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我設計了兩個材料,讓學生通過閲讀材料,分析、總結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對科學家牛頓的勤奮精神和高尚品質的學習,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2、近代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現

這一目是教材的重點,通過學生探究,課件展示,以師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主要成就。為了讓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在這一目我選取了兩個視頻文件。通過播放關於愛因斯坦的視頻材料,強化學生對其提出相對論這一重要知識點的記憶,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以此教育學生樹立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意識。通過播放視頻文件《傑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主要貢獻,讓學生明白偉人們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興趣、勤奮、創新和堅持不懈的實踐探求。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鬥志和培養他們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3、近代科技成果的作用

通過指導學生看教材,幫助學生歸納四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得出結論:科技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學習完這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今天認識了好幾位思想家和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為什麼?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通過這個討論,讓同學們各抒已見,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基礎知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多重目的。

最後我設計了知識回放和課堂效益檢測兩個環節,以強化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qerm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