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葫蘆絲的藝術風格

葫蘆絲的藝術風格

葫蘆絲以其獨特的音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成為民族民間音樂百花園中一枝獨秀、響譽世界。葫蘆絲音色之“柔”與“美”,時而圓潤多情,時而纏綿悠遠,時而婉轉明快,像清純的小溪,像多情的鳳尾竹,像綿延不斷的江水……,描繪出一幅幅柔、美、靜、純的傣家生活畫面。細膩纖柔,亙古情長,深刻地刻畫出被人民稱為“水一樣的民族”的傣族人民的性格,浸透着深厚的傣族文化內涵。

葫蘆絲的藝術風格

另外,葫蘆絲在演奏技巧上的“虛指顫音”、“腹顫音”、“打音”、“迭音”、“滑音”、“循環換氣”等一系列的特殊技巧,能將不同的主題、體裁、意境、情感的樂曲演奏得淋漓盡致,如演奏葫蘆絲著名樂曲《竹林深處》前兩小節25——52|23--|其中第二小節的“3”音就要用虛指顫音來演奏,是根據民間風格的要求來運用的。打音的手指不能打太快、太實,要使其產生似絃樂揉弦時的顫音效果,將濃郁的傣族韻味表現出來。這樣才能塑造出傣族青年們在温柔、寧靜的竹林深處,含羞多情,欲言又止的音樂意象。外地專業或業餘的演奏者所演奏的樂曲雖然表現得非常熟練,但與當地土生土長的民間演奏骨幹們相比起來,在把握樂曲的地方風韻、表現民族風格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別。這是因為本地的人自小受到當地民族文化的薰陶,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自然形成並體現出濃厚的本土氣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族個性決定了演奏時不是刻意的去模仿,而是從心裏自然流露出的與生俱來的一種深切感受。

梁河縣古老的葫蘆絲民間樂曲《幸篳班陶》融載了葫蘆絲起源的古老傳説故事,樂曲古樸,悠遠纏綿的與葫蘆絲的民族音樂的'旋律韻味迥然不同。這首古調需要採用特殊的“循環換氣”技巧,一氣呵成,似吐非吐、似連非連、跌宕起伏,如泣如訴,悽婉動人。因情、因境的不同,其旋律和韻味都會隨之變化。一般學習者很難掌握,一是要求演奏技巧高,二要具備民族性格和豐富的生活閲力才能表現出其民族韻味和變化的情感與意境。目前只有梁河境內的傣族聚居區還流傳着這首曲調。在勐養鎮的50歲以上的老人多數還能吹奏這首古調,他們用的葫蘆絲是傳統的未經改良過的葫蘆絲,現已有為數不多的年輕人基本掌握傳承下來。葫蘆絲民間樂調“幸篳班陶”是梁河葫蘆文化藝術的創世敍事曲,是梁河葫蘆絲文化藝術的精髓。

葫蘆絲文化藝術還交融了民族思想的神奇之美。葫蘆絲在傣族民間有一種特殊説法“竹子象徵男性,葫蘆象徵女性”。葫蘆絲由“葫蘆”與“竹子”組合,緊密相連。意為:“夫妻相親相愛,家庭和睦,生活無災無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r63gd.html